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高效回采支护技术研究
1
作者 耿帅 孙丁丁 +3 位作者 高光宇 何伟 尹爱民 宁刘伟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解决某铁矿破碎围岩区域回采稳定性问题,采用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安全高效回采,开展预控顶巷道支护方案优化研究。以某铁矿北部区域破碎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体赋存条件、预控顶作用机理及岩体稳定性等因素,提出预控顶分段... 为解决某铁矿破碎围岩区域回采稳定性问题,采用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安全高效回采,开展预控顶巷道支护方案优化研究。以某铁矿北部区域破碎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体赋存条件、预控顶作用机理及岩体稳定性等因素,提出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技术方案;其次结合现有采切工程布置方案,对采矿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锚网喷+短锚索+长锚索”的护顶巷联合支护方法。现场实践验证,该预控顶支护技术适合破碎围岩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采场稳定性好、损失贫化率低、综合回采成本低等优点,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高效回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矿体 预控支护 分段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联合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分析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体风味
2
作者 王利萍 丁昱文 +3 位作者 吴颜欣 邱树毅 戴怡凤 周鸿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4-300,共7页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 蓝莓酒的风味会影响其质量与感官评价,因此研究蓝莓酒中的风味物质十分必要。该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电子舌研究2种半甜、2种半干蓝莓酒风味,发现4种蓝莓酒的苦味、涩味均表现出随残糖含量下降而逐渐升高的趋势,酸味、后苦味、后涩味无显著性差异。4种蓝莓酒中,半甜型蓝莓酒中酯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半干型蓝莓酒,而半干型蓝莓酒中醇类化合物高于半甜型蓝莓酒。乙酸乙酯、萜品油烯、月桂酸乙酯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在半甜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肉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化合物在半干型蓝莓酒中含量较高,正辛醇、乙酸与发酵程度无显著性关联。此外,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分析发现4种蓝莓酒中13种潜在差异标志物,并结合香气活度值研究发现meso-2,3-丁二醇与芳樟醇分别仅为半甜型与半干型的整体风味做出贡献,而大马酮、苯乙醇、异戊醇、乙酸的香气活度值> 500,为不同残糖含量蓝莓酒的整体风味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蓝莓酒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舌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高超 张宇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8-12,共5页
为提升开采效率并避免传统充填方式的应力集中问题,探索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在中厚煤层中的应用。以晋华宫矿8501工作面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制定“补、切、护、支”沿空留巷方案。重点模拟不同切顶高度与角度... 为提升开采效率并避免传统充填方式的应力集中问题,探索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在中厚煤层中的应用。以晋华宫矿8501工作面为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制定“补、切、护、支”沿空留巷方案。重点模拟不同切顶高度与角度下的围岩应力与顶板位移,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切顶参数能促进顶板垮落填充采空区,阻断应力传导,优化巷道应力环境,保障巷道稳定,为中厚煤层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卸压 无煤柱 自成巷技术 沿留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HS-SPME-GC-MS的西芎质量研究
4
作者 张佳玲 陈奕旸 +3 位作者 刘娟娟 王良才 马晓辉 晋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相结合系统评价西芎的质量。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10批西芎样品的色度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鼻测定西芎的气味,并进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和主成分分析(PCA);... 目的基于智能感官技术、HPL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相结合系统评价西芎的质量。方法利用色差仪测定10批西芎样品的色度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电子鼻测定西芎的气味,并进行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和主成分分析(PCA);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芎项下方法测定水分、灰分和浸出物;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绿原酸和川芎嗪含量;通过HS-SPME-GC-MS分析挥发性成分;通过色度值-气味-有效成分相关性分析,评价西芎的质量。结果10批西芎样品总色度值范围为31.2101±1.1937~43.9763±0.7214,当欧氏距离为10时,10批西芎可聚为四类;Loadings和PCA表明传感器W2S、W5S、W2W、W1W、W1S对西芎样品的贡献率较高,第一、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2.6%、22.4%;10批西芎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HPLC测定结果表明,10批西芎的阿魏酸含量均大于0.1926%,川芎嗪含量为0.0012%~0.0061%,绿原酸含量均大于0.0164%;HS-SPME-GC-MS共鉴定出西芎样品5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丰富,苯酞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色度值ΔL^(*)、Δb^(*)和ΔE与阿魏酸和洋川芎内酯A含量的相关性较高。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西芎的内在质量,可为西芎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芎 智能感官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顶空/GC/MS分析
5
作者 谷月玲 胡耿源 刘清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7年第3期405-40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顶空/GC/MS技术,对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共检出有机化合物21种,其中烷基取代苯16种,含氮化合物1种。
关键词 顶空/gc/ms技术 挥发性 有机化合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炼餐饮业地沟油挥发性危害成分的GC/MS静态顶空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全常春 尹平河 +3 位作者 赵玲 单习章 张璇 余汉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 精炼地沟油就是从餐饮业下水道隔油池中捞取的废油酯,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油脂。由于经过了多次的使用和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油脂会发生变质或者引入一些有害成分。在暴利的驱使下,不法分子将其回流到食用油市场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应用气质联用的静态顶空方法,对精炼地沟油的易挥发成分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样品油中含有大量的烷烃(从C9到C14)和油脂氧化变质的二级产物—己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废油酯 精炼地沟油 挥发性成分 有害成分 gc/ms静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香气成分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晨 吕世懂 +1 位作者 廉明 孟庆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 运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云南普洱地区生产的大叶种乔木茶花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与该类茶树制成的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和普洱生茶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分别为9种和67种,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挥发性化合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均存在于普洱生茶的挥发性成分之中,这些成分均具有一定香气特性。本研究表明,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可作为独立饮品,有类似于茶叶的香味感受,或者可与茶叶混合以提高或改善茶叶产品的香气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普洱生茶 固相微萃取(HS-SPME)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解析酿造用高粱蒸煮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双 陈华蓉 +1 位作者 吴群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1-207,共7页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分析蒸熟高粱中香气组分的效果,开发出基于瓶内蒸煮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酿造用...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分析蒸熟高粱中香气组分的效果,开发出基于瓶内蒸煮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酿造用高粱蒸煮香气组分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研究了白酒酿造主要原料高粱蒸煮后挥发性香气特征。在蒸熟的高粱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醛类化合物1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7种,醇类化合物6种、酯类化合物6种,酚类化合物4种、酮类化合物2种、呋喃类化合物2种、其他类化合物3种。其中峰面积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苯甲醛(20.21%),己酸(9.00%),壬醛(8.66%),糠醛(8.90%),2-戊基呋喃(6.48%)和萘(5.49%)。同时还检测到一批香气阈值较低的化合物,如壬醛、(E,E)-2,4-癸二烯醛、(E)-2-辛烯醛、(E)-2-癸烯醛、1-辛烯-3-醇、香兰素、4-乙基愈创木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γ-辛内酯、γ-壬内酯等。这些香气物质可能是构成酿造用高粱蒸煮香气特征的主要香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用高粱 挥发性香气组分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析宣威火腿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23
9
作者 要萍 马长伟 +1 位作者 周珊 黄骏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5,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方法对宣威火腿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固相微萃取的时间和温度影响提取挥发性化合物的效果 ,试验选取 60℃、60min为提取条件 ,萃取物经气谱 /质谱分析 ,共鉴定出 72...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方法对宣威火腿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固相微萃取的时间和温度影响提取挥发性化合物的效果 ,试验选取 60℃、60min为提取条件 ,萃取物经气谱 /质谱分析 ,共鉴定出 72种化合物 ,其中烃类 2 8种、醛类 7种、醇类 4种、酸类 10种、酯类 5种、酮类 3种、杂环化合物 14种、酚类 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火腿 固相微萃取技术 挥发性化合物 提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用于海产品中丁基锡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程慧琼 刘稷燕 +1 位作者 江桂斌 温美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8-420,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生物样品中丁基锡化合物进行测定。用醋酸溶液浸提海产品中的丁基锡化合物,分析物经氢化衍生后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富集,再以气相色谱分离,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整个过程简单快速,且无需消耗大量有毒...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生物样品中丁基锡化合物进行测定。用醋酸溶液浸提海产品中的丁基锡化合物,分析物经氢化衍生后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富集,再以气相色谱分离,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整个过程简单快速,且无需消耗大量有毒的有机溶剂。方法的线性范围0~2000ng/g(以锡的含量表示),相关系数0 9935~0 9948,最低检测限(按S/N=3计算)3 4~52 4ng/g(以锡的含量表示)。用该方法对贻贝标准参考物质CRM477进行测定,3种丁基锡化合物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为0.86%~8.8%,该结果充分说明了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技术 海产品 丁基锡化合物 测定 标准曲线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威 王少云 《食品与药品》 CAS 2007年第10A期47-50,共4页
综述了现代顶空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其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是测定样品中痕量易挥发化合物的重要分析方法,近年快速发展。是一项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技术。
关键词 分析 固相微萃取法 膜萃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分区及耦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17
12
作者 高喜才 马腾飞 +3 位作者 范凯 肖前昌 胡彬 王灿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41,共6页
为解决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围岩存在顶板易破碎、下沉量大等问题,以龙滩煤矿3124S工作面风巷为工程背景,基于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顶板变形监测结果,研究了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揭示了留巷巷道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理,同时... 为解决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围岩存在顶板易破碎、下沉量大等问题,以龙滩煤矿3124S工作面风巷为工程背景,基于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顶板变形监测结果,研究了复合顶板切顶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揭示了留巷巷道复合顶板变形破坏机理,同时,根据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分区域多介质耦合支护技术。结果表明,分区域多介质耦合支护技术可有效控制顶板变形,顶板最大下沉量约为62mm,降低了60%~75%,留巷效率提升了15%~40%,保障了工作面的快速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沿留巷 变形分区 耦合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技术联用检测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哲琦 王玉春 +1 位作者 陈臣 李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建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技术联用分析检测葡萄酒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定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的相关系数(R2)为0.999 9,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6%),回收率为101%~108%,检出限为0.... 建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技术联用分析检测葡萄酒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测定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的相关系数(R2)为0.999 9,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6%),回收率为101%~108%,检出限为0.20 pg/L、定量限为0.66 pg/L。利用该方法测定了11种不同类型的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的含量,证实了所建方法适用于葡萄酒软木塞中痕量2,4,6-三氯苯甲醚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联用技术 葡萄酒软木塞 2 4 6-三氯苯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压榨山茶油挥发性风味成分顶空取样GC-MS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冯棋琴 马玉琼 +1 位作者 吴满梅 汪有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1,145,共5页
采用顶空取样结合GC-MS技术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压榨山茶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在样品用量4 g、顶空平衡温度150℃、顶空平衡时间25 min、进样时间1 min条件下,分析效果最理想;从不同产地压榨山茶油样品中共鉴定出117种挥发性风味... 采用顶空取样结合GC-MS技术比较分析不同产地压榨山茶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在样品用量4 g、顶空平衡温度150℃、顶空平衡时间25 min、进样时间1 min条件下,分析效果最理想;从不同产地压榨山茶油样品中共鉴定出11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有成分20种,主要为醛类化合物,不同产地间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有差异,且海南山茶油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与内地(湖南、江西、广西)山茶油区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挥发性风味成分 取样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浩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89-90,共2页
本文针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沿留巷无煤柱 卸压 开采技术 遗留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下开采端头悬顶控顶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庆雄 《陕西煤炭》 2017年第1期99-103,共5页
为了有效解决哈拉沟煤矿12103综采工作面回顺采空区悬顶问题,通过分析该巷道悬顶原因,提出了将锚索支护排距调整为4 m,每排3根锚索;工作面推进速度不超过1.1 m/d;提前在回顺顶板打一排炮眼,待炮眼推过回顺端头支架顶梁1 m后联线放炮放... 为了有效解决哈拉沟煤矿12103综采工作面回顺采空区悬顶问题,通过分析该巷道悬顶原因,提出了将锚索支护排距调整为4 m,每排3根锚索;工作面推进速度不超过1.1 m/d;提前在回顺顶板打一排炮眼,待炮眼推过回顺端头支架顶梁1 m后联线放炮放顶等悬顶控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下开采 端头悬 难冒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量萃取技术及其应用
17
作者 陈留记 胡秀芳 杨贤强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0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食品香味分析 SPME技术 萃取法 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在谷物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苗榕芯 孙莹 +1 位作者 石长波 江连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9-224,共6页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对谷物食品挥发性或难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富集并对混合成分鉴定、定性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准确、无需有机溶剂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风味分析方法。该文概述顶空固相微萃取及...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对谷物食品挥发性或难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富集并对混合成分鉴定、定性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高效、准确、无需有机溶剂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风味分析方法。该文概述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着重研究在谷物原料,不同种类谷物加工食品加工工艺、贮藏挥发性风味物质等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在谷物食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谷物食品 气质联用技术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载能波导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19
作者 吴双 李子文 +5 位作者 邬子璇 李朝静 王健 宋全厚 温志华 尹建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77-84,共8页
为加快白酒陈化速率,提升白酒品质,利用空间载能波导(space energy download,SED)技术对酱香型白酒进行处理(2、4、6、8 h),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结合主成... 为加快白酒陈化速率,提升白酒品质,利用空间载能波导(space energy download,SED)技术对酱香型白酒进行处理(2、4、6、8 h),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HS-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感官评价研究处理前后酱香型白酒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ED技术处理后酱香型白酒酒样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2-庚酮与部分酯类物质如乙酸乙酯、乙酸丙酯、庚酸乙酯等在处理6 h时含量达到最高。PCA结果显示,经SED技术处理后的样品可明显区别于对照组,其空间距离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处理6 h酒样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优的香气、口感及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间载能波导技术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白酒挥发性物质 白酒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阶段样香气组分
20
作者 王清艺 熊梦钒 +6 位作者 涂青 田迪 周小慧 马晨阳 陈宁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8期39-49,共11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阶段样香气组分。方法以西双版纳、大理、临沧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发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法分析不同产地普洱茶发酵阶段样香气组分。方法以西双版纳、大理、临沧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发酵阶段样为研究对象,采用HS-SPME-GC-MS技术进行挥发性成分检测,分析香气成分变化规律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结果研究共检测出9类120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醇、酮、醛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通过相关性分析,普洱茶(熟茶)关键香气物质形成阶段是西双版纳和临沧0(开始发酵)~28 d(四翻),大理是14(二翻)~42 d(发酵结束)。普洱茶(熟茶)关键香气物质形成西双版纳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对其普洱茶陈香形成贡献较大;大理普洱茶是(E,E)-2,4-壬二烯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雪松烯等,对其陈香、药香形成具有较大贡献;临沧普洱茶橙化基丙酮、β-环柠檬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对其木香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结论不同产地原料发酵普洱茶其香气组分、香气物质转化关键阶段、主要贡献香气物质均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3个产地普洱茶(熟茶)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发酵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