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发光染料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星明 胡胜坤 +1 位作者 金玉 吴志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1,共6页
通过设计合理的微腔结构,制备了基于绿光染料C545t、黄光染料Rubrene、红光染料DCJTB的3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不同发光染料对顶发射器件的光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微腔结构对光谱具有窄化作用。绿光、黄光器件的发光峰波长并... 通过设计合理的微腔结构,制备了基于绿光染料C545t、黄光染料Rubrene、红光染料DCJTB的3种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不同发光染料对顶发射器件的光谱的影响。研究表明,微腔结构对光谱具有窄化作用。绿光、黄光器件的发光峰波长并未随视角增大而明显变化,体现出良好的光谱角度性,而红光器件却出现了明显的光谱蓝移现象。绿光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为8.7 lm/W,当电流密度为45 m A/cm2时,亮度能达到7 205 cd/m2;黄光器件的电流效率最大值为11.5 cd/A,当电流密度为48 m A/cm2时,亮度可达到3 770 cd/m2;红光器件的电流效率最大能达到3.54 cd/A,当电流密度为50 m A/cm2时,可获得1 358 cd/m2的亮度。采用合适的发光材料以及合适的器件结构,不仅可以提高顶发射器件的色纯度及发光效率,还可以改善器件发光光谱的角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染料 微腔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高亮度硅基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燕 陈星明 +2 位作者 胡胜坤 金玉 吴志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0-964,共5页
以半透明超薄金属银作为阴极,紫外臭氧处理的厚金属银作为阳极,制备了高效率高亮度的黄光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当电压为9V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4.9cd/A,当电压为17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14 040cd/m2。通过增加掺杂浓度及阳极厚度对... 以半透明超薄金属银作为阴极,紫外臭氧处理的厚金属银作为阳极,制备了高效率高亮度的黄光硅基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当电压为9V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4.9cd/A,当电压为17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14 040cd/m2。通过增加掺杂浓度及阳极厚度对器件结构进一步优化后,器件性能显著提高,其电流效率在外加电压为10V时达到11cd/A,相应亮度为21 748cd/m2.顶发射器件中存在的微腔效应能有效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以及亮度,但是也会使器件的共振波长随着观察视角的增大而蓝移。由于采用合适的发光材料,本实验制备的器件的发光峰值在0°-75°视角范围内几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表面修饰 亮度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观光学结构提高蓝色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 被引量:1
3
作者 钟耀贤 卞梦颖 +4 位作者 张明骁 褚赛赛 陈志坚 龚旗煌 肖立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97-1601,共5页
利用宽带有机半导体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形成无序介观光学结构来提高蓝色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出光效率,从而提升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基于BCP折射率匹配的作用,在顶电极上增加一层BCP薄膜,器件内的波... 利用宽带有机半导体材料(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BCP)形成无序介观光学结构来提高蓝色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出光效率,从而提升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基于BCP折射率匹配的作用,在顶电极上增加一层BCP薄膜,器件内的波导光能够被进一步散射出来,且由于此材料本身具有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温度及湿度)下BCP易发生自聚集结晶而形成无序介观光学结构,藉此结构使原来被限制于表面等离激元(SPP)的能量而耦合成自由光场,从而被有效提取出来.通过BCP结构薄膜的作用,器件最大亮度从4500 cd m–2提升至9840 cd m–2,外量子效率(EQE)从0.42%提升至1.14%(提高了1.7倍),此外光谱也蓝移12 nm,实现了蓝色发光光谱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光学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蓝光 发射 外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Ge/Ag阳极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乐天 刘士浩 谢文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通过在Ag层中引入一层Ge薄膜,获得了具有低反射率和高反射相移的Ag/Ge/Ag复合阳极,并制备了基于该阳极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阳极高的反射相移使得器件在有机层厚度为100 nm时获得了顶发射蓝光发射,且阳极较低的反射率减弱了... 通过在Ag层中引入一层Ge薄膜,获得了具有低反射率和高反射相移的Ag/Ge/Ag复合阳极,并制备了基于该阳极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阳极高的反射相移使得器件在有机层厚度为100 nm时获得了顶发射蓝光发射,且阳极较低的反射率减弱了器件内的微腔效应,使得其电致发光光谱在不同视角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Ge的厚度为20 nm时,器件性能表现最为优良,最高亮度和最大电流效率分别可达3 612cd/m2和5.4 cd/A,且色坐标在视角从0°变化到60°时仅移动了(0.007,0.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发射 蓝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片上顶发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惠山 陈淑芬 +3 位作者 吴志军 赵毅 侯晶莹 刘式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机发光器件在硅片上的有源矩阵显示,有必要探讨在硅片上直接制作透明阴极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在顶发射发光器件中,为了到达高的发光效率,底部阳极一般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在通常所用的各种金属当中,金属银对可见光... 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机发光器件在硅片上的有源矩阵显示,有必要探讨在硅片上直接制作透明阴极的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在顶发射发光器件中,为了到达高的发光效率,底部阳极一般采用高反射率的金属。在通常所用的各种金属当中,金属银对可见光具有很高的反射率,然而由于其具有相当低的功函数,导致与有机材料间能级的不匹配,从而引起有机发光器件中阳极空穴注入的不理想而影响器件的性能。我们在硅片上制备顶发射的有机发光器件,用薄层QAD(quinacridone)作为发光层,表面修饰的银作为阳极,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在外加电压10V时达到13 700cd/m2,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7V时达到4. 3cd/A,是没有薄层QAD器件的2倍多,是由在器件中存在Alq3 与QAD之间F ster能量转移机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发射 亮度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发射结构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侯建华 刘娟 张玉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0-84,共5页
顶发射白光器件结合彩色滤光片是实现彩色化显示最简单的方法。高性能的顶发射白光器件的实现要同时兼顾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两方面的要求。本文围绕着电极,衬底,微腔效应,下转换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顶发射白光器件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发射结构 白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效率滚降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荣梅 濮春英 +1 位作者 殷复荣 纪文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4,共8页
利用Ag/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_(3))/Ag/Alq_(3)/Ag这一金属/有机半导体多层结构作为阳极,实现了超低效率滚降的顶发射白光器件。在该器件中,我们在蓝光和橙光发光单元之间引入一个薄的4,4′-bis(9-carbazolyl)-2,2′-b... 利用Ag/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_(3))/Ag/Alq_(3)/Ag这一金属/有机半导体多层结构作为阳极,实现了超低效率滚降的顶发射白光器件。在该器件中,我们在蓝光和橙光发光单元之间引入一个薄的4,4′-bis(9-carbazolyl)-2,2′-biphenyl(CBP)层,从而减少橙光发光层与蓝光发光层的Dexter能量传递,用以改善白光器件发光光谱及效率。通过优化微腔设计,实现了对橙光磷光材料发射的调控。最终,我们获得了在60000 cd/m^(2)亮度下效率滚降仅为17%的顶发射白光器件。在效率方面,虽然顶发射白光器件与底发射白光器件不相上下,但由于微腔效应的存在,顶发射白光器件的效率滚降却远低于底发射白光器件的效率滚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器件 发射 微腔效应 效率滚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氧等离子体处理阳极银实现高效率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江 李伯赪 +3 位作者 侯建华 谢志元 程延祥 王利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9-863,共5页
主要报道在器件结构为玻璃衬底/Ag(阳极)/NPB(空穴传输层)/Alq3(电子传输及发光层)/Sm(半透明阴极)/Alq3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利用氧等离子体对阳极银的表面进行处理来降低阳极和空穴传输层(Ag/NPB)界面处的空穴注入势垒,提高顶... 主要报道在器件结构为玻璃衬底/Ag(阳极)/NPB(空穴传输层)/Alq3(电子传输及发光层)/Sm(半透明阴极)/Alq3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利用氧等离子体对阳极银的表面进行处理来降低阳极和空穴传输层(Ag/NPB)界面处的空穴注入势垒,提高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主要研究了氧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阳极银和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电特性的影响。紫外光电子能谱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降低Ag/NPB界面处的空穴注入势垒。通过优化处理时间获得最佳器件性能,优化后的器件最大效率可达6.14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发射 注入势垒 氧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研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荣新 陈燕 王加贤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由于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开口率及分辨率,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底发射器件,顶发射器件存在较为明显的微腔效应。由于微腔的作用,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存在着发光峰随观察角度增大而蓝移的现象。针对该现象,基... 由于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开口率及分辨率,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底发射器件,顶发射器件存在较为明显的微腔效应。由于微腔的作用,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存在着发光峰随观察角度增大而蓝移的现象。针对该现象,基于微腔理论,采用光学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光谱变化微弱的顶发射器件结构,制备相应器件对理论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器件响应波长随观察角度变化而蓝移的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从0°~75°,发光峰只蓝移了8 nm。由于微腔效应的效率增益效果,器件具有较高的效率。在12 V下,最大效率达到11.5 cd/A,远高于相同结构底发射器件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模拟 有机发光器件 微腔 蓝移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发射绿光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士浩 张祥 +1 位作者 张乐天 谢文法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采用核壳结构的绿光Cd SSe/Zn S量子点成功制备了顶发射绿光量子点器件,并详细研究了它的光电特性。与具有相同结构的底发射器件相比,顶发射器件在亮度、效率、色纯度、光谱的电压稳定性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相同电压7 V下,尽管底发... 采用核壳结构的绿光Cd SSe/Zn S量子点成功制备了顶发射绿光量子点器件,并详细研究了它的光电特性。与具有相同结构的底发射器件相比,顶发射器件在亮度、效率、色纯度、光谱的电压稳定性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相同电压7 V下,尽管底发射具有更大的电流密度,但亮度仅为831 cd/m2,而顶发射器件的亮度则可达到1 350 cd/m2,并且顶发射器件的最高亮度可达到7 112 cd/m2。在效率上,顶发射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可达6.54 cd/A,远大于底发射器件的1.89 cd/A。在光谱方面,在底发射器件中出现的红蓝部分的杂光在顶发射器件中完全被抑制,而且顶发射光谱的半高宽显著窄化,具有更高的色纯度。当电压从4 V变化到9 V时,顶发射器件光谱始终保持稳定,色坐标移动仅为(-0.005,-0.001)。结果表明,顶发射结构有利于提高量子点器件的亮度、效率、色纯度以及光谱的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致发光器件 发射 绿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阴极沉积速率对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侯建华 罗劲松 +1 位作者 李颜涛 刘星元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01-103,共3页
通过在阴极钐(Sm)上面沉积银(Ag)得到具有半透明阴极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发现Ag的沉积速率对器件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Ag以及Alq3匹配层的厚度,使器件的电流效率提高了2.3倍。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射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彩色有机微显示的有机白光顶发射器件 被引量:5
12
作者 武明珠 郭闰达 +7 位作者 张振松 岳守振 曲加伟 胡守成 黄苒 杜寰 王红波 赵毅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0-795,共6页
以比铝、银等金属材料透光性更好的铜作为白光有机顶发射器件的顶电极,将其应用到基于Al底电极的蓝、黄互补色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EWOLED),通过合理设计器件结构,制备出的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效率,4V下亮度超过1 00... 以比铝、银等金属材料透光性更好的铜作为白光有机顶发射器件的顶电极,将其应用到基于Al底电极的蓝、黄互补色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EWOLED),通过合理设计器件结构,制备出的器件具有较低的驱动电压和较高的效率,4V下亮度超过1 000cd/m2、功率效率达到28.5lm/W,效率滚降较小。我们利用p型电学掺杂结构和电子注入缓冲层结构分别解决了铝和铜电极功函数同空穴传输层的HOMO能级和电子传输层的LUMO能级不匹配问题,并通过TcTa光学覆盖层的调节作用使器件具有较好的光谱稳定性。基于Cu顶电极的TEWOLED与采用Al作为互连金属的CMOS工艺兼容,我们将该器件与硅基CMOS驱动电路结合,获得了SVGA白光有机微显示器件,为彩色有机发光微显示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电极 SVGA白光有机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雷钢铁 段炼 +1 位作者 王立铎 邱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OrganicLight emittingDiodes,OLEDs)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许多优点 ,例如 :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OrganicLight emittingDiodes,OLEDs)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许多优点 ,例如 :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发光效率高、温度适应性好、生产工艺简单、驱动电压低、能耗低、成本低等 ,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平板显示终端。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因为可以用于全彩色显示和照明 ,已成为OLED研究中的热点。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按发光的性质将白光器件分为荧光器件和磷光器件两类 ,按发光层数将白光器件分为单层和多层器件 ,对相关材料、器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白光发射 器件结构 发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量子效率测量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晓明 华玉林 +2 位作者 罗经国 冯秀岚 李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5-598,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量子效率是衡量器件发光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考虑到提高OLED量子效率的基本前提是能精确测得器件的量子效率,本文工作采用美国Keithley公司的系列产品,设计与组建了一套精确测量OLED量子效率的测量系统...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量子效率是衡量器件发光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考虑到提高OLED量子效率的基本前提是能精确测得器件的量子效率,本文工作采用美国Keithley公司的系列产品,设计与组建了一套精确测量OLED量子效率的测量系统(主要由真空系统和测试系统组成)。应用本系统测量时,由测量软件通过数据采集卡来实时地对K 2400(稳压源)和K 485(微检流计)进行控制,得到流经器件的电流和器件输出的光电流,再经过换算得出注入器件的电子数和从器件输出的光子数,从而能够得到器件的量子效率值,最后由计算机动态地绘制出器件的性能曲线。此外,我们还利用本测量系统对以MEH PPV为基质的橙红色OLED进行了测量,该测试样品在0 0117A/cm2的电流密度下,测得量子效率为0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量子效率 测量系统 橙红色光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e作蓝光材料的双层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牛霞 华玉林 +5 位作者 吴空物 朱飞剑 吴晓明 印寿根 邓家春 刘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7-542,共6页
选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蓝光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TBPe,首次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光发光层和A lq3∶rubrene为橙红光发光层的双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TBPe/A lq3∶rubrene/Mg∶Ag。通过适当调节各有机层的掺杂比例和厚... 选用一种新型高效的蓝光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TBPe,首次制备了以PVK∶TBPe为蓝光发光层和A lq3∶rubrene为橙红光发光层的双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VK∶TBPe/A lq3∶rubrene/Mg∶Ag。通过适当调节各有机层的掺杂比例和厚度,得到了发光性能比较理想的白光器件。器件在7 V左右启亮,而且随着外加电压的变化,色坐标基本保持不变,在外加驱动电压为16 V时,器件的亮度为738 cd/m2,外量子效率为0.2%。我们还尝试选用本身可以发绿白光,而且兼具电子传输特性的母体材料Zn(BTZ)2替代A lq3,器件的最大亮度提高到1 300 cd/m2,色坐标为(0.32,0.36),更加接近白色等能点,器件其他光电性能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BPe Zn(BTZ)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铯修饰Al作为反射阴极的倒置顶发射OLED器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浩 王立 +4 位作者 容佳玲 曹进 张志林 蒋雪茵 张建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1-615,共5页
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作为反射阴极制备了高效倒置顶发射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LED)。以八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MoO3修饰的Ag为半透明阳极时,器件的开启电压为3.6 V,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9.8 cd/A和3.4 lm/W。研究结... 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作为反射阴极制备了高效倒置顶发射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LED)。以八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MoO3修饰的Ag为半透明阳极时,器件的开启电压为3.6 V,发光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9.8 cd/A和3.4 lm/W。研究结果表明,Al/Cs2CO3为反射阴极的器件性能明显高于使用Mg∶Ag(4.2 V,8.6 cd/A,2.85 lm/W)和Al(5 V,5.5 cd/A,1.57 lm/W)作为反射阴极的倒置顶发射OLED器件。单电子器件研究结果证明,以Cs2CO3修饰的Al电极功函数明显低于Mg∶Ag和Al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子注入效果。因此,除去微腔效应外,Al/Cs2CO3为反射电极的ITOLED器件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Al/Cs2CO3阴极的有效电子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Cs2CO3 倒置发射 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与高色纯度的顶发射红光器件的研制
17
作者 郭荣新 陈燕 王加贤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08,共4页
以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为空穴注入层,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为空穴传输层,4-二氰甲烯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4-乙烯基)-4H-吡喃(DCJTB)为掺杂... 以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为空穴注入层,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NPB)为空穴传输层,4-二氰甲烯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4-乙烯基)-4H-吡喃(DCJTB)为掺杂小分子染料,三(8-羟基喹啉)铝(Alq3)为电子传输层,采用经紫外臭氧氧化处理的银作为阳极,LiF/Al/Ag为超薄复合阴极制备微腔顶发射红光器件.通过光学模拟,研究光输出耦合层对器件发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60nm的Alq3为光输出耦合层时,在不牺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器件的光谱角度特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红光 发射 微腔 光学拟合 光输出耦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_3/Ag/MoO_3透明阳极的顶发射OLED的模拟计算与制备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源浩 武聪伶 +6 位作者 杨君礼 李菀丽 刘慧慧 贾虎生 王华 刘旭光 伍永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9-465,共7页
运用传输矩阵法和正交分析法模拟计算出MoO3/Ag/MoO3透明电极的最佳厚度,采用镀膜实验验证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3膜厚度和Ag膜厚度的透明电极。然后,制备了一系列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铝/氟化锂(Li F)/三(8-羟基喹啉... 运用传输矩阵法和正交分析法模拟计算出MoO3/Ag/MoO3透明电极的最佳厚度,采用镀膜实验验证模拟计算的准确性,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3膜厚度和Ag膜厚度的透明电极。然后,制备了一系列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铝/氟化锂(Li F)/三(8-羟基喹啉)铝(Alq3)/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三氧化钼(MoO3)/银(Ag)/三氧化钼(MoO3),来进一步验证模拟计算运用在器件制备中的准确性。MoO3(10 nm)/Ag(10 nm)/MoO3(25 nm)在532 nm处的透射率达到最大值88.256%,以该透明电极制备的器件与参考器件相比,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最大亮度和最大效率分别为20076 cd/m2和4.03 cd/A,提高了18.5%和56%。器件性能的提高归因于顶发射OLED器件透射率的提高和MoO3对空穴注入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模拟计算 三氧化钼 透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黑阳极提高顶发射OLEDs对比度
19
作者 侯建华 边筱扉 +2 位作者 蒋浩然 蒋大勇 高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4-77,共4页
通过在阳极Al上面交替沉积Ag和V2O5,利用它们对光的吸收,制成了低反射导电的黑阳极,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处在20%~5%的范围内。利用黑阳极制成的高对比度顶发射器件仍具有很好的电学特性,计算表明,在照度140lx下亮度为200cd/m2时,器件... 通过在阳极Al上面交替沉积Ag和V2O5,利用它们对光的吸收,制成了低反射导电的黑阳极,在可见光范围内反射率处在20%~5%的范围内。利用黑阳极制成的高对比度顶发射器件仍具有很好的电学特性,计算表明,在照度140lx下亮度为200cd/m2时,器件对比度为50∶1,而标准器件的对比度为3.2∶1,提高近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放光器件 发射 高对比度 黑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D/Alq_3异质结掺杂器件载流子的复合与发射
20
作者 聂海 陈祝 吴丽娟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以新型的空穴传输材料PTPD(三苯基二胺衍生物聚合物)制成了ITO(氧化铟锡)/PTPD/Alq3(8-羟基喹啉铝)/Mg:Ag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以高效荧光材料Rubrene(红荧烯)为掺杂剂和标志物。研究了异质结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的复合区域,并基... 以新型的空穴传输材料PTPD(三苯基二胺衍生物聚合物)制成了ITO(氧化铟锡)/PTPD/Alq3(8-羟基喹啉铝)/Mg:Ag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以高效荧光材料Rubrene(红荧烯)为掺杂剂和标志物。研究了异质结掺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载流子的复合区域,并基于电致发光(EL)光谱,认为掺杂器件的发射为载流子陷阱和F rster能量转换过程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异质结 掺杂 复合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