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在当代电影配乐中的表现——以Alexandre Desplat的配乐作品为例
1
作者 李弦歌 《黄河之声》 2020年第19期170-171,共2页
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在当今学界扎根并不断发展,此门学科将人们主观的感性世界用理性且有逻辑的文字表述出来,让人更直观地了解、感受音乐。而当今电影配乐这项创作技能也不断向前发展,综合了电影剧情的心理、情感等感性的表达因素,配乐师... 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在当今学界扎根并不断发展,此门学科将人们主观的感性世界用理性且有逻辑的文字表述出来,让人更直观地了解、感受音乐。而当今电影配乐这项创作技能也不断向前发展,综合了电影剧情的心理、情感等感性的表达因素,配乐师运用更直观,也更为理性的音符与音乐来表达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又是配乐者对影片的直观感受与导演所要揭示主题的二次融合。因此,二者同样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达感性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渗透。本文将从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角度出发,以法国配乐大师Alexandre Desplat的配乐作品为例,阐述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在当代电影配乐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 电影原创配乐 Alexandre Despl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剧中舞蹈的存在方式及创作思考
2
作者 司志强 《中国音乐剧》 202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音乐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要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类型。在音乐剧中,舞蹈对于角色情感交流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度剖析了舞蹈在音乐剧叙事架构中的多元呈现,分析了舞蹈对于音乐的独特价值。为了让舞蹈... 音乐剧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要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类型。在音乐剧中,舞蹈对于角色情感交流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度剖析了舞蹈在音乐剧叙事架构中的多元呈现,分析了舞蹈对于音乐的独特价值。为了让舞蹈在音乐剧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本文结合经典音乐剧案例总结其创作规律,希望能为音乐剧从业者提供舞蹈运用和创作的思路,助力音乐剧艺术绽放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舞蹈 存在方式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在大提琴音乐上的表现
3
作者 赵闰卿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4期79-79,共1页
文章主要是从大提琴这一西洋乐器出发,通过不同演奏家、不同曲目等方面,具体分析在大提琴音乐中,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的表现,进一步发现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揭示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对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 行为 形态 意识 大提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的身体化存在方式
4
作者 张嘉芪 《当代音乐》 2024年第7期202-204,共3页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活动,是人类情感与思维的载体,饱含人类无穷的智慧与丰富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音响”或其他形式来定义音乐的存在方式,却忽视了音乐与身体的关系。人是创造音乐的主体,音乐与人有着密不...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社会文化活动,是人类情感与思维的载体,饱含人类无穷的智慧与丰富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音响”或其他形式来定义音乐的存在方式,却忽视了音乐与身体的关系。人是创造音乐的主体,音乐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从音乐的身体属性出发,探究音乐与身体间的诸多联系,寻找音乐存在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身体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琵琶传统武曲《十面埋伏》谈音乐的存在三要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冉冉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2期54-55,共2页
琵琶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从演奏技巧和乐器风格上看,可以分为琵琶武曲和琵琶文曲.琵琶五曲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特点,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音乐旋... 琵琶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独奏乐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从演奏技巧和乐器风格上看,可以分为琵琶武曲和琵琶文曲.琵琶五曲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特点,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音乐旋律通常根据内容情节的发展进而连续叙述,结构庞大,段落分明.本文主要从音乐存在三要素方面对《十面埋伏》进行探析,分别从音乐行为、音乐形态和音乐意识(观念)三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阐述该作品所富含的独特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面埋伏》背景 音乐 音乐存在 音乐行为 音乐形式 音乐意识(观念) 三要素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存在方式的双重要素
6
作者 张新昕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0,64,共4页
音乐作为艺术中具有特殊性的一种人文科学,它独特的美及存在方式一直是被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音乐绝不是只以单一的某种方式存在,内容、内容所依托的形式以及联结内容与形式的情感思想,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音乐 内容与形式 音乐情感 音乐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体验与音乐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西林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在对音乐存在涵义的考察基础上,论证了音乐艺术存在的对象性、丰富性、层次性和具象性多重特征,以审美艺术主观体验这一美学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审美体验与音乐艺术作品存在方式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作者认为,音... 本文在对音乐存在涵义的考察基础上,论证了音乐艺术存在的对象性、丰富性、层次性和具象性多重特征,以审美艺术主观体验这一美学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审美体验与音乐艺术作品存在方式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作者认为,音乐艺术作品是人类体验的符号化形式,音乐家是艺术体验的阐释者。体验渗透着音乐艺术的本质内容如音乐感情、生命意义、审美价值等无不折射出音乐艺术存在的精神强化客体性。从审美体验出发寻求音乐存在的原本形态,可以进一步丰富我们对音乐结构实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体验 存在方式 本体论意义 核心主题 对象性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意识对象·存在方式——茅原《“意识二重性”与音乐美学》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晓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5,I0002,共6页
“意识二重性”涉及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问题,也涉及意识本身所具有的三种状态——即意识、意识对象、存在方式。它是认识和理解人类艺术活动全过程的关键性问题。意识既有主观性特征,也有客观性特征,这是由意识本身所... “意识二重性”涉及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的认识问题,也涉及意识本身所具有的三种状态——即意识、意识对象、存在方式。它是认识和理解人类艺术活动全过程的关键性问题。意识既有主观性特征,也有客观性特征,这是由意识本身所具有的三种状态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充分认识意识二重性,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艺术世界,有助于阐释和理解艺术世界与人的生存之间的深刻关系。所谓“意识的主观性”——是指人的认识只能在其形式方面显示主观性;所谓“意识的客观性”——是指认识的内容则是由对象的客观性所提供的。这就是意识二重性带给我们的“现实”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对象 存在方式 意识二重性 音乐美学 有利生存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音乐作品的本体问题——《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我见》读后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海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6-10,共5页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我见》是王宁一先生用传统实在论的观点去讨论音乐作品的本体问题的。传统实在论认为所有的客观实在的事物都不依存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茵伽尔顿在《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一文中采用的是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试...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我见》是王宁一先生用传统实在论的观点去讨论音乐作品的本体问题的。传统实在论认为所有的客观实在的事物都不依存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茵伽尔顿在《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一文中采用的是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试图从音乐作品存在的诸多现象中剥离其非本质属性,找到其本质属性。王宁一先生对茵伽尔顿的批评集中在音乐作品的存在与非存在、同一与不同一、实在性与意向性以及论述中的逻辑与语义等方面。本文指出,他们所讨论的音乐作品不在同一语境下,所讨论的问题也不在同一层面,因而产生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伽尔顿 王宁一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原《现象学的理性批判并音乐作品及其存在方式》导读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锺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2-13,共2页
本文认为:在认同现象学哲学美学理论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音乐存在方式,理解音乐作品的存在,主要涉及问题包括:1.纯意向性对象概念,2.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不同类别,3.先验问题,4.直觉问题。
关键词 现象学哲学美学 音乐作品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律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音乐存在方式观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艳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7,共6页
"合律论"这一概念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对音乐存在方式的独特理解。"合律论"认为,音乐的存在并非对象化的、实体的存在,而是一种境界的存在。在本原意义上,音乐与人心混沌未分,故从理想的角度看,音乐与人心应当合... "合律论"这一概念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对音乐存在方式的独特理解。"合律论"认为,音乐的存在并非对象化的、实体的存在,而是一种境界的存在。在本原意义上,音乐与人心混沌未分,故从理想的角度看,音乐与人心应当合一(这里的"合一"也并非实体意义上的合二为一,而是音与心真正无碍的自由融合)。因此,音乐审美是消解物我对立、实现音心合一的过程,即一个将审美融入人生的过程。而音乐的美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非对象化,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实现个体生命存在境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音乐美学 和律论 合律论 音乐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及存在方式问题研究——从“乐”本体音乐美学谈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晓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4期88-89,共2页
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都属于本体论的研究。奥尔夫曾经说过:"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意味着永远是一个新的开端。所以,走遍... 存在的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研究,是音乐美学研究中第一性的问题,都属于本体论的研究。奥尔夫曾经说过:"原本性始终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没有时间性的,原本性意味着永远是一个新的开端。所以,走遍全世界的,就是那个观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理念。所以本文试图从"乐"音乐美学的角度对原本性音乐及其存在方式展开深入研究,从而为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奥尔夫原本性音乐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能够在中国更好地传播及推广以及本土化音乐教育实践理念的形成贡献微薄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本体 音乐美学 奥尔夫 原本性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论阈中的音乐存在方式研究
13
作者 吴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30,7,共4页
在音乐创作活动中,音乐家们面对的是一段空寂无声的"时间的原木",而雕刻刀则是"乐音或噪音"等诸种"音声",被"去除"或"遮蔽"的是时间中的空寂,呈现在人们知觉中的,是"音乐艺术作... 在音乐创作活动中,音乐家们面对的是一段空寂无声的"时间的原木",而雕刻刀则是"乐音或噪音"等诸种"音声",被"去除"或"遮蔽"的是时间中的空寂,呈现在人们知觉中的,是"音乐艺术作品"。那么,音乐作品是被"创造"还是被"发现"的呢?如果说被保留的原木构成了雕刻作品,那么是否可以大胆去假设被保留的时间(未被音声雕琢、覆盖的时间原木),才是音乐作品真正的存在?!人们认为自己在聆听音乐中的声音,难道实际上却是在无意识中通过把握"希声"来获得审美的体验?文章分别从"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唯实论与唯名论意义上的音乐时间讨论"等几个方面围绕音乐的时间性展开讨论,尝试用"日常语言"来明晰音乐时间命题及命题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同时通过深入探讨"音乐时间",希望"时间原木说"能为具象化研究音乐的本体存在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 时间原木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载体·显现体——音乐存在方式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邢维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4期10-15,共6页
就音乐美学命题而言,如果有人问“音乐究竟为何物”,事实上,他的问题只是:音乐对于我们人类到底属于怎样一种对象.一旦有人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就会意识到。
关键词 音乐存在方式 音乐本体 音乐作品 音乐意象 自然存在 音乐美学 音乐载体 感性对象 本体层面 音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音乐作品存在方式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3期8-11,共4页
波兰音乐学家茵格尔顿在《音乐作品及其本体问题》一书中,提出了音乐作品独特的存在方式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从我本人来说。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音乐表演 作曲者 音乐接受 音乐欣赏 欣赏者 创造性 音乐存在方式 乐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释义学的角度看音乐情感意义的存在方式──20世纪西方哲学、美学领域有关音乐情感意义的探讨(之二) 被引量:8
16
作者 邢维凯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8-11,35,共5页
关键词 音乐情感 哲学释义学 伽达默尔 音乐美学 音乐作品 西方哲学 存在方式 艺术作品 情感论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心音论 音乐存在方式观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曙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3期29-30,共2页
天法道 道法自然人法地 地法天 《老子》心之动 物使之然音之起 由人心生 《乐记》
关键词 音乐存在方式 “天” 音乐艺术 “天人” “人” 文化建构 人文化 “乐” “在” 自然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民族·音乐──有关音乐存在方式之过去·现在·未来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龙菲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6,共4页
哲学层面的论证:超越,总是有所前进;超越,总是有所抛弃;超越,总是有所创造;超越,总是有所否定。这是历史的逻辑,生命的属性,天地之正道,宇宙之铁律。民族学层面的论证:所谓“民族”,由于人类历史的进化,其内涵一直在不停... 哲学层面的论证:超越,总是有所前进;超越,总是有所抛弃;超越,总是有所创造;超越,总是有所否定。这是历史的逻辑,生命的属性,天地之正道,宇宙之铁律。民族学层面的论证:所谓“民族”,由于人类历史的进化,其内涵一直在不停的演变。某种“文明多元一体”论的“信缘族类观念”,正是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而“超越”了“一般民族学”的常规。音乐学层面的论证:向未来开放和向世界开放的“音乐之民族的特性”从来都不是静止、凝固的。所谓“电子音乐”即“信息技术音乐”,它不仅加大了“信缘族类音乐”对“血缘民族音乐”、“物缘(地缘)民族音乐”的超越速度,而且已经引起了音乐艺术之内涵的某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 民族 音乐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和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7年第1期12-15,共4页
音乐本体论是对音乐存在的反思,是对音乐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的领悟和揭示.对于音乐本体的探讨,我们必须深入到时代的音乐审美文化氛围中去透视音乐存在的现实形态,去反思音乐存在的内在依据,去领悟音乐作品存在的不同维度,去探索音乐审... 音乐本体论是对音乐存在的反思,是对音乐的本质、意义和价值的领悟和揭示.对于音乐本体的探讨,我们必须深入到时代的音乐审美文化氛围中去透视音乐存在的现实形态,去反思音乐存在的内在依据,去领悟音乐作品存在的不同维度,去探索音乐审美接受、音乐审美阐释活动中音乐意义、音乐价值的实现的全过程.音乐本体论是对音乐艺术活动,即:对音乐世界、作曲家、音乐作品、音乐演奏、听众等各个环节的过程的总体把握.从另一种意义上讲,这同时也是一种对人本体与音乐作品本体回溯的二重冒险.中外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说明,音乐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不可分离的本体关系,所以,只有直接深入人的本体反思之中,只有在人类本体和音乐本体的关系之中,在音乐意义探讨的征途上,我们才能与音乐本体对面,我们才能揭示其音乐本体存在的终极价值和意义.就终极意义来说,音乐与人类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音乐的本质内涵的揭示,也就是对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或最高存在方式的揭示.对于音乐存在方式的进一步探讨,将会展示人在音乐中所达到的自身领悟的程度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从而揭示出音乐艺术审美生成、发展的全部奥秘.基此认识,本文将作如下粗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存在方式 音乐思想 本体论 空间性 语言艺术 精神性 人的存在 音乐的本质 时间艺术 音乐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林 《福建艺术》 2005年第4期19-21,共3页
(一) 在现代西方,对音乐存在方式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就是波兰的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他在<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1933)一书中运用现象学原理对音乐的存在方式... (一) 在现代西方,对音乐存在方式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并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就是波兰的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格尔顿(Roman Ingarden,1893-1970).他在<音乐作品及其同一性问题>(1933)一书中运用现象学原理对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经典性的论断: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无疑,茵格尔顿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作品 存在方式 超空间性 时间结构 艺术表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