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玉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从“闻”“见”二字音变构词的具体情况来看,上古汉语中,除了使动构词、意动构词等构词手段外,还有被动构词。上古汉语中,就已发现的材料看,被动构词是相当少见的。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闻”“见”
被动
构词
上古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汉至明清汉语的音变构词例证
被引量:
7
2
作者
孙玉文
《语言科学》
2006年第5期13-21,共9页
文章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从两汉到明清时代,汉语的音变构词现象并没有消失,音变构词规律一直在发挥作用,构造了不少意义有联系的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语言现象作出探讨。
关键词
音变构词
原始词
滋生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汉语史上“学”“校”的音变构词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忠堂
秦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2,145,共6页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
校
音变构词
原始词
滋生词
多音多义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元结构视角下的上古汉语状态类音变构词
被引量:
4
4
作者
谢维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为主要形态标记,如"过见平/过见去"。两者的语法形式和发展路径各异,我们将前者称为"状态"类音变构词。从论元结构看,该类构词中,派生词变读浊辅音,指派主事格。其语音、语义、句法三个层面的配合关系为:源词在语义层面指派施事格、受事格,分别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宾语,语音层面为清辅音、无标记;派生词在语义层面指派主事格,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语音层面变读浊辅音,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类
音变构词
论元结构
语音
语义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音随义变 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
5
作者
洪成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4,共7页
古汉语中绝大部分字,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汉字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词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当一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起初,仍由原来的字兼任。随后逐渐发生音变,产生新词,即音变构词。音变构词有多种方式,且有...
古汉语中绝大部分字,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汉字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词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当一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起初,仍由原来的字兼任。随后逐渐发生音变,产生新词,即音变构词。音变构词有多种方式,且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把古音韵的研究视野,扩大到音变构词,将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音变
方式
音变
规律
扩大古音韵研究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玉文
机构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文摘
从“闻”“见”二字音变构词的具体情况来看,上古汉语中,除了使动构词、意动构词等构词手段外,还有被动构词。上古汉语中,就已发现的材料看,被动构词是相当少见的。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闻”“见”
被动
构词
上古汉语
Keywords
derivation by phonetic change
“闻(to hear)”“见(to see )”
passive word-construction
the early period of ancient Chinese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H041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汉至明清汉语的音变构词例证
被引量:
7
2
作者
孙玉文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科学》
2006年第5期13-21,共9页
文摘
文章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从两汉到明清时代,汉语的音变构词现象并没有消失,音变构词规律一直在发挥作用,构造了不少意义有联系的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语言现象作出探讨。
关键词
音变构词
原始词
滋生词
Keywords
the derivation by phonetic change the base word the derived word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汉语史上“学”“校”的音变构词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忠堂
秦敏
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2,145,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古汉语变声构词及其演变研究"(12YJA740112)
山西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重点基地项目"北魏平城时期汉译佛经词汇研究"(2013328)成果之一
文摘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关键词
学
校
音变构词
原始词
滋生词
多音多义字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元结构视角下的上古汉语状态类音变构词
被引量:
4
4
作者
谢维维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YY07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56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14ZDB09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为主要形态标记,如"过见平/过见去"。两者的语法形式和发展路径各异,我们将前者称为"状态"类音变构词。从论元结构看,该类构词中,派生词变读浊辅音,指派主事格。其语音、语义、句法三个层面的配合关系为:源词在语义层面指派施事格、受事格,分别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宾语,语音层面为清辅音、无标记;派生词在语义层面指派主事格,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语音层面变读浊辅音,有标记。
关键词
状态类
音变构词
论元结构
语音
语义
句法
Keywords
state sound-change word
argument structure
sound
meaning
sentence structur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音随义变 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
5
作者
洪成玉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4,共7页
文摘
古汉语中绝大部分字,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汉字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而词则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当一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起初,仍由原来的字兼任。随后逐渐发生音变,产生新词,即音变构词。音变构词有多种方式,且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把古音韵的研究视野,扩大到音变构词,将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音变构词
音变
方式
音变
规律
扩大古音韵研究视野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sound-changed words
formats
nfles
enhancing scope of ancient phonology research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
孙玉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汉至明清汉语的音变构词例证
孙玉文
《语言科学》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汉语史上“学”“校”的音变构词
张忠堂
秦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元结构视角下的上古汉语状态类音变构词
谢维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音随义变 构成新词——兼及古音研究的方向
洪成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