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韵式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志伟 丁宏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7,共6页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的文体功能同异,也重视诗、赋用韵与文体结构的关系。这种有益探索,深刻影响了齐永明年间沈约、周颙等人倡“四声八病”之说,提出“声律说”,使律化成为诗、赋创作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诗赋 功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行诗形式札记 被引量:10
2
作者 屠岸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0-93,89,共5页
十四行诗(或称“十四行”、“十四行体”、“十四行体诗”)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从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十四行诗作者最初受到注意的是闻一多和朱湘,以后有冯至、卞之琳。这种诗歌体裁在新中国成立直到“文革”结束,几乎绝迹... 十四行诗(或称“十四行”、“十四行体”、“十四行体诗”)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从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十四行诗作者最初受到注意的是闻一多和朱湘,以后有冯至、卞之琳。这种诗歌体裁在新中国成立直到“文革”结束,几乎绝迹于中国诗坛。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行诗又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 诗节 意大利 札记 英国 中世纪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英国诗人 抑扬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韵考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鸥 张奕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7,共10页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 赋是有韵之文。赋有不同体式:诗体赋、骚体赋、散体赋、骈赋、律赋。其用韵方式有同有异,律赋严格限韵,其他不限韵。赋韵源于诗歌,早期赋都用《诗经》《楚辞》的韵系和韵式。汉代散体大赋和宋代文赋用韵最宽松自由,韵位疏密和韵部转换皆无定式,行文中有很多无韵的散句,加之古今音韵变化,有些韵脚今人已经不觉得是押韵,因此,除了专门研究古代音韵的学者,普通读者会觉得散体赋韵若有若无。骈赋和律赋用韵整饬,通常偶句押韵,不断换韵,可称为骈排转换韵式。这种韵式对赋的文体结构、内容之铺陈罗列、诵读的感觉都有重要意义。每个时代的赋韵,使用的是当时的音韵系统,在汉赋中,甚至有少数赋韵还带有作家的方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赋 骚体赋 散体赋 骈赋 律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丽莎白时代的三大十四行诗集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100,共9页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 回顾十四行诗的起源和历史,简述十四行组诗的特点和传统,分析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三大十四行诗集(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文学品质和艺术成就。任何民族成熟的诗歌都有其严谨的格律,用中文翻译英语十四行诗也应该保留原诗的格律和韵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行诗 十四行组诗 伊丽莎白时代 爱星者与星 小爱神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中译文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民间童谣用韵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鄂东民间童谣兼具民间文学、韵文学、儿童文学等多重文体身份,这使其在用韵方面凸显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韵式自由灵活,形式多样,在不换韵和换韵两大押韵形式中又衍生出众多复杂但规律性很强的具体形式;韵字的语言形式独特,不仅有一般... 鄂东民间童谣兼具民间文学、韵文学、儿童文学等多重文体身份,这使其在用韵方面凸显出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韵式自由灵活,形式多样,在不换韵和换韵两大押韵形式中又衍生出众多复杂但规律性很强的具体形式;韵字的语言形式独特,不仅有一般韵文体中常用的异字韵和单字韵,还有一般韵文体中较少使用的同字韵和多字韵;韵字的位置灵活多变,除了使用尾韵之外,还兼用首韵、腰韵及其综合形式。鄂东民间童谣这种用韵上的个性特征,使其节奏铿锵流畅,韵律回环荡漾,尽显任天而动、天籁自鸣的独特韵味和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的艺术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民间童谣 韵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诗汉译的基本原则
6
作者 孟庆升 阎岫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 通过对典型诗歌翻译理论及译例的分析,阐述了英诗汉译的一些基本原则,提出了英诗汉译"要充分发挥汉语语言优势"的观点,即在"信"(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力求做到"达"和"雅"。要采用最好的汉语表达方式,而不一定采用对等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似 形似 再创作 格律 音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岑边塞诗用韵与思想及艺术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于年湖 胡新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124-126,共3页
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与此相适应 ,其作品的用韵也各有特点。高适前两次出塞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生活的阴暗面 ,以“悲壮”为特色 ,但以“悲”为主 ,以“壮”为辅 ,因而在韵脚的选择... 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与此相适应 ,其作品的用韵也各有特点。高适前两次出塞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生活的阴暗面 ,以“悲壮”为特色 ,但以“悲”为主 ,以“壮”为辅 ,因而在韵脚的选择上主要用阴声韵。第三次出塞时期的作品以歌颂战功和表达豪情为主旋律 ,用阳声韵 ,韵式上基本用偶行韵。而岑参基本上用阳声韵、随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岑参 边塞诗 韵脚 诗歌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汉魏散句韵字的句位间隔
8
作者 朱承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103-108,126,共7页
本文以先秦汉魏古书中散文韵语为对象,全面剖析因韵字句位间隔不同的各种散句韵式。文中对词组入韵、小句并列成分入韵、不同句子成分入韵的分析,证明了本句自韵的存在。而对多句位的隔句押韵、隔句递增入韵、隔句递减入韵以及间韵等... 本文以先秦汉魏古书中散文韵语为对象,全面剖析因韵字句位间隔不同的各种散句韵式。文中对词组入韵、小句并列成分入韵、不同句子成分入韵的分析,证明了本句自韵的存在。而对多句位的隔句押韵、隔句递增入韵、隔句递减入韵以及间韵等韵式的论述,展现出散文隔句入韵的规律。文章还分析了散文交韵、抱韵与《诗经》韵式的不同。基于上述韵式的论述,作者进一步提散句韵式转换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字 句位间隔 本句自韵 句句入韵 隔句入韵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兴华新诗节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芬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吴兴华的新诗继承和发展了新格律派对于音组的理论,兼顾了节奏的规律性与感情的丰富性、自由度;他的句法特色与冯至、卞之琳等人对智性诗歌试验的努力息息相通;不拘一格的韵式追求,体现了他建设新诗节奏的自觉自为。
关键词 吴兴华 音节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十四行诗的移植与继承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铮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9-63,58,共6页
一、西方的主体格律诗——十四行诗西方中古文学中,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抒情诗是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容与手法上深受民间诗歌的影响,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十分流行,十四行诗即是其中的一种。由于普罗旺斯处于地中海滨,紧邻... 一、西方的主体格律诗——十四行诗西方中古文学中,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抒情诗是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容与手法上深受民间诗歌的影响,在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十分流行,十四行诗即是其中的一种。由于普罗旺斯处于地中海滨,紧邻意大利,因而对意大利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十三世纪前期,意大利“西西里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诗 意大利 抒情诗 骑士文学 白朗宁夫人 诗体小说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自由诗 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格律诗的无限可操作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龙生 《重庆社会科学》 1996年第6期41-46,共6页
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自“五四”以来,几乎是伴随着新诗的发展而发展。在“新月派”鼎盛时期,现代格律诗可以说风靡一时,不说在诗坛占居优势。
关键词 现代格律诗 无限可操作性 “新月派” 创作实践 理论研究 自由诗 对称 字数 古典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闻一多新诗格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鸿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9-63,共5页
长久来,对闻一多的新诗,称誉者不算少,但很少对他的新诗格律有称道的。那么,闻一多倡导新诗格律的贡献是什么呢? 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关键词 新诗格律 郭沫若 何其芳 艺术形 新诗创作 新诗发展 节段 自由体 与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格律诗的新足音——序黄淮《九言抒情诗》
13
作者 吕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2-44,共3页
一 在我的印象中,黄淮同志是一位颇为勤奋、颇有特点的东北诗人。自从六十年代步入诗坛以后,黄淮写的作品大约已有千首之数吧?他的诗朴素、真挚、富有理趣。就拿《中国新诗年编(1984)》选入的《有的人》来说,我虽然并不打算把它同老诗... 一 在我的印象中,黄淮同志是一位颇为勤奋、颇有特点的东北诗人。自从六十年代步入诗坛以后,黄淮写的作品大约已有千首之数吧?他的诗朴素、真挚、富有理趣。就拿《中国新诗年编(1984)》选入的《有的人》来说,我虽然并不打算把它同老诗人臧克家那首同题名作作比,但是我想说,这是八十年代的中年人对臧克家《有的人》作出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 现代格律诗 抒情诗 汉字 格律要素 自由诗 诗行 中国新诗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行天地春与秋——评向阳的十行诗
14
作者 邹建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2-43,共2页
台湾现代诗风潮高峰过后的1974年11月,富有民族精神和本土意识的青年诗人向阳写下了他的第一首十行诗《听雨》。之后约十年,有收入72首十行诗的《十行集》出版。台湾诗史都是自由诗的历史吗?非也。它仍是旧诗词与新体诗、现代自由诗与... 台湾现代诗风潮高峰过后的1974年11月,富有民族精神和本土意识的青年诗人向阳写下了他的第一首十行诗《听雨》。之后约十年,有收入72首十行诗的《十行集》出版。台湾诗史都是自由诗的历史吗?非也。它仍是旧诗词与新体诗、现代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并行驱驰的跑道。 近年来的大陆,时闻诗人有意识地写作“一行诗”、“九言诗”、“五行诗”,力图使这种固定行数的诗体成为自己的专利或招牌。但似乎还未听说过有人专写十行诗。台湾的向阳在六年以前即有十行诗集的面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行诗 向阳 天地 转合 起承 现代格律诗 固定行数 古诗 赋比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推求近体诗的平仄
15
作者 朱诚 《恩施师专学报》 1982年第2期47-50,共4页
小王同志: 你来信谈到近体诗格律的学习问题,感到平仄格式难以掌握,希望能找到入门的方法。这里,想对怎样推求格律诗的平仄问题作个简单介绍,供你参考。 我认为,首先要以五言律诗为突破口。近体诗里平仄格式繁多,不便记忆,但如果先把五... 小王同志: 你来信谈到近体诗格律的学习问题,感到平仄格式难以掌握,希望能找到入门的方法。这里,想对怎样推求格律诗的平仄问题作个简单介绍,供你参考。 我认为,首先要以五言律诗为突破口。近体诗里平仄格式繁多,不便记忆,但如果先把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搞清楚,就可以简驭繁,据此类推出众多的平仄格式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体诗 平仄格 五律 五言律诗 七律 A型 B型 格律诗 收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体创新刍议
16
作者 陈玉麟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5-18,共4页
诗体创新刍议陈玉麟诗歌形式要发展,体裁要创新,对此人们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创新?“五四”以后的新诗,在体裁形式上是对传统诗词的反叛。胡适主张“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 诗体创新刍议陈玉麟诗歌形式要发展,体裁要创新,对此人们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创新?“五四”以后的新诗,在体裁形式上是对传统诗词的反叛。胡适主张“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厌,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体创新 传统诗词 新诗体 音乐性 变化 汉语诗歌 新体诗 多样化 多样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