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积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隗佳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05-311,共7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研究不同积分系统、WHO分型、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克隆,骨髓学及血液学指标在其预后中的意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收集武汉协和医院近5年63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研究不同积分系统、WHO分型、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克隆,骨髓学及血液学指标在其预后中的意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收集武汉协和医院近5年63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使用EpiData3.0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并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63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对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3例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38岁,其中26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1.27%)。中位生存期30.63月。截至随访终止33例病例死亡(52.38%)。5种预后积分系统不同组别患者的总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IPSS,Lille和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差异最为显著(p<0.0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OS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IPSS(p<0.0001)、Lille积分系统染色体分组(p<0.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0062)、Spanish积分系统(p=0.00064)及Lille积分系统(p=0.008)。63例患者的OS经过WHO分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其中RA患者相比较RCMD患者与5q-患者有更长的OS(p=0.003),并且5q-亚型提示非常良好的预后。RAEB-I患者中位OS高于RAEB-II患者。将63例MDS患者重新归类于FAB分型显示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的OS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012)。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影响MDS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WHO分型比FAB分型更有提示预后的价值,IPSS能为有染色体结果的MD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但众多基层医院由于开展细胞遗传学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可应用于无染色体结果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IPSS SPANISH WHO分型 细胞遗传学 积分分析 预后积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安利 江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14例MDS中49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2.98%,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14例MDS中49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42.98%,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生异常(RAEB)-Ⅰ、Ⅱ型染色体核型异常所占比例较高。单纯数目异常核型改变+8检出频率最高,随访68例中有14例转白血病,转化率为20.59%,核型异常者及IPSS评分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几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及IPSS积分低危组(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各亚型之间有较大的差异,细胞遗传学在MDS的诊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 核型异常 预后积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夏静雅 王莹 +3 位作者 李德鹏 李振宇 邱婷婷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0-1195,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MDS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难治性血细...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MDS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随访观察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单系发育异常(RCUD)33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8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70例,难治性贫血(RA)23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1)46例,(RAEB-2)48例,MDS-U2例,单纯del(5q)6例。RAEB组(RAEB-1+RAEB-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复杂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非RAEB组(RARS+RCMD+RCUD+RA)分别为48.94%vs43.94%和18.09%vs12.69%,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根据IPSS-R及IPSS积分系统分组,随着危险分层的增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逐渐增加(P<0.05)。在细胞遗传学特征方面:共108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45.76%;其中复杂核型36例,占所有患者的15.25%。染色体异常类型主要包括数目、结构及混合性异常。检出率最高的染色体异常是+8,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30.56%(33/108);其次为-7/7q-、del(5q)、del(20q)等。-7/7q-染色体异常占所有核型异常的29.63%(包括单独-7/7q-染色体异常及其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236例MDS患者中位年龄61(13-88)岁,男女比为1.36∶1。在血细胞特征方面:3系呈不同程度降低或增加,中位WBC数为2.8(0.3-267.1)×10^9/L,中位Hb为69(20-156)g/L,中位Plt为55(2-1733)×10^9/L。32例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与128例正常染色体患者1年OS率比较(25%vs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是影响MDS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对于MD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7号染色体异常患者总体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遗传学特征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7/7q-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患者生存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舒华娥 方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在我院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低中危MDS患者治疗资料,地西他滨皮下注射20 mg/(m^2·d)×5 d,28 d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地西...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分析患者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7例在我院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低中危MDS患者治疗资料,地西他滨皮下注射20 mg/(m^2·d)×5 d,28 d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3-4个疗程后评价其治疗反应,分析生存预后因素。结果:根据修订的国际工作组标准(IWG),18例(38.3%)患者达到CR,13例(27.7%)患者达到PR,血液学改善7例(14.9%),7例(14.9%)死于肺部感染或骨髓抑制,2例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80.9%(38/47)。患者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为:IPSS分级高、MDS病程长、早期曾有MDS治疗、老年。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低中危MDS的长期疗效确切,治疗前的临床因素或许可以预测地西他滨治疗MDS的疗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预后 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