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顶部加载单极天线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欣 刘庆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87-159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顶部加U型负载的单极天线结构,给出了设计思想和结构模型,该天线采用同轴馈电,辐射轴向笔状波束且线极化特性良好的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对其进行了仿真,并依照仿真的尺寸结果,加工实物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新型顶部加U型负载的单极天线结构,给出了设计思想和结构模型,该天线采用同轴馈电,辐射轴向笔状波束且线极化特性良好的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对其进行了仿真,并依照仿真的尺寸结果,加工实物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实现了同轴馈电单极天线的轴向辐射,当工作频率在4.0 GHz时,天线轴向增益为8.33 dBi,轴向轴比为-69.64 dB,反射系数为0.034;在3.83-4.5 GHz的频率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0.1。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中心频率时测量增益为8.116 dBi,驻波比为1.098,并且在3.75-4.50 GHz的范围内驻波比都小于1.2,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互相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馈电 顶部加载 线极化 单极天线 轴向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加载单极天线的研究与仿真 被引量:2
2
作者 安合志 王蕾蕾 +1 位作者 李萍 张文辉 《电子科技》 2012年第10期55-57,共3页
短波天线的尺寸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论文分析了顶部加载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选取顶部加载单极天线作为研究和仿真的对象。通过改变顶线个数、张角、长度以及直径等参数值,仿真分析各参数变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部加载可以有... 短波天线的尺寸是其应用的主要障碍。论文分析了顶部加载对天线性能的影响,选取顶部加载单极天线作为研究和仿真的对象。通过改变顶线个数、张角、长度以及直径等参数值,仿真分析各参数变化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部加载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的谐振频率,实现天线的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天线 顶部加载 天线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物抗浮力学特性与设计方案的分析
3
作者 田微 《山西建筑》 2014年第5期70-71,共2页
基于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采用抗浮安全系数与折减系数对上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提供了地下结构所受的上拔力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建筑抗浮方案的类型及选择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 水浮力 抗拔桩 土体摩擦 顶部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的反倾层状结构边坡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牛林峰 朱瑞 +1 位作者 王忠福 陈钧龙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基于PIV技术,对顶部加载工况下的反倾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记录监测,研究反倾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顶部荷载较小时,边坡模型变形较小,位移集中在模型上部和后缘,形成与岩层平行的应变集中带;随着荷载的加大... 基于PIV技术,对顶部加载工况下的反倾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进行记录监测,研究反倾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顶部荷载较小时,边坡模型变形较小,位移集中在模型上部和后缘,形成与岩层平行的应变集中带;随着荷载的加大,边坡模型变形增大,上部位移方向反转,出现横向贯通的应变集中带,并随时间向下推移,最终位置固定,从坡脚处向上延伸,贯通整个边坡模型,与水平成15°~17°的夹角;边坡模型完全破坏时,形成自上而下的3条近于平行的破裂带,最底部的最先形成,最顶部的最后形成,变形破坏程度自上而下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技术 反倾层状边坡 顶部加载 变形 破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