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一硫酸盐/高铁酸盐体系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雪梅 熊颖 +3 位作者 陈鹏飞 袁波 刘文士 胡万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针对高盐难降解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探究过一硫酸盐(PMS)/高铁酸盐(Fe(VI))体系氧化其中有机物的可行性。对比了活化PMS的不同方式及不同氧化工艺;设计了L_(16)(4~4)正交实验优化氧化反应参数;考察了该体系在氧化的同时达到的混凝和软... 针对高盐难降解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探究过一硫酸盐(PMS)/高铁酸盐(Fe(VI))体系氧化其中有机物的可行性。对比了活化PMS的不同方式及不同氧化工艺;设计了L_(16)(4~4)正交实验优化氧化反应参数;考察了该体系在氧化的同时达到的混凝和软化效果。结果表明,PMS/Fe(VI)体系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即PMS的浓度为1 800 mg/L,Fe(VI)浓度为1 200 mg/L,pH为5,反应温度为35℃时)TOC的去除率为46.4%,其中各因素的贡献值分别是19.34%、51.31%、15.38%、13.68%。在高效矿化有机物的同时能去除返排液中99.5%的总悬浮固体(TSS)和95.2%的Ba^(2+)。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预处理工艺单元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一硫酸盐 高铁酸盐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正交实验 混凝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外排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静 陈天欣 +2 位作者 周微 赵靓 刘文士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0,共7页
考察了国内外不同页岩气区块中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征,并对比了川南两个区块压裂返排液有机物的组成类别,对各国压裂返排液开展达标排放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川南地区开展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外排实践进行了重点介绍。四川作为国... 考察了国内外不同页岩气区块中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征,并对比了川南两个区块压裂返排液有机物的组成类别,对各国压裂返排液开展达标排放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川南地区开展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外排实践进行了重点介绍。四川作为国内页岩气的重要产区,基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达标排放的水质要求。由此分析了国内外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外排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梳理出达标处理工艺中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明确了技术路线和优化方向,以期为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处理外 反渗透 MVR蒸发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碱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钰 熊军 +3 位作者 熊颖 肖笑 吕春 刘文士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1,共6页
目的针对高盐难降解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探究了碱活化过硫酸钠(NaOH/PS)氧化有机物的可行性。方法进行了过硫酸钠(PS)投加量、初始pH值、PS投加方式的单因素实验,进行了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开展了NaOH/PS体系反应机理... 目的针对高盐难降解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探究了碱活化过硫酸钠(NaOH/PS)氧化有机物的可行性。方法进行了过硫酸钠(PS)投加量、初始pH值、PS投加方式的单因素实验,进行了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开展了NaOH/PS体系反应机理的分析。结果NaOH/PS氧化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最佳反应条件为PS质量浓度1500 mg/L,初始pH值为12,PS分4次投加,TOC去除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通过EPR及淬灭实验,发现NaOH/PS氧化体系中的活性物质为SO_(4)^(-)·和O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中有机物去除装置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钠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碱活化 羟基自由基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序批式生物膜处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冯栩 鲍晋 +2 位作者 苟杰 何小燕 苏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3,共4页
以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2种方式进行驯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SBBR具有耐冲击能力强及运行稳定的优点,可用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SBBR不仅对COD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以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2种方式进行驯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SBBR具有耐冲击能力强及运行稳定的优点,可用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SBBR不仅对COD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对SS、石油类以及Ca2+、Mg2+、Fe3+、Al3+等金属离子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SBBR微生物菌群解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丰度最高的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分类水平,优势类菌群均是目前尚未分离培养的菌属,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 絮凝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菌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栩 陈柯锦 +2 位作者 关统伟 王姝歆 温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1-188,共8页
采用实验室已经筛选出的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考察发酵培养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絮凝性能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5为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发酵培养36h时,其絮凝率可达到65.7%。采用絮凝菌与PAC复配的方法处理页岩气... 采用实验室已经筛选出的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考察发酵培养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絮凝性能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5为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发酵培养36h时,其絮凝率可达到65.7%。采用絮凝菌与PAC复配的方法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并且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响应值为COD去除率,根据响应值的分布情况确定最佳絮凝条件为:絮凝菌H5的投加量10 mg/L; PAC浓度30 mg/L;慢速搅拌速度73 r/min;沉降时间40min。最佳絮凝条件下,联合处理对压裂返排液中COD去除率为85.1%,浊度去除率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絮凝菌 联合处理 回归模型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真空多效膜蒸馏脱盐处理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毅霖 张晓飞 +2 位作者 王丹 罗臻 王玉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0-203,共4页
开展了使用真空多效膜蒸馏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处理前后原水、浓缩液、淡水产水的TDS、COD、氯化物等11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进水含盐量变化对膜蒸馏处理的影响,运行过程中对装置进行30 d的热端及冷端压力监测。结... 开展了使用真空多效膜蒸馏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了处理前后原水、浓缩液、淡水产水的TDS、COD、氯化物等11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进水含盐量变化对膜蒸馏处理的影响,运行过程中对装置进行30 d的热端及冷端压力监测。结果表明,膜蒸馏具有较好的离子及有机物截留效果,运行较为稳定,随着试验进程推进,膜与物料接触侧发生结垢现象,由于其耐酸碱的特性,经过化学清洗,热端及冷端压力差得以有效恢复。优化运行参数,收水率最高达87.8%,浓缩液最高含盐量可达到29%。装置处理后的淡水水质较好,出水COD、氯化物浓度分别为5、102 mg/L,满足外排标准中对应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真空多效膜蒸馏 脱盐 达标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R系统非稳态热力学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远 李永胜 +1 位作者 姜杰 肖泽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7,共5页
建立了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换热器无相变瞬态传热分析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在此基础上,以加热后的料液显热作为启动热源,以稳态计算数据为基础,利用迭代法对系统非稳态运行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闪蒸阶段,系统内蒸... 建立了机械蒸汽再压缩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对换热器无相变瞬态传热分析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在此基础上,以加热后的料液显热作为启动热源,以稳态计算数据为基础,利用迭代法对系统非稳态运行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闪蒸阶段,系统内蒸汽流量增长较快,当换热量达到蒸发器换热的最大值时,蒸汽流量出现明显拐点,并呈下降趋势直至稳态;系统约在2 500s后达到稳态运行。压缩机最大功率及最大进气量均出现在非稳态运行过程中,与稳态值相比,分别高出41.89%和3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蒸汽再压缩 非稳态 热力学模型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