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9Z,12Z)-十八碳二烯醛及(9Z,12Z,15Z)-十八碳三烯醛的合成 被引量:9
1
作者 严赞开 何佶 张钟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采用仿生合成法制备了美国白蛾 Hyphantria cunea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 ,(9Z,12 Z) -十八碳二烯醛和 (9Z,12 Z,15 Z) -十八碳三烯醛。其结构均经 IR、1H NMR、GC-
关键词 美国白蛾 (9Z 12Z)-十八 (9Z 12Z 15Z)-十八 性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为争 王红托 +2 位作者 游秀峰 宣维健 盛承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0-713,共4页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螟 信息素配方 诱芯 -11-十六 -9-十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性信息素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引诱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钱皆兵 陈海滨 +3 位作者 郑和斌 潘烈明 蓝海勇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 目前柑桔潜叶蛾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而且生产中缺少有效测报技术。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30日至10月6日在浙江宁波通过有机合成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鳞翅目,细蛾科)的3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配制成不同浓度比例的混合物,进行田间试验比较其引诱活性。结果表明,单一的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对柑桔潜叶蛾雄蛾就可以显示较强的引诱作用,而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单一成分没有引诱活性,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与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的二元混合物30∶1~3∶1之间活性较强,而在30∶1的质量比例时诱虫量最高。含顺7-十六碳烯醛的三元混合物,当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顺7-十六碳烯醛三者比例为100∶10∶3时有显著增效作用。剂量与诱捕活性试验显示每枚诱芯1mg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的剂量引诱作用最强,随浓度降低,引诱作用下降。诱捕器在0.8~1.5m之间的不同悬挂高度对诱捕数量无显著影响。结果说明,顺7,顺11,反13-十六碳三烯醛、顺7,顺11-十六碳二烯醛和顺7-十六碳烯醛组成的三元混合物诱芯可以作为柑桔潜叶蛾的诱杀技术并应用于其生物防治和预测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潜叶蛾 性信息素 诱捕 顺7 顺11 反13-十六 顺7 顺11-十六碳二烯醛 顺7-十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白蛾性信息素中两主要成分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赞开 何佶 张钟宁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8-301,共4页
人工合成美国白蛾性信息素的两个主要成分即 (9z,1 2 z) -十八碳二烯醛 I及 (9z,1 2 z,1 5 z) -十八碳三烯醛 ,应用 GC/MS证实其结构。依照 EI谱分子裂解的主要特征碎片 。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性信息素 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 特征碎片离子 (9z 12z)—十八 (9z 12z 15z)—十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大卷叶螟求偶行为节律和性信息素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俣伟 司玉晓 +4 位作者 邓颖 李瑜 邓建宇 董双林 闫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0-288,共9页
【目的】观察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雌蛾的求偶行为及其动态节律,并鉴定该虫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开发该虫的性诱剂并应用于种群测报和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棉大卷叶螟处女雌蛾单头放入塑料杯中,从暗期开始前0.5 h到暗期结束... 【目的】观察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a雌蛾的求偶行为及其动态节律,并鉴定该虫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开发该虫的性诱剂并应用于种群测报和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棉大卷叶螟处女雌蛾单头放入塑料杯中,从暗期开始前0.5 h到暗期结束后0.5 h,每隔0.5 h观察并记录1次雌蛾的求偶情况;在棉大卷叶螟雌蛾求偶高峰期采用正己烷作为溶剂对雌蛾性信息素腺体进行浸提;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确定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中活性组分所对应的色谱峰;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获得性腺浸提液中活性组分的化学结构信息。【结果】棉大卷叶螟雌蛾求偶高峰期在暗期4-7.5 h之间,3-4日龄雌蛾求偶行为最为活跃;求偶时触角左右摆动,双翅快速振动,产卵器持续外伸。GC-EAD分析结果表明,雌蛾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中有两种组分可引起雄蛾较强的EAG反应;GC-MS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双键位于第10和12位的十六碳烯不饱和醛(10,12-16∶Ald),通过比对性信息素浸提液与含10,12-16∶Ald 4种同分异构体的标准品混合溶液的GC分析图谱进一步确定为E10,Z12-16∶Ald。进一步的触角电位测定结果显示雄蛾触角对E10,Z12-16∶Ald有显著的电位反应,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结论】棉大卷叶螟3-4日龄雌蛾求偶最为活跃,求偶高峰期为暗期4-7.5 h之间,推测性信息素主组分为E10,Z12-16∶Ald,有待田间诱捕试验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大卷叶螟 求偶节律 性信息素 反10 顺12-十六 性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癌性卤代醌介导的脂质氢过氧化物分解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刘庆林 覃浩 +2 位作者 黄春华 刘蒲 朱本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37-1644,共8页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是最为广泛研究的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分解13-HPODE,但尚不清楚卤代醌是否可以通过不依赖... 卤代醌是许多卤芳香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代谢产物和饮用水消毒副产物.13-过氧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13-HPODE)是最为广泛研究的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众所周知,过渡金属离子可以催化分解13-HPODE,但尚不清楚卤代醌是否可以通过不依赖金属离子的途径促进其分解;若是如此,又有什么特异性和相似性?我们发现卤化醌如2,5-二氯-1,4-苯醌(DCBQ)可显著促进13-HPODE的分解.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HPLC-MS和GC-MS等分析方法,可检测到反应形成的脂质烷基自由基如戊烷基自由基、7-羧甲基自由基以及具有基因毒性的4-羟基-2-壬烯醛(HNE)等.在DCBQ和13-HPODE的反应中也能检测到两种氯醌-脂质烷氧基耦合物.我们认为卤代醌促进内源性脂质过氧化物13-HPODE分解生成活性脂质烷基自由基和基因毒性的HNE是通过一类新型的金属非依赖亲核取代与裂解机理来实现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潜在的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醌 13-过氧羟基-9 11-十八 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技术 脂质烷烃自由基 4-羟基-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兰夜蛾雌蛾求偶行为节律观察与性信息素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可炎 苑鹏宇 +5 位作者 钱沉鱼 贾彩娟 杨文娟 刘春燕 温秀军 马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02-1611,共10页
【目的】葱兰夜蛾Brithys crini主要危害石蒜科植物。本研究旨在掌握葱兰夜蛾的求偶行为节律,并鉴定其雌蛾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利用性信息素绿色防控葱兰夜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将葱兰夜蛾处女雌蛾单独饲养在塑料碗中,每0.... 【目的】葱兰夜蛾Brithys crini主要危害石蒜科植物。本研究旨在掌握葱兰夜蛾的求偶行为节律,并鉴定其雌蛾的性信息素组分,为利用性信息素绿色防控葱兰夜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将葱兰夜蛾处女雌蛾单独饲养在塑料碗中,每0.5 h观察1次求偶情况,记录不同日龄每头雌蛾日龄求偶开始和结束时间及求偶时长;并采用重蒸正己烷浸泡法提取处女求偶雌蛾性信息素腺体,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antennagram detection,GC-EAD)筛选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然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滴度(含量)测定,最后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tennogram,EAG)仪测试性信息素组分对雄蛾触角的电生理活性。【结果】葱兰夜蛾雌蛾求偶集中在暗期,求偶活动多在暗期3.5-9.0 h,1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1-2日龄雌蛾求偶率显著高于3日龄雌蛾。GC-EAD结果显示,葱兰夜蛾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有1种组分可引起雄蛾的EAG反应;结合GC-MS分析结果和Kov ts保留指数,确定该活性成分为顺-11-十六碳烯醛(Z 11-16∶Ald);通过外标法测得1和2日龄雌蛾性信息素腺体中Z 11-16∶Ald的平均滴度为(3.11±0.01)ng;EAG测试数据显示不同剂量的Z 11-16∶Ald引起葱兰夜蛾雄蛾EAG反应程度不同,当剂量为100 ng时,EAG反应最强烈。【结论】葱兰夜蛾1日龄雌蛾求偶最活跃,求偶多发生暗期3.5-9.0 h,鉴定出性信息素主要组分为Z 11-16∶A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兰夜蛾 求偶节律 性信息素 鉴定 -11-十六 触角电位(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