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若真稿本《黄山诗留》二首初探
- 1
-
-
作者
徐志慧
-
机构
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
-
出处
《中国书画》
2023年第2期11-15,共5页
-
文摘
法若真(1613-1691),字汉儒,又字师百,号黄山、黄石、黄石寰子、小珠山人,斋号又敬堂。祖籍济南,先祖于明朝景泰年间任职胶州,法氏后人遂定居胶州城里,以为故里。崇祯年间,三次参加科举,仅崇祯九年(1636)中乡试副榜,其余均不第。易代鼎革之后,积极出仕。顺治二年(1645),参加会试。当时清廷已废用《五经》命题考试,而法若真不知此事,仍以旧题作文。
-
关键词
顺治二年
《五经》
小珠山
法若真
胶州
稿本
黄山
黄石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八大山人年表
- 2
-
-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2期16-16,共1页
-
-
关键词
八大山人
介冈
裘琏
画记
清顺治
顺治二年
弘敏
明崇祯
石涛
罗牧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石涛年表
- 3
-
-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2期43-43,共1页
-
-
关键词
石涛
清顺治
人物图
花卉图
顺治二年
全州湘山寺
生平行
明崇祯
八大山人
博物馆藏
-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清代扬州绘画风格变迁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万新华
-
机构
南京博物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2期28-72,共45页
-
文摘
清初的扬州代表着一段衰亡的历史、一个没落的王朝。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围攻扬州,以督师大学士史可法(1602-1645)为首的南明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繁华的扬州城遭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劫难,扬州居民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清兵犯下的暴行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一个政治象征。很多遗民布衣隐居于此,文人学士常常借用"芜城"来描写昔日热闹繁华、而今满目残芜的扬州来抒写心中的兴亡之感和家国之痛,他们将扬州双重的文化遗产巧妙地与明清鼎革的现实联系起来。当然扬州的文化地位和文化形象是在清初的重建中慢慢被发掘和重塑的。明清易祚,
-
关键词
扬州经济
绘画风格
清代扬州
现实联系
顺治二年
明清鼎革
芜城
文人学士
家国
金农梅花图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关于吴三桂的剃发问题
- 5
-
-
作者
陈生玺
杨义银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所
-
出处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14-17,共4页
-
文摘
前些时候在关于吴三桂是否降清的争论中,涉及到吴三桂的剃发问题,有的同志提出吴三桂在山海关之战时并未剃发。因此而认为吴三桂并未降清。那么吴三桂到底是什么时候剃发的?因为剃发问题,在清代来说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民族风俗习惯问题,而是一项严格的国家政治制度,是满洲贵族统治权的一种象征。所谓“我清朝制度以剃发为一统”。在关外时期。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在沈阳改后金为大清称皇帝时,就曾明令公布:“凡汉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满洲式样。男人不许穿大领大袖,戴绒帽,务要束腰;女人不许梳头、缠足”。崇德三年(崇祯十一年,1638)又重申:“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也,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
关键词
剃发
满洲贵族
明崇祯
清军入关
庭闻录
洪承畴
降官
顺治二年
本朝
三垣笔记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N55
[自然科学总论]
-
-
题名泛称与特指:明清时期的江南与江南省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段伟
-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76-87,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清代地理考据研究”(批准号:06JJD770021)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推进计划金苗项目“明清时期的江南与江南省”(08JM022)资助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江南"是近些年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地区,关于"江南"地区的论著多不胜数,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2007年的历史类文章,以"江南"为题的文章就已经超过了300篇。可以说,学界对"江南"区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准。但非常奇怪的是,学术界对于"江南地区"的地域界定,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这样就造成有些学者不得不在文章开始时对所研究的"江南"
-
关键词
江南省
布政使司
安徽巡抚
江苏按察使
行中书省
凤阳巡抚
康熙朝
江宁巡抚
右布政使
顺治二年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简述清代文官的考试机关、程序与内容
- 7
-
-
作者
乔涌令
舒顺林
-
机构
山西大学历史系
<内蒙古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阴山学刊》
1989年第2期42-47,共6页
-
文摘
文官制度亦称公务员制度,它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机构中普通采用的一种制度。现代文官制度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美国、法国、西德、日本等也都相继效法而建立起各自的文官制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采用这种制度。但是如果追根溯源,英国的文官制度在它形成时期,则颇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之影响。这一点。
-
关键词
文官制度
公务员制度
政府机构
清代文
进士出身
五言
对读所
制司
顺治二年
地方行政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明朝安庆巡抚辖区驻地考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靳润成
-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11-111,共1页
-
文摘
明朝自宣德后各地陆续设置巡抚,至嘉靖中全国遍设,巡抚亦成为实际上的地方最高长官,其辖区实际上也成为明朝地方上一级行政区划。安庆巡抚是明末自凤阳巡抚、应天巡抚及湖广、江西、河南巡抚辖地中析置的,现对其辖区及驻地作一考辨。安庆巡抚又称安庐巡抚,亦称皖抚。设于崇祯十年,其目的当然是为了遏制农民起义军的攻势。《明史》职官志,都察院,附总督巡抚,安庐巡抚条下载:“崇祯十年设,以史可法为之。”此后直至明崇祯十七年均设置不辍。崇祯十年,该巡抚辖区之记载共有4条,兹开列如下,以备查考。《明史》卷276《朱大典传》:“(崇祯)十年三月,国维率龙赶安庆,御贼邦家店,……国维见贼势日炽,请于朝,割安庆、池州、太平,别设巡抚,以史可法为之。
-
关键词
《明史》
农民起义军
职官志
安庐
国榷
于朝
国维
顺治二年
兵备道
邦家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王夫之对联轶事
- 9
-
-
作者
唐意诚
-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1993年第1期83-86,共4页
-
文摘
王夫之著作等身,其学术著作和诗词都已先后问世,广为传播。唯独他平生所撰写的对联,未能编印成帙,鲜为人知,殊为憾事。现披露一端,以资纪念。在举兵抗清时,曾自题一联:留千古半分忠义;存大明一寸江山。明王朝灭亡时,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王夫之在南岳方广寺附近建造续梦庵,是取“续作明室江山一统之梦”的含意。后一年,王夫之全家迁居至续梦庵隐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八月,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建立南明小朝廷。
-
关键词
南岳方广寺
顺治二年
明王朝
朱由榔
作明
清时
广东肇庆
桂王
船山学报
王朝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清初淮扬总督名实考
- 10
-
-
作者
段伟
-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13年第2期319-324,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规划基金项目(10YJA770011)
复旦大学卓学计划
+1 种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46)
复旦大学中央高校科研自主项目(人文社科)支持
-
文摘
清代总督名称和数量变化很大,我们熟悉的是《清史稿·职官志》记述的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总督和管理专项事务的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沿革名称亦有记载①,但其中未见有淮扬总督的名称。《清史稿》仅《世祖本纪》和《地理志》中有若干关于淮扬总督的记述。史家一般认为清初在江南曾设淮扬总督。
-
关键词
《清史稿》
右副都御史
职官志
顺治二年
兼理
吴惟华
数量变化
世祖
右侍郎
地理志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东北的紫貂与貂皮
- 11
-
-
作者
林仲凡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
-
出处
《古今农业》
198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
文摘
紫貂(Martes Zibellina princeps)又名黑貂、大叶子、赤貂。它与目前各地饲养的水貂不同。紫貂属鼬科貂属,原产于中国、苏联、朝鲜和蒙古;而水貂属鼬科鼬属,原产于美洲和欧洲。我国历史上所记载的貂就是指紫貂;貂皮即指紫貂皮。俗话说:“关东有三宝,人参。
-
关键词
大叶子
鼬科
鸡林旧闻录
桥页
植物性食物
小型哺乳动物
三姓
呼兰府志
顺治二年
北方少数民族
-
分类号
Q95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中学语文课本双册文言课文的难字注音注释(中)
- 12
-
-
作者
行健
-
出处
《语文建设》
1963年第2期11-13,共3页
-
文摘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yǒu,地支十二位的第十位。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wéi。不可为,没法办。集诸将而语之曰——yù,告诉。吾誓与城为殉——xùn,牺牲生命。马副使鸣騄。
-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本
梅花岭记
势不可为
顺治二年
小石潭
羌村三首
石钟山
信陵君
若璞
沿溯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