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模逆断层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周琳 江成玉 +3 位作者 王沉 夏勋鹏 梁正伟 龙在云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1429,共9页
为了探究含断层磷矿体顶板的稳定性,以贵州某矿为工程背景,基于FLAC3D数值模拟,通过构建含断层磷矿体力学模型推导了含断层磷矿体顶板最大下沉量公式,并使用数学分析方法优选出拟合效果最佳的下沉量公式相关系数为a=3.4823、b=0.6023,... 为了探究含断层磷矿体顶板的稳定性,以贵州某矿为工程背景,基于FLAC3D数值模拟,通过构建含断层磷矿体力学模型推导了含断层磷矿体顶板最大下沉量公式,并使用数学分析方法优选出拟合效果最佳的下沉量公式相关系数为a=3.4823、b=0.6023,最后结合现场工程试验验证含断层磷矿体顶板最大下沉量公式的准确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三个矿房的顶板最大下沉量分别为25、14、10 mm;公式计算结果显示,三个矿房采空区顶板最大下沉量分别为25 21、15 43、10 67 mm,公式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高度一致,且与现场实测结果误差范围在±2 mm内,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研究表明:断层的存在会使得磷矿体采空区上覆岩层的下沉量增大,其最大下沉量与矿房到断层的铅锤距离呈现负相关,越靠近断层的矿房,直接顶下沉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磷矿体 顶板稳定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切眼掘进顶板稳定性管控技术研究
2
作者 刘兆祥 卞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98-401,共4页
以补连塔煤矿22煤层四盘区2241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8.0 m大采高切眼掘进为例,掘进前运用经验公式测算了大断面巷道掘进顶板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同时利用形似地质条件对比法,论证了该支护参数的安全性。掘进时通过矿压实时监测,木点信号全... 以补连塔煤矿22煤层四盘区2241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8.0 m大采高切眼掘进为例,掘进前运用经验公式测算了大断面巷道掘进顶板锚杆、锚索支护参数,同时利用形似地质条件对比法,论证了该支护参数的安全性。掘进时通过矿压实时监测,木点信号全过程跟踪观测,实现对顶板稳定性的全过程管控,确保超大断面巷道的安全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掘进 顶板稳定 矿压监测 跟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矿柱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向伟华 路燕泽 +5 位作者 刘志义 王社光 王立杰 甘德清 陈彦亭 杨志强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6,共8页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 以河北钢铁集团沙河中关铁矿南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普氏地压理论和卡斯特纳方程构建凿岩硐室矿柱稳定性计算模型,探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凿岩硐室各因素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凿岩硐室内不留矿柱(方案1)与先留设矿柱后与矿体一起崩落(方案2)条件下的顶板稳定性。结果表明:采场开采长度27~45 m时,方案2的凿岩硐室顶板失稳风险较大;采场开采长度大于45 m时,2种方案顶板均存在失稳风险;方案2会使凿岩硐室内应力集中,顶板和侧帮出现应力加速释放现象;方案1的凿岩硐室应力释放和分布较为稳定,破坏时间相对滞后;矿岩稳固性较差时,选择方案1更利于顶板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 凿岩硐室 矿柱 顶板稳定 敏感性分析 采场结构 顶板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采工作面过空巷顶板稳定性 被引量:111
4
作者 刘畅 弓培林 +2 位作者 王开 张小强 刘跃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4-322,共9页
针对复采工作面过平行空巷支架支护阻力计算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过空巷采场基本顶破断的力学模型,提出了影响复采采场基本顶超前断裂的3个因素:复采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宽度、复采工作面与周期断裂线距离、空巷宽度。... 针对复采工作面过平行空巷支架支护阻力计算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过空巷采场基本顶破断的力学模型,提出了影响复采采场基本顶超前断裂的3个因素:复采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宽度、复采工作面与周期断裂线距离、空巷宽度。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基本顶超前断裂的力学作用机理:复采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随回采失稳,导致顶板失去煤柱支撑,基本顶梁结构的悬臂长度增加,当悬臂长度达到周期来压步距时,悬臂梁在固支端断裂。基于Bieniawski公式,推导得到了复采工作面与空巷间煤柱失稳的临界宽度W*和复采工作面基本顶必然产生超前断裂空巷临界宽度A0。根据过空巷采场基本顶破断力学模型对基本顶来压力学模型中断裂岩块尺寸进行了针对性调整,运用调整断裂岩块尺寸后的基本顶来压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了适用于复采工作面的过空巷期间支架最小支护强度为10 910.77 k N/架。圣华煤业复采工作面过空巷期间的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工作面过空巷期间,最大工作阻力为9 656 k N/架,支架支护强度计算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采 平行空巷 顶板稳定 基本顶超前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及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孟召平 彭苏萍 +1 位作者 冯玉 雷志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 通过对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断裂结构面对回采工作面矿压分布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顶板断裂结构面有3种典型组合类型,即“正三角形”结构、“川字形”结构和“倒三角形”结构。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正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差;“倒三角形”结构顶板稳定性好;而“川字形”结构顶板能形成结构平衡且稳定。由于断层使介质不连续,导致初始应力场挠动,局部产生附加应力,在断层带附近形成低压力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带,比较明显的影响范围距断层面大约10-30m。当工作面推进到高应力集中区带时,工作面前方煤(岩)体中支承压力明显增大,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前方煤岩体中转移,易于发生冒顶事故和其他矿井动力地质现象;当工作面推进到低应力区带时,压力峰值降低,顶板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结构面 回采工作面 矿压分布 顶板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和广义H-B强度准则的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黄昌富 田书广 +1 位作者 吴顺川 高永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30-337,共8页
为实现煤矿采空区塌陷区土地的治理利用,对煤矿采空区进行顶板稳定性的分析与研究。鉴于采空区顶板的失稳破坏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分别从结构力学和岩体本构关系两个角度建立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模型。首先将采空区顶板岩梁结构简化为... 为实现煤矿采空区塌陷区土地的治理利用,对煤矿采空区进行顶板稳定性的分析与研究。鉴于采空区顶板的失稳破坏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分别从结构力学和岩体本构关系两个角度建立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分析模型。首先将采空区顶板岩梁结构简化为力学三铰拱模型,然后进行力学分析,求出其力学结构系统的总势能,基于突变理论,建立其力学结构失稳破坏的尖点突变模型;其次构建基于极限平衡法的采空区顶板筒状塌落一般模型,考虑到实际工程的广泛应用,进而建立基于广义H-B强度准则的矩形采场顶板筒状塌落极限平衡分析模型。最后通过不同工程算例分别对2个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且二者计算结果均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说明两种模型均适用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分析,为研究采空区稳定性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广义H-B强度准则 极限平衡分析 顶板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综采面顶板稳定性的沉积模式 被引量:16
7
作者 葛道凯 杨起 +4 位作者 李宝芳 黄国纲 贝新发 张宝祥 邹鼎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本文讨论平顶山矿区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沉积特征、稳定性及二者关系。研究表明,煤层顶板的沉积环境控制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展布规律,构造条件等因素影响顶板稳定性的局部变化。在三角洲平原沉积构成的顶板中,分流河道砂岩... 本文讨论平顶山矿区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沉积特征、稳定性及二者关系。研究表明,煤层顶板的沉积环境控制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整体稳定性及其展布规律,构造条件等因素影响顶板稳定性的局部变化。在三角洲平原沉积构成的顶板中,分流河道砂岩是稳定性最好的顶板类型,属稳定顶板;厚层分流间湾泥岩顶板的稳定性次之,为中等稳定类型;越岸砂泥互层顶板和薄层分流间湾泥岩-分流河道砂岩顶板相对较差,前者属不稳定顶板,后者以不稳定至极不稳定为特征。在碎屑障壁海岸沉积构成的顶板中,厚层泻湖泥岩顶板相对较好,属中等稳定类型,泻湖泥岩-小型潮道砂体混合顶板的稳定性较差,以不稳定至极不稳定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稳定 沉积模式 综采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缓倾斜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囝 叶义成 +2 位作者 王其虎 岳哲 罗斌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32-4241,共10页
缓倾斜薄-中厚矿床开采过程中,影响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且难以定量化。针对以上问题,以上横山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因素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缓倾斜空区顶板拉应力最大值3max?和沉降量最大值m... 缓倾斜薄-中厚矿床开采过程中,影响空区顶板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多因素影响条件下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且难以定量化。针对以上问题,以上横山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因素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缓倾斜空区顶板拉应力最大值3max?和沉降量最大值maxZDISP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了其影响特征,基于各影响因素的物理含义分别构建了3max?量纲模型和maxZDISP量纲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缓倾斜空区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均匀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定义了顶板3max?和maxZDISP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选取了缓倾斜矿床空区顶板沉降的实例对maxZDISP无量纲函数关系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平均误差为9.68%,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成果可为缓倾斜矿床采矿参数的选取、空区顶板的管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顶板稳定 拉应力 沉降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巷顶板稳定性原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34
9
作者 柏建彪 侯朝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通过对工作面前方空巷围岩活动规律分析,建立了空巷顶板稳定性的力学模型,应用该力学模型,研究空巷基本顶的稳定性.采用高水速凝材料充填空巷新技术,同时加固空巷两帮破裂煤体,保持空巷围岩稳定.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空巷顶板稳... 通过对工作面前方空巷围岩活动规律分析,建立了空巷顶板稳定性的力学模型,应用该力学模型,研究空巷基本顶的稳定性.采用高水速凝材料充填空巷新技术,同时加固空巷两帮破裂煤体,保持空巷围岩稳定.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空巷顶板稳定性与高水速凝材料固结体力学特性的关系,合理确定了高水速凝材料充填参数.该研究结果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巷 顶板稳定 支护技术 高水速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路堤填筑下伏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忠明 刘森峙 +1 位作者 胡庆国 刘清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56-2462,共7页
为了分析路堤填筑过程中下伏溶洞顶板稳定性,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建立稳定性判定的数学模型;以湖南省益娄(益阳—娄底)高速公路岩溶路段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基于上述稳定性判定模型,设计不同厚度的溶洞顶板填筑时的工况,采用FLAC3D软件模... 为了分析路堤填筑过程中下伏溶洞顶板稳定性,基于尖点突变理论建立稳定性判定的数学模型;以湖南省益娄(益阳—娄底)高速公路岩溶路段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基于上述稳定性判定模型,设计不同厚度的溶洞顶板填筑时的工况,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每层路堤填筑时的顶板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堤填筑高度增加,顶板会逐渐发生失稳变形,顶板厚度与路堤极限填筑高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当路堤填筑高度超过极限填筑高度时,上部黏土层与顶板的沉降等值线连通,沉降值最大区域从黏土层移动至顶板中部,塑性区向上延伸发展至地表贯通,对路堤建设产生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理论 溶洞 路堤填筑 顶板稳定 极限填筑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顶板稳定性的岩体结构控制效应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明华 杨良策 +1 位作者 刘汉超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4-487,共4页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溪洛渡水电站 顶板稳定 岩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想点法的海下采场顶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国彦 王江 +1 位作者 王珊 王希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0,共7页
为准确评价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提出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与理想点法相结合的模型。针对海下采场的特殊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因素、工程地质因素、采场结构因素以及其他因素4个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通过对指标... 为准确评价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提出将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与理想点法相结合的模型。针对海下采场的特殊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因素、工程地质因素、采场结构因素以及其他因素4个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通过对指标进行隶属度化处理,由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顶板分级模型。最后,根据三山岛金矿5个采场现场调查以及室内试验获得的指标数据,应用该模型对顶板稳定级别进行评判。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判等级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从而验证模型可用于海下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下开采 顶板稳定 隶属度函数 理想点法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兖州煤田小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海燕 李增学 +1 位作者 李淑进 伍法权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7,共4页
讨论了兖州煤田3煤顶板小构造发育特征,重点分析了小断层发育的优选方位;然后分析了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4组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概论了不同性质小构造、不同类型组合以及出现在不同位置对煤层顶板稳定性产生... 讨论了兖州煤田3煤顶板小构造发育特征,重点分析了小断层发育的优选方位;然后分析了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4组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概论了不同性质小构造、不同类型组合以及出现在不同位置对煤层顶板稳定性产生的各种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稳定 小构造 影响 兖州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增学 吕大炜 +2 位作者 王怀洪 刘海燕 吴立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对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把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因素归纳为岩石的沉积学特征、构造特征、力学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各个因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把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划... 对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把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因素归纳为岩石的沉积学特征、构造特征、力学特征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各个因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对煤层顶板稳定性进行评价。把龙固井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划分为稳定型、较稳定型、中等稳定型、较不稳定型、不稳定型5级。稳定区主要是沉积厚层中粗砂岩,构造极少发育,岩石力学强度高;较稳定区细砂岩为主,含少量泥岩,构造密度较小,岩石力学强度较高。中等稳定区以中厚粉–细砂岩为主,构造密度中等,岩石力学强度中等。较不稳定区以薄层粉–细砂岩为主,构造比较发育,岩石力学强度较差。构造不稳定区以薄层泥岩–粉砂岩互层为主,构造发育,岩石力学强度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稳定 人工神经网络 龙固井田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剪切梁理论的爆破扰动对巷道顶板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剑坤 朱亚飞 宋大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7期25-31,共7页
厚煤层沿底布置巷道顶板维护难度较大,从爆破扰动影响顶板稳定性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爆破应力波远区破坏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沿底布置巷道顶板的剪切梁模型,依此研究了顶板煤、岩体的水平位移及应力分布规律,最后以某矿地质条... 厚煤层沿底布置巷道顶板维护难度较大,从爆破扰动影响顶板稳定性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爆破应力波远区破坏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沿底布置巷道顶板的剪切梁模型,依此研究了顶板煤、岩体的水平位移及应力分布规律,最后以某矿地质条件为原型利用Flac3D数值软件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基于爆破应力波的远区破坏效应,沿底布置巷道的顶板煤层与上覆岩层的相对错动可以用剪切梁理论加以分析。基于此得到了厚煤层巷道顶板中煤层与岩层单调加载过程及循环加载条件下的位移及应力分布,单次爆破对顶板的影响有限,多次扰动的累积效应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模拟中,随着装药量的增加,沿底布置巷道顶板煤、岩体的水平位移随之增加,且煤体的位移量大于岩体;持续扰动条件下,煤、岩体的水平位移均出现了累加效应,且随着动力扰动作用次数的增加,煤、岩体的相对错动逐渐增大,容易产生顶板离层垮落等动力灾害。研究成果对加强扰动作用下顶板的支护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梁 卸压爆破 扰动 顶板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搜索-支持向量机的采场顶板稳定性预测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超 宋卫华 魏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36,共6页
为准确、快速地预测采场顶板稳定性(SRS),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SRS评价法。考虑煤-岩石介质与环境条件和工程因素,研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RQD)、煤体抗压强度、顶板水文状况和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对SRS的影响。建立... 为准确、快速地预测采场顶板稳定性(SRS),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SRS评价法。考虑煤-岩石介质与环境条件和工程因素,研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RQD)、煤体抗压强度、顶板水文状况和工作面月推进速度对SRS的影响。建立SRS识别的SVM模型。为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利用网格搜索法(GSM)及10折交叉确认寻优方法对SVM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用该模型对5组待判工程实例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训练样本10折交叉确认准确率达91.3%,对测试样本识别正确率为80%,识别结果与实际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顶板稳定性(SRS) 支持向量机(SVM) 网格搜索法(GSM) 10折交叉确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顶板稳定性位移与声发射组合识别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奎 胡源 +2 位作者 王晓军 冯萧 卓毓龙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72-77,共6页
地下工程顶板变形破坏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单一监测结果难以对其稳定性状态准确判别.基于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导了顶板变形过程中位移监测样本的标准差,根据结果分别表征了无变形、稳定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顶板变形阶段.结合当前岩体破... 地下工程顶板变形破坏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单一监测结果难以对其稳定性状态准确判别.基于数理统计的方法推导了顶板变形过程中位移监测样本的标准差,根据结果分别表征了无变形、稳定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顶板变形阶段.结合当前岩体破坏声发射特征参数分析试验结果,对顶板岩体变形过程的位移与声发射监测结果进行组合分析,提出了顶板稳定性识别的4种模式.结合某矿工程实例,对回采过程顶板破坏进行了准确预测.研究结果为地下工程顶板稳定性监测结果分析提供了数据处理新方法,加强了顶板稳定性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差 加速变形 声发射 顶板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架型对综放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方新秋 钱鸣高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1-584,共4页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在综放开采中不同顶煤条件下支架架型对端面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为保证端面顶板稳定,支撑式液压支架仅适用于顶煤为硬煤的条件下,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支架在三种顶煤条件下均可以适用。研究...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在综放开采中不同顶煤条件下支架架型对端面顶板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为保证端面顶板稳定,支撑式液压支架仅适用于顶煤为硬煤的条件下,掩护式和支撑掩护式支架在三种顶煤条件下均可以适用。研究指出支架前柱初撑力、支架前柱到煤壁距离、掩护梁受载等参数对端面顶板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结论在现场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数值模拟 支架架型 端面顶板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系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聂明军 吴文金 +1 位作者 杨为民 魏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0-83,共4页
煤层顶板的稳定性是影响煤层回采工作安全最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根据大量钻孔和矿井生产资料,研究了木城涧矿侏罗系煤田主采2、10号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煤层顶板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0煤顶板岩性均以粉砂... 煤层顶板的稳定性是影响煤层回采工作安全最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根据大量钻孔和矿井生产资料,研究了木城涧矿侏罗系煤田主采2、10号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煤层顶板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0煤顶板岩性均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局部见泥岩;裂隙都较为发育,顶板破碎;顶板类型以稳定和中等稳定为主。该评价结果有助于该矿加强不同区域煤层顶板的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煤田 顶板稳定 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向分层胶结充填体顶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超 何文 +3 位作者 赵奎 廖鑫 邝泽良 李海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70-78,共9页
胶结充填体顶板的稳定性是决定下向分层胶结采矿法回采工作面安全的重要因素.以某矿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对其应力、位移、塑性区以及钢筋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固化剂胶结尾砂充填体充当下分层回采... 胶结充填体顶板的稳定性是决定下向分层胶结采矿法回采工作面安全的重要因素.以某矿山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对其应力、位移、塑性区以及钢筋的受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固化剂胶结尾砂充填体充当下分层回采顶板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钢筋对充填体整体的稳定性起到加固作用,采用质量比为1∶6和1∶12的新型固化剂胶结分级尾砂材料明显优于质量比为1∶4和1∶8的42.5级水泥胶结分级尾砂材料;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固化剂胶结分级尾砂充填,可以满足下分层回采顶板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分级尾砂充填体 顶板稳定 应力 位移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