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菲·阿加乌音乐符号学的内外意涵与结构生成研究
1
作者 朱歌 王旭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0,共8页
音乐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科菲·阿加乌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音乐符号学分析准则,建立了完备且较具特色的音乐符号学分析体系。他早期的分析聚焦于以“话题”为核心的外向型指号过程及以“开始—中间—结束”的曲式范型为代表的内向型指... 音乐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科菲·阿加乌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音乐符号学分析准则,建立了完备且较具特色的音乐符号学分析体系。他早期的分析聚焦于以“话题”为核心的外向型指号过程及以“开始—中间—结束”的曲式范型为代表的内向型指号过程,并力图通过“玩转符号”的方式探究音乐符号的内、外意涵;后期的研究则转向生成分析,关注作曲家如何以基础的和声进行为起点开始内容的拓展,最终完成形态各异的音乐作品,并经由聚合结构直观地呈现了作品语言及结构的独特性。与其他音乐符号学理论相比,阿加乌的分析理路具有更高的实操性,在赋予分析者更多自主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对调性语汇的依赖程度,这为研究边界的进一步拓展做了理论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菲·阿加乌 音乐符号学 “玩转”符号 生成分析 聚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源学中的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相关问题的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汉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I0002,共7页
从词源学视角考察符号及音乐符号的“能指—所指”意指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符号及音乐符号种类划分的依据及其行为特点,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学科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对准确把握符号学及音乐符号学的关系及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词源学 符号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译介及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汉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26,共12页
本文对埃罗·塔拉斯蒂《音乐符号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梳理和介绍,并对译后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关的思考。希望通过此书的译介,为国内音乐美学界同仁了解西方音乐符号学研究前沿提供一个以管窥豹的窗口,以及可供参照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音乐符号学 符号学方阵 同位素 模态 音乐话语 音乐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琴曲之音乐符号学分析——以吴兆基演奏版《良宵引》为例
4
作者 葛雅琳 黄汉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古琴是一种有机综合了音乐、文学、美术、环境艺术等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其形成了一个由多个符号系统环环相扣、互渗互阐的综合符号系统。在符号学和互文性理论的视野下,借鉴芬兰符号学家埃罗·塔拉斯蒂的音乐符号学分析理论,将其... 古琴是一种有机综合了音乐、文学、美术、环境艺术等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其形成了一个由多个符号系统环环相扣、互渗互阐的综合符号系统。在符号学和互文性理论的视野下,借鉴芬兰符号学家埃罗·塔拉斯蒂的音乐符号学分析理论,将其中的“同位素分析法”和“模态分析法”结合起来用以分析古琴曲《良宵引》,对隐藏在该琴曲中的深层信息及表意模式进行了探究和解读,并分析及阐释了该曲的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音乐符号学 同位素分析法 模态分析法 吴兆基 《良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唱论表情韵味观念及其音乐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珊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3-135,共3页
中国传统唱论对演唱中情感表达与韵味表现的重视,是我国传统音乐审美文化和音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两个独具民族特性的观念进行了理论梳理,并结合音乐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进行了重新解读。
关键词 传统唱论 表情与韵味观 音乐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符号学 被引量:9
6
作者 凌晨 张嘉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音乐符号学语境中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主要关注音乐表演民族志文本的生成过程与意义阐释,通过解构音乐表演过程中用于情感传递和信息交流的音乐文化符码,以阐释族群内部的音乐文化认知观念和世界多元的音乐符号象征体系。在纵横交织的时空... 音乐符号学语境中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主要关注音乐表演民族志文本的生成过程与意义阐释,通过解构音乐表演过程中用于情感传递和信息交流的音乐文化符码,以阐释族群内部的音乐文化认知观念和世界多元的音乐符号象征体系。在纵横交织的时空场域和历史语境中追溯音乐符号学的起源发展与历史变迁,对国内外民族音乐符号学的研究实践与理论方法予以系统性的脉络化梳理,关注动态表演语境下音乐表演民族志文本的“多语义性”与“当代流动”,在具有“差异性踪迹串”的多重音乐文本之间寻找以音乐符号为线索隐喻的“互文性”建构。注重音乐表演语境下音乐文本从“能指形态”到“所指语义”的转换生成,从而更好地揭示音乐语法规则和音乐声响文本的深层结构与符号象征,还原认知民族音乐学视阈下音乐表演民族志建构的“地方性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符号学 转换生成 文化语境 主位认知 深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符号意义的二重性——兼论音乐符号的特殊性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5,共7页
塔拉斯蒂和纳蒂埃是当今音乐符号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尽管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所解读的意义却具有共性特征,即音乐符号意义的二重性。一方面,无论是塔拉斯蒂对声音、性别等问题的探讨,还是纳蒂埃在符号学分... 塔拉斯蒂和纳蒂埃是当今音乐符号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尽管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二者所解读的意义却具有共性特征,即音乐符号意义的二重性。一方面,无论是塔拉斯蒂对声音、性别等问题的探讨,还是纳蒂埃在符号学分析中加入的创作与感知的层面,他们由此获取的都是外在于音乐符号能指的“所指”意义。另一方面,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中,塔拉斯蒂和纳蒂埃关注更多的始终是音乐符号自身的结构及符号间的相互关联,其意义并未离开音乐符号能指的范畴。这种研究重点的选择与“音乐”符号的特殊性相关,却和“符号”的特性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符号学 塔拉斯蒂 纳蒂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再思考--《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教学与辅导之九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民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6-214,共9页
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较为强调模式分析——简化还原(归纳性)分析向变体分析——转换生成(演绎性)分析的让位和过渡,也即符号学由第一位符号系统向第二位符号系统进位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语... 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较为强调模式分析——简化还原(归纳性)分析向变体分析——转换生成(演绎性)分析的让位和过渡,也即符号学由第一位符号系统向第二位符号系统进位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语言符号学向文化符号学及语义学、语境学的转换,在民族音乐学分析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价值意义。在音乐语义学研究层面,音乐的意义和功能(含传载功能、抒表功能、传讯功能和趋美功能)作为新的分析对象,与第一位符号系统(局内人的阐释及自表述)一起被纳入第二位符号系统——文化本位及元语言层面,成为新的所指和被表示成份;内文化阐释(亦是具自表述性质的第一性阐释活动)借助于有研究者参与的“元语言文本”诠释性活动(具他表述性质的第二位阐释活动),成为新的能指和表示成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仍然借助于“客位表述”去诠释“主位表述”的新的音乐文化阐释行为层面及活动过程。从此意义上看,音乐民族志的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便是研究者立足于音乐的符号化通讯过程及社会化活动过程,以局内人通过学习、接受、读解、创作和表演等一系列行为活动及其在音乐文化模式与模式变体之间进行简化还原和转换生成双向循环的过程(亦即创作、表演者音乐社会活动的内化、外化过程)为蓝本,并且依其活动轨迹进行的循迹追踪和诠释性研究,也即一种对内文化持有者音乐文化阐释的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本位模式分析 音乐符号学 音乐语义学 模式与模式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