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贾湖二孔骨笛的仿制实验与音乐性能初探
- 1
-
-
作者
陈瑞泉
-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I0003,共10页
-
基金
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艺术学规划基金项目“贾湖骨笛的实验音乐考古学研究”(项目编号:24YJA76001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自1986年首次发现骨笛,至2013年第八次发掘,共出土骨笛40余支,极大地拓展了史前中华礼乐文明研究。这些骨笛中,二孔骨笛因出土数量较少并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关注。采用实验音乐考古学的方法对二孔骨笛进行实物样本仿制实验,并采用“斜吹法”演奏测音,可以发现,二孔仿制笛具有一致的音列结构,且音列结构中以纯四、纯五、纯八度音程为主要特征。进一步试奏分析揭示,二孔骨笛背面的两个笛孔实际上用于辅助激发骨笛倍音列的泛音,并校正因骨管不规则异径导致的倍音列音准失调现象。
-
关键词
贾湖遗址
二孔骨笛
仿制实验
音列结构
倍音列泛音
-
Keywords
Jiahu site
Two-hole bone flute
Replication experiment
Tonal structure
Overtones of the harmonic series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曾侯乙编钟与兴山体系民歌的定律结构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庆沅
-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66-73,共8页
-
文摘
曾侯乙编钟的面世,以她2400年前就已达到的先进的乐律学知识和无与伦比的精良铸造工艺震撼了世界,对于研究我国先秦音乐问题,对于研究音乐史中的楚文化问题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就律学而言,她为我们提供了我国先秦乐律学状况和理论信息,就乐学来讲,她为我们展示了十二音的排列,新、古音阶的并存,以及新音阶七声型态的确立等.然而,她毕竟是一群僵死的、毫无生机的音响型态。
-
关键词
曾侯乙编钟
民歌
兴山
乐律学
乐律体系
定律
结构关系
楚文化
五声音阶
音列结构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
-
题名编磬的乐律学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王安潮
-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有资料记载编磬的测音进行分析,探析了编磬的乐律学发展脉络:编磬上三声、四声、五声音阶各有其主要结构模式,但这三种形式之间没有必然传承关系;进而又管窥了我国早期音阶的使用状况,以及在石磬这件古乐器上大量存在运用旋宫转调悬架编列的状况。
-
关键词
编磬
音列结构
乐律学
测音
旋宫转调
-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
-
题名民族化复调写作的特殊性
- 4
-
-
作者
黄洛华
-
机构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副教授
-
出处
《音乐创作》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
文摘
民族化复调写作,建立在传统对位法与民族调式旋律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的传统调式丰富多彩,除了一些具有特性的民间调式、大多数是以五声调式或七声调式构成。其旋律具有独特的、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色彩。这些特殊的音列结构及旋律形态,使复调写作须以相适应的技术处理去协调,来填补民族风格与传统对位法之间存在的沟壑。由此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复调写作手法。
-
关键词
复调写作
民族化
民族调式
民族风格
七声调式
五声调式
地方色彩
音列结构
-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
-
题名达斡尔族民歌族性核腔分析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刘和智
-
机构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2-164,共3页
-
文摘
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反映在音乐中,就形成了一个民族音乐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特征,几千年的延续传承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因此形成了本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鲜明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借鉴"核腔说"理论和分析方法,抽绎、归纳出达斡尔族民歌音调基础结构中的两种核腔,以期望从新的角度获得一些达斡尔族民歌共性特征的再认识。
-
关键词
达斡尔族民歌
三音列结构
核腔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