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音乐教化思想实质及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江滨 孙启厚 吴新颖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128,共3页
荀子为儒学大师,主张性恶论,力推人文教化,尤其重音乐教化,试图借助音乐等艺术作品来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尊礼崇礼,使人的尊贵得以凸显,人禽有别。同时,他认为人人经过自身的修为都可以成为善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自己的把... 荀子为儒学大师,主张性恶论,力推人文教化,尤其重音乐教化,试图借助音乐等艺术作品来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尊礼崇礼,使人的尊贵得以凸显,人禽有别。同时,他认为人人经过自身的修为都可以成为善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自己的把控。这些观点对于推行人文教化大有启示:即要重视音乐等艺术作品及良好文化氛围对人的熏陶与"化"的作用,特别是他的重养人之情、养人之欲观点在当下对于制定规范措施有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音乐教化 实质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音论——儒家倡导音乐教化的依据
2
作者 费师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3期3-5,共3页
儒家一贯认为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教化二字.教化,基本含义为教导、教习与生化、感化,各有虚实与深浅两大层次.教导为启发性的,就心智而言的;教习为操作性的,就技能而言的.生化为自发性的,强调有生理上的变化;感化为觉他性的,强调... 儒家一贯认为音乐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为教化二字.教化,基本含义为教导、教习与生化、感化,各有虚实与深浅两大层次.教导为启发性的,就心智而言的;教习为操作性的,就技能而言的.生化为自发性的,强调有生理上的变化;感化为觉他性的,强调有心理上的变化.教字,如在《乐记》的《乐施篇》中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善其教焉.”此教为教导之意.又在其《乐本篇》中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此教兼具教导、教习之意.化字.如在《乐记》的《乐论篇》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此“百物皆化”为生化之意.荀子在其《乐论》中也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化 德音 中华传统文 儒家 《乐记》 至德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与物质 流行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教育中的愉悦性原则
3
作者 邹丽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3期94-96,共3页
每一种音乐教育都是时代的音乐教育,都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都应该适应同时代的人的需要。音乐教育应该从人的需要入手,而人对音乐的需要在当代愈来愈表现为对音乐的愉悦性的需要。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把愉悦性原则作为第一原则.开拓音乐... 每一种音乐教育都是时代的音乐教育,都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都应该适应同时代的人的需要。音乐教育应该从人的需要入手,而人对音乐的需要在当代愈来愈表现为对音乐的愉悦性的需要。所以,在音乐教育中把愉悦性原则作为第一原则.开拓音乐教育的新视界和新功能应该成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愉悦性 音乐教化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永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5,共5页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与《乐记》在音乐发生学、中和之美和音乐教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关于音乐发生学,二者都认为乐是由人心产生的,人的心里有所感受,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音乐表现于外而能够化育于内;关于中和之美,《吕氏春秋》把"和"视为"乐之本",《乐记》则从天地之和阐释音乐之和的作用,二者都倡导音乐的中和之美;关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吕氏春秋》和《乐记》都认为乐的美以善为前提,都认为乐与政通,应该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乐记》 音乐发生学 “中和之美” 音乐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