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何张玙璠 阮巧玲 +5 位作者 杨欣平 普琳梅 邵凌云 张文宏 张云桂 杨清銮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使用1个月每周3次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性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估依非韦伦药代动力学影响血药浓度和预防结核活动的有效性。方法 接受600 mg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者同时使用包含利福喷丁(450 mg)及异烟肼(400 mg)1个月每周3次(1H3P3)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分别在第0、2、4、8周进行依非韦仑血药浓度检测,第2、4周进行利福喷丁血药浓度检测,第0、8周测定血HIV-RNA。目标为依非韦伦浓度>1 mg/L,如果80%以上受试者的依非韦仑血药浓度达到目标值则认为该预防性治疗方案是可接受的。随访18个月,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共入组31例HIV感染者,其中2例受试者基线依非韦伦血药浓度<1 mg/L,鉴于依从性较差将其从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剔除。其余29例受试者中23(79.3%)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43.0 (32.5,53.5)岁。第0周的依非韦伦血药浓度[中位数 (四分位数)]为2.33 (1.96,2.34) mg/L;第2周为2.32 (1.90,3.28) mg/L;第4周为2.07 (1.83,3.09)mg/L;第8周2.71(2.14,3.33)mg/L。依非韦伦在第0周、第2周、第4周、第8周四个时间点的血浆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的利福喷丁血药浓度为9.36(6.23,16.47)mg/L;第4周为9.36(6.41,15.56)mg/L。利福喷丁第2周与第4周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在第2、4、8周依非韦伦的血药浓度都大于1 mg/L。此外,男性比女性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低 (P<0.05);低体重(<60 kg)比高体重(≥60 kg)受试者依非韦伦血药浓度更高(P<0.05)。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活动性结核症状或体征。结论 依非韦伦与1H3P3方案联合使用对依非韦伦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利福喷丁 血药浓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依非韦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敏 石峰 +4 位作者 吴玉珊 李同心 谭顺 张辉芬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了解以依非韦伦(EFV)为基础的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6年1-6月初次接受含EFVART方案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了解以依非韦伦(EFV)为基础的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6年1-6月初次接受含EFVART方案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变化。结果HIV感染者ART前、治疗1年、治疗2年时血脂异常率分别为61.4%、61.5%、63.7%,虽总体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LDL异常率逐渐升高,HDL异常率逐渐下降(P均<0.05)。LDL检测值亦从治疗前的(2.44±0.68)mmol/L升高到治疗1年时(2.89±0.79)mmol/L,2年时(3.20±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患者ART2年时TC、LDL升高程度较18~40岁的患者明显(P均<0.05),体重指数≥24患者TG、LDL升高程度较体重正常的患者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EFV为基础的初始ART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主要体现在LDL,其异常发生率及其检测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抗病毒治疗 血脂 年龄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非韦伦的肝细胞毒性作用及对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芳 熊华伟 +3 位作者 贾小芳 姚亚敏 刘晓茜 张丽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分别加入依非韦伦1.25,2.5,5和10 mg.L-1,培养5 h后采用原位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类(ROS)的含量;依非韦伦2.5 mg.L-1与细胞作用5 h后,用膜联蛋白-... 目的探讨依非韦伦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uh7中分别加入依非韦伦1.25,2.5,5和10 mg.L-1,培养5 h后采用原位比色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类(ROS)的含量;依非韦伦2.5 mg.L-1与细胞作用5 h后,用膜联蛋白-Ⅴ/碘化丙啶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依非韦伦2.5 mg.L-1处理细胞5 h,获得全细胞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采用ImageMaster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应用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进行差异蛋白质鉴定。结果随着依非韦伦浓度的增加,细胞内ROS的含量逐步升高(r=0.9740,P<0.05)。依非韦伦2.5 mg.L-1与细胞作用5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显著变化,但有7种蛋白质表达量显著降低,其中线粒体热激蛋白75和抗氧化蛋白1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6.7%和85.5%;抗胰蛋白酶及其S突变体、细胞角蛋白9、剪接体相关蛋白和磷酸丙糖异构酶的表达被完全抑制。结论依非韦伦对Huh7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可能通过调节热激蛋白75和抗氧化蛋白1等的表达影响线粒体的功能,最终导致肝毒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肝细胞 毒性 活性氧类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益艾康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片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乐 秦会珍 +10 位作者 马静 李伟霞 胡宇才 鲁静 唐进法 李学林 徐智儒 肖峰 刘中秋 郭会军 徐立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0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依非韦伦和依非韦伦+益艾康胶囊,并通过LC/MS/MS测定两种给药方式后血浆中依非韦伦浓度,随后使用Phoenix Win 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符合...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与HAART药物依非韦伦的相互作用。方法:实验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依非韦伦和依非韦伦+益艾康胶囊,并通过LC/MS/MS测定两种给药方式后血浆中依非韦伦浓度,随后使用Phoenix Win Nonlin 6.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血药浓度在5-500 ng·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0%、提取回收率97.0%-104.0%、稳定性较好、受基质影响较小。由两组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得知AUC(0-t)、AUC(0-∞)、MRT(0-t)和MRT(0-∞)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参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艾康可能对依非韦伦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在临床上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艾康 HAART药物 依非韦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联用阿兹夫定前后人尿液中依非韦伦浓度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冰洁 李青 +1 位作者 张西军 常俊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6,共7页
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联用阿兹夫定(FNC)前后健康人尿液中的依非韦伦(EFV)浓度,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2.1 mm×100 mm,3μm),流动相为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流速为0.2 mL/min,柱温30℃,... 建立液质联用法(HPLC-MS/MS)测定联用阿兹夫定(FNC)前后健康人尿液中的依非韦伦(EFV)浓度,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色谱柱为Hypersil GOLD C18(2.1 mm×100 mm,3μm),流动相为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流速为0.2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电离正离子模式下的选择反应检测扫描(SRM),测定12例志愿者.EFV保留时间为7.1 min,线性范围为1~200 ng/mL,在该线性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相关性系数r^2>0.99.EFV连续单用14 d和联用FNC的7 d前后,EFV尿药浓度和排泄量无明显变化.该方法没有明显基质效应,能满足尿药研究需要,灵敏度高、准确性好.EFV和FNC联用对EFV的尿样排泄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阿兹夫定 药物相互作用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非韦伦治疗后HIV感染/AIDS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和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白少丽 白若靖 +4 位作者 周莹荃 孟庆鑫 王建云 代丽丽 画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9-405,共7页
目的了解接受依非韦伦进行初始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焦虑(anxiety)和抑郁(depression)(简称SAD症状)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HIV感染/AIDS患... 目的了解接受依非韦伦进行初始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焦虑(anxiety)和抑郁(depression)(简称SAD症状)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HIV感染/AIDS患者543例,随访观察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并在治疗基线和治疗12个月分别通过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SAD症状评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AD症状的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在治疗后发生重度SA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完成12个月治疗随访的患者444例。基线PSQI、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抑郁评分(HAD-D)和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焦虑评分(HAD-A)异常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8.9%、22.1%和29.3%,治疗12个月后PSQI评分从8.43±2.45降至5.74±2.67,HAD-D评分从10.73±2.84降至4.93±3.44,HAD-A评分从10.98±3.01降至4.69±3.2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睡眠障碍、抑郁、焦虑情况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从11.9%降至3.8%、3.8%降至0、2.5%降至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是学生或无业、WHO分期Ⅲ/Ⅳ、基线HAD-A评分>7、基线HAD-D评分>7是重度焦虑的预测因子(P<0.05);无业、离异或分居、基线HAD-A评分>7、基线HAD-D评分>7是治疗12个月后发生重度抑郁的预测因子(P<0.05);基线HAD-D评分>7、基线PSQI>5是治疗12个月后发生重度睡眠障碍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在接受依非韦伦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的SAD症状与多种因素相关。严重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缺乏经济来源、缺少家庭关怀以及在药物治疗之前就存在着SAD症状等情况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依非韦伦或在治疗过程中加强神经精神状况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睡眠障碍 焦虑 抑郁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依非韦伦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晓鸽 杨金枝 +1 位作者 陈晓峰 郝海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0-324,共5页
分别采用氢核磁共振定量法和氟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依非韦伦含量。氢核磁共振定量法以依非韦伦δ1.58~1.65处质子峰为定量峰,马来酸δ6.22处为内标峰。氟核磁共振定量法以δ-80.58处作为定量峰,4-溴-2-氟-乙酰苯胺δ-121.70作为内标峰... 分别采用氢核磁共振定量法和氟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依非韦伦含量。氢核磁共振定量法以依非韦伦δ1.58~1.65处质子峰为定量峰,马来酸δ6.22处为内标峰。氟核磁共振定量法以δ-80.58处作为定量峰,4-溴-2-氟-乙酰苯胺δ-121.70作为内标峰。通过比较依非韦伦的定量峰与内标物质内标峰峰面积,计算依非韦伦的含量。测试结果显示,氢核磁共振定量法和氟核磁共振定量法的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核磁共振法可用于依非韦伦绝对含量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核磁共振法 氢核磁共振定量法 氟核磁共振定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5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血药浓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颖 叶珍洁 +2 位作者 吴灵洁 原津津 俞晓玲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诺福韦-D7作为内标,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后稀释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2.0 mm×50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待方法学验证后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分别在62.5~3000、10~500、125~6000、10~500、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8;四水平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准确度为94.0%~109.3%;提取回收率为98.7%~104.5%、不同类型血浆基质效应为95.7%~106.0%,且血浆样本在一定的储存环境中稳定性良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接受多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HIV患者血药谷浓度分别为107.7~2366.0、740.0~3410.0、38.5~1229.3、31.6~224.4 n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HIV患者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 拉替拉韦 依非韦伦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崔河图使蕃考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寅春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崔河图于唐大历十四年受诏出使吐蕃告哀,这一历史事件,史书上有记载,然而后世学者多未注意,偶有提及,表述也多有误记。文章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考证,清理还原,以弥补唐蕃往来使者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 崔河图 吐蕃 唐朝 历史考证 使蕃事件 告哀使者 韦伦 持节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基乙炔的合成研究
10
作者 张洁 陈亚红 +1 位作者 田丰收 王瑞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7-2150,共4页
以环丙基甲基酮为起始原料,五氯化磷为氯化试剂,采用先氯化后消除的工艺合成了依非韦伦关键中间体环丙基乙炔。针对二氯代物中间体(1,1-二氯乙基)环丙烷和一氯代物中间体(1-氯乙烯基)环丙烷消除反应活性的不同,分别在三乙胺和氢氧化钾... 以环丙基甲基酮为起始原料,五氯化磷为氯化试剂,采用先氯化后消除的工艺合成了依非韦伦关键中间体环丙基乙炔。针对二氯代物中间体(1,1-二氯乙基)环丙烷和一氯代物中间体(1-氯乙烯基)环丙烷消除反应活性的不同,分别在三乙胺和氢氧化钾存在下进行分步消除反应,对消除反应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优化的合成条件为:在3%吡啶(以环丙基甲基酮质量为基准,下同)、10~15℃下进行氯化反应;以三乙胺为碱,回流状态下进行一步消除反应;在KOH/DMSO体系中于110℃进行二步消除反应。在该条件下,以环丙基甲基酮计,环丙基乙炔单程收率可达49%。同时建立了三乙胺的回收套用工艺,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环丙基甲基酮 环丙基乙炔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紫蓝兔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第1期3-4,共2页
青紫蓝兔又名琴其拉兔、山羊青兔和青林子兔,因其被毛颜色与南美洲产的一种珍贵毛皮动物青紫蓝色毛丝鼠相似而得名。青紫蓝兔是世界育成较早的皮肉兼用型的品种,因其毛皮商用价值较高而闻名于世。1一般情况1.1原产地、育成简史及分布青... 青紫蓝兔又名琴其拉兔、山羊青兔和青林子兔,因其被毛颜色与南美洲产的一种珍贵毛皮动物青紫蓝色毛丝鼠相似而得名。青紫蓝兔是世界育成较早的皮肉兼用型的品种,因其毛皮商用价值较高而闻名于世。1一般情况1.1原产地、育成简史及分布青紫蓝兔由法国育种家戴葆斯基用噶伦兔分别与喜玛拉雅兔和蓝色贝韦伦兔杂交,然后将两类杂种兔进行横交并经过不断选育于20世纪初育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紫蓝兔 韦伦 商用价值 珍贵毛皮动物 毛丝鼠 种兔 兼用型 肉用兔 喜玛拉雅 肉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