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到“音乐分析学”——“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刍议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鸿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14,共6页
"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是当前音乐学界在解读音乐作品时最常用的两个词汇。现在是到了把"音乐分析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提出来的时候,即"一门通过建立系统的音乐分析理论、内容和方法,并在分... "音乐分析"与"音乐学分析"是当前音乐学界在解读音乐作品时最常用的两个词汇。现在是到了把"音乐分析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提出来的时候,即"一门通过建立系统的音乐分析理论、内容和方法,并在分析实践中把厘清音乐作品的结构脉络、确定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并揭示音乐作品的创造性价值和文化意义作为己任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音乐分析 音乐分析 音乐分析学 科建设 科内涵及术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基三阶”教学模式的延伸与适应性调整——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教学及其与《曲式学》课程的接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开设的《音乐分析学》课程,曾是本科层次《曲式学》教学中实施的"一基三阶"综合教学模式中的组成部分,1987年开始独立成为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文章介绍了《音乐分析学》课程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的课程...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开设的《音乐分析学》课程,曾是本科层次《曲式学》教学中实施的"一基三阶"综合教学模式中的组成部分,1987年开始独立成为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文章介绍了《音乐分析学》课程在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的课程建设工作,重点谈及了随着形势的改变,《音乐分析学》与《曲式学》等关联性课程的整体设计及依此所作的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学 曲式 课程建设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音乐分析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兼论对我国音乐分析学科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施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5,195,共6页
本文以"音乐分析"理论史为基本线索,对西方音乐分析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形成、发展作了系统梳理,特征性地归纳出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文章并以此为背景,着重对中国音乐分析学的发展历史、学科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音乐 音乐分析 曲式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学 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分析学”学科建设之我见——在武汉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的专题发言 被引量:1
4
作者 郑英烈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1,共6页
该文提出了四个观点:一、"音乐分析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涵盖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音乐史、音乐美学等学科,应属高一级的学科,而"作品分析"只是"曲式学"的同义词。作者呼吁,不要再把... 该文提出了四个观点:一、"音乐分析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涵盖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音乐史、音乐美学等学科,应属高一级的学科,而"作品分析"只是"曲式学"的同义词。作者呼吁,不要再把"曲式学"称为"作品分析",以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二、近年出现的"音乐学分析"是"音乐分析"的一种类别,有别于纯技术分析,但"音乐学分析"必须是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加上人文分析的全方位分析。三、指出目前音乐教育中"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被分割开来的不合理性。四、提出开设"音乐分析学"必须有相应的预备课,如和声发展史、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兴德米特的和声原理、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原理、雷蒂的泛调性理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学 音乐分析 音乐 作曲技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分析学中关于“结构”与“曲式”的探讨——全国首届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相关问题刍议
5
作者 陈沛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本文就全国首届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所提出的“音乐分析学”的概念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即“结构”与“曲式”的问题进行探讨。从音乐发展历史角度对两者概念进行梳理、内涵加以比较,总结出“结构”不同于“曲式”的三个特点。阐述了... 本文就全国首届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中所提出的“音乐分析学”的概念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即“结构”与“曲式”的问题进行探讨。从音乐发展历史角度对两者概念进行梳理、内涵加以比较,总结出“结构”不同于“曲式”的三个特点。阐述了“结构”和“曲式”在音乐分析学中的关系:“结构”包含“曲式”,两者有相同的历史作用,但历史时期不同,“结构”不能完全取代“曲式”,在现代音乐中,有时仍然包含“曲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学 结构 曲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音乐学分析:一种研究方法的探求 被引量:50
6
作者 姚亚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4,共7页
从根本上说"音乐学分析"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文章从目的、特征、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当代学术思潮中的地位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音乐学分析"既符合于中国的学术研究传统,又同当代学术思潮中的一... 从根本上说"音乐学分析"是一种特定的研究方法。文章从目的、特征、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在当代学术思潮中的地位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音乐学分析"既符合于中国的学术研究传统,又同当代学术思潮中的一些重要倾向吻合,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西方音乐 阐释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文本分析 历史-社会分析 话语分析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分析生成人文意义的独立性——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一)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7,共13页
音乐分析虽然是一种纯"技术"的"文本分析",但也不应是一种仅限于结构本身的"封闭性阅读",还应注重"文本"的"整体上下文"(total context)和"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ty),... 音乐分析虽然是一种纯"技术"的"文本分析",但也不应是一种仅限于结构本身的"封闭性阅读",还应注重"文本"的"整体上下文"(total context)和"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ty),并探寻蕴含在结构中的"共性写作原则"和"形式美法则",体现出音乐分析的"开放性",使其在形式范畴内生成"人文"意义成为可能。音乐分析生成"人文"意义,不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其他"外在因素",而直接依托音乐作品的"语言-形式",具有其独立性。音乐分析独立生成"人文"意义更为重要,也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音乐分析 文本分析 人文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音乐作品研究中的音乐学分析与音乐技术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娟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8期89-90,共2页
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研究和认识达到理解,不应只停留在音乐技术分析的层面上。必须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史实和文本进行意义的阐释,从而达到探究其音乐本体背后的人文精神。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取向应是融历史研究与音... 西方音乐史研究的终极价值在于通过研究和认识达到理解,不应只停留在音乐技术分析的层面上。必须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史实和文本进行意义的阐释,从而达到探究其音乐本体背后的人文精神。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术取向应是融历史研究与音乐分析为一体的"音乐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 音乐技术分析 音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谜语”的假面舞会——舒曼《狂欢节》的音乐学分析与演奏表现
10
作者 黄伊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虽然仅从纯音乐的角度审视,热情洋溢诗意盎然的钢琴套曲《狂欢节》也堪称代表舒曼浪漫主义音乐理想的杰作。但对演奏者而言,通过乐谱展现的标题性,透过隐涵于谱面的戏剧性,却能获得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本文依据国内不甚关注的外文文献... 虽然仅从纯音乐的角度审视,热情洋溢诗意盎然的钢琴套曲《狂欢节》也堪称代表舒曼浪漫主义音乐理想的杰作。但对演奏者而言,通过乐谱展现的标题性,透过隐涵于谱面的戏剧性,却能获得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本文依据国内不甚关注的外文文献,从解析《狂欢节》的三个谜题——基本音乐动机入手,聚焦作品的标题性、叙事性,将隐现于音符间的蛛丝马迹理出清晰的戏剧线索,旨在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这部大师杰作,从而获得更为令人信服的演奏诠释和聆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曼 《狂欢节》 音乐分析 演奏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沃采克》最后一场的音乐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玉玲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39,43,共8页
阿尔班·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是20世纪歌剧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戏剧结构、音乐语言及两者的结合入手,对这部歌剧的最后一场进行音乐学分析。
关键词 贝尔格 《沃采克》 最后一场 音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及多重音乐学分析模式的建构设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102,I0004,共8页
于润洋提出“音乐学分析”模式30年来,影响了众多音乐学者和学子。这个模式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结构分析告诉世人作品的“是什么”(what),又通过社会历史分析告诉人们它的“为什么”(why)。此即“2W”分析模式。如果将表演纳入分析视野,那... 于润洋提出“音乐学分析”模式30年来,影响了众多音乐学者和学子。这个模式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结构分析告诉世人作品的“是什么”(what),又通过社会历史分析告诉人们它的“为什么”(why)。此即“2W”分析模式。如果将表演纳入分析视野,那么就可能用同一种模式分析表演者二度创作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关联一度创作,从而出现双重音乐学分析模式。进一步将视域扩大到音乐“立美审美”的整个链条,那么就可加入录音师、听众和言说者的多重2W分析,最终出现多重音乐学分析模式。另一条路径是针对音乐思想“播撒”的多重分析,如对于润洋“音乐学分析”的音乐学分析(他分析了什么和为什么如此分析),进而引入评论或对话链条的多重2W分析,形成第二类多重音乐学分析模式。最后还可以对综合艺术作品所有乐人乐事进行多重音乐学分析,构成复杂的2W分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双重2W分析模式 多重2W分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三位一体”的音乐分析课程体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鸿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4,共7页
文章提出了建设"三位一体"音乐分析教学课程体系的构想,并从目前课程体系建设的紧迫性、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以及教材的构成三方面,对为何要建立这一课程体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音乐分析学 科建设 课程体系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彰显中华文化意蕴和时代精神的抗疫音乐——评谭盾《武汉十二锣》
14
作者 邱桂香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0,168,共9页
华裔作曲家谭盾的《武汉十二锣》在抗疫音乐中独树一帜。文章以音乐学分析方法对其3D5G版进行分析。作品中的忧郁旋律与温暖音调呈现出悲悯情怀,看似简约的音乐蕴藏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精神意趣,在古今中西、人声器乐的3D5G跨时空演... 华裔作曲家谭盾的《武汉十二锣》在抗疫音乐中独树一帜。文章以音乐学分析方法对其3D5G版进行分析。作品中的忧郁旋律与温暖音调呈现出悲悯情怀,看似简约的音乐蕴藏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精神意趣,在古今中西、人声器乐的3D5G跨时空演绎中彰显命运与共精神。该曲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彰显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是对抗疫音乐的丰富,为音乐创作、表演、传播与接受带来许多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盾 武汉十二锣 音乐分析 抗疫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钟》2007年1-4期总目录 被引量:4
15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电子音乐作品 黄钟 钢琴练习曲 音乐分析学 音乐分析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钟》《黄钟》2011年1-4期总目录 被引量:3
16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2-416,共5页
关键词 音乐分析学 民族音乐 刘正维 乐律 音律 音乐 约翰·凯奇 《十二木卡姆》 辛亥革命前后 朱载堉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