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顾千里的校勘学思想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志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2-435,共4页
顾千里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不校校之”是他校勘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其校勘学思想的形成,受传统校勘思想,特别是宋人校勘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校勘学史上,顾千里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有关理论对当今古籍整理校勘事业不无启发作用。
关键词
顾千里
清代
校勘学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顾千里与古籍刻印出版事业
2
作者
张志云
《出版科学》
2003年第2期85-87,80,共4页
顾千里一生从事刻书活动。他自己出资主持刊刻,与他人集资刊刻,大量的则是辅佐他人校刻诸书。他的刻书思想值得借鉴。顾千里的刻书活动说明,清代乾嘉时期出版业已出现明确的专业分工。
关键词
顾千里
清朝
古籍刻印
出版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校勘第一人——顾千里
3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0,共1页
纵观数千年中国学术史,清代校堪学勘称鼎盏。而清代校勘学家中,顾千里诚为卓苹者。顾千里,名广析,号思适居士,千里乃其字。江苏元和人,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好学不倦,人称“万卷书生”.尝游钱大听门下,又为惠栋之高足。然仕途...
纵观数千年中国学术史,清代校堪学勘称鼎盏。而清代校勘学家中,顾千里诚为卓苹者。顾千里,名广析,号思适居士,千里乃其字。江苏元和人,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好学不倦,人称“万卷书生”.尝游钱大听门下,又为惠栋之高足。然仕途坎坷,“以诸生屡应乡试不利”,靠孙星衍之保举,方得为“衍圣公典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学家
顾千里
清代
第一人
中国学术史
孙星衍
典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顾千里生卒年考异
4
作者
何忠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0-61,共2页
苏州“一代校勘名家”①顾千里(名广圻),被日本学者神田熹一郎称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②。世人呼他为“学者导师”③。他“在校勘学上的成就为最大”④,故被誉为“校之学……专门大师”⑤。“其校勘之精,考订之翔实,一时推为宗匠”⑥...
苏州“一代校勘名家”①顾千里(名广圻),被日本学者神田熹一郎称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②。世人呼他为“学者导师”③。他“在校勘学上的成就为最大”④,故被誉为“校之学……专门大师”⑤。“其校勘之精,考订之翔实,一时推为宗匠”⑥。对于顾千里在校勘学史上的评价,拙作《一代校勘名家——顾千里》已有评论,兹不赘述。关于顾千里的生卒年,历来有争议,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说顾千里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这种说法所见著述如下:赵诒琛曰“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八月先生生。……道光十五年乙未七十岁,二月十九日戊申先生卒(龚定庵以为甲午死误)”。汪宗衍曰“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生……道光十五年一月十九日先生卒”。张慧剑曰“(1766)丙戌乾隆三十一年,元和顾广圻生”。杨立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日本学者
道光
考异
顾千里
墓志铭
文集
苏州
校勘学
生卒年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段玉裁的“义理校勘”——为段、顾之争进一解
被引量:
7
5
作者
罗军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校勘学史上嘉庆十二年至十三年段玉裁与顾千里的矛盾,绝非感情用事,它实际意味着二人古籍校勘原则的根本对立。段玉裁舍弃文本的依据,以义理作为断定古籍底本及其"是非"的根据,犯了主观武断的错误;段玉裁的"义理校勘&qu...
校勘学史上嘉庆十二年至十三年段玉裁与顾千里的矛盾,绝非感情用事,它实际意味着二人古籍校勘原则的根本对立。段玉裁舍弃文本的依据,以义理作为断定古籍底本及其"是非"的根据,犯了主观武断的错误;段玉裁的"义理校勘"不被顾千里认同,也不被当时学界认同。段式"义理校勘"不仅存在于《礼记》的校勘中,同样存在于《左传》校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顾千里
义理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刻本图书形态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卢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自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以来,刻本图书就成了中国古籍最主要的版本形态,而清代刻本则是这一形态发展的最完善形式之一。在传世古籍中,清刻本数量最多,距今也最近,但历来对它的研究确是最少。据此,认为有撰写本文之必要。清袭明制,因此在...
自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以来,刻本图书就成了中国古籍最主要的版本形态,而清代刻本则是这一形态发展的最完善形式之一。在传世古籍中,清刻本数量最多,距今也最近,但历来对它的研究确是最少。据此,认为有撰写本文之必要。清袭明制,因此在我看来,官刻、私刻与坊刻照例构成了清代刻本图书三个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补充的有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形态
武英殿
坊刻本
官刻本
黄丕烈
图书版本
官书局
校勘学
顾千里
地方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张敦仁刻《仪礼注疏》格式之由来
被引量:
1
7
作者
蒋鹏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3,共5页
清嘉庆张敦仁刻《仪礼注疏》被公认为《仪礼》经注疏合刊本系统中的最善之本。该书实为顾千里取宋刻《仪礼经注》及宋刻《仪礼疏》重编而成,与此前同类刻本相比,其材料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张本《仪礼注疏》的格式大体同于明陈凤梧刻本...
清嘉庆张敦仁刻《仪礼注疏》被公认为《仪礼》经注疏合刊本系统中的最善之本。该书实为顾千里取宋刻《仪礼经注》及宋刻《仪礼疏》重编而成,与此前同类刻本相比,其材料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张本《仪礼注疏》的格式大体同于明陈凤梧刻本,但其行款係据元刻十行本设定,其书名则在复古的基础上有所革新。分析张本格式的由来,有助于推考其成书经过及其与阮刻注疏的深层联系,同时也反映了顾千里强调疏文在合刊本中之地位的礼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注疏》
顾千里
经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郁达夫的一封佚信及“真假浪漫者”
8
作者
汤志辉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钩沉了郁达夫1924年1月26日发表于《燕大周刊》的一封佚信,此信为回答燕京大学学生"千里"的复信。信中涉及郁达夫对"真假浪漫者"的看法,是了解郁达夫早年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同时,亦能从侧面看到作...
本文钩沉了郁达夫1924年1月26日发表于《燕大周刊》的一封佚信,此信为回答燕京大学学生"千里"的复信。信中涉及郁达夫对"真假浪漫者"的看法,是了解郁达夫早年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同时,亦能从侧面看到作为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校园内新文学氛围的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顾千里
“真假浪漫者”
燕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评《寄簃文存》卷七
9
作者
李光灿
《中州学刊》
198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前言 《寄簃文存》卷七的基本内容,是跋。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字画的后面,这个体裁,是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创作经过情况的。 本卷共十三篇,都是有关中国建法制书籍和史料的跋。计,关于唐律的有:《钞本唐律疏义》跋,《...
前言 《寄簃文存》卷七的基本内容,是跋。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字画的后面,这个体裁,是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创作经过情况的。 本卷共十三篇,都是有关中国建法制书籍和史料的跋。计,关于唐律的有:《钞本唐律疏义》跋,《唐律释文》跋二篇,关于宋律的有;常熟瞿氏《宋本律文附音义》跋、《刑统赋解》跋,《粗解刑统赋》跋、《刑统赋疏》跋四篇;关于元律的有:《钞本元典章》跋、《元史新编》跋二篇;关于明律的有:《大诰》跋、《范永銮重刊大明律》跋、《万厉大明律》跋、日本《享保本明律》跋,《律疏附例》跋五篇。沈家本的这十三篇跋文,内容都是说明和考证各律书的源流、板本、律例条文比较、制订或修订年代等重要情况的。 现将本卷跋文,依具先后顺序加以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跋文
钞本
唐律疏义
沈氏
唐律疏议
宋本
顾千里
翟氏
孙星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顾千里的校勘学思想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志云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2-435,共4页
文摘
顾千里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不校校之”是他校勘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其校勘学思想的形成,受传统校勘思想,特别是宋人校勘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校勘学史上,顾千里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有关理论对当今古籍整理校勘事业不无启发作用。
关键词
顾千里
清代
校勘学
思想
Keywords
GU Qian-li
textual criticism
Qing Dynasty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千里与古籍刻印出版事业
2
作者
张志云
机构
湖北大学古籍所
出处
《出版科学》
2003年第2期85-87,80,共4页
文摘
顾千里一生从事刻书活动。他自己出资主持刊刻,与他人集资刊刻,大量的则是辅佐他人校刻诸书。他的刻书思想值得借鉴。顾千里的刻书活动说明,清代乾嘉时期出版业已出现明确的专业分工。
关键词
顾千里
清朝
古籍刻印
出版事业
分类号
G239.294.9 [文化科学]
K825.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校勘第一人——顾千里
3
出处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0,共1页
文摘
纵观数千年中国学术史,清代校堪学勘称鼎盏。而清代校勘学家中,顾千里诚为卓苹者。顾千里,名广析,号思适居士,千里乃其字。江苏元和人,少年丧父,家境清贫,好学不倦,人称“万卷书生”.尝游钱大听门下,又为惠栋之高足。然仕途坎坷,“以诸生屡应乡试不利”,靠孙星衍之保举,方得为“衍圣公典籍”。
关键词
校勘学家
顾千里
清代
第一人
中国学术史
孙星衍
典籍
分类号
G259.29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千里生卒年考异
4
作者
何忠林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60-61,共2页
文摘
苏州“一代校勘名家”①顾千里(名广圻),被日本学者神田熹一郎称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②。世人呼他为“学者导师”③。他“在校勘学上的成就为最大”④,故被誉为“校之学……专门大师”⑤。“其校勘之精,考订之翔实,一时推为宗匠”⑥。对于顾千里在校勘学史上的评价,拙作《一代校勘名家——顾千里》已有评论,兹不赘述。关于顾千里的生卒年,历来有争议,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说顾千里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这种说法所见著述如下:赵诒琛曰“乾隆三十一年丙戌八月先生生。……道光十五年乙未七十岁,二月十九日戊申先生卒(龚定庵以为甲午死误)”。汪宗衍曰“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生……道光十五年一月十九日先生卒”。张慧剑曰“(1766)丙戌乾隆三十一年,元和顾广圻生”。杨立诚。
关键词
乾隆
日本学者
道光
考异
顾千里
墓志铭
文集
苏州
校勘学
生卒年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段玉裁的“义理校勘”——为段、顾之争进一解
被引量:
7
5
作者
罗军凤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文摘
校勘学史上嘉庆十二年至十三年段玉裁与顾千里的矛盾,绝非感情用事,它实际意味着二人古籍校勘原则的根本对立。段玉裁舍弃文本的依据,以义理作为断定古籍底本及其"是非"的根据,犯了主观武断的错误;段玉裁的"义理校勘"不被顾千里认同,也不被当时学界认同。段式"义理校勘"不仅存在于《礼记》的校勘中,同样存在于《左传》校勘中。
关键词
段玉裁
顾千里
义理校勘
Keywords
Duan Yucai
Gu Qianli
argumentation coll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刻本图书形态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卢明
机构
辽宁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文摘
自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以来,刻本图书就成了中国古籍最主要的版本形态,而清代刻本则是这一形态发展的最完善形式之一。在传世古籍中,清刻本数量最多,距今也最近,但历来对它的研究确是最少。据此,认为有撰写本文之必要。清袭明制,因此在我看来,官刻、私刻与坊刻照例构成了清代刻本图书三个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补充的有机形态。
关键词
图书形态
武英殿
坊刻本
官刻本
黄丕烈
图书版本
官书局
校勘学
顾千里
地方文献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张敦仁刻《仪礼注疏》格式之由来
被引量:
1
7
作者
蒋鹏翔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礼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5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传统礼制及其现代价值"(12AZD077)
文摘
清嘉庆张敦仁刻《仪礼注疏》被公认为《仪礼》经注疏合刊本系统中的最善之本。该书实为顾千里取宋刻《仪礼经注》及宋刻《仪礼疏》重编而成,与此前同类刻本相比,其材料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张本《仪礼注疏》的格式大体同于明陈凤梧刻本,但其行款係据元刻十行本设定,其书名则在复古的基础上有所革新。分析张本格式的由来,有助于推考其成书经过及其与阮刻注疏的深层联系,同时也反映了顾千里强调疏文在合刊本中之地位的礼学史观。
关键词
《仪礼注疏》
顾千里
经学文献
Keywords
YiLiZhuShu
Gu Qianli
Confucian classics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郁达夫的一封佚信及“真假浪漫者”
8
作者
汤志辉
机构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金资助
项目编号:KYLX15_0013
文摘
本文钩沉了郁达夫1924年1月26日发表于《燕大周刊》的一封佚信,此信为回答燕京大学学生"千里"的复信。信中涉及郁达夫对"真假浪漫者"的看法,是了解郁达夫早年文学活动与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同时,亦能从侧面看到作为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校园内新文学氛围的活跃。
关键词
郁达夫
顾千里
“真假浪漫者”
燕京大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评《寄簃文存》卷七
9
作者
李光灿
出处
《中州学刊》
198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文摘
前言 《寄簃文存》卷七的基本内容,是跋。跋,是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文章或字画的后面,这个体裁,是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创作经过情况的。 本卷共十三篇,都是有关中国建法制书籍和史料的跋。计,关于唐律的有:《钞本唐律疏义》跋,《唐律释文》跋二篇,关于宋律的有;常熟瞿氏《宋本律文附音义》跋、《刑统赋解》跋,《粗解刑统赋》跋、《刑统赋疏》跋四篇;关于元律的有:《钞本元典章》跋、《元史新编》跋二篇;关于明律的有:《大诰》跋、《范永銮重刊大明律》跋、《万厉大明律》跋、日本《享保本明律》跋,《律疏附例》跋五篇。沈家本的这十三篇跋文,内容都是说明和考证各律书的源流、板本、律例条文比较、制订或修订年代等重要情况的。 现将本卷跋文,依具先后顺序加以评介。
关键词
沈家本
跋文
钞本
唐律疏义
沈氏
唐律疏议
宋本
顾千里
翟氏
孙星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顾千里的校勘学思想
张志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顾千里与古籍刻印出版事业
张志云
《出版科学》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校勘第一人——顾千里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顾千里生卒年考异
何忠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段玉裁的“义理校勘”——为段、顾之争进一解
罗军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清代刻本图书形态论
卢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张敦仁刻《仪礼注疏》格式之由来
蒋鹏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郁达夫的一封佚信及“真假浪漫者”
汤志辉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简评《寄簃文存》卷七
李光灿
《中州学刊》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