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11
1
作者 崔晓红 朴佳锐 +1 位作者 李明远 林梅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5-419,共5页
采用HAAKERS600型流变仪、膜过滤实验及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封堵性能和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弹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当溶... 采用HAAKERS600型流变仪、膜过滤实验及激光粒度仪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流变性能、封堵性能和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分散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弹性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当溶胀时间为10~15d时,体系的表观黏度达到最大值;随剪切速率增加,体系的表观黏度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体系的性质,而且为非依时性体系。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固体特性较明显,能够对1.2um的纤维素膜形成一定的封堵,且随溶胀时间增加,其封堵能力先增加后降低。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的粒径随溶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10d之内溶胀较快,10d之后粒径基本保持不变。溶胀后的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大小是溶胀前的几倍至十几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 溶胀 流变性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与预交联凝胶颗粒复合调驱室内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敖文君 康晓东 +3 位作者 黄波 王姗姗 李先杰 梁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4-417,432,共5页
海上非均质油藏经长期注聚开发后,非均质性增强,出现注水突进严重、含水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室内体系评价、物理模拟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预交联凝胶颗粒(PPG)复合调驱体系的黏弹性能、封堵性能及调剖能力。结果表明... 海上非均质油藏经长期注聚开发后,非均质性增强,出现注水突进严重、含水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室内体系评价、物理模拟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预交联凝胶颗粒(PPG)复合调驱体系的黏弹性能、封堵性能及调剖能力。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复合体系同时具有较好的黏性性能与弹性性能;在聚合物驱注入实验过程中,压力与阻力系数具有快速上升与快速下降的规律;PPG在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曲线呈现较大的"凸"形,在岩心中运移过程的形式是"运移—封堵—突破—运移",而复合体系则具备了聚合物和PPG两者的优势特性,对非均质储层,可实现深部运移与封堵。从驱油效果可以看出,相比单一注聚合物、PPG体系,复合驱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漏斗面积较大,最终采收率为54.8%,提高采收率分别为3.6,7.7百分点。所形成的复合调驱体系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海上非均质注聚油藏出现的注水突进严重、含水率过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合物 交联颗粒 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龙 李亚军 +3 位作者 宫厚健 桑茜 李康宁 董明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未波及到的低渗透区及高渗透区的边角区域,聚合物波及孔道中的剩余油主要以油膜和油珠的形式存在。B-PPG颗粒在不同孔径的孔道以阻塞—变形方式运移,致使驱替液不断发生转向,从而提高波及系数;B-PPG颗粒能有效地改善油层的非均质性,并有利于解决聚合物驱后水窜问题,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1.7%。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中,注聚合物段塞调驱效果有限,转注B-PPG颗粒悬浮液段塞后可有效地改善非均质油层吸水剖面,使低渗透油层得以开发,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后 支化交联颗粒 提高采收率 液流转向 微观驱油 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凯 罗明良 +4 位作者 李明忠 黄飞飞 蒲春生 蒲景阳 樊乔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6-1523,共18页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低毒性环保材料,它与聚合物交联的凝胶体系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大、高温稳定时间长、几乎不受储层岩石矿物影响等优点。本文回顾了以PEI作为交联剂的各类凝胶体系的研究动态,阐明了PEI...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低毒性环保材料,它与聚合物交联的凝胶体系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大、高温稳定时间长、几乎不受储层岩石矿物影响等优点。本文回顾了以PEI作为交联剂的各类凝胶体系的研究动态,阐明了PEI与各类聚合物的交联反应机理及其凝胶体系特点,分析了各类因素对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列举了改善凝胶性能的方法和成功的矿场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提高凝胶体系交联活性的方法研究。最后,提出聚丙烯酰胺(PAM)/PEI凝胶体系作为环保型调驱体系在中低温油藏深部调控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提高PAM/PEI凝胶体系交联效率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以降低聚合物与交联剂用量,为这一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聚乙烯亚胺 交联 黏度 调剖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调驱剂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26
5
作者 朱怀江 朱颖 +2 位作者 孙尚如 刘玉章 唐金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不能进入多孔介质 ,但在油携带下 ,未溶胀的微凝胶 (粒径为 5~ 13 μm)能进入渗透率为 0 .4~ 10D的多孔介质 ;溶胀后微凝胶的粒径可达 2 0~ 60 μm ,其运移能力与多孔介质的孔喉直径和颗粒的变形特征等有关。这种调驱剂可大幅度调整油藏的渗透率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调驱 反相乳液聚合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高温的遇水膨胀型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选择性堵水剂JAW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富华 蒋生健 +1 位作者 蒋官澄 鄢捷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325,共3页
在交联剂存在下使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季铵盐单体及抗高温单体进行引发共聚合,制得交联聚合物凝胶,机械破碎后在胶体磨中研磨至一定粒度,得到遇水膨胀型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堵水剂JAW。在室内对主要性能所作的评价表明,该堵水剂... 在交联剂存在下使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季铵盐单体及抗高温单体进行引发共聚合,制得交联聚合物凝胶,机械破碎后在胶体磨中研磨至一定粒度,得到遇水膨胀型交联聚合物凝胶颗粒堵水剂JAW。在室内对主要性能所作的评价表明,该堵水剂抗温性良好(≤130℃),堵水率高(>92%)而堵油率低(<8%),具有良好的封堵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颗粒 堵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水基聚合物凝胶交联剂的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黎钢 徐进 +3 位作者 毛国梁 代本亮 臧树军 卢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用由苯酚和甲醛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剂 ,得到了性能良好的水基凝胶并成功地应用于沈阳油田的深部调剖。本文报道了水溶性酚醛树脂的两步催化合成工艺 ,确定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 ,考察... 用由苯酚和甲醛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的交联剂 ,得到了性能良好的水基凝胶并成功地应用于沈阳油田的深部调剖。本文报道了水溶性酚醛树脂的两步催化合成工艺 ,确定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 ,考察了水溶性酚醛树脂的稳定性 ,简要介绍了形成的凝胶物性以及调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酚醛树脂 交联 水基聚合物 深部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的醛交联聚合物弱凝胶成胶时间的控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还恩 吕茂森 +5 位作者 张金铃 杨希翡 贺爱民 张卫艳 鞠立明 谢立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用于高温、高矿化度油田调驱的混合醛交联聚合物HPAM弱凝胶,在90℃下的成胶时间约为200h,对油藏和调驱作业的适应性差,针对这种弱凝胶体系研制了由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复配而成的交联反应促进剂,代号JCH M。在用矿化度1.6×105mg/L、... 用于高温、高矿化度油田调驱的混合醛交联聚合物HPAM弱凝胶,在90℃下的成胶时间约为200h,对油藏和调驱作业的适应性差,针对这种弱凝胶体系研制了由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复配而成的交联反应促进剂,代号JCH M。在用矿化度1.6×105mg/L、Ca2++Mg2+浓度5000mg/L的盐水配制、HPAM浓度1500mg/L、交联剂浓度500mg/L、pH=7.0的成胶溶液中加入JCH M10~70mg/L,可使溶液90℃下的成胶时间由200h缩短到70~1h,在90℃维持20d后在90℃测定的凝胶粘度由520mPa·s升到550~730mPa·s。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HPAM或交联剂浓度控制成胶时间的方法是不适当的。表1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性 抗盐性 交联聚合物 时间 控制 混合醛交联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凝胶颗粒调剖特性评价 被引量:30
9
作者 岳湘安 侯吉瑞 +1 位作者 邱茂君 张宏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基于对聚合物凝胶颗粒封堵窜流通道的机理分析,提出以弹性封堵强度和破碎封堵强度作为吸水膨胀的凝胶颗粒在油藏孔隙中封堵特性的表征参数和评价指标。根据多测点岩心模拟实验得到的封堵系数分布及其动态规律,分析了凝胶颗粒段塞在岩心... 基于对聚合物凝胶颗粒封堵窜流通道的机理分析,提出以弹性封堵强度和破碎封堵强度作为吸水膨胀的凝胶颗粒在油藏孔隙中封堵特性的表征参数和评价指标。根据多测点岩心模拟实验得到的封堵系数分布及其动态规律,分析了凝胶颗粒段塞在岩心中的运移特性及其对窜流通道的封堵能力。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参数和动态特征,可以评价聚合物凝胶颗粒的调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剖 聚合物颗粒 窜流通道 封堵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预交联凝胶颗粒性能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吴应川 白宝君 +2 位作者 赵化廷 肖利平 赵普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7,i0006,共4页
从凝胶颗粒的基本特征、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分析入手,研究了膨胀倍数及粘弹性等特征参数,评价了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适宜于高矿化度的地层,对pH值无具体要求,长期热稳定性好。在95℃条件下考察两年和120℃... 从凝胶颗粒的基本特征、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分析入手,研究了膨胀倍数及粘弹性等特征参数,评价了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交联凝胶颗粒适宜于高矿化度的地层,对pH值无具体要求,长期热稳定性好。在95℃条件下考察两年和120℃条件下考察一年均未发现脱水现象。膨胀倍数在30-200倍,也可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膨胀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颗粒 适用条件 评价方法 外观形态 膨胀倍数 粘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变学法研究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抗剪切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洪东 孟霞 +1 位作者 秦大伟 刘温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3-746,共4页
采用控制应力流变仪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凝胶的屈服应力与凝胶强度的关系,并考察了凝胶的抗剪切性能,尤其是与油藏渗流速度相当的剪切速率下的凝胶的粘度保持率。结果表明,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体系表现为牛顿流体,当聚合物质量浓度... 采用控制应力流变仪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凝胶的屈服应力与凝胶强度的关系,并考察了凝胶的抗剪切性能,尤其是与油藏渗流速度相当的剪切速率下的凝胶的粘度保持率。结果表明,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2 g/L时,体系表现为牛顿流体,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3和4 g/L时,凝胶体系是塑性流体,其屈服应力τy分别为12和28 Pa;与油藏渗流速度相当的剪切速率下,聚合物质量浓度为4 g/L时形成的凝胶粘度保留值大于其它2个体系。交联剂浓度分别为0.25、0.5、1.0和1.5 mmol/L时,凝胶体系的τy分别为6.0、20.0、12.0和2.0 Pa。pH值为4.86的体系表现为牛顿流体,不能形成有效的凝胶;pH值为5.60和6.46的凝胶体系的屈服值分别为12和7 Pa。并且结构强度较高的凝胶在受剪切作用时,粘度保留值较高,即抗剪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合物 屈服应力 流变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物理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左翔 蔡烽 +2 位作者 刘晓敏 杨晖 沈晓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72,共9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乙二醇二甲醚(TEGDME)为增塑剂,与锂盐(高氯酸锂,LiClO4)和光引发剂(安息香二甲醚,DMPA)复合制成光敏体系,经紫外(UV)固化得到物理交联型凝胶聚合...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乙二醇二甲醚(TEGDME)为增塑剂,与锂盐(高氯酸锂,LiClO4)和光引发剂(安息香二甲醚,DMPA)复合制成光敏体系,经紫外(UV)固化得到物理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薄膜.用红外(IR)光谱、差热分析(DSC)、拉伸测试和交流阻抗(AC)等方法对聚合物基体和电解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共聚物P(MPEGM-co-HPEGM)中HPEGM含量为50%(w)时,十六烷基链段(C16)在聚氧化乙烯(PEO)链段静电斥力的作用下发生聚集,自组装形成了物理交联,提高了共聚物的空间稳定性;温度和电解质中各组分的含量对电导率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性能较好的电解质在30°C时电导率可达8.7×10-4S·cm-1;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得该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为0-4.5V(vsLi/Li+),可以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要求;组装成的LiFePO4/GPE/Li电池,在30°C时以0.1C和0.2C倍率进行充放电测试,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4.7和148.0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物理交联 增塑剂 三乙二醇二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交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纯 肖琴 +5 位作者 漆志刚 肖尧 毕煜晗 黄杰 任世杰 唐安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157,162,共8页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氧化乙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S-PEO-PS)的共混多孔前体膜,再利用芳香官能团的傅克反应将前体膜原位交联,交联膜吸收电解液后得到交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CPEs)。对交联膜的形貌、热稳定性以... 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和苯乙烯-氧化乙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S-PEO-PS)的共混多孔前体膜,再利用芳香官能团的傅克反应将前体膜原位交联,交联膜吸收电解液后得到交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CPEs)。对交联膜的形貌、热稳定性以及CPEs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嵌段共聚物中PEO的链段长度对CPEs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s交联膜的孔隙率和热稳定性较纯PVDF膜有很大的提升,其中CPE-2交联膜的孔隙率最高为72.3%,300℃时仍能保持稳定的孔隙结构,且几乎没有尺寸收缩,测试用半电池室温下显示出高的离子电导率(2.09mS/cm)和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原位交联 热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聚合物/粘土复合物吸水膨胀颗粒流向改变剂LJ-1的研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景艳 张士诚 吕鑫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357,共4页
所报道的注水砂岩油藏深部调剖用的流向改变剂LJ-1,为吸水膨胀型颗粒状预交联AM三元共聚物/粘土复合物,由3种共聚单体和钠粘土共同反应制成.根据吸水膨胀倍数(m/m)和吸水饱和的凝胶颗粒相对强度等级,反应混合物中单体AM、AA、MMA的质量... 所报道的注水砂岩油藏深部调剖用的流向改变剂LJ-1,为吸水膨胀型颗粒状预交联AM三元共聚物/粘土复合物,由3种共聚单体和钠粘土共同反应制成.根据吸水膨胀倍数(m/m)和吸水饱和的凝胶颗粒相对强度等级,反应混合物中单体AM、AA、MMA的质量比为4∶1∶0.03,单体浓度30%,粘土用量13%,引发剂用量2%,交联剂L-2(有机酸铝盐)1.5%,另外还加入稳定剂(有机稀土类化合物)及增韧剂S,溶剂为水,反应温度50℃.JL-1在清水中的吸水膨胀倍数高达80;在矿化度258.6 g/L、高钙镁离子含量的油田污水中,吸水膨胀倍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50℃时为40,200℃时为55;吸水饱和的JL-1颗粒均为有弹性的可变形凝胶.将200目的LJ-1在100~300 mg/L HPAM溶液中配成0.5%悬浮液,测定一定体积悬浮液前后两次通过5层100目筛网的流动压差之比即韧性指数,平均值为1.17,表明LJ-1颗粒的韧性良好,不易破碎.图5表5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膨胀聚合物 颗粒调堵剂 聚合物/粘土复合物 交联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 制备 耐温抗盐性 颗粒韧性测试 流体转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交联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及其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兆爽 其鲁 +1 位作者 邱景义 马建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32-1936,共5页
采用λ-射线辐照交联法制备了具有网络结构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PVDF-HFP/NPGDA)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考察了不同辐照剂量对凝胶电解质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辐照剂量和不同温度下电... 采用λ-射线辐照交联法制备了具有网络结构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PVDF-HFP/NPGDA)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考察了不同辐照剂量对凝胶电解质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辐照剂量和不同温度下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凝胶电解质的固化程度提高,电导率下降.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符合VTF方程.当辐照剂量为5kGy时,制备的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室温下分别为7.8×10-3S·cm-1和4.7V(vsLi/Li+).以其为电解质制备的LiMn2O4GPELi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λ-射线辐照 交联网络结构 VTF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动对聚合物凝胶交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星红 刘敏 +2 位作者 蒲春生 郑黎明 王成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88,91,共4页
低频振动采油和聚合物凝胶调驱分别作为一种物理和化学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增产,如何将这2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低频振动—聚合物凝胶化学复合调驱技术,提高整体调驱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室内实验评价... 低频振动采油和聚合物凝胶调驱分别作为一种物理和化学提高采收率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增产,如何将这2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低频振动—聚合物凝胶化学复合调驱技术,提高整体调驱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室内实验评价,研究了低频振动对聚合物凝胶交联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避免2种采油技术复合应用时综合调驱效果变差;室内实验采用粘度法评价不同振动参数对聚合物凝胶交联过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振动加速度为0.05-0.08倍重力加速度时,低频振动可以促进聚合物凝胶交联成胶;在振动加速度为0.08-0.19倍重力加速度时,低频振动抑制聚合物凝胶交联成胶;当振动频率为12-30 Hz时,振动抑制聚合物凝胶交联成胶。因此,当现场复合应用低频振动采油技术与聚合物凝胶调驱技术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动 聚合物 振动参数 交联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化学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琴 岳勇 任世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44,共17页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爆炸事件频发,主要是由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电解液体系容易发生电解液泄漏以及隔膜严重热收缩导致的正负极接触短路。化学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池漏液的问题。同时,交联网络赋予聚...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设备爆炸事件频发,主要是由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电解液体系容易发生电解液泄漏以及隔膜严重热收缩导致的正负极接触短路。化学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池漏液的问题。同时,交联网络赋予聚合物基体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因此,化学交联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得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根据引发及制备方法的不同,综述了利用热引发、光引发、辐射引发、环氧开环加成以及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交联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凝胶体系在孔隙介质中交联及运移封堵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建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4-56,63,共4页
聚合物凝胶体系是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XL有机铬交联剂交联而成。采用ESEM2020型环境扫描电镜、聚合物凝胶动态交联和渗流规律实验装置及不同规格的填砂管模型对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微观交联机理、在孔隙介质中动态交联性能及在岩心中的... 聚合物凝胶体系是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XL有机铬交联剂交联而成。采用ESEM2020型环境扫描电镜、聚合物凝胶动态交联和渗流规律实验装置及不同规格的填砂管模型对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微观交联机理、在孔隙介质中动态交联性能及在岩心中的封堵运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在微观上呈星状结构排列,而聚合物凝胶在微观上呈链状分形结构,是Cr3+与聚丙烯酰胺分子中的羧基交联的结果。动态交联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体系在孔隙介质中流动状态下可发生交联,初始交联时间为7~8h,最终交联时间约为70h。聚合物凝胶体系在运移过程中,从填砂管前4个测压段的压力指数来看,各段压力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聚合物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运移封堵能力;其在填砂管中的封堵系数随着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体系运移距离的增加,封堵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孔隙介质 动态交联 运移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配制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性能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勇 卢祥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用大庆采油二厂的污水(矿化度4013mg/L)配制不同HPAM浓度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在气测渗透率1 25μm2的人造岩心上,按清水(矿化度729mg/L)—凝胶—污水或清水的注入程序,注入量>5PV,测得凝胶中HPAM浓度为0 6、0 5、0 4g/L时,残余阻... 用大庆采油二厂的污水(矿化度4013mg/L)配制不同HPAM浓度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在气测渗透率1 25μm2的人造岩心上,按清水(矿化度729mg/L)—凝胶—污水或清水的注入程序,注入量>5PV,测得凝胶中HPAM浓度为0 6、0 5、0 4g/L时,残余阻力系数FRR(368 6~277 4)大于阻力系数FR(266 7~246 0),二者均随HPAM浓度减小而减小;后续注入清水时FRR较低;凝胶中HPAM浓度为0 3g/L时FRR<RR;注入用25%、50%污水稀释的0 6g/LHPAM的凝胶时,FRR略有下降而FR不变。在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注凝胶(0 5g/LHPAM)、注水、再注凝胶过程中,入口压力升高而中间点压力基本不变,20天后再注水时两测点压力急剧上升,两测点压力差逐渐减小,与注聚合物溶液时两测点压力升高、注水时又降低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初始粘度8 8mPa·s的Al3+交联聚合物凝胶,2天时粘度最高(10 2mPa·s),60天时下降至8 4mPa·s,FR和FRR则随凝胶放置时间加长而增大,由1天时的4 92和3 32增加到10天时的192 4和271 2,FRR>FR;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略低,在放置过程中FR和FRR大体不变,FR和FRR值很小且FRR<FR。实验温度45℃。图2表7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AL^3+ 性能特征 交联 污水配制 HPAM 聚合物溶液 残余阻力系数 人造岩心 压力升高 污水稀释 过程 放置时间 实验温度 矿化度 浓度 渗透率 清水 注入量 减小 非均质 注水 中间点 测点 压力差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交联聚合物凝胶性能与低渗透油藏优势通道的匹配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淑君 赵凤兰 +4 位作者 侯吉瑞 王凤刚 任涛 孙靓靓 鲁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3-517,共5页
针对存在水驱优势通道的低温低渗透油藏的稳油控水问题,开展了多组分交联聚合物凝胶室内研究。从多组分交联聚合物凝胶的静态成胶性能、流变性、分流特性、封堵性能以及运移深度几个方面研究了其性能与非均质地层中优势通道的匹配关系... 针对存在水驱优势通道的低温低渗透油藏的稳油控水问题,开展了多组分交联聚合物凝胶室内研究。从多组分交联聚合物凝胶的静态成胶性能、流变性、分流特性、封堵性能以及运移深度几个方面研究了其性能与非均质地层中优势通道的匹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40℃)下,多组分交联聚合物凝胶的初凝时间为3 h左右,完全成胶时间为24 h,成胶强度大于50000 m Pa·s;成胶前呈现"剪切变稀"行为;对于渗透率级差大于10的非均质地层,选择封堵性较好;堵剂在注入量为0.3 PV的情况下,对渗透率为600×10-3、1000×10-3、10000×10-3μm2的优势通道的封堵能力较强,在渗透率10000×10-3μm2的填砂管中的最终运移深度可达到总长度的3/5处,在1000×10-3和600×10-3μm2的填砂管中的最终运移深度可达到2/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交联聚合物 优势通道 低渗透油藏 匹配关系 运移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