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钧 李世平 苏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建立模型,验证建模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考虑型钢对混凝土区域约束效应的影响,将混凝土划分为&qu... 为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建立模型,验证建模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考虑型钢对混凝土区域约束效应的影响,将混凝土划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采用不同的本构关系模型,分析其变形性能,探讨型钢含钢量、预应力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的变化对模拟梁变形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型钢含钢量和预应力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提高构件抗变形性能。提出考虑核心约束效应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新型建模分析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核心约束 变形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3 位作者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箱-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安 戴航 刘其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9-75,共7页
进行5根简支组合梁负弯矩作用下的静力试验,钢梁为开口钢箱梁,混凝土翼板内配置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试验表明:体内预应力能有效控制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段的抗裂性;钢箱梁底板沿宽度方向应力应变分布明显不均;在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考虑... 进行5根简支组合梁负弯矩作用下的静力试验,钢梁为开口钢箱梁,混凝土翼板内配置有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试验表明:体内预应力能有效控制连续组合梁负弯矩段的抗裂性;钢箱梁底板沿宽度方向应力应变分布明显不均;在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考虑混凝土翼板贡献的换算截面剪应力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推导给出考虑预应力度、混凝土收缩及钢纤维影响的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弯矩计算公式。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段在正常使用阶段开裂受到控制,提出考虑混凝土贡献的组合梁挠度计算的变刚度法,使荷载-挠度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全程逼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预应力 结构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解法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则群 房贞政 宗周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为了研究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全过程的力学性能,编制了预应力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模拟了连接件传力机理,能较精确地预见和分析加载受力过程中预应力增量、界面相对滑移、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等受... 为了研究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力全过程的力学性能,编制了预应力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及几何非线性,模拟了连接件传力机理,能较精确地预见和分析加载受力过程中预应力增量、界面相对滑移、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等受力性能,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有限元程序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混凝土组合梁 非线性 有限元 剪力连接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薛伟辰 李杰 李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0,共5页
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钢梁和混凝土板施加预应力,即形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基于5根梁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变形恢复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 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钢梁和混凝土板施加预应力,即形成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基于5根梁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变形恢复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重点探讨了预应力度和剪力连接程度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 预应力 剪力连接程度 抗震性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计静 郑文忠 张文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获得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对7根跨度为3 800 mm、2根跨度为4 500 mm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骨架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下边缘距离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4个参... 为获得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对7根跨度为3 800 mm、2根跨度为4 500 mm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骨架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下边缘距离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4个参数对截面单调弯矩-曲率曲线和构件单调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对构件截面曲率延性和构件位移延性的影响;最后统计回归出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曲率延性和位移延性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和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梁的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 组合梁 预应力 恢复力模型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 被引量:21
7
作者 万世成 黄侨 关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87,共8页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受弯性能,设计4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试件和1根不加固的对比试件. 5根试件均为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采用四点弯曲静力加载.锚固装置为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碳...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经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后的受弯性能,设计4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试件和1根不加固的对比试件. 5根试件均为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采用四点弯曲静力加载.锚固装置为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固系统,碳纤维板与钢梁之间的锚固主要依靠端部锚具,并辅之以专用环氧胶的黏结作用.试验中考虑碳纤维板的加固量和预应力水平两种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全过程截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增大碳纤维板的加固量能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增大碳纤维板的预应力有助于提高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屈服承载力,对结构抗弯刚度贡献有限;破坏阶段碳纤维板有断裂和剥离两种形式,其强度利用率可达到80%以上.所采用的锚固系统锚固力大、可靠度高,工程实用价值大;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弯承载力,是一种补强效果很好的主动加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固 预应力碳纤维板 -混凝土组合梁 试验 受弯性能 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陶慕轩 聂建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0,16-20,共13页
以六根两跨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系列试验结果为基础,以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2005 r2)为平台,提出用于模拟预应力连续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受力行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并给出单元选取、材料建模以及整体组装的详细过程。有限元... 以六根两跨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系列试验结果为基础,以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2005 r2)为平台,提出用于模拟预应力连续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受力行为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并给出单元选取、材料建模以及整体组装的详细过程。有限元分析基于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反映结构受力全过程中预应力筋内力变化、滑移效应、内力重分布、应力分布、曲率分布以及塑性铰形成等复杂特性,深入揭示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机理和特点。模型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表现出良好的数值特性。模型对于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精细化分析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广泛的适用性,为研究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受力性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有限元分析 非线性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7,共10页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分析以求解无黏结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重点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建立对称集中荷载下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分析以求解无黏结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重点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承载能力的影响,建立对称集中荷载下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以及极限荷载这三个特征荷载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计算公式计算三个特征荷载值具有较高的精度,理论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承载力 开裂荷载 屈服荷载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非张拉预应力技术的关键参数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丽丽 聂建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6-162,共7页
通过对2-5跨非张拉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各受力阶段的分析,研究了配重大小、配重施加的合理范围以及负弯矩区后浇混凝土长度等非张拉预应力技术中一些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卸除配重后,在使用阶段非张拉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负弯... 通过对2-5跨非张拉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各受力阶段的分析,研究了配重大小、配重施加的合理范围以及负弯矩区后浇混凝土长度等非张拉预应力技术中一些关键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卸除配重后,在使用阶段非张拉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及梁跨中变形的计算方法,提出因实施非张拉预应力技术而引起的反向挠度,可通过将卸除配重的反向荷载转化为满跨均布"等效"荷载,然后计算该"等效"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而得到.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等效"荷载方法计算得到的挠度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5%,能满足实际工程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非张拉预应力技术 负弯矩区 配重 裂缝宽度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变形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聂建国 陶慕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45,共8页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计算进行分析。分析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效应,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支座开裂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跨中挠... 对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计算进行分析。分析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效应,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支座开裂区长度以及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给出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跨中挠度的计算图表。分析结果表明,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筋的内力值精度较高,不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较试验值偏大,考虑预应力筋内力增量的变形计算值精度有明显提高,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设计参考。最后在两跨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预应力连续组合梁变形计算的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变形 挠度 混凝土开裂区 预应力筋内力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调荷载下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涛 薛伟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基于3根模型梁试件的单调静力试验,对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施加体外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但试件的延性有所降低;试件纯弯段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增大栓钉间距可以提高试件... 基于3根模型梁试件的单调静力试验,对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施加体外预应力可以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但试件的延性有所降低;试件纯弯段截面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增大栓钉间距可以提高试件的极限变形能力,但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不大;试件的抗剪连接程度越低,达到极限荷载时栓钉滑移值越大.结合试验并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有效预应力、预应力筋线型、栓钉间距等对体外预应力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在考虑了预应力筋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为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体外预应力 静力性能 栓钉 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勇 聂建国 陈宜言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1-33,共3页
结合一座下承式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 ,介绍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 -混凝土空心叠合板组合梁。有 2个主要特点 :采用现代体外预应力技术 ;采用叠合板组合梁新技术 ,实现双向组合。这种组合桥面体系在桥梁及建筑结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 深圳彩虹大桥 组合桥面体系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叠合枚组合梁 设计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少伟 叶祥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1-234,240,共5页
内力重分布是研究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重要内容,是计算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基础。分析了引起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的原因,指出主要是受塑性铰的形成及混凝土开裂、连接件的失效等引起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其本质是截面抗弯刚度变... 内力重分布是研究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重要内容,是计算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基础。分析了引起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的原因,指出主要是受塑性铰的形成及混凝土开裂、连接件的失效等引起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其本质是截面抗弯刚度变化引起的内力再分配;探讨了连续组合梁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指出配筋力比是影响中支座塑性铰塑性转动能力及弯矩重分布程度的主要参数,给出了3根连续试验梁的极限弯矩调幅系数,并分析了其值偏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内力重分布 塑性铰 弯矩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板托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抗裂度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风琪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根据文中的基本假设,推导了带板托预应力钢 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抗裂度计算公式及简化计算公式,其公式形式上能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抗裂度计算公式相协调;经过计算统计,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带板托钢 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截面塑性系数表,其... 根据文中的基本假设,推导了带板托预应力钢 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抗裂度计算公式及简化计算公式,其公式形式上能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抗裂度计算公式相协调;经过计算统计,提出了简单实用的带板托钢 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截面塑性系数表,其计算结果与11片预应力钢 混凝土连续组合试验梁的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负弯矩区 抗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线变宽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连续梁桥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炜 巫山 +2 位作者 吴桢灏 孙秀贵 王巍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8,共7页
长益复线潇湘北路跨线桥为主跨105 m的曲线变宽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连续梁桥,为提升该桥受力性能,综合应用了叠合板技术、预应力锚固区UHPC桥面板技术、抗拔不抗剪(URSP)连接件技术以及双重组合技术。除预应力锚固区外,其余区段桥面板... 长益复线潇湘北路跨线桥为主跨105 m的曲线变宽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连续梁桥,为提升该桥受力性能,综合应用了叠合板技术、预应力锚固区UHPC桥面板技术、抗拔不抗剪(URSP)连接件技术以及双重组合技术。除预应力锚固区外,其余区段桥面板均采用由底层混凝土预制板和上层混凝土现浇层组成的叠合板,可在保证桥梁整体性和无支模施工的同时,使收缩徐变作用下混凝土板和钢梁应力较全现浇板降低。预应力锚固区采用UHPC桥面板,并在边跨增设1道预应力束,可有效避免该区域混凝土的损伤。在中支点两侧各32 m范围布置URSP连接件,可释放抗剪约束的同时保留抗拔作用,配合预应力技术可将频遇组合下的负弯矩区混凝土板压应力水平控制在1.12 MPa以内。在中支点两侧各20 m范围内负弯矩区设置混凝土底板与钢梁底板进行组合(双重组合技术),并结合组合梁顶部URSP连接件技术,可使负弯矩区组合梁形成一个倒置的“正弯矩组合梁”效应,从而降低负弯矩区钢梁底板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混凝土叠合板 预应力 UHPC URSP连接件 双重组合技术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移效应的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自振频率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项贻强 邱政 Bishnu Gupt Gautam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为了研究滑移与体外预应力对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适用组合梁自振频率计算的静力折减刚度法和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以一根跨径为5 m的钢-混凝土组合简支试验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动力刚度修正系数... 为了研究滑移与体外预应力对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自振频率的影响,提出了适用组合梁自振频率计算的静力折减刚度法和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以一根跨径为5 m的钢-混凝土组合简支试验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及换算截面法计算梁的自振频率,并将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计算得到的体外预应力组合梁的自振频率更接近于实测值,采用静力折减刚度法和换算截面法计算得到的梁的自振频率与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大误差.当体外预应力值为100 k N时,换算截面法和静力折减刚度法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19.3%和7.9%,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误差则仅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混凝土组合梁 滑移 自振频率 动力刚度修正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年持续荷载下城市轻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薛伟辰 孙天荣 刘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为研究城市轻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按照截面刚度和应力相似的原则,设计4根钢-混凝土组合梁模型,进行为期2年的堆载试验,重点考察持续荷载下有效预应力大小和混凝土种类对组合梁跨中变形和截面应力的影响... 为研究城市轻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按照截面刚度和应力相似的原则,设计4根钢-混凝土组合梁模型,进行为期2年的堆载试验,重点考察持续荷载下有效预应力大小和混凝土种类对组合梁跨中变形和截面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下挠随时间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率有所减缓;在2年持续荷载作用下,PCB-1~PCB-3和CB-1的附加变形分别为3.910mm、3.667mm、2.456mm和4.370mm,可见施加预应力对组合梁的附加跨中变形有较大的影响,且有效预应力越大,附加跨中变形越小,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以明显减小组合梁的附加跨中变形。最后,对城市轻轨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变形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轻轨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 长期性能 持续荷载试验 跨中变形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宫唯康 刘晓阳 +3 位作者 荆玉才 项俊宁 李相国 杨国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19,共9页
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和CFRP板强度贡献率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万世成论文中的试验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模拟值、试验值与理论值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有限元模型,对CFRP板... 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预应力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和CFRP板强度贡献率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万世成论文中的试验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模拟值、试验值与理论值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该有限元模型,对CFRP板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增加CFRP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以及提高CFRP板的预应力水平,可以明显提升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同时,增加H型钢单对称比和腹板宽厚比也可以提高组合梁弹性阶段刚度和抗弯性能。此外,增加CFRP板的长度和腹板宽厚比,提高CFRP板的预应力水平,以及减小CFRP板的截面面积和H型钢单对称比,可以提高CFRP板的强度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组合梁 加固 CFRP 预应力 受弯性能 有限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丽华 李爱群 +2 位作者 鲁风勇 娄宇 李培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60,共5页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 介绍了2个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对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强度、延性和钢筋、钢板的应变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与型钢混凝土柱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强的受剪承载力、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节点的受力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 型钢混凝土 节点 受剪承载力 延性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