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世纪潮州方言的两种正音及其层次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宇航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同时关注方言口语和正音的传教士罗马字语料《潮正两音字集》记录了19世纪潮州方言的两种正音。本文整理这两种正音音系,考察其特点及性质,论证了第一种正音是19世纪中后期北京官话,第二种正音是经本方言改造的"闽官话",同时... 同时关注方言口语和正音的传教士罗马字语料《潮正两音字集》记录了19世纪潮州方言的两种正音。本文整理这两种正音音系,考察其特点及性质,论证了第一种正音是19世纪中后期北京官话,第二种正音是经本方言改造的"闽官话",同时具有北京、南京和西南官话特征,并有不同时代音类叠加特点,代表当时文人模仿通语的形式,属历史上的文读层读音,是潮州方言音韵层次历时研究的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潮州方言 传教士罗马字语料 方言正音 音韵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官话鄂北片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郭丽 《汉语学报》 2008年第1期33-39,共7页
西南官话鄂北片曾开一人(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今带i介音这一特征,不见于湖北省内其他官话方言区,却同历史上荆襄移民来源地陕西、山西等处相似。通过同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比较,发现这一特征属于自源性层次,是鄂北片方言自身演变的结... 西南官话鄂北片曾开一人(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今带i介音这一特征,不见于湖北省内其他官话方言区,却同历史上荆襄移民来源地陕西、山西等处相似。通过同山西方言入声韵的比较,发现这一特征属于自源性层次,是鄂北片方言自身演变的结果。本文认为曾梗入合并是晚近的一项共同创新,可用来鉴别音韵层次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介音 曾梗入合并 共同创新 音韵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