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精胺通过抑制音猬因子信号通路减轻心肌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莉 刘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76-1281,共6页
目的探讨亚精胺对心肌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 mol·L^(-1) D-半乳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分为模型对照组、20μmol·L^(-1)亚精胺组、50μmol·L^(-1)亚精胺组、50μmol... 目的探讨亚精胺对心肌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0 mol·L^(-1) D-半乳糖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分为模型对照组、20μmol·L^(-1)亚精胺组、50μmol·L^(-1)亚精胺组、50μmol·L^(-1)亚精胺+3 nmol·L^(-1)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激动剂组(SA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通过检测细胞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mRNA水平评价胶原沉积情况;检测总抗氧化能力、抗氧化酶活力、丙二醛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评价氧化应激程度;检测SHH信号通路节点蛋白的表达量以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mRNA水平评价SHH信号通路活跃程度;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物的mRNA水平评价EM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刺激显著增加了H9c2细胞的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的mRNA水平,以及SHH信号通路各节点蛋白的表达量,并促进氧化应激和EMT(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0和50μmol·L^(-1)亚精胺均显著抑制了H9c2的胶原沉积、氧化应激、EMT和SHH信号通路(P<0.01)。与50μmol·L^(-1)亚精胺组比较,SAG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亚精胺的上述作用。结论亚精胺能够通过抑制SHH信号通路减轻心肌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对改善心脏衰老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心肌胶原沉积 上皮-间质转化 氧化应激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K1调控LPS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琪琪 吴翔晖 尤青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4-1711,共8页
目的探讨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屏障功能调控及其与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PMVEC,将RPMVEC随机分为:si-NC组、si-NC+LPS组、si-RACK1组、si-RACK1+LPS组、... 目的探讨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屏障功能调控及其与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PMVEC,将RPMVEC随机分为:si-NC组、si-NC+LPS组、si-RACK1组、si-RACK1+LPS组、si-RACK1+LPS+Vismodegib组和Vismodegib+SAG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RPMVEC的RACK1,并给予LPS(10 mg/L)、SHH信号通路抑制剂(Vismodegib)(20μmol/L)和SHH信号通路激动剂(SAG)(1μmol/L)处理细胞。干预结束后,免疫荧光法检测RPMVEC中RACK1及小窝蛋白(caveolin-1)表达;Transwell法检测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各组RACK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和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沉默RACK1可使LPS诱导RPMVEC的TEER值升高(P<0.05),caveolin-1表达降低(P<0.05),Gli-1表达升高(P<0.05);抑制SHH信号通路可逆转沉默RACK1所致LPS诱导RPMVEC增高的TEER值(P<0.05),且RACK1、caveolin-1表达升高(P<0.05);激活SHH信号通路则使沉默RACK1所致LPS诱导RPMVEC的TEER值升高(P<0.05),且RACK1、caveolin-1表达降低(P<0.05)。结论RACK1参与LPS致RPMVEC通透性升高,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SHH信号通路和caveolin-1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CAVEO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调节肝癌BEL-7402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辉 张珠 王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2-917,共6页
目的探究梓醇调节音猬因子(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信号通路对肝癌BEL-7402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杉醇建立耐药细胞BEL-7402/Tax,采用CCK-8法检测0、5、10、20、30、40、50μmol/L梓醇处理BEL-7402/Tax细胞活... 目的探究梓醇调节音猬因子(Shh)/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信号通路对肝癌BEL-7402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紫杉醇建立耐药细胞BEL-7402/Tax,采用CCK-8法检测0、5、10、20、30、40、50μmol/L梓醇处理BEL-7402/Tax细胞活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将细胞随机分为常规组、低、中、高剂量梓醇组(L-梓醇组、M-梓醇组、H-梓醇组)和PM组(H-梓醇+Shh/Gli1通路激活剂PM)。分析各组细胞活性、侵袭、迁移、克隆、凋亡及管腔形成情况,并检测Shh/Gli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常规组相比,L-梓醇组、M-梓醇组、H-梓醇组BEL-7402/Tax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性、克隆细胞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及、管腔形成数及Shh、Gli1、跨膜蛋白受体1(PTCH1)、Snail、波形蛋白(vimentin)、G蛋白偶联受体smoothened、增殖相关蛋白Ki67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H-梓醇组相比,PM组细胞活性、克隆细胞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管腔形成数及Shh、Gli1、PTCH1、Snail、vimentin、smoothened、Ki67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凋亡率减少(P<0.001)。结论梓醇可能抑制Shh/Gli1通路及下游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肝癌BEL-7402/Tax细胞的化疗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信号通路 肝癌 细胞活性 化疗耐药性 凋亡 紫杉醇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髓解毒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胡亚男 闫微 +1 位作者 高玲 郭迪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04-3611,共8页
目的:探讨益髓解毒方通过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益髓解毒方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益髓解毒方通过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益髓解毒方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采用2-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只置线不结扎。造模后第2天,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5.2×10-4 g/kg盐酸多奈哌齐溶液灌胃,益髓解毒方组给予益髓解毒方11.11 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水迷宫测试大鼠行为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透射电镜(TEM)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和CA1区突触超微结构;高尔基染色(Golgi)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及树突棘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海马Shh、细胞跨膜平滑蛋白(Smo)、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突触素(SYN)、Shh、补缀同源物1(Ptch1)、Smo、Gli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4天逃避潜伏期长,穿越平台次数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益髓解毒方组大鼠第4天逃避潜伏期短,穿越平台次数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益髓解毒方组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减轻;海马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小泡数量增多,分布较密集,突触前、后膜连续性较好;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较规则,神经元树突分支及树突棘均有所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hh、Smo、Gli1 mRNA表达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益髓解毒方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hh、Smo、Gli1 mRNA表达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YN、Shh、Ptch1、Smo、Gli1蛋白表达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tch1、Smo、Gli1蛋白表达高(P<0.05),SYN、Shh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髓解毒方组大鼠海马SYN、Shh、Ptch1、Smo、Gli1蛋白表达高(P<0.05)。结论:益髓解毒方可明显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hh信号通路,修复海马神经元及突触超微结构损伤,促进并调节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突触素 突触可塑性 益髓解毒方 海马组织 认知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志威 宋梦蝶 +6 位作者 毛宇湘 杨静 钱金花 毕建成 张亚秋 王海洋 白海燕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37-3142,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次/d,4片/次。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1)、融合抑制因子(SUFU)、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指标,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胃镜、病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Gli1、SUFU、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呈棕黄色颗粒状。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疗效优于胃复春片,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调控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SUFU、Cyclin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化浊解毒通络方 浊毒蕴胃证 机制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 融合抑制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