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孔隙定量表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玉满 黄金亮 +3 位作者 李新景 董大忠 王淑芳 管全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5,共8页
裂缝和孔隙是致密储层重要的储渗空间,对其识别、描述和定量评价也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以四川盆地涪陵气田和长宁气区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双孔隙介质孔隙度解释模型,对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含上奥陶统五峰组)富... 裂缝和孔隙是致密储层重要的储渗空间,对其识别、描述和定量评价也是页岩气储层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以四川盆地涪陵气田和长宁气区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双孔隙介质孔隙度解释模型,对该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含上奥陶统五峰组)富有机质页岩段的裂缝孔隙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得到以下认识:1应用双孔隙介质模型开展页岩裂缝孔隙度解释,是实现页岩储层裂缝孔隙定量评价的有效办法,也是对海相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技术的丰富和发展;2该区主力产层基质孔隙体积及其构成区域分布稳定,基质孔隙度总体保持在4.6%-5.4%;3裂缝孔隙发育特征在不同构造区、同一构造的不同井区和不同层段差异较大,显示出页岩储渗条件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根据裂缝孔隙定量表征结果判断,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基质孔隙+裂缝型和基质孔隙型这两种类型的页岩气藏:前者主要发育于特殊构造背景区,具有裂缝孔隙发育、含气量大、游离气含量高、产层厚、单井产量高等特点,在该盆地的分布范围可能相对局限;而后者具有基质孔隙度较高、裂缝孔隙不发育、单井产量中高等特征,预计其在该盆地海相页岩气分布区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富有机质页岩 基质孔隙度 页岩裂缝 裂缝孔隙度 岩石物理模型 双孔隙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技术在页岩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陆明华 骆璞 +1 位作者 姜传芳 谭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8期62-64,92,共4页
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可用来描述储层特征和探测地下异常体。在YC凹陷NY次凹,通过分析过井地震剖面地震响应特征及正演模拟对比验证,确定不同层系对裂缝敏感的属性,达到属性优选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属性进行裂缝预测。... 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地震属性可用来描述储层特征和探测地下异常体。在YC凹陷NY次凹,通过分析过井地震剖面地震响应特征及正演模拟对比验证,确定不同层系对裂缝敏感的属性,达到属性优选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属性进行裂缝预测。利用该方法,对古近系阜宁组二段(E1f2)的两个亚段3+4亚段(E1f32+4)和5亚段(E1f52)分别选择了均方根振幅属性和波形聚类属性、相干属性进行裂缝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响应特征 裂缝预测 页岩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DS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梦月 秦启荣 +5 位作者 李虎 牛瑞 钟城 黄为 罗振华 何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9,共6页
川东南DS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取心井岩心观察,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和X衍射等实验测试结果,对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2期裂缝,Ⅰ期发生在燕山运动中晚期,主要受江... 川东南DS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典型取心井岩心观察,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和X衍射等实验测试结果,对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2期裂缝,Ⅰ期发生在燕山运动中晚期,主要受江南雪峰隆起NW向挤压,形成近EW向和SSE向平面X型共轭剪切缝和NE向剖面剪切缝;Ⅱ期发生在燕山运动末期—喜马拉雅期,主要受NE向挤压,形成NNE向和NEE向平面X型共轭剪切缝和NW向剖面剪切缝,该期为受川中古隆起、江南雪峰隆起和黔中隆起叠合作用影响。裂缝发育特征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构造部位、岩石力学性质、岩性和矿物成分等因素影响,其发育程度与距断层的距离、岩石脆性矿物和粘土矿物含量、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裂缝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龙马溪组DS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速率剪切滑移过程中页岩裂缝稳定性-渗透率演化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贾云中 陆朝晖 +2 位作者 汤积仁 李大华 贺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23-2932,共10页
页岩气资源开采的过程中,水力压裂技术常作为增产的基本手段。但是,大量流体注入地层后可能影响储层岩石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渗透特性。同时,裂缝的渗透率是决定储层产量的关键条件。因此,选取了中国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美国Green Rive... 页岩气资源开采的过程中,水力压裂技术常作为增产的基本手段。但是,大量流体注入地层后可能影响储层岩石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渗透特性。同时,裂缝的渗透率是决定储层产量的关键条件。因此,选取了中国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美国Green River页岩和Marcellus页岩,通过进行变滑移速率的页岩裂缝剪切滑移实验,同时测量了页岩裂缝滑移过程中的摩擦因数和渗透率变化,基于速率状态定律评估了3种页岩裂缝的剪切滑移稳定性,分析研究了岩裂缝稳定性-渗透率演化规律。在实验结果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页岩裂缝滑移过程中的微观物理模型,讨论了页岩矿物组分对剪切裂缝剪切强度、稳定性和渗透率演化的微观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裂缝面的摩擦强度随网状硅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层状硅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页岩裂缝剪切滑移稳定性参数(a-b)值随层状硅酸盐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倾向于发生稳定性蠕变滑移,网状硅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使(a-b)值减小,更易产生非稳定性地震滑移;在含有高网状硅酸盐质量分数的裂缝中,滑移速率突然增加导致的剪胀作用导致裂缝渗透率的增大,并且伴随着非稳定性地震滑移;高层状硅酸盐裂缝滑移速率突然增大时,裂缝面的加速破坏导致裂缝渗透率进一步降低,同时伴随着稳定的蠕变滑移。研究结果对于控制水力压裂诱发页岩地层非稳定滑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滑移 页岩裂缝 稳定性 渗透率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支撑条件页岩裂缝的压缩特性分布及各向异性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婷 翟成 +5 位作者 刘厅 孙勇 郑仰峰 陈爱坤 徐宏阳 来永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36-4351,共16页
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技术是利用页岩原位解吸甲烷与氧气协同燃爆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压裂页岩储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燃爆过程中会在压裂裂缝周围产生页岩碎屑颗粒,对裂缝通道形成一定的自支撑作用。其中,页岩碎屑颗粒作用下页岩... 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技术是利用页岩原位解吸甲烷与氧气协同燃爆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冲击压裂页岩储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燃爆过程中会在压裂裂缝周围产生页岩碎屑颗粒,对裂缝通道形成一定的自支撑作用。其中,页岩碎屑颗粒作用下页岩压裂裂缝的压缩闭合行为及裂缝开度演化是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平行层理无支撑(PBU)、平行层理自支撑(PBS)、垂直层理无支撑(VBU)和垂直层理自支撑(VBS)4种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接触式全场应变测量装置探究了应力加载过程中自支撑颗粒和层理对页岩裂缝压缩变形行为及各向异性演化特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试样沿着加载方向均可划分为4个特征区域:裂缝区、近基质区、远基质区和无影响区,各区域垂直位移沿加载方向均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对应下降速率依次减小,在无影响区接近0。自支撑颗粒改善了层理方向对裂缝压缩特征沿裂缝走向分布差异的影响。自支撑裂缝的开度可压缩分量、不可压缩分量及可压缩分量占比分别为无支撑裂缝的47~56倍、11倍和4~5倍。引入层理各向异性系数(I_(BA))定量化分析自支撑颗粒对页岩裂缝变形各向异性演化特征的影响。应力加载过程中,各试样的I_(BA)均依次经历了:I_(BA)下降区、I_(BA)陡增区、I_(BA)震荡区和I_(BA)平稳区。自支撑颗粒缩短了I_(BA)震荡区范围(1~5 MPa),提高了I_(BA)平稳值(5.6),消除了不同层理间的I_(BA)平稳值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裂缝 压缩特性 各向异性 自支撑颗粒 裂缝开度 燃爆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花页1井古近系阜宁组裂缝脉体流体演化及其对页岩油充注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超 罗涛 +3 位作者 黄亚浩 刘义承 陈俊林 王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高邮凹陷花页1井岩心观察发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脉体内保存了大量页岩油气流体活动迁移的信息。以阜二段页岩裂缝充填的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矿物学、元素地... 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高邮凹陷花页1井岩心观察发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富有机质页岩中天然裂缝发育,脉体内保存了大量页岩油气流体活动迁移的信息。以阜二段页岩裂缝充填的方解石脉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以及地质流体技术,聚焦页岩裂缝脉体的古流体来源、脉体形成时间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开展深入研究,提出页岩含油层埋藏、抬升剥蚀过程中古温度条件与对应地质时间。阜二段页岩裂缝主要产状类型为层理缝、滑脱缝、剪切缝、收缩缝和张性缝,裂缝内主要充填一期纤维状方解石脉体,方解石脉体表现为偏还原环境热液流体的来源;始新世中期阜二段裂缝脉体捕获原生绿色荧光油包裹体、始新世晚期捕获次生蓝色荧光油包裹体和第四纪晚期捕获次生绿色荧光油包裹体,分别指示了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存在三期页岩油的充注过程。页岩油的充注主要在页岩最大埋深时期形成,三垛构造运动对于该地区页岩油的调整运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裂缝脉体 流体包裹体 流体活动 页岩 阜宁组 古近系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沉寂亿年终成“金”
7
作者 何坤 曾花森 《中国科技财富》 2024年第4期66-67,共2页
20世纪60年代,在发现大庆油田不久后,细心的石油地质人员便在钻井取芯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刚出筒的页岩岩心在裂缝处有油气冒出。“在页岩里找油”自此在石油人心里生了根。1981年,我国在古龙地区英12井的古龙页岩裂缝中,首次开采出原油,... 20世纪60年代,在发现大庆油田不久后,细心的石油地质人员便在钻井取芯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刚出筒的页岩岩心在裂缝处有油气冒出。“在页岩里找油”自此在石油人心里生了根。1981年,我国在古龙地区英12井的古龙页岩裂缝中,首次开采出原油,日产油达到3.83吨。由于技术、成本等因素的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古龙页岩油未能实现商业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古龙地区 页岩 商业开发 日产油 页岩岩心 页岩裂缝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支撑裂缝中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侯磊 Derek Elsworth +1 位作者 孙宝江 王金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7,共7页
在页岩气藏的压裂开发中,支撑裂缝的渗透率是影响裂缝导流能力和压裂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吸附气体的溶胀作用和支撑剂的嵌入作用对Greenriver页岩支撑裂缝渗透率的影响。采用Pulse test实验方法,测量并对比了非吸... 在页岩气藏的压裂开发中,支撑裂缝的渗透率是影响裂缝导流能力和压裂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吸附气体的溶胀作用和支撑剂的嵌入作用对Greenriver页岩支撑裂缝渗透率的影响。采用Pulse test实验方法,测量并对比了非吸附气体和吸附气体的渗透率。以He为代表性的非吸附性气体,实验测得其在花岗岩和页岩中的渗透率曲线为线性,渗透率随着有效应力的减小而增加,且支撑剂的嵌入作用使页岩中的渗透率明显降低;以CO_2为代表性的吸附性气体,实验测得其在页岩中的渗透率曲线呈典型的"U"型,这是由于CO_2溶胀作用和有效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说明在页岩支撑裂缝中,溶胀作用同样对渗透率有显著影响;与He在页岩中的渗透率相比,相同压力下的CO_2渗透率更低,且在Langmuir压力值附近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嵌入 吸附气体溶胀 页岩支撑裂缝 渗透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敏感的天然裂缝性页岩气藏双孔模型解的结构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顺初 任丽 +1 位作者 郑鹏社 桂钦民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针对天然裂缝性页岩气藏,研究了3种外边界条件(无穷大、定压、封闭)及内边界条件下的定产量生产问题,并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性和解析吸附的不稳定渗流的试井分析模型.先对此模型作线性化处理;然后通过摄动法以及利用Laplace变换,求得线... 针对天然裂缝性页岩气藏,研究了3种外边界条件(无穷大、定压、封闭)及内边界条件下的定产量生产问题,并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性和解析吸附的不稳定渗流的试井分析模型.先对此模型作线性化处理;然后通过摄动法以及利用Laplace变换,求得线性化后的无因次储层压力的Laplace空间精确解;最后根据解的相似结构理论,给出了求解该模型解结构的步骤,并且定义了3种外边界条件下的相似核函数,发现了此模型在3种外边界条件下精确解之间的相似结构.这项研究不仅为编制试井分析软件提供便利,提高计算效率,而且对页岩气藏渗流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页岩气藏渗流模型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性 裂缝页岩气藏 解析吸附 相似核函数 相似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流体压力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发育特征——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为例 被引量:21
10
作者 骆杨 赵彦超 +1 位作者 陈红汉 苏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5,共9页
利用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考虑构造应力与流体压力耦合关系,对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强超压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中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油藏的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水... 利用岩心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盆地模拟等方法,考虑构造应力与流体压力耦合关系,对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盐间强超压裂缝性泥页岩"油藏"中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油藏的裂缝以构造裂缝和水力破裂缝为主,强超压区域内裂缝产状散乱,甚至发育水力破裂水平缝;2超压通过改变岩石的孔隙弹性响应和渗透力作用来改变地层的差异应力和主应力方向,从而影响裂缝的类型和产状;3构造裂缝和水力破裂缝可细分为7种应力状态类型、3期发育,其中纵张和横张裂缝主要在第1期发育,水力破裂缝主要在第2期内构造抬升前发育,构造剪裂缝主要在第2和第3期发育,构造应力和超压均强烈发育时裂缝类型和产状呈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压力-构造应力耦合 裂缝性泥页岩“油藏” 超压 裂缝类型 裂缝产状 柳屯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宫堂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天然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
11
作者 李林豪 范存辉 +4 位作者 赵圣贤 刘绍军 徐飞 聂珊 余亚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2-482,共11页
四川盆地西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量巨大,裂缝发育特征与形成期次对页岩气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天宫堂地区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分析、FMI成像测井、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测... 四川盆地西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量巨大,裂缝发育特征与形成期次对页岩气富集及产能具有重要影响。以天宫堂地区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分析、FMI成像测井、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碳氧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和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等分析技术和综合地质方法,研究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时期。结果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天然裂缝以构造成因的直立缝与低角度缝共同发育为特征,岩心裂缝具有发育程度高、延伸短、充填程度高等特征。成像测井裂缝倾角比对、岩心裂缝交切关系、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试及岩石声发射实验等结果表明,天宫堂地区龙马溪组裂缝形成与3期构造运动有关。结合埋藏—热演化史分析可证实:第一期为NW向、NNE向平面剪切缝和NEE向剖面剪切缝,形成于燕山中期—晚期(130~62 Ma),构造应力方位为近SN向(345°±5°),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5~206℃;第二期为NE向、NWW向平面剪切缝和NNW向剖面剪切缝,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中期(62~34 Ma),构造应力方位为EW向(80°±5°),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5~184℃;第三期为近SN向、NEE向平面剪切缝和NE向剖面剪切缝,形成于喜马拉雅中期—现今(34 Ma至今),构造应力方位为近NW向(315°±5°),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5~162℃。结合地质力学背景,建立了天宫堂地区龙马溪组3期构造裂缝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裂缝 裂缝特征 构造期次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页岩气藏生产分析
12
作者 杨依依 郭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3-56,共4页
分析页岩气藏特征及其流动阶段。考虑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提出确定裂缝性页岩气藏主要生产特征参数的方法。根据现场实践进行生产预测。
关键词 裂缝页岩气藏 动态特征 SRV 流动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页岩暂堵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模型与暂堵时机 被引量:12
13
作者 唐煊赫 朱海燕 +1 位作者 车明光 王永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通过修正页岩水力裂缝非线性拉-剪混合模式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考虑射孔簇之间的流体竞争分流和压裂液对孔眼的动态冲蚀效应,发展了基于离散裂缝网络全局嵌入有限元法(DFN-FEM)的暂堵裂缝扩展数值算法,并通过现场压裂施工监测参数... 通过修正页岩水力裂缝非线性拉-剪混合模式的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考虑射孔簇之间的流体竞争分流和压裂液对孔眼的动态冲蚀效应,发展了基于离散裂缝网络全局嵌入有限元法(DFN-FEM)的暂堵裂缝扩展数值算法,并通过现场压裂施工监测参数进行了验证。针对四川盆地深层页岩特征,建立了多簇复杂裂缝的交错扩展数值模型,开展了水平井多簇裂缝竞争扩展形态及泄流面积研究,分析了暂堵前后复杂裂缝的竞争干扰及交错扩展规律,优化了不同天然裂缝走向、密度及分簇方式下的暂堵时机。研究表明,两侧射孔簇的裂缝扩展对中间簇裂缝有显著限制作用,暂堵两侧裂缝有利于各簇均匀扩展;天然裂缝密度越高或天然裂缝走向越低,最优暂堵时机越靠后;威远页岩气天然裂缝分布特征下,不同分簇方式下最优暂堵时机以注液总时长的2/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裂缝页岩 暂堵压裂 裂缝扩展 暂堵时机 离散裂缝网络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理倾角页岩Ⅰ型裂缝断裂表现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立科 曹函 +2 位作者 张政 高强 骆中山 《石油科学通报》 2019年第4期347-353,共7页
不同层理倾角页岩的Ⅰ型裂缝的断裂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其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效果。本文基于页岩层理特性,采用中心切槽三点弯曲半圆盘实验方法探讨页岩天然层理面与Ⅰ型裂缝的夹角θ对其断裂韧性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 不同层理倾角页岩的Ⅰ型裂缝的断裂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进而影响其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效果。本文基于页岩层理特性,采用中心切槽三点弯曲半圆盘实验方法探讨页岩天然层理面与Ⅰ型裂缝的夹角θ对其断裂韧性及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断裂韧性与夹角θ有良好的二次相关性;同时位移-压力的变化曲线显示,夹角θ的差异对加载过程中的峰值压力、位移和断裂类型有较大影响,其中夹角θ为45°和60°的试样在峰后压降阶段表现出延性断裂,而其它角度的试样则表现为脆性断裂;其次,断裂应变能随层理倾角的递增呈线性增长;不同夹角试样裂缝的断裂模式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向层理面倾斜并贯穿的趋势。因此,开展页岩天然层理面与Ⅰ型裂缝的夹角对页岩的断裂韧性及破坏模式影响的研究,对水力压裂实施过程中技术参数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从而提升其压裂改造储层的增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Ⅰ型裂缝 层理倾角 断裂韧性 断裂应变能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泥页岩地层防塌误区及强封堵防塌对策 被引量:5
15
作者 白传中 刘刚 +4 位作者 徐同台 肖伟伟 凡朝波 张永利 马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7-340,共4页
对于裂缝发育等破碎性地层,在井筒内外压差作用下钻井液极易沿裂缝等天然通道侵入地层,致使近井裂缝发育带孔隙压力增加,引发泥页岩水化膨胀及强度性能下降,导致坍塌压力增加,从而使得井壁垮塌越加严重,搞清破碎性地层垮塌机理至关重要... 对于裂缝发育等破碎性地层,在井筒内外压差作用下钻井液极易沿裂缝等天然通道侵入地层,致使近井裂缝发育带孔隙压力增加,引发泥页岩水化膨胀及强度性能下降,导致坍塌压力增加,从而使得井壁垮塌越加严重,搞清破碎性地层垮塌机理至关重要。结合延安气田石盒子和石千峰组裂缝性泥页岩“越提密度、垮塌越严重”井塌处理误区,指出缺乏对裂缝有效封堵是症结所在。为此提出适用于裂缝发育等破碎性地层“封堵为先、抑制水化、合理密度”的防塌技术对策,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延安气田强封堵钻井液配方并在现场成功应用,相关技术思路及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破碎性地层防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泥页岩 破碎性地层 防塌 钻井液封堵性 压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人工裂缝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以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建发 樊怀才 +3 位作者 张鉴 胡浩然 苑术生 李佳峻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前,国内外生产实践均证实,通过控制生产压差有利于降低支撑剂嵌入、破碎及运移程度,最大限度保持裂缝的导流能力来提高气井EUR。但支撑剂容易发生压实、变形、破碎、嵌入及运移等现象,造成页岩人工裂缝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为此,... 目前,国内外生产实践均证实,通过控制生产压差有利于降低支撑剂嵌入、破碎及运移程度,最大限度保持裂缝的导流能力来提高气井EUR。但支撑剂容易发生压实、变形、破碎、嵌入及运移等现象,造成页岩人工裂缝表现出较强的应力敏感性。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龙一12层位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变流压测试的页岩人工裂缝实验评价技术,开展不同铺砂浓度、排采制度和生产制度条件下渗透率变化规律模拟实验,形成了指导页岩气井排采制度和生产制度优化的原则。研究结果表明:①定围压变流压测试方法可以模拟支撑剂变形、嵌入、破碎及运移生产规律,测试过程更符合生产实际;②人工裂缝无支撑剂时,渗透率应力敏感程度为中等偏强;人工裂缝铺置支撑剂时,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中等偏弱,且渗透率应力敏感性随支撑剂浓度增加而下降,但下降幅度逐步减小,压裂时要综合考虑裂缝导流能力提升程度、人工裂缝应力敏感性及经济效益等因素优化加砂强度,排采时要控制生产压差避免支撑剂运移;③作用在裂缝和支撑剂上的初始应力较大,容易造成人工裂缝渗透率不可逆伤害,应采取油嘴由小到大的方式开展排采测试;④有效应力增加幅度越大,人工裂缝渗透率下降越明显,排采和生产中应控制每级油嘴更换的尺寸;⑤人工裂缝渗透率恢复率随有效应力增大呈“两段式”变化特征,应把渗透率恢复率突变点对应的生产压差作为生产制度优化的重要依据。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支撑了川南地区页岩气百亿立方米产量的实现,对于其他地区优化页岩气井加砂强度、排采制度及生产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页岩人工裂缝 应力敏感性实验 铺砂浓度 有效应力 排采制度 生产制度 突变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网络压裂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9
17
作者 蒋廷学 贾长贵 +1 位作者 王海涛 孙海成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页岩气能否有效产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裂裂缝和压裂过程中诱导天然裂缝开启而形成的相互交错的网络裂缝面积大小,其与页岩气井生产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页岩气压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如何形成有效的网络裂缝。在借鉴国外海相... 页岩气能否有效产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压裂裂缝和压裂过程中诱导天然裂缝开启而形成的相互交错的网络裂缝面积大小,其与页岩气井生产指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页岩气压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如何形成有效的网络裂缝。在借鉴国外海相页岩气压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国内陆相页岩气的特殊性,进行了网络压裂的探索性研究。确立了页岩气网络压裂设计原则及相关理论基础,阐述了网络压裂设计的基本思路及优化方法,包括射孔方案、小型测试方案、压裂材料优选、施工参数及压后返排参数优化等,并围绕页岩气网络裂缝的主控因素(页岩可压性、诱导应力场、主裂缝净压力优化及控制等)进行了系统的模拟分析。基于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对河南油田某页岩气井实施了小型测试压裂和主压裂施工,获得成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网络裂缝优化设计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录井技术在南堡凹陷页岩储层识别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文睿 《录井工程》 2021年第3期46-50,共5页
南堡凹陷泥页岩油气成藏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油气赋存方式及勘探潜力尚不明确,寻找新的替代层系和领域已经成为共识。由于页岩裂缝性储层横向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有效储层难以追踪评价,油层钻遇效率低,区块的页岩油气储量及产量接... 南堡凹陷泥页岩油气成藏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油气赋存方式及勘探潜力尚不明确,寻找新的替代层系和领域已经成为共识。由于页岩裂缝性储层横向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有效储层难以追踪评价,油层钻遇效率低,区块的页岩油气储量及产量接替已成为制约该区块发展的瓶颈。为了更好地评价南堡凹陷页岩油气资源潜力,根据区块构造地质特征,引入元素录井技术,综合分析区块地质特征,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选取特征元素和特征参数,追踪页岩裂缝发育带及横向宏观展布,形成页岩参数(有机质丰度指数,脆性指数)裂缝性储层识别评价方法,使有效储层识别符合率提高到88.95%,为压裂试采井段的选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页岩油储量及产量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裂缝性储层 元素录井 特征参数 相关性 敏感性 储层识别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岩心地应力方向古地磁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侯冰 潘泳君 +3 位作者 陈勉 桑宁 张亚坤 韩艳浓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由于多裂缝页岩岩心具有完整性较差、磁矩较小等特点,导致利用古地磁实验方法测定水平地应力方向时存在误差。依据在统计意义上岩心黏滞剩磁分量的地理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近的原则,研究利用黏滞剩磁进行页岩岩心定向的方法。考虑到... 由于多裂缝页岩岩心具有完整性较差、磁矩较小等特点,导致利用古地磁实验方法测定水平地应力方向时存在误差。依据在统计意义上岩心黏滞剩磁分量的地理方向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近的原则,研究利用黏滞剩磁进行页岩岩心定向的方法。考虑到高温退磁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会引发诱导磁成分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择利用逐步交变退磁方法分离出岩心剩磁成分中的黏滞剩磁分量,实验结果处理方法采用EnKin主向量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同组多块平行岩心数据采用Fisher平均统计。结合声发射Kaiser效应测试实验,最终计算出水平地应力地理方位角。对取自川南某区块两口页岩气井的73块岩心进行室内古地磁实验测试,针对页岩发育多裂缝、完整性较差、磁矩较小的特点进行误差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提高测量精度的对策。将测试结果与先期地震数据以及现场测井数据进行比较,数据结果吻合度较高,由此说明在实验误差校正后,利用交变退磁结合声发射实验测量多裂缝页岩储层地应力方位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页岩 交变退磁 黏滞剩磁 主成分分析 Fisher平均 KAISER效应 地应力方向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页岩油气富集高产条件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永诗 巩建强 +3 位作者 房建军 刘雅利 李政 孟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111,共5页
及地层异常高压的基础上,总结了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条件。有效烃源岩发育决定页岩油气的主力层系;有利岩相发育(纹层状泥质灰岩相)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断裂裂缝发育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地层异常高压和埋深是页岩油气富集高... 及地层异常高压的基础上,总结了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条件。有效烃源岩发育决定页岩油气的主力层系;有利岩相发育(纹层状泥质灰岩相)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基础;断裂裂缝发育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关键;地层异常高压和埋深是页岩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因素。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纹层状泥质灰岩相最发育的12下—13上层组是页岩油气最富集的层系,综合各因素的匹配关系,整体考虑、分类分区,有针对性地部署和评价,以落实其产能情况,部署了渤页平1井等3口页岩油气水平井,并已初步实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富集高产条件岩相组合断裂裂缝异常高压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