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熊学玉 高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及弯矩重分布规律,完成2榀接近足尺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静力试验,分析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裂缝...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及弯矩重分布规律,完成2榀接近足尺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静力试验,分析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以及内力重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在达到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之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实验,提出了考虑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弯矩调幅值约为30%,调幅能力高于普通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 静力试验 塑性铰 内力重分布 弯矩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和设计理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学玉 高峰 苏小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6,共8页
基于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弯矩调幅等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 基于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弯矩调幅等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实现了塑性内力重分布,位移延性比大于3,弯矩调幅值为30%左右,弯矩调幅值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后分析了次内力产生的本质,提出考虑次内力包括次弯矩、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极限承载力、抗裂度、刚度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本文计算理论反映了现代预应力设计理论的新思想,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框架 抗裂度 挠度 次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钻峰 葛雄 +1 位作者 张海鹏 曾滨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在实际工程中,裂缝控制要求较为严格,容易出现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配筋过多,进而导致梁端承载力过剩,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抗裂等级(影响梁预应力筋数量)、梁柱节点形式对节点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延性、刚度退化等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连接形式的6个试件均发生了“梁端弯剪破坏”,而节点和柱破坏轻微,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通过使用型钢混凝土柱实现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目标,试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好;二级抗裂的节点试件强度退化、割线刚度退化较三级抗裂更快,抗震性能稍差;三种形式的节点中,形式2节点的强度退化、刚度退化较慢,抗震性能较好,且施工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型钢混凝土 节点 抗震性能 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付增 余长益 +3 位作者 魏英豪 朱泰锋 苏栋 李围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5-1515,共11页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 为解决现有组合式顶管技术和三圆盾构施工大断面地下空间技术中永久结构因纵梁尺寸过大,极大地压缩梁下可使用空间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预应力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并针对是否设置预应力筋和施加预应力大小等6种工况,开展四点弯曲试验,研究其破坏模式、受力性能、变形能力及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正、负弯矩下,该组合梁试件均表现为延性破坏。2)正、负弯矩下,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其中,负弯矩下极限承载力最高可提高69.3%,正弯矩下最高可提高12.1%。3)正弯矩下,预应力筋的存在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有所降低,主要表现为设置预应力筋后组合梁开裂荷载有所降低,但设置预应力筋可以显著提高组合梁抗变形能力;负弯矩下,预应力筋使组合梁的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均有显著提高。4)随着预应力的增大,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抗裂性能和抗变形能力在正弯矩下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在负弯矩下的提升效果显著。5)跨中截面应变沿梁高方向基本呈线性分布,整体符合平截面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预应力 管片-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5
作者 侯鸿杰 陈志华 王秀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9-1158,共10页
为推广村镇装配式钢结构,提升农居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轻钢框架结构。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3榀单层单跨的轻钢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轻质复合墙板及其连接件对轻钢... 为推广村镇装配式钢结构,提升农居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轻钢框架结构。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3榀单层单跨的轻钢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轻质复合墙板及其连接件对轻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适用于该轻钢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由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和H型钢梁组成的轻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应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纯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节点焊缝开裂及裂缝不断发展的过程。内嵌轻质复合墙板的轻钢框架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墙板及连接件的破坏。竖向荷载、轻质复合墙板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初始刚度等指标。本文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研究结果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框架 抗震性能 轻质复合墙板 轴压比 恢复力模型 低周往复试验 连接件 低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跨非规则预应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静力性能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计静 陈晓坤 +3 位作者 张文福 张云峰 刘迎春 卢召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6,共8页
为研究基于套建增层的两跨非规则预应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PSRCF)静力受力性能,以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柱轴压比和长细比、框架梁跨高比、框架柱角钢含钢率以及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主要参数,设计了15组单层两跨PSRCF体系;基... 为研究基于套建增层的两跨非规则预应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PSRCF)静力受力性能,以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柱轴压比和长细比、框架梁跨高比、框架柱角钢含钢率以及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主要参数,设计了15组单层两跨PSRCF体系;基于简化力学模型和材料本构关系,利用ABAQUS软件建立PSRCF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单跨非规则预应力和非预应力框架的滞回分析,对通过仿真分析获得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与拟静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基于此开展15组单层两跨PSRCF在竖向轴力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分析,得到框架的单调荷载-位移曲线,考察了荷载-位移曲线随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结构体系的塑性铰出现顺序和两跨PSRCF在套建增层工程中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柱的轴压比和长细比是影响框架静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塑性铰依然按照强柱弱梁的顺序出现,两跨非规则框架结构体系设计是合理的,可为该类新型结构体系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预应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 套建增层 静力性能 塑性铰 设计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罕遇地震下抗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琨 袁沈峰 +1 位作者 曹大富 陈再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区和场地土下的倒塌规律,以提高套建增层组合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方法采用IDARC平面分析程序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开展滞回... 目的研究罕遇地震作用下套建增层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区和场地土下的倒塌规律,以提高套建增层组合框架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方法采用IDARC平面分析程序对一榀单层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开展滞回性能全过程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建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单跨多层结构形式的套建增层组合框架数值模型,并开展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随着套建增层组合框架底层柱高度的增加和增层层数的增多,底层柱损伤呈降低的趋势;同时依据套建增层组合框架底层层高和增层层数,得到了8度和7度抗震设防区下,I、II、III类场地土上套建增层组合框架的倒塌范围.结论倒塌的套建增层组合框架均表现为底层出现层间铰的倒塌机制,依据现行规范对倒塌的套建增层组合框架提高一个抗震等级后均可避免其发生倒塌破坏,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角钢混凝土 框架 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琨 时金雨 +1 位作者 徐冠普 顾明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62,共9页
目的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实现此类节点的工程应用。方法建立预应力及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中节点试件的数值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预应力度、轴压比、型钢腹... 目的提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实现此类节点的工程应用。方法建立预应力及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中节点试件的数值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预应力度、轴压比、型钢腹板厚度、钢板配箍率及角钢配钢率对试件柱顶水平荷载-曲线和节点核心区剪力-剪切变形的影响。结果提高预应力度、角钢配钢率和型钢腹板厚度以及配箍率均可一定程度提高节点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其中腹板的厚度对抗剪承载力影响最明显;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增加并不显著,但水平峰值荷载对应的位移在减小,下降段延性在降低。结论建立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角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应用于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角钢混凝土 受剪承载力 框架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简支梁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37
9
作者 王钧 邬丹 郑文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了考察预应力内置H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承载力,裂缝分布与开展及变形发展情况,进行了5根预应力内置H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设计、制作和试验,根据考察内容获得了相关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提出了该种组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 为了考察预应力内置H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承载力,裂缝分布与开展及变形发展情况,进行了5根预应力内置H型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设计、制作和试验,根据考察内容获得了相关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提出了该种组合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裂缝宽度及刚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H型钢 组合梁 承载力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抗弯延性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贾金青 孟刚 +1 位作者 封硕 朱伟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延性性能,进行了15根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和3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置型钢提高了试验梁承载力的同时,提高了试验梁峰值荷载后的持载能力;试件的...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弯延性性能,进行了15根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和3根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梁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置型钢提高了试验梁承载力的同时,提高了试验梁峰值荷载后的持载能力;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随着有效预加力、型钢含钢率、普通纵筋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着钢绞线和型钢在截面内位置高度的降低而降低.分析了考虑截面整体配筋情况的综合配筋指数ωc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通过数据线性回归,给出以综合配筋指数ωc作为单一变量的位移延性系数简化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 超高强混凝土 抗弯延性 综合配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作用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傅传国 王玉镯 +1 位作者 于德帅 韩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进行了两根足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在火灾高温和竖向恒定加载耦合作用下的耐火性能试验,分析了试验梁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竖向变形特点和承载性能劣化过程。通过在试验梁端部预设压力传感器,实测了升温过程中梁端部预压力与升温时间... 进行了两根足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在火灾高温和竖向恒定加载耦合作用下的耐火性能试验,分析了试验梁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竖向变形特点和承载性能劣化过程。通过在试验梁端部预设压力传感器,实测了升温过程中梁端部预压力与升温时间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预压力对火灾高温作用较为敏感,当标准升温100 min时预压力已降至初始预压力的一半,试验中一根梁出现了侧向弯曲变形。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高温作用下应考虑构件可能的侧向变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抗火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郭彤 宋良龙 +1 位作者 张国栋 顾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形式,并通过14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耗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钢绞线预应力、螺杆预应力、梁端钢套、螺旋箍筋等参数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形式,并通过14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耗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钢绞线预应力、螺杆预应力、梁端钢套、螺旋箍筋等参数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具有震后自动复位、主体结构基本无损、耗能机制明确等优点。梁端的钢套避免了混凝土梁柱在相对转动时的局部受压破坏,而位于梁端腹板的摩擦装置则提供了良好的耗能能力。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加大,节点的初始刚度、临界张开弯矩加大并具有更强的自定心能力;节点的耗能效果主要受摩擦力的大小控制,预应力螺杆的正应力越大,耗能效果越明显。为保证槽钢的传力和摩擦耗能效果,须加强柱预埋钢板在框架柱中的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定心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 摩擦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无黏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其节点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种迅 孟少平 +1 位作者 潘其健 张林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
首先介绍了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和柱构件拼装在一起组成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接下来对两榀预制框架中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并对一榀三层两跨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静力分析,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 首先介绍了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和柱构件拼装在一起组成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接下来对两榀预制框架中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并对一榀三层两跨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静力分析,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部分无黏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且卸载后残余变形较小,具有较强的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分无黏结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节点 抗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火灾下结构反应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陆洲导 李刚 许立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0-35,共6页
对五榀单层单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常温加载破坏试验,以及不同恒载、不同升温曲线、不同预应力度下的火灾试验,对火灾中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火灾过程中的结构反应分析程序,进行温度场计算机模拟,对火灾进... 对五榀单层单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常温加载破坏试验,以及不同恒载、不同升温曲线、不同预应力度下的火灾试验,对火灾中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火灾过程中的结构反应分析程序,进行温度场计算机模拟,对火灾进程中结构的变形进行计算,并由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 框架 火灾试验 温度反应 变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水平加腋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小卒 刘庆文 +1 位作者 陆余年 赵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721,共5页
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加腋节点和普通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特征荷载、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筋不穿柱加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 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加腋节点和普通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特征荷载、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筋不穿柱加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其抗震性能不比穿柱不加腋的节点差,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提出了加强加腋节点构造要求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框架节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远征 柳炳康 +1 位作者 欧国浩 陈国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文章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破坏形态 抗震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郭彤 宋良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9,共7页
为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和损伤,提出一种新型的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其中,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通过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拼接。当梁端弯矩超过节点的临界张开弯矩,梁柱接触面张开;震后,接触... 为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和损伤,提出一种新型的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其中,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通过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拼接。当梁端弯矩超过节点的临界张开弯矩,梁柱接触面张开;震后,接触面在预应力的作用下重新闭合。梁柱的接触部位分别预埋钢套和钢板,以避免梁柱相对转动时混凝土的压碎。在梁端钢套的腹板处设置摩擦耗能件,从而可以在梁柱相对转动时耗散地震能。介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基本构造和受力特点,对梁端轴力、剪力、弯矩以及梁柱接触面张开后转动刚度的表达式进行推导,建立起梁端弯矩-相对转角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得到节点耗能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为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定心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摩擦耗能 无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动力性能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计静 郑文忠 张文福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获得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对7根跨度为3 800 mm、2根跨度为4 500 mm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骨架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下边缘距离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4个参... 为获得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新型组合梁的恢复力模型,对7根跨度为3 800 mm、2根跨度为4 500 mm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支梁的骨架曲线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预应力筋合力点到梁下边缘距离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4个参数对截面单调弯矩-曲率曲线和构件单调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综合配筋指标、预应力度对构件截面曲率延性和构件位移延性的影响;最后统计回归出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曲率延性和位移延性的计算公式,建立了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和荷载-位移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梁的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H型钢混凝土 组合梁 预应力 恢复力模型 动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房贞政 李斌 郑则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本文进行了四个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四个不同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同时分析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扁梁 框架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少平 韩重庆 吕志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6,共9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二次设计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将塑性铰出铰顺序引入计算,并用这种方法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实用建议。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 抗震设计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