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无黏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其节点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种迅 孟少平 +1 位作者 潘其健 张林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
首先介绍了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和柱构件拼装在一起组成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接下来对两榀预制框架中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并对一榀三层两跨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静力分析,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 首先介绍了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和柱构件拼装在一起组成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接下来对两榀预制框架中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并对一榀三层两跨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静力分析,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合理设计的部分无黏结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且卸载后残余变形较小,具有较强的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分无黏结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节点 抗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颜学渊 周灵哲 +2 位作者 祁皑 毛会敏 陈伟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3,共10页
为了研究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试验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以试验节点为原型,建立相应的两层两跨的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平面框架模型。采用低周往复加载方式分析了新型... 为了研究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对试验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以试验节点为原型,建立相应的两层两跨的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平面框架模型。采用低周往复加载方式分析了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现浇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并模拟了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的初始荷载、预应力筋数量及控制应力和U形筋配筋率下的滞回性能。结果表明,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和现浇框架的滞回性能非常接近;框架轴压比、预应力筋数量和U形筋配筋率对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滞回性能有影响,而梁上荷载和预应力筋控制应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滞回曲线 骨架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薛伟辰 胡新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119,共9页
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和类金属拉伸强化特性,与钢筋的粘结性能远优于普通混凝土。将UHPC用于预制混凝土梁、柱中钢筋的连接,可大幅缩短钢筋搭接长度、简化连接构造、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及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 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和类金属拉伸强化特性,与钢筋的粘结性能远优于普通混凝土。将UHPC用于预制混凝土梁、柱中钢筋的连接,可大幅缩短钢筋搭接长度、简化连接构造、提高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及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对基于UHPC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开展了系列的研究。本文介绍了UHPC中钢筋搭接性能,梳理了试验方法、破坏模式、粘结强度和粘结应力分布规律,比较了搭接强度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搭接长度设计建议。总结了基于UHPC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柱、节点和框架的构造特点和抗震性能。总体上,经合理设计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可实现“等同现浇”的抗震性能,包括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满足在抗震设防区推广应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基于UHPC连接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钢筋搭接性能 预制混凝土 预制混凝土节点 预制混凝土框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预制模壳填芯混凝土盖梁抗弯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贾俊峰 张志鹏 +3 位作者 吴志勇 张奉春 赵连生 段兆慧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1,M0005,M0006,共10页
为解决整体预制盖梁吊装质量大、难以实现预制装配等技术难题,基于1∶2大比例缩尺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模壳内部后浇混凝土的半预制预应力叠合盖梁模型弯曲静力加载试验,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混凝... 为解决整体预制盖梁吊装质量大、难以实现预制装配等技术难题,基于1∶2大比例缩尺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模壳内部后浇混凝土的半预制预应力叠合盖梁模型弯曲静力加载试验,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和交界面粘结程度对预应力叠合盖梁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建立预制模壳盖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叠合盖梁具有良好的受力和变形性能,界面剪力键可有效增加界面粘结强度,峰值承载力与光滑处理界面相比,提高了57.5%。交界面采用绑定接触会高估盖梁峰值承载力。当外壳材料为UHPC时,峰值承载力相较C50混凝土提高了28.4%。纵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与峰值承载力呈线性增长趋势。采用该方法计算的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和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梁 预制模壳 填芯混凝土 预应力 抗弯性能 超高性能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局部锚固区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蒙朝美 王观虎 +2 位作者 沈勇 刘睿 叶晖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充分利用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使水泥混凝土道面在承受荷载前处于双向受压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道面的承载力与耐久性。基于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局部锚固区应力复杂的特点,开展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模型试验,...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充分利用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使水泥混凝土道面在承受荷载前处于双向受压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道面的承载力与耐久性。基于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局部锚固区应力复杂的特点,开展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模型试验,实测了局部锚固区纤维混凝土预制模块在预应力筋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分析了U形缺口形状对预制模块力学响应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局部锚固区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处于复杂受力状态,对称受拉时锚固区U型缺口顶部预应力筋所在截面的实测拉应变最大;U形缺口形状对预制模块实测应变影响较显著,梯形预制模块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但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力学性能较差,大倒角预制模块消除了应力集中现象,力学性能好,但预留空间大,预制结构较重,小倒角的预制模块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介于梯形和大倒角形之间;相邻预制模块拼接缝隙显著增大了预制模块的实测应变,对称受拉是预制模块最不利的受荷条件,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应对拼接缝隙进行注浆处理,以改善预制模块的受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道面 局部锚固区 力学性能 预制模块 U形缺口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种迅 孟少平 潘其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4,共7页
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柱拼装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属于延性连接,地震作用下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连接部位,梁柱构件均保持弹性。采用这类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恢复性能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 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将预制梁柱拼装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属于延性连接,地震作用下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连接部位,梁柱构件均保持弹性。采用这类连接的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恢复性能好、耐久性好、有利于实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铰耗能机制"等优点。为了研究其抗震性能,对4榀梁柱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其中,2榀试件中预应力筋为有黏结,另外2榀预应力筋在梁端一定范围内设置为无黏结。试验结果表明,4榀试件的破坏主要集中在梁柱连接截面附近,梁柱构件本身及节点核心区破坏都比较轻微;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相比,试件滞回环面积较小,耗能能力较差,但残余变形较小,恢复性能较好;预应力筋在梁柱连接截面附近为无黏结的试件由于预应力筋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耗能更小,恢复性能也更好;4榀试件最大楼层位移角介于0.359~0.439之间,大于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框架结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后张预应力 框架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廖显东 胡翔 +2 位作者 张士前 刘亚男 薛伟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87-1296,共10页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 为了解决有限元研究中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处新旧混凝土叠合层界面黏结与穿过叠合层钢筋难以模拟的问题,讨论了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模拟新旧混凝土叠合层黏结性能的不同方法,引入叠合层的黏结滑移本构和钢筋的剪切-滑移模型相结合的本构关系,建立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结果与足尺模型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展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预应力筋有效应力及筋黏结构造(全黏结、部分黏结和无黏结)等有限元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轴压比由0.2增加到0.4时,承载力提高了11%,由0.4增加到0.6时,承载力增加不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有效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承载力;预应力筋黏结构造对节点承载力影响不显著,增加无黏结长度,可一定程度延缓节点的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 预应力 框架节点 新旧混凝土叠合层 黏结滑移 有限元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拼装框架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雷远德 邓烜 郁银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6-194,共9页
针对采用预应力钢筋进行干式连接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拼装框架梁柱节点进行抗震性能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组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和数值分析,观测节点变形与破坏特征,得到试件梁端力-位移滞回曲线,分析节点承载力、耗能水平... 针对采用预应力钢筋进行干式连接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拼装框架梁柱节点进行抗震性能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组节点试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和数值分析,观测节点变形与破坏特征,得到试件梁端力-位移滞回曲线,分析节点承载力、耗能水平与变形能力。结果表明:通过接缝开合可在较小位移下控制构件的损伤程度,破坏模式以柱端牛腿压剪破坏为主;与现浇混凝土梁柱节点相比,该节点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自复位特征,但是节点整体耗能能力较低;采用简化的基于多折线骨架曲线的本构模型可以对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简化等效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梁柱节点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数值分析 滞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郭彤 宋良龙 +1 位作者 张国栋 顾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2,共10页
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形式,并通过14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耗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钢绞线预应力、螺杆预应力、梁端钢套、螺旋箍筋等参数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形式,并通过14个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节点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行为以及耗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钢绞线预应力、螺杆预应力、梁端钢套、螺旋箍筋等参数对于节点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具有震后自动复位、主体结构基本无损、耗能机制明确等优点。梁端的钢套避免了混凝土梁柱在相对转动时的局部受压破坏,而位于梁端腹板的摩擦装置则提供了良好的耗能能力。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加大,节点的初始刚度、临界张开弯矩加大并具有更强的自定心能力;节点的耗能效果主要受摩擦力的大小控制,预应力螺杆的正应力越大,耗能效果越明显。为保证槽钢的传力和摩擦耗能效果,须加强柱预埋钢板在框架柱中的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定心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低周反复加载 摩擦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火灾下结构反应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陆洲导 李刚 许立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0-35,共6页
对五榀单层单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常温加载破坏试验,以及不同恒载、不同升温曲线、不同预应力度下的火灾试验,对火灾中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火灾过程中的结构反应分析程序,进行温度场计算机模拟,对火灾进... 对五榀单层单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进行了常温加载破坏试验,以及不同恒载、不同升温曲线、不同预应力度下的火灾试验,对火灾中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火灾过程中的结构反应分析程序,进行温度场计算机模拟,对火灾进程中结构的变形进行计算,并由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 框架 火灾试验 温度反应 变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和设计理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熊学玉 高峰 苏小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6,共8页
基于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弯矩调幅等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 基于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静力试验,对其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弯矩调幅等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框架梁端形成塑性铰实现了塑性内力重分布,位移延性比大于3,弯矩调幅值为30%左右,弯矩调幅值高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最后分析了次内力产生的本质,提出考虑次内力包括次弯矩、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抗弯极限承载力、抗裂度、刚度及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吻合.本文计算理论反映了现代预应力设计理论的新思想,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型钢混凝土 框架 抗裂度 挠度 次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水平加腋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小卒 刘庆文 +1 位作者 陆余年 赵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721,共5页
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加腋节点和普通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特征荷载、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筋不穿柱加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 通过6个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对加腋节点和普通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特征荷载、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预应力筋不穿柱加腋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其抗震性能不比穿柱不加腋的节点差,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提出了加强加腋节点构造要求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框架节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远征 柳炳康 +1 位作者 欧国浩 陈国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文章通过对一榀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深入研究了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分布、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 预压装配式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破坏形态 抗震性能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彤 宋良龙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9,共7页
为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和损伤,提出一种新型的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其中,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通过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拼接。当梁端弯矩超过节点的临界张开弯矩,梁柱接触面张开;震后,接触... 为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和损伤,提出一种新型的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其中,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柱通过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进行拼接。当梁端弯矩超过节点的临界张开弯矩,梁柱接触面张开;震后,接触面在预应力的作用下重新闭合。梁柱的接触部位分别预埋钢套和钢板,以避免梁柱相对转动时混凝土的压碎。在梁端钢套的腹板处设置摩擦耗能件,从而可以在梁柱相对转动时耗散地震能。介绍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梁柱节点的基本构造和受力特点,对梁端轴力、剪力、弯矩以及梁柱接触面张开后转动刚度的表达式进行推导,建立起梁端弯矩-相对转角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并得到节点耗能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的计算公式。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为腹板摩擦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定心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梁柱节点 摩擦耗能 无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房贞政 李斌 郑则群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116,共6页
本文进行了四个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扁梁框架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四个不同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节点的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同时分析了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的破坏机理。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扁梁 框架节点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少平 韩重庆 吕志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6,共9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二次设计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将塑性铰出铰顺序引入计算,并用这种方法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由此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一些实用建议。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 抗震设计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熊学玉 高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共8页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及弯矩重分布规律,完成2榀接近足尺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静力试验,分析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裂缝...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结构是一种结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型钢混凝土结构优点的组合结构。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受力性能及弯矩重分布规律,完成2榀接近足尺单跨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静力试验,分析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裂缝的开展与分布、刚度变化以及内力重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属延性破坏,在达到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之前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实验,提出了考虑次轴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弯矩调幅值约为30%,调幅能力高于普通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 静力试验 塑性铰 内力重分布 弯矩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叠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李书蓉 郭智远 +2 位作者 张鑫 周广强 王恒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0-227,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 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剪力墙,通过在预制板内布置水平预应力钢筋,降低板厚,方便运输和吊装。对剪跨比为1.5的现浇剪力墙和预应力叠合剪力墙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其破坏模式、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叠合剪力墙与现浇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一致。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剪力墙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了轴压比、剪跨比、初始预应力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高轴压比及小剪跨比下叠合剪力墙的承载力及延性优于现浇剪力墙。随着初始预应力的增大,承载力提高,试件由剪切破坏转换为弯曲破坏。水平预应力筋延缓了叠合剪力墙斜向裂缝的发展,提高了抗剪承载力,改变了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建议张拉控制应力取值为0.50 f pt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剪力墙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 拟静力试验 有限元模拟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振动台试验及非线性系统识别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小卒 朱伯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在本试验的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提出了PC框架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恢复力模型的状态这一概念,阐述了模型类,具体模型和完整模型的概念,进而提出了从多时程模拟地震动力试验结果识别结构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完... 在本试验的条件下,预应力混凝土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提出了PC框架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恢复力模型的状态这一概念,阐述了模型类,具体模型和完整模型的概念,进而提出了从多时程模拟地震动力试验结果识别结构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完整模型识别法”,并用此法识别出了PC试件的完整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混凝土 框架 振动台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琨 郑文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105,共12页
从套建增层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外套增层结构型式,即以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为框架梁、以配置4个或8个角钢的角钢混凝土柱为框架柱的套建增层用框架结构,并给出了节点构造。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震设计分... 从套建增层改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外套增层结构型式,即以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为框架梁、以配置4个或8个角钢的角钢混凝土柱为框架柱的套建增层用框架结构,并给出了节点构造。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震设计分组,对基于现行设计标准设计的跨度为16m的新型套建增层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常遇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时,在7度和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建造在I、II、III类场地上的部分套建增层框架将会倒塌。根据弹塑性反应分析结果,提出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避免这种套建增层框架发生倒塌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建增层 预应力 钢骨混凝土框架 时程分析 弹塑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