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屏障顶部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继浩 冀志江 +1 位作者 徐晖 王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12,共5页
道路声屏障是控制交通噪声的重要措施,其结构对声屏障降噪效果影响很大。作者对国内声屏障结构形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常见的多重边、T型、Y型等顶部结构的发展情况,同时介绍了声学软表面、平方余数序列表面等新型顶部结构的... 道路声屏障是控制交通噪声的重要措施,其结构对声屏障降噪效果影响很大。作者对国内声屏障结构形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常见的多重边、T型、Y型等顶部结构的发展情况,同时介绍了声学软表面、平方余数序列表面等新型顶部结构的发展状况。提出我国应该加强隔声屏障顶部结构研究,特别是加强降噪效果较好的T型等声屏障结构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声屏障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屏障 顶部结构 T型顶 Y型顶 声学软表面 平方余数扩散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形成射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安文同 高永宏 +2 位作者 陈熙 饶东 田斌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43,共4页
为提高聚能射流的侵彻性能,提出一种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运用LS-DYNA软件对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和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的射流形成和侵彻钢靶板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形成的射流侵彻深度比M形顶部结构... 为提高聚能射流的侵彻性能,提出一种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运用LS-DYNA软件对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和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的射流形成和侵彻钢靶板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截顶M形顶部结构药型罩形成的射流侵彻深度比M形顶部结构提高5.54%,射流头部速度提高3.57%,射流长度增加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聚能射流 截顶M形顶部结构 侵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门顶部结构与土建风道梁连接方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晓安 史和平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装工程中,屏蔽门的风道梁接口问题比较突出。介绍了4种屏蔽门顶部结构与风道梁连接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方案3相对较优;方案3与方案4相互配合,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延长产品的... 在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安装工程中,屏蔽门的风道梁接口问题比较突出。介绍了4种屏蔽门顶部结构与风道梁连接方案,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方案3相对较优;方案3与方案4相互配合,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而延长产品的实际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门 风道梁 顶部结构 顶盖板 后盖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对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鞭梢效应的模糊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瞿伟廉 吕明云 李学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基于抑制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鞭梢效应的目的 ,本文提出了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屋盖MR智能隔震模糊控制的思想。文中 ,在建立屋盖智能隔震升船结构计算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对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模糊控制的设... 基于抑制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鞭梢效应的目的 ,本文提出了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屋盖MR智能隔震模糊控制的思想。文中 ,在建立屋盖智能隔震升船结构计算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对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模糊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文中并以中国某大坝巨型升船结构为背景 ,设计了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对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模糊控制的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和对MR阻尼器的参数研究表明 ,安装合适的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具有不确定参数升船结构顶部厂房地震反应的鞭梢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升船结构顶部厂房 鞭梢效应 屋盖MR智能隔震系统 模糊控制 水土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车马
5
《人文杂志》 1984年第1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铜车马 顶部结构 前窗 修复后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无机交流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艺彬 孙志成 +3 位作者 张文官 陈揭 王美琳 问金月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无机交流电致发光(ACEL)器件具有柔性、制备简单和发光稳定的特点,在智能发光、柔性显示以及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掺铜硫化锌(ZnS:Cu)为发光层,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不同基材上制备得到顶部发光结构(TES)的柔性无... 无机交流电致发光(ACEL)器件具有柔性、制备简单和发光稳定的特点,在智能发光、柔性显示以及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掺铜硫化锌(ZnS:Cu)为发光层,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在不同基材上制备得到顶部发光结构(TES)的柔性无机交流电致发光器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压-亮度曲线、色坐标和发光光谱等表征对发光层的组成、结构以及在PET、PE、棉布、纸张等不同柔性基材上的发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TES的ACEL器件在PET基底上最大发光亮度为70cd/m^(2),与底部发光结构(BES)的器件相比,具有不受透明导电基底束缚的优点,有助于拓展柔性电致发光器件的实际应用范围,在未来电致发光器件的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交流电致发光 掺铜硫化锌 丝网印刷 顶部发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