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当前我国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以期为规范研究过程和报告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截至2022年底的国内医院感染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研究团队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交叉核对提取资料...目的评价当前我国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以期为规范研究过程和报告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截至2022年底的国内医院感染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研究团队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交叉核对提取资料后,应用临床预测模型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的评估工具(prediction model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PROBAST)评价方法学质量,使用个体预后与诊断预测模型研究报告规范(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a multivariable pre⁃diction model for individual prognosis or diagnosis,TRIPOD)声明评价研究报告质量。结果共纳入81篇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PROBAST偏倚风险评估的平均完成度为58.11%±13.88%,TRIPOD声明报告质量的平均完成度为56.11%±16.35%。方法学缺陷主要存在于数据来源、未考虑数据复杂性与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子等,报告质量中风险分层、样本量估算与补充信息等条目未报告或报告不全面。结论国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存在方法学缺陷与不完整的报告情况,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适用性,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并验证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预测模型与风险分级标准,为术后最优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安阳中心)和2009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目的建立并验证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预测模型与风险分级标准,为术后最优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安阳中心)和2009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中心)连续就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存随访数据。以安阳中心数据集为建模集,采用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逐步后退法和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的“两步法”构建总生存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统计验证,在汕头中心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根据列线图得分构建预后风险分级标准。结果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纳入4171例和18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模型由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数、肿瘤大小、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个变量组成。其中,N分期与辅助治疗方案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1),即与单纯手术相比,N+期患者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但辅助治疗无法改善N0期患者的预后。建模队列的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28(95%CI:0.713~0.742),经Bootstrap内部验证后为0.722(95%CI:0.711~0.739),验证队列的模型C-index为0.679(95%CI:0.662~0.697)。校准图提示模型预测生存率与观测生存率一致性良好。在两个队列中模型准确性均显著高于第7版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TNM分期系统(P<0.05)。此外,在各TNM分期内部,该模型仍可实现理想的预后风险分层效果。结论本研究为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提供了个体化预测模型,并揭示N分期可能是制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当前我国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以期为规范研究过程和报告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截至2022年底的国内医院感染相关预测模型研究,研究团队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交叉核对提取资料后,应用临床预测模型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的评估工具(prediction model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PROBAST)评价方法学质量,使用个体预后与诊断预测模型研究报告规范(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a multivariable pre⁃diction model for individual prognosis or diagnosis,TRIPOD)声明评价研究报告质量。结果共纳入81篇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PROBAST偏倚风险评估的平均完成度为58.11%±13.88%,TRIPOD声明报告质量的平均完成度为56.11%±16.35%。方法学缺陷主要存在于数据来源、未考虑数据复杂性与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子等,报告质量中风险分层、样本量估算与补充信息等条目未报告或报告不全面。结论国内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研究存在方法学缺陷与不完整的报告情况,限制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适用性,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文摘目的建立并验证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预后预测模型与风险分级标准,为术后最优辅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真实世界证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5月31日至2018年7月3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安阳中心)和2009年8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中心)连续就诊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和生存随访数据。以安阳中心数据集为建模集,采用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逐步后退法和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的“两步法”构建总生存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统计验证,在汕头中心数据集进行外部验证。根据列线图得分构建预后风险分级标准。结果建模队列和验证队列分别纳入4171例和189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模型由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T分期、N分期、淋巴结清扫数、肿瘤大小、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个变量组成。其中,N分期与辅助治疗方案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1),即与单纯手术相比,N+期患者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但辅助治疗无法改善N0期患者的预后。建模队列的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28(95%CI:0.713~0.742),经Bootstrap内部验证后为0.722(95%CI:0.711~0.739),验证队列的模型C-index为0.679(95%CI:0.662~0.697)。校准图提示模型预测生存率与观测生存率一致性良好。在两个队列中模型准确性均显著高于第7版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TNM分期系统(P<0.05)。此外,在各TNM分期内部,该模型仍可实现理想的预后风险分层效果。结论本研究为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提供了个体化预测模型,并揭示N分期可能是制订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