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169
1
作者 张宝民 刘静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9,共18页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布广泛,可建立地质、录井、测井和地震综合识别标志,并可应用不整合面、洞穴碎屑充填物岩性及其古生物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定时断代。其成因类型包括潜山、礁滩体、内幕、顺层深潜流、垂向深潜流和热流体岩溶,前3个属于基准面岩溶,受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控制;后3个为非基准面岩溶,主要受构造和断裂控制。岩溶相带划分应充分考虑基准面、非基准面岩溶的内在联系和深部湍流带的存在以及岩溶成因类型。含油气盆地碳酸盐岩层系溶蚀流体的复原及溶蚀孔洞缝和大型溶洞溶蚀机理分析对油气储集层评价和预测至关重要。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方面,强调在进一步深化非地带性内营力研究的同时,应加强对地带性外营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集 内幕岩溶 顺层深潜流岩溶 垂向潜流岩溶 序界面 岩溶相带 溶蚀流体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