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清末至民国刑事诉讼中预审制度的建立与废止的考证 被引量:6
1
作者 于树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45-48,共4页
一、问题的提出 清(朝)末至民国(国民党南京政府)刑事诉讼中预审制度的建立和废止的时间及其演变过程,是研究中国预审制度发展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预审学术研究的全面开展,预审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 一、问题的提出 清(朝)末至民国(国民党南京政府)刑事诉讼中预审制度的建立和废止的时间及其演变过程,是研究中国预审制度发展历史的重要课题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预审学术研究的全面开展,预审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考证,既有共识,也有差异。相同的结论是: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了预审制度,在刑事诉讼法规中写进了预审的条款;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取消了预审制度等等。不同点归纳起来主要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审程序 预审制度 预审推事 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法 国民党南京政府 清末至民国 试办章程 北洋政府时期 诉讼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意识”与“局外人”默而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尹振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77-80,共4页
加缪《局外人》的主人公默而索为什么对母亲的死如此无动于衷?为什么仅仅因为阳光就杀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方式已经完全肉欲化、动物化;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精神和灵魂的位置;他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有限性缺乏应有的意识... 加缪《局外人》的主人公默而索为什么对母亲的死如此无动于衷?为什么仅仅因为阳光就杀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方式已经完全肉欲化、动物化;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精神和灵魂的位置;他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有限性缺乏应有的意识,也就是说,他完全丧失了作为人所应有的“死亡意识”,完全丧失了对他人生命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甚至包括对他自己的生命。默而索这种人生方式不是偶然的存在,而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现代文明单一强调人的存在的世俗意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危机产生的历史根源。在默而索的周围,人们都是以这样的方式生活着,并自欺欺人地掩饰这一真相;默而索拒绝掩饰,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这一悲剧深刻地揭示了这种人生方式的普遍性与隐蔽性,同时也大大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默而索 文艺复兴 肉体生命 《局外人》 人的生命 无意义 西方现代文明 预审推事 有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