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性韵书《南北方音》南音的基础音系
1
作者 赵庸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0-584,共15页
《南北方音》是清末夏鸾翔所著的一部方言韵书,音系具有复合性。该书南音的基础音系究竟是杭州话还是苏州话,有必要辨明。通过讨论韵学传统和杭州音的性质与地位、《凡例》提示的注音方法和注音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古精组和知系字的声... 《南北方音》是清末夏鸾翔所著的一部方言韵书,音系具有复合性。该书南音的基础音系究竟是杭州话还是苏州话,有必要辨明。通过讨论韵学传统和杭州音的性质与地位、《凡例》提示的注音方法和注音工作的实际可操作性、古精组和知系字的声母读音、古止蟹摄开口三等韵精组声母字和知章组声母字的韵母读音、声调系统等内、外部证据后可知,该书南音首音反映十九世纪中期的杭州话音系,是单纯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方音》 南音 基础音系 杭州话 苏州话 复合性韵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蒙古字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耿军 张亚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蒙古字韵》《蒙古韵略》《蒙古韵》是性质相同名称不同的韵书,另外还有《蒙古韵编》《蒙古韵类》等不同称呼。《蒙古韵编》应当是1270年至1286年之间产生的,《蒙古韵略》《蒙古韵》也应该在这个时间段。《蒙古字韵》是1308年朱宗文校... 《蒙古字韵》《蒙古韵略》《蒙古韵》是性质相同名称不同的韵书,另外还有《蒙古韵编》《蒙古韵类》等不同称呼。《蒙古韵编》应当是1270年至1286年之间产生的,《蒙古韵略》《蒙古韵》也应该在这个时间段。《蒙古字韵》是1308年朱宗文校订诸书时择其善者命名的。《蒙古字韵》的字头对汉字来讲是一个标音的类别,不是音值的描写。《蒙古字韵》就是蒙古字拼写的汉字韵,分析《蒙古字韵》要以汉字韵为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字韵》 韵书 记音 语音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2,118,共7页
本文全面探讨了中国福建方言分区、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类别及其版本、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声韵调系统 ,从而窥探了闽南方言自 19世纪初叶迄 2 0世纪初泉州、漳州、厦门。
关键词 中国大陆 闽南韵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潮汕五种闽南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104,共9页
本文选择了《潮声十五音》、《潮语十五音》、《击木知音》、《潮声十七音》和《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等五种有代表性的潮汕方言韵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比较法,把这些韵书与现代粤东潮汕各县市方言音系进行历史地比较,从而窥探其音... 本文选择了《潮声十五音》、《潮语十五音》、《击木知音》、《潮声十七音》和《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等五种有代表性的潮汕方言韵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比较法,把这些韵书与现代粤东潮汕各县市方言音系进行历史地比较,从而窥探其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韵书 音系性质 语音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明清韵书编纂中“助纽”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进安 李绍群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9,共7页
助纽是中国韵书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现象,是韵书编纂过程用于辅助拼读反切切语的一组双声字和一种方法,始于《玉篇》卷首的《切字要法》。它与音韵学"纽"的语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其主要发展时期是宋元时期,但历代韵书在... 助纽是中国韵书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现象,是韵书编纂过程用于辅助拼读反切切语的一组双声字和一种方法,始于《玉篇》卷首的《切字要法》。它与音韵学"纽"的语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其主要发展时期是宋元时期,但历代韵书在编纂中并没普遍采用助纽字的方法,其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明清时期的韵书,助纽字的功能尤显混乱。这些现象是我们在研究声母演变情况中应当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书 体例 助纽 声类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曲用韵与清三部南曲韵书研究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宝奎 李超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124,共8页
自宋至明清,南曲演化过程中其取韵取向也是不断变化的,本文拟在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下梳理南曲韵书南化的历程,回顾清代三部南曲韵书的研究。
关键词 清代 南曲韵书 南曲 演化 戏曲发展 音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韵书中的俗字标识与文字观念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民权 田迪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5,共8页
《广韵》《集韵》和《礼部韵略》是宋代官方颁布的三部韵书,它们均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了俗字和异体字。但是,由于编纂目的和使用范围不同,这三部韵书对于文字的俗体、异体和正体的界别标准也并不一致。相对于唐代韵书而言,宋代韵书皆为官... 《广韵》《集韵》和《礼部韵略》是宋代官方颁布的三部韵书,它们均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了俗字和异体字。但是,由于编纂目的和使用范围不同,这三部韵书对于文字的俗体、异体和正体的界别标准也并不一致。相对于唐代韵书而言,宋代韵书皆为官方修纂,雕版印刷,与科举考试制度密切相关,在韵字编排上比较严格,它强调正字,排斥俗字,俗字一般不出现在正文中,或别出注明,或在正字下注释"俗作某"。这种编排体例对文字的社会规范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从中可以考察唐宋人文字观念的变化以及汉字简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这在汉字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韵书 俗字标识 科举考试 社会用字 文字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闽北韵书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性质及其声韵调配合表 被引量:3
8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4,共6页
明手抄本《六音字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闽方言韵书,反映了五百年前福建闽北政和方言音系。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绪言;二、明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及其性质;三、明手抄本《六音字典》声韵调配合表;四、个别韵部讨论。
关键词 明代韵书 政和音系 语音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出敦煌吐鲁番写本韵书、音义书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磊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7-141,159-160,共5页
新近出版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西域文献遗珍》收录了1件敦煌所出写本韵书残片,《大谷文书集成》第四卷收录了5件吐鲁番所出写本音义书残片。其中,大谷文书中发现了慧琳《一切经音义》抄本残片,为研究该书刻本之前的流传情况提供了... 新近出版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西域文献遗珍》收录了1件敦煌所出写本韵书残片,《大谷文书集成》第四卷收录了5件吐鲁番所出写本音义书残片。其中,大谷文书中发现了慧琳《一切经音义》抄本残片,为研究该书刻本之前的流传情况提供了难得的线索。这些写本残片的发现为敦煌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材料,但上述汇编本在定名或录文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其内容和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吐鲁番 韵书 慧琳音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五代韵书与敦煌文献的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小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4,共7页
韵书,就是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字典。唐五代韵书大多发现于敦煌藏经洞。这些韵书不仅真实地收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异体俗字,记录了时人习用的通俗语词,而且还对它们进行了准确的训释,蕴藏有丰富的文字训诂信息。本文从考词、明义两方... 韵书,就是按照字音分韵编排的一种字典。唐五代韵书大多发现于敦煌藏经洞。这些韵书不仅真实地收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异体俗字,记录了时人习用的通俗语词,而且还对它们进行了准确的训释,蕴藏有丰富的文字训诂信息。本文从考词、明义两方面举例论证了唐五代韵书对解读敦煌文献的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韵书 敦煌文献 语词 训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弗如《潮声十七音》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8-229,共12页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从声韵调三方面对粤东闽南方言韵书《潮声十五音》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深入探讨了《潮声十五音》的音系性质。认为该韵书所反映的是粤东澄海方言音系。
关键词 潮汕韵书 音系性质 声韵调 拟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闽南方言韵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4,90,共9页
本文着重研究了台湾五种闽南方言韵书 ,并与大陆闽南方言韵书《汇音妙悟》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进行比较 ,从而说明所谓“台湾话”或“台语”
关键词 台湾省 韵书 闽南方言 声母系统 声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音韵》无入声说代表观点论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金欣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5,共5页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通语中入声是否存在。入声消失说是影响很大、争论也很多的一种观点。其中,宁继福先生《中原音韵表稿》的论述最为细致,从八个方面做了论证。但是这些论证...  学术界关于《中原音韵》入声研究的一个方面,是探讨在《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通语中入声是否存在。入声消失说是影响很大、争论也很多的一种观点。其中,宁继福先生《中原音韵表稿》的论述最为细致,从八个方面做了论证。但是这些论证都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周德清 元代 曲韵韵书 无入声说 代表观点 戏曲创作 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韵书传入韩国考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少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韵书 韩国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切韵》系韵书的语音规范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会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1-204,共4页
《切韵》系韵书①是我国中古时期为诗文创作调平仄、定押韵而作的,对当时的文学语言起着实际的语音规范作用。影响所及,对汉语语音的逐渐统一和后世的语音规范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语音规范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现在和将来... 《切韵》系韵书①是我国中古时期为诗文创作调平仄、定押韵而作的,对当时的文学语言起着实际的语音规范作用。影响所及,对汉语语音的逐渐统一和后世的语音规范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语音规范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现在和将来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分歧 《切韵》系韵书 语音规范 借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音释义》的声调特点及其反映的过渡方言的语音性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0-439,共10页
徽州韵书抄本《乡音释义》的实际声调经考证有六个,中古平上去三声各分阴阳,入声全部归阳去,声调整体格局的特点与婺源城关方言相同。但《乡音释义》次浊上、全浊上、全浊去都有找不到音韵条件的分化,其中上声无条件分化的特点与婺源城... 徽州韵书抄本《乡音释义》的实际声调经考证有六个,中古平上去三声各分阴阳,入声全部归阳去,声调整体格局的特点与婺源城关方言相同。但《乡音释义》次浊上、全浊上、全浊去都有找不到音韵条件的分化,其中上声无条件分化的特点与婺源城关方言不同,而与徽州休宁等方言的特点或早期特点相同,反映了该韵书语音系统具有婺源和休宁交界地带过渡方言的性质,与韵书所载使用者地点婺源浙源乡岭脚村的地理位置契合。《乡音释义》上声分化的特点也体现了汉语上声历史演变的过渡状态,从中还可以窥测徽语与客赣方言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韵书抄本 《乡音释义》 声调特点 过渡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俗音考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86-90,共5页
敦煌写本文献是汉语史俗语言文献中最为珍贵而丰富的文献,从中我们不仅可以考辨出当时的大量俗字、俗语词、俗语法(口语语法),而且能考辨出许多当时的俗音。由于古代的语音真貌无法流传至今而不改变,我们现在研究古代语音只能靠当代方... 敦煌写本文献是汉语史俗语言文献中最为珍贵而丰富的文献,从中我们不仅可以考辨出当时的大量俗字、俗语词、俗语法(口语语法),而且能考辨出许多当时的俗音。由于古代的语音真貌无法流传至今而不改变,我们现在研究古代语音只能靠当代方言和古人记录字音的韵书、字书等书面材料。如果古人编的韵书之类都能用科学方法真实记录某时地语音,古音研究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音 边字 《伍子胥变文》 考辨 敦煌文献 去声 借音字 敦煌写本 韵书 字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书比较学的杰作——评马重奇《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玉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韵书比较学 马重奇 《清代三种漳州十五音韵书研究》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韵书与汉字辨伪
19
作者 关长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101,共4页
辞书在传承过程中,后出者多兼收前代同类之作,故其前代之讹误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字形、字音或字义被后世辞书收录,所谓字之伪者。宋以后因印刷术之流行而致辞书规范化工作渐行,然亦因此误改误收者亦不免焉。今因敦煌韵书所作而得... 辞书在传承过程中,后出者多兼收前代同类之作,故其前代之讹误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应存在的字形、字音或字义被后世辞书收录,所谓字之伪者。宋以后因印刷术之流行而致辞书规范化工作渐行,然亦因此误改误收者亦不免焉。今因敦煌韵书所作而得申辩其原委者数例,分“因声旁之讹变而望文生音”、“因形旁之讹变而望文生训”和“因辞书传抄之讹而将错就错”三类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韵书 汉字 辨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漳州韵书方言本字考
20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3,共7页
方言本字考 ,就是从音韵史和词汇史的角度在古代文献中寻找与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相对应的词语 ,从而追溯古今词语的渊源关系。本文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简述前人关于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 ;
关键词 漳州 韵书 方言本字 考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