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对新疆黑小麦挥发性物质鉴定分析
1
作者 王佳敏 岳丽 +3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俊平 毛红艳 于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1期58-67,共10页
目的分析新疆不同地区黑小麦面粉、全麦粉及籽粒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法对新疆4个不同地区6种黑小麦的面粉、全麦粉及籽粒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 目的分析新疆不同地区黑小麦面粉、全麦粉及籽粒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法对新疆4个不同地区6种黑小麦的面粉、全麦粉及籽粒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类与特征选择。结果共检测到黑小麦中134种挥发性物质,定性出97种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醛类23种、酯类21种、醇类19种、酮类12种和酸类6种。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表明,1-辛烯-3-酮、(E)-2-辛烯醛、1-丙硫醇、2-甲酰基-5-甲基噻吩、2-甲基丁醛、4-甲基苯甲醛、异戊酸、辛-1-烯-3-醇、原愈创木醇是黑小麦中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发挥主导作用。OPLS-DA分析显示,黑小麦面粉、全麦粉与籽粒的挥发物之间存在差异,其中(E)-2-辛烯醛主要存在于籽粒中,2-甲基丁醛在面粉中含量较高,4-甲基苯甲醛在全麦粉中含量较高。结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法可作为区分不同处理黑小麦挥发性化合物差异的技术手段,研究结果为黑小麦优化制粉工艺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黑小麦全麦粉掺假辨别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法 挥发性有机物 相对气味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
2
作者 岳丽 张英仙 +4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王佳敏 毛红艳 于明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芜菁冻干片的VOCs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化学计量法探究不同品种芜菁冻干片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S-SPME-GC-MS共解析出96种VOCs,包括醛类、醇类、酮类、含硫化合物、酯类、酸类等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和酯类为芜菁冻干片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种类;HS-GC-IMS共解析出94种VOCs,包括醛类、酯类、酮类及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HS-SPME-GC-MS和HS-GC-IMS检出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共有VOCs有15种,二者结果互为补充,结合使用可以较全面系统地表征芜菁冻干片的挥发性成分。PCA和PLS-D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够有效区分3种芜菁冻干片。通过变量投影重要度分别筛选了59种和23种差异VOCs,该结果可为芜菁冻干片VOCs的差异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冻干片 挥发性有机物 -固相微萃取-相色谱-质谱 -相色谱-离子迁移 变量投影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芜菁挥发性成分分析
3
作者 岳丽 祖力皮牙·买买提 +3 位作者 王佳敏 于明 毛红艳 热依拉木·海力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 为探究不同品种芜菁中风味物质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紫色、黄色、白色)芜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鉴定和分析。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法检测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并建立芜菁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在芜菁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化合物,鉴定出80种,包括24种醛类(12%~20%)、15种酯类(23%~27%)、13种醇类(10%~16%)、9种酮类(5%~10%)、3种酸类(3%~7%)、5种烯烃类(约1%)、4种硫醚类(2%~7%)、7种其他类(7%~15%),未被定性化合物(17%~18%)。在芜菁挥发性化合物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是醛类和醇类。不同品种芜菁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中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白色芜菁中最多。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结果表明,3种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紫色芜菁的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为辛醛、乙酸、壬醛和(E,E)-2,4-庚二烯醛,白色芜菁为莰烯、2-甲基丁酸乙酯-D、乙偶姻-M和(E)-2-己烯-1-醇,黄色芜菁为5-甲基-2-噻吩甲醛、异戊酸丁酯-M、二丙酮醇-M、丁酮和2,3戊二酮-D。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模型并筛选出32种变量投影重要度大于1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作为区分不同品种芜菁的差异挥发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菁 空气-离子迁移色谱 挥发性化合物 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解析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中香气物质的影响规律
4
作者 高子武 何金华 +3 位作者 侯馨宁 徐安琪 张德权 王振宇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191,共9页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 为明确烤鸭坯冻融次数对烤鸭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感官评价、电子鼻、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烤鸭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当烤鸭坯冻融超过2次时,烤鸭香气特征变化显著,烤鸭肉质松散、气味寡淡且表皮色泽分布不均。HS-GC-IMS共鉴定出醛类19种、醇类4种、酮类6种、酯类1种、呋喃类1种和未识别9种,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酯类。随着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增加,烤鸭中醛类和酮类等特征香气物质相对含量减少,醇类相对含量升高。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对气味活性值共筛选出5种关键气味标志物,即壬醛、辛醛、庚醛、2-甲基丁醛和(E)-2-戊烯醛。相关性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烤鸭关键气味标志物与烤鸭坯冻融次数的关联性。研究结果为烤鸭坯反复冻融下烤鸭特征香气物质的保持和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离子迁移 多元统计分析 烤鸭坯 反复冻融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一次性输液器中14种溶剂的迁移量
5
作者 秦瑶 余秋玲 +3 位作者 张云冉 张永梅 龙梅 李根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选取0.9%(质量分数,下同)氯化钠溶液作为输注药物,模拟静脉滴注方式,使0.9%氯化钠溶液以40~60滴·min^(-1)速率流经一次性输液器管路。分取5.0 mL流出液(迁移液)置于顶空瓶中,于80℃平衡30 min,所得气体流入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选取0.9%(质量分数,下同)氯化钠溶液作为输注药物,模拟静脉滴注方式,使0.9%氯化钠溶液以40~60滴·min^(-1)速率流经一次性输液器管路。分取5.0 mL流出液(迁移液)置于顶空瓶中,于80℃平衡30 min,所得气体流入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其中的14种溶剂在TG-624Sil MS色谱柱上以升温程序分离,电子轰击(EI)离子源电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4种溶剂的质量浓度均在一定范围内和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1~0.2μg·L^(-1);以0.9%氯化钠溶液为迁移基质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0%~122%,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42%~9.7%。方法用于不同厂家样品的分析,有7种溶剂迁移到了0.9%氯化钠溶液中,不同厂家样品的迁移量各不相同;聚氯乙烯(PVC)材质样品中环己酮和2-乙基己醇的迁移量明显较热塑性弹性体(TPE)材质样品的多,且相同厂家旧批次样品中的迁移量较新批次样品的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迁移 -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一次性输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交沙霉素及其制剂中N-亚硝基二甲胺
6
作者 邓鸣 曾庆花 +3 位作者 梁秋霞 彭斌 卢日刚 朱健萍 《化学分析计量》 2025年第2期8-11,24,共5页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交沙霉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含量。样品采用二甲亚砜溶解,色谱柱为DB-WAX UI(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20℃,载气为高纯氦气,恒流模式,流量为1.0 mL/m...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交沙霉素及其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含量。样品采用二甲亚砜溶解,色谱柱为DB-WAX UI(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20℃,载气为高纯氦气,恒流模式,流量为1.0 mL/min,顶空平衡温度为130℃,平衡时间为20 min。采用电子轰击源(EI),电离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NDMA在质量浓度为2.467~49.330 ng/mL时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4 ng/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64%~117.5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3%(n=6)。初步分析NDMA来源于原料生产过程,提示原料生产企业关注物料的质量及工艺的优化。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交沙霉素及制剂中遗传毒性杂质NDMA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沙霉素 N-亚硝基二甲胺 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遗传毒性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及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七种烯类有机物的对比实验
7
作者 林仰锋 刘晓玉 +1 位作者 张炫非 罗丹纯 《城镇供水》 2025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七种烯类有机物,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顶空气相色谱法标准系列线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及准确度高,样品前处理简便,保存时间较短,适合数量较少的地表水样品;吹扫捕集/气相色谱... 本文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七种烯类有机物,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顶空气相色谱法标准系列线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及准确度高,样品前处理简便,保存时间较短,适合数量较少的地表水样品;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标准系列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要求,样品前处理复杂,保存时间更长,适合数量较多的地表水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 吹扫捕集-气相质谱法 烯类有机物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海斓 裴龙英 +3 位作者 陈瑶 袁荣欣 陈潇 赵立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1-269,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处理前后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新鲜、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羊肚菌的菌伞和菌柄中挥发性气味化... 为探究不同干燥处理前后羊肚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对新鲜、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羊肚菌的菌伞和菌柄中挥发性气味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干燥前后不同羊肚菌样品在气味轮廓上存在差异。通过HS-GC-IMS分析检测出41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其中新鲜羊肚菌中醇类(40.02%~50.76%)、酯类(15.82%~25.66%)和醛类(18.24%~20.33%)化合物相对含量丰富。经不同干燥处理后,新鲜羊肚菌中醇类化合物损失了27.39%~33.51%;酯类化合物损失了62.14%~68.51%,而酮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总含量显著增加(P<0.05)。此外,相同干燥方式下羊肚菌菌伞中酯类和醛类化合物显著高于菌柄(P<0.05)。根据相对气味活度(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鉴定出21种对样品具有气味贡献的化合物。其中新鲜样品中有6种关键气味化合物包括1-辛烯-3-醇、庚醛、丙醛、2-辛酮、乙酸异戊酯和二甲基硫醚,可赋予羊肚菌蘑菇味、果香和酯香味,干燥样品中增加了苯甲醛、己醛和2,3-戊二酮3种关键气味化合物。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羊肚菌干燥方式的选择和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真空冷冻干燥 热风干燥 电子鼻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9
作者 王玉杰 冯素萍 +3 位作者 郭熠 钱粤淼 王宇浩 马樱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24-233,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方法。方法对吉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花生品种进行去皮处理,采用HS-GC-IMS分别对其... 目的建立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方法。方法对吉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花生品种进行去皮处理,采用HS-GC-IMS分别对其带种皮和不带种皮时烘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GC×IMS Library Search V2.2.1分析软件,利用内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Reporter插件、Gallery Plot插件、Dynamic PCA插件采用实验室观察分析器(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LAV)对其建立标准曲线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检出化合物共42种,主要为醛类、醇类、脂类、酮类等。带皮烘烤的花生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异丙醇、2-甲基丁醇和正辛醛等,去皮烘烤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戊醛、2-甲基丁醛、糠醛和异戊醛等。发现经过烘烤后的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样品均有着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吉林四粒红在烘烤后的挥发性成分比琼花1号多,尤其是去皮烘烤的样品中1-辛烯-3-醇、E-2-庚烯醛、2-庚酮、2-己烯-1-醇、戊醇、戊醛、己醇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远高于琼花一号;结论GC-IMS可实现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简便、快捷、灵敏、科学测定,该研究结果可为花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吉林四粒红 琼花1号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4种呋喃类化合物的含量
10
作者 何绍志 杨诗嘉 +2 位作者 钟慈平 李澍才 张丽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呋喃、2-甲基呋喃、3-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4种呋喃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粉碎混匀后的样品(液体样品5.00 g或固体样品1.00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适量的(液体样品加入5 mL,固体样... 提出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热加工食品中呋喃、2-甲基呋喃、3-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等4种呋喃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粉碎混匀后的样品(液体样品5.00 g或固体样品1.00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适量的(液体样品加入5 mL,固体样品加入10 mL)20%(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和1.0 mg·L^(-1)混合内标溶液100μL,拧盖密封后混匀,于60℃平衡30 min,在HP-PLOTQ毛细管色谱柱上按照柱升温程序分离,质谱分析采用电子轰击离子(EI)源、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结果表明,4种呋喃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1~20μg·L^(-1)内和内标的质量浓度之比与两者对应的定量离子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3~0.010μ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100%~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0%。方法用于98份热加工食品样品的分析,呋喃、2-甲基呋喃、3-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8.0%,94.9%,9.20%,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热加工食品 呋喃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冷冻猪肉贮藏时间快速判别方法 被引量:66
11
作者 王辉 田寒友 +6 位作者 李文采 邹昊 刘飞 白京 李家鹏 陈文华 乔晓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9-274,共6页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 通过分析冷冻猪肉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劣变的主因、位置、产生的物质及检测方法的繁简程度,选择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技术作为冷冻猪肉气味劣变的检测手段,采集和分析冷冻猪IV号肉表层或浅表层脂肪氧化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贮藏时间冷冻猪肉的VOCs数据进行维度压缩,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建立判别模型,以此作为判别冷冻猪肉贮藏时间的方法。研究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冷冻猪肉中极性相近的VOCs,对VOCs组分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可在600 s内完成,并筛选出29种离子峰强度变化明显的VOCs,通过二维数据可视化方式显示各VOCs离子峰的差异。经数据降维处理后所构建的聚类判别模型,可将冷冻猪肉检验样品根据贮藏时间的不同归类到对应的时间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冷冻猪肉 贮藏时间 品质劣变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三甲胺的含量
12
作者 郑耀林 卢贵婷 +3 位作者 林秋凤 莫淑梅 杨乐 张树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57-1262,共6页
取10 g水产品样品,加入20 mL 5%(体积分数,下同)三氯乙酸溶液,均质1 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脱脂棉过滤,收集滤液。残留物分别用15,10 mL 5%三氯乙酸溶液各提取一次,合并所有滤液,用5%三氯乙酸溶液稀释至50 mL。分取2.0 mL于20 mL顶空... 取10 g水产品样品,加入20 mL 5%(体积分数,下同)三氯乙酸溶液,均质1 min,离心5 min。上清液经脱脂棉过滤,收集滤液。残留物分别用15,10 mL 5%三氯乙酸溶液各提取一次,合并所有滤液,用5%三氯乙酸溶液稀释至50 mL。分取2.0 mL于20 mL顶空瓶中,压盖密封后用注射器从盖垫边缘注入5 mL 1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在45℃下平衡40 min,所得气体进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上以程序升温条件分离三甲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以所得特征离子对质荷比(m/z)58/42进行外标法定量,m/z 59/43和m/z 58/30进行定性。结果表明,三甲胺的质量浓度在0.2~50 mg·L^(-1)内和对应的定量离子对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3 mg·kg^(-1)。5,25,100 mg·kg^(-1)添加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8.3%~94.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1%~3.7%。方法用于鱼肉样品的分析,未检出三甲胺。将上述样品于-18,4℃保存7 d后,三甲胺的检出量分别为0.4,195 mg·kg^(-1),可能与放置过程中鱼肉被微生物降解成三甲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胺 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洋县不同色泽糙米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被引量:18
13
作者 金文刚 刘俊霞 +7 位作者 赵萍 陈小华 韩豪 裴金金 周佳 张杰 耿敬章 姜鹏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58-264,共7页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相似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汉中市洋县产5种不同色泽糙米(红、黄、绿、紫、黑)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从5种色泽糙米饭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35种(占49.83%~57.06%)、酮类13种(...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相似度分析等方法分析汉中市洋县产5种不同色泽糙米(红、黄、绿、紫、黑)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从5种色泽糙米饭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35种(占49.83%~57.06%)、酮类13种(占34.40%~41.45%)、醇类5种(占1.42%~1.96%)、吡嗪2种(占0.02%~0.07%)、酸类2种(占0.19%~0.49%)、呋喃1种(占5.61%~8.23%)、酯类1种(占0.08%~0.67%)、醚类1种(占0.02%~0.10%)和酚类1种(占0.04%~0.22%)。其中,5种色泽糙米饭间相比,红糙米饭中醛类含量相对较高,黄糙米饭中酸类含量相对较高,绿糙米饭中醇类和醚类含量相对较高,紫糙米饭中呋喃类含量相对较高,黑糙米饭中酮类、酯类、吡嗪类和酚类含量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1%,能够较好解释原始样品特征,表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图数据可实现洋县不同色泽糙米蒸煮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较好区分。此外,通过建立洋县不同色泽糙米饭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可视化勾勒出不同色泽糙米饭挥发性风味轮廓,为丰富洋县五彩稻米食味品质特性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彩糙米 蒸煮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玩具中10种有机物的迁移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庆 张庆 +2 位作者 康苏媛 白桦 王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1-614,共4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玩具中10种有机物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在30mL去离子水中迁移60min,得到的迁移液经95℃、90min静态顶空后,通过60mDB-624色谱柱分离,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对于不同有机物的定量限(LOQ)在16.7~83.3μ...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测定玩具中10种有机物迁移量的方法。样品在30mL去离子水中迁移60min,得到的迁移液经95℃、90min静态顶空后,通过60mDB-624色谱柱分离,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对于不同有机物的定量限(LOQ)在16.7~83.3μg/L之间,线性范围为0.0167~16.7m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7。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做了实验,测得各物质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在81.4%~98.5%及1.3%~6.5%之间。该方法具有准确灵敏、简单快速,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可用于玩具中有机物迁移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有机物迁移 玩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国VIB车用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组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强之 苏爽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2期32-35,I0003,共5页
选择某加油站所售的国ⅥB车用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国ⅥB车用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组分峰面积比。结果表明:国ⅥB车用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组分主要为C 5~C 9组分,其中烷烃最多,芳烃其次,烯烃最少;烷烃中异戊烷峰面积比最... 选择某加油站所售的国ⅥB车用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国ⅥB车用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组分峰面积比。结果表明:国ⅥB车用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组分主要为C 5~C 9组分,其中烷烃最多,芳烃其次,烯烃最少;烷烃中异戊烷峰面积比最高,其次是异己烷和三甲基戊烷;芳烃中甲苯峰面积比最高,其次是二甲苯;烯烃主要为C 6组分,其中3-甲基-2-戊烯峰面积比最高。国ⅥB车用汽油中挥发性有机组分峰面积比可作为国ⅥB车用汽油危害因素识别与加油站空气中VOCs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汽油 加油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危害因素 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量
16
作者 高丽婷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5期69-71,75,共4页
本文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6种溶剂残留的方法。食用植物油加入内标后,在顶空进样器中加热至气液平衡,产生的气体经气相色谱仪分离,进入质谱仪检测。结果表明,目标物质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 本文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6种溶剂残留的方法。食用植物油加入内标后,在顶空进样器中加热至气液平衡,产生的气体经气相色谱仪分离,进入质谱仪检测。结果表明,目标物质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15~0.1963 mg·kg^(-1),加标回收率为90.06%~102.56%,相对标准偏差在0.42%~2.71%。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食用植物油 溶剂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部位和品种猪肉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孟维一 古瑾 +4 位作者 徐淇淇 马燕红 李莹莹 郭文萍 王守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06-212,共7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普通猪里脊、普通猪五花、普通猪后尖、黑猪后尖和土猪后尖这5种不同类型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与分析,比较不同部位...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对普通猪里脊、普通猪五花、普通猪后尖、黑猪后尖和土猪后尖这5种不同类型猪肉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测定与分析,比较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猪肉特征风味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猪肉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及其他类。不同种类猪后尖中共鉴定出29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吡嗪类及其他类。里脊肉特征峰区域主要包括2,3-丁二酮、2,3-乙酰丙酮、2-丁酮,五花肉含有大量特有的或浓度相对较高的挥发性醛、醇类物质,其特征峰区域包括反-2-辛烯醛、反-2-庚烯醛、糠醇、3-辛醇、辛醛、壬醛、反-2-己烯-1-醇等,后尖肉中特有的挥发性物质较少,只有2-甲基吡嗪、2,5-二甲基吡嗪等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土猪后尖和黑猪后尖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比普通猪后尖高。依据所建立的指纹图谱信息,结合主成分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猪肉得到明显区分。GC-IMS技术简单、快速、无损,采用GC-IMS技术可为猪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品种识别、掺假鉴别等提供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猪肉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不同产地咖啡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弘子姗 谭超 +1 位作者 苗玥 龚加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3-249,共7页
以8个不同产地咖啡豆为原料,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利用匹配矩阵和聚类分析,以数据可视化形式研究烘焙前后咖啡豆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以8个不同产地咖啡豆为原料,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利用匹配矩阵和聚类分析,以数据可视化形式研究烘焙前后咖啡豆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指纹图谱差异性及变化。结果表明:生咖啡豆粉之间、烘焙咖啡豆粉之间及生、熟咖啡豆粉之间VOCs具有差异性。指纹图谱、3D-主成分分析及匹配矩阵分析表明,当HS-GC-IMS的指纹特征匹配度不小于90%,可通过指纹图谱中细微特征成分的不同精确区分生、熟咖啡豆粉品种及地理来源差异。HSGC-IMS技术可根据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为判断指标,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种及地理来源咖啡豆,对咖啡豆品种、产地鉴别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咖啡 风味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的生咖啡豆快速鉴别方法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杜萍 陈振佳 +5 位作者 杨芳 李晓蕾 杨俊 刘春侠 梁静思 任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28-233,共6页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云南不同品种生咖啡豆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无损分析。根据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二维定性,创建生咖啡豆VOCs的差异谱图,并对其VOCs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HS-GC-IMS可有效分离生咖啡豆挥发性成分,对样品VOCs的信息采集及分析可在20 min内完成,并鉴定出42 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吡嗪类、酸类及含硫化合物。采用PCA分析HS-GC-IMS图谱,可准确区分不同品种生咖啡豆。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无损的特点,为生咖啡豆的品种识别、产地追溯、品质控制等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豆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区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对乳杆菌及产香酵母发酵红枣汁的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银 田真 +3 位作者 杨晨晨 王贤 曹炜 岳田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通过测定发酵红枣汁理化指标,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及感官评价,探究乳杆菌及酵母菌发酵对陕北佳县红枣汁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杆菌发酵红枣汁时,超... 通过测定发酵红枣汁理化指标,结合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及感官评价,探究乳杆菌及酵母菌发酵对陕北佳县红枣汁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杆菌发酵红枣汁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为7.19 U/mL,酵母菌XDJM-2发酵乙醇,体积分数为1.47%,极显著高于其他组。HS-GC-IMS共定性出39种挥发性成分,其香气指纹图谱可显著区分二者香气差异,乳杆菌发酵红枣汁香型为醛香型,酵母菌发酵汁为酮醇香型。酵母菌发酵红枣汁香气成分种类及相对丰度均高于乳杆菌发酵,其中异戊醇、2-甲基丁醇、2-乙基呋喃、2-戊酮、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是其区分于乳杆菌发酵红枣汁的主要香气物质。红枣发酵汁整体感官评分高于对照组,其中酵母菌发酵后,酒花香及辛辣度突出,乳杆菌发酵后果香及酸度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 红枣 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