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小奇
罗开平
+4 位作者
王萍
陈迎宾
王彦青
胡烨
黎华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m^3的天然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流体赋存状态
地层水
须家河组五段
新场气田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藏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徐天吉
闫丽丽
+3 位作者
程冰洁
唐建明
李曙光
杨振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析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早期研究发现,受四川盆地须五时期的沉积环境控制,川西坳陷须五段形成了以厚泥页岩和薄致密砂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页岩层横向变化大,加之页岩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定向排列、周期性薄层沉积及其他非均质特性,导致了地层展现出各向异性特征。目前,分析预测地层空间各向异性的有效方法并不多,且大多数方法仍然以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及分方位地震属性对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及构造形态等特征的直观响应,实现岩层各向异性指示信息的准确提取。相比较而言,如果不采用分方位地震数据,而仅基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分析方法,则忽视了页岩的各向异性本质,不利于地质问题的准确认识。文中采用上述方法思路,基于分方位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了这两类数据的地震反射响应特征、曲率体属性、相干体属性和储层阻抗等参数,并在地震各向异性信息的指示下捕捉岩层空间变化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川西须五段气藏沉积相、岩性、裂缝的精细解释和"甜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全方位
分方位
页岩气
须家河组五段
川西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须五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庞河清
刘成川
+5 位作者
曾焱
黎华继
李琦
彭军
严焕榕
陈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1-49,共9页
由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陆相非常规气兼具致密砂岩气与页岩气特征,气藏异常复杂。为了研究该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首先应用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了砂、泥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然后结合低温氮气吸附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
由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陆相非常规气兼具致密砂岩气与页岩气特征,气藏异常复杂。为了研究该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首先应用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了砂、泥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然后结合低温氮气吸附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微-纳米CT扫描等技术手段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须五砂岩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晶间孔、微裂缝,以溶蚀孔最发育,晶间孔、微裂缝次之,泥质岩孔隙类型有矿物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孔、微裂缝,以粒间孔、晶间孔最发育,微裂缝、有机孔次之,粒内孔最不发育;2虽然须五非常规气藏物性条件极差,但无论砂岩还是泥岩都存在一定量纳米级的中孔与大孔,其中砂岩孔隙度较泥质岩差,但缝隙孔径较泥质岩大;3低温氮气吸附法只反映连通孔隙,无法表征孤立的孔喉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范围极小,常用于极典型的孔喉结构刻画;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与CT扫描技术由于依赖于人为设定二值化阈值来计算孔隙度,其阈值无固定标准,主观因素影响计算精度,应综合4种方法开展研究,才能得到更准确、更全面的储层孔隙结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五段
非常规气藏
孔隙类型
微观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小奇
罗开平
王萍
陈迎宾
王彦青
胡烨
黎华继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8-1078,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118
U1663201)
文摘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m^3的天然气。
关键词
溶解度
流体赋存状态
地层水
须家河组五段
新场气田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Keywords
solubility
fluid state
formation water
Xujiahe Formation
Xinchang gas field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1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藏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量:
8
2
作者
徐天吉
闫丽丽
程冰洁
唐建明
李曙光
杨振武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三所
中国石化多波地震技术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2040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26220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13AA064201)
文摘
川西坳陷须(须家河组)五段天然气资源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远景;但地质认识程度低,尤其针对气藏各向异性的研究极少。为了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和井位部署成功率,针对须五段开展各向异性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须五段储层特征并深入分析天然气聚集规律。通过早期研究发现,受四川盆地须五时期的沉积环境控制,川西坳陷须五段形成了以厚泥页岩和薄致密砂岩为主体的岩性组合,页岩层横向变化大,加之页岩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定向排列、周期性薄层沉积及其他非均质特性,导致了地层展现出各向异性特征。目前,分析预测地层空间各向异性的有效方法并不多,且大多数方法仍然以地震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震反射及分方位地震属性对岩石类型、物理性质及构造形态等特征的直观响应,实现岩层各向异性指示信息的准确提取。相比较而言,如果不采用分方位地震数据,而仅基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的各向同性分析方法,则忽视了页岩的各向异性本质,不利于地质问题的准确认识。文中采用上述方法思路,基于分方位与全方位叠加地震数据,对比分析了这两类数据的地震反射响应特征、曲率体属性、相干体属性和储层阻抗等参数,并在地震各向异性信息的指示下捕捉岩层空间变化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川西须五段气藏沉积相、岩性、裂缝的精细解释和"甜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
关键词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全方位
分方位
页岩气
须家河组五段
川西坳陷
Keywords
isotropy
anisotropy
wide-azimuth
azimuth
shale gas
5th member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western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须五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庞河清
刘成川
曾焱
黎华继
李琦
彭军
严焕榕
陈俊
机构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1-49,共9页
基金
四川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川油气科SKA09-01)资助
文摘
由于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陆相非常规气兼具致密砂岩气与页岩气特征,气藏异常复杂。为了研究该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首先应用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了砂、泥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然后结合低温氮气吸附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微-纳米CT扫描等技术手段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须五砂岩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晶间孔、微裂缝,以溶蚀孔最发育,晶间孔、微裂缝次之,泥质岩孔隙类型有矿物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孔、微裂缝,以粒间孔、晶间孔最发育,微裂缝、有机孔次之,粒内孔最不发育;2虽然须五非常规气藏物性条件极差,但无论砂岩还是泥岩都存在一定量纳米级的中孔与大孔,其中砂岩孔隙度较泥质岩差,但缝隙孔径较泥质岩大;3低温氮气吸附法只反映连通孔隙,无法表征孤立的孔喉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范围极小,常用于极典型的孔喉结构刻画;场发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与CT扫描技术由于依赖于人为设定二值化阈值来计算孔隙度,其阈值无固定标准,主观因素影响计算精度,应综合4种方法开展研究,才能得到更准确、更全面的储层孔隙结构资料。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五段
非常规气藏
孔隙类型
微观孔隙结构
Keywords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the 5 th of Xujiahe formation unconventional gas reser-voirs pore type micro pore structure
分类号
TE1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五段流体赋存状态
吴小奇
罗开平
王萍
陈迎宾
王彦青
胡烨
黎华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坳陷须五段页岩气藏地震各向异性
徐天吉
闫丽丽
程冰洁
唐建明
李曙光
杨振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须五非常规气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庞河清
刘成川
曾焱
黎华继
李琦
彭军
严焕榕
陈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