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底拖网生物资源的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进京
刘颖
+6 位作者
李祥付
刘好真
徐鹏
孙元
焦海峰
王一农
尤仲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为了解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下简称保护区)生物资源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受干扰情况,于2012年4月(春)、7月(夏)对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
为了解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下简称保护区)生物资源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受干扰情况,于2012年4月(春)、7月(夏)对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相似性聚类(Bray-Curtis)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春、夏季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底拖网生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共出现海洋生物45属47种,隶属7门11纲22目36科,其中保护区42种,保护区附近海域37种,节肢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最高;(2)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为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特征种,保护区季节间物种更替率(64.29%)低于其附近海域(72.97%);(3)保护区平均丰度为37.459ind/Agt,平均生物量为59.160g/Agt,其附近海域平均丰度为37.048ind/Agt,平均生物量为37.230g/Agt,保护区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其附近海域;(4)春季保护区与其附近海域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相近且均较低,夏季保护区多样性指数高于其附近海域;(5)ABC曲线表明,春季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处于轻微干扰及未受到干扰状态,夏季保护区处于轻微干扰状态,其附近海域处于重度干扰状态。综上所述,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提高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度、生物量及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面优于其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分布特征
群落结构
底拖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2
作者
张晓辉
周燕
+2 位作者
张成
余俊
卢毅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9,75,共5页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优势类群有角毛藻(Chaetoceros sp.)、角藻(Ceratiu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裸甲藻(Akashiwo sanyuineum)等。网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28,水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17。根据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个生态类群:近岸性和广布性类群,外海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
列岛
海洋
自然保护区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数量分布
多样性指数
生态
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澎列岛自然保护区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3
作者
许国
吴俊峰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0-251,共2页
粤东南澳县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优越的生态环境,精心的保护管理,促成了各种海洋生物群落的繁荣。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分布于保护区海域的海洋生物有517种;发现的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中华白海...
粤东南澳县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优越的生态环境,精心的保护管理,促成了各种海洋生物群落的繁荣。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分布于保护区海域的海洋生物有517种;发现的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中华白海豚、鹦鹉螺、红珊瑚、海龟、黄唇鱼、克氏海马鱼等20多种;60多种世界濒危鸟类、国际保护的珍贵候鸟也常年寻食于该区海域。因此该自然保护区被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
南澎
列岛
水生野生动物
中华白海豚
生态
环境
海洋
生态
保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这里是水生野生生物的乐园
4
作者
孔一颖
《海洋与渔业》
2020年第5期40-41,共2页
每年的3月到5月间,是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南澎列岛保护区”)海豚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运气好的话,从保护区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就能看到嬉戏追逐的海豚南澎列岛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海底自然地貌和近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栖...
每年的3月到5月间,是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南澎列岛保护区”)海豚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运气好的话,从保护区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就能看到嬉戏追逐的海豚南澎列岛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海底自然地貌和近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栖息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孕育着复杂的生物群落,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态
系统
南澎
列岛
生物群落
自然
地貌
海洋
生物
海豚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底拖网生物资源的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进京
刘颖
李祥付
刘好真
徐鹏
孙元
焦海峰
王一农
尤仲杰
机构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浙江省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1097号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47号
文摘
为了解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下简称保护区)生物资源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受干扰情况,于2012年4月(春)、7月(夏)对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相似性聚类(Bray-Curtis)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春、夏季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底拖网生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共出现海洋生物45属47种,隶属7门11纲22目36科,其中保护区42种,保护区附近海域37种,节肢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最高;(2)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为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特征种,保护区季节间物种更替率(64.29%)低于其附近海域(72.97%);(3)保护区平均丰度为37.459ind/Agt,平均生物量为59.160g/Agt,其附近海域平均丰度为37.048ind/Agt,平均生物量为37.230g/Agt,保护区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其附近海域;(4)春季保护区与其附近海域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相近且均较低,夏季保护区多样性指数高于其附近海域;(5)ABC曲线表明,春季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处于轻微干扰及未受到干扰状态,夏季保护区处于轻微干扰状态,其附近海域处于重度干扰状态。综上所述,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提高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度、生物量及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面优于其附近海域。
关键词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分布特征
群落结构
底拖网
Keywords
The Jiushan Islands Marine Ecological Nature Reserv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ommunity structure
bottom trawling
分类号
S932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2
作者
张晓辉
周燕
张成
余俊
卢毅军
机构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杭州植物园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9,75,共5页
基金
浙江省海洋环境开发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优势类群有角毛藻(Chaetoceros sp.)、角藻(Ceratiu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裸甲藻(Akashiwo sanyuineum)等。网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28,水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17。根据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个生态类群:近岸性和广布性类群,外海性类群。
关键词
南麂
列岛
海洋
自然保护区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数量分布
多样性指数
生态
类群
Keywords
Nanji marine nature reserve area
netzphyt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abundance distribution
diversity index
ecology group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澎列岛自然保护区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3
作者
许国
吴俊峰
机构
广东省南澳县广播电视台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0-251,共2页
文摘
粤东南澳县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优越的生态环境,精心的保护管理,促成了各种海洋生物群落的繁荣。据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统计,分布于保护区海域的海洋生物有517种;发现的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中华白海豚、鹦鹉螺、红珊瑚、海龟、黄唇鱼、克氏海马鱼等20多种;60多种世界濒危鸟类、国际保护的珍贵候鸟也常年寻食于该区海域。因此该自然保护区被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关键词
海洋
生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
南澎
列岛
水生野生动物
中华白海豚
生态
环境
海洋
生态
保护
管理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P74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这里是水生野生生物的乐园
4
作者
孔一颖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洋与渔业》
2020年第5期40-41,共2页
文摘
每年的3月到5月间,是广东南澎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南澎列岛保护区”)海豚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候,运气好的话,从保护区办公室的窗口望出去,就能看到嬉戏追逐的海豚南澎列岛保护区有着独特的海底自然地貌和近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栖息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孕育着复杂的生物群落,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关键词
海洋
生态
系统
南澎
列岛
生物群落
自然
地貌
海洋
生物
海豚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
分类号
Q9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底拖网生物资源的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
李进京
刘颖
李祥付
刘好真
徐鹏
孙元
焦海峰
王一农
尤仲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张晓辉
周燕
张成
余俊
卢毅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澎列岛自然保护区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许国
吴俊峰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这里是水生野生生物的乐园
孔一颖
《海洋与渔业》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