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1
作者 蔡慎权 高宇 +6 位作者 刘清珍 徐方宁 张庆桐 周洁洁 张洁 陶高见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 评价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9~10周龄,体重30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模型组(CAR组)、S1PR1... 目的 评价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9~10周龄,体重30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模型组(CAR组)、S1PR1激动剂SEW2871组(SEW组)、S1PR1拮抗剂W146组(W组)和溶剂DMSO组(DMSO组),每组12只。S组仅行麻醉、气管插管与股动脉、静脉置管;CAR组、SEW组、W组和DMSO组经食管电刺激建立大鼠心脏停搏-复苏模型。复苏成功即刻,SEW组腹腔注射SEW2871,剂量为5 mg/kg;W组腹腔注射W146,剂量为1 mg/kg;DMSO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DMSO。复苏后1 d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1PR1、小窝蛋白1(Caveolin-1)蛋白含量,采用干湿重法测海马组织脑含水量,采用定量检测伊文思蓝(EB)渗透含量与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白蛋白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电镜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数量并计算囊泡密度。结果 与S组比较,CAR组、SEW组、W组和DMSO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CAR组比较,SEW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降低(P<0.05);W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SEW组比较,W组和DMSO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促进S1PR1表达可减轻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1-磷酸受体1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疼痛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金路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5-759,共5页
鞘氨醇-1-磷酸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1,S1PR1)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能调节多种下游信号分子和细胞功能。研究发现S1PR1在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激活S1PR1产生致痛作用还是镇痛作用尚存在争议。该文讨论了S1P/S1PR1信... 鞘氨醇-1-磷酸受体1(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1,S1PR1)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其能调节多种下游信号分子和细胞功能。研究发现S1PR1在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激活S1PR1产生致痛作用还是镇痛作用尚存在争议。该文讨论了S1P/S1PR1信号在疼痛研究中的最新观点与进展,以增进对其生物学功能及病理作用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系统 -1-磷酸受体亚型1 G蛋白偶联受体 -1-磷酸 FTY720 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冶丹 李梅 +4 位作者 陈芸 余顺玲 周永红 周灵 谢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576-3579,共4页
背景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可作为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靶点。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为发病率较低的结外淋巴瘤,但侵袭能力强,应用现有的手段治疗后整体预后极差,亟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的了解S1PR... 背景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可作为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靶点。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为发病率较低的结外淋巴瘤,但侵袭能力强,应用现有的手段治疗后整体预后极差,亟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的了解S1PR1在PT-DLBCL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1PR1的表达与PT-DLBCL预后的关系,探讨鞘氨醇-1-磷酸(S1P)/S1PR1作为该病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收集1994年5月-2016年3月云南省肿瘤医院PT-DLBCL病理蜡块37例,随机选取普通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理蜡块37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S1PR1在PT-DLBCL和普通结内DLBCL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收集37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1PR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PT-DLBCL组织中,S1PR1表达阳性20例(54.1%)、阴性17例(45.8%)。37例普通结内DLBCL组织中,S1PR1表达阳性11例(29.7%)、阴性26例(70.3%)。PTDLBCL组织中S1PR1阳性表达率高于普通结内DLBCL组织(χ^2=4.497,P=0.034)。37例PT-DLBCL患者中,20例S1PR1阳性表达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9±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1±2.3)个月,17例S1PR1阴性表达者中位OS为(71.9±9.6)个月、中位PFS为(64.6±10.9)个月。S1PR1阳性表达者3、5年总生存率(15.0%、10.0%)低于S1PR1阴性表达者3、5年总生存率(52.9%、35.3%)(χ^2=10.971,P=0.001);S1PR1阳性表达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5.0%、0)低于S1PR1阴性表达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35.3%、23.5%)(χ^2=15.833,P<0.001)。结论 S1PR1在PT-DLBCL中阳性表达率较普通结内DLBCL高,且其表达率高低与PT-DLBCL预后情况相关,S1P/S1PR1具有作为该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肿瘤 多原发性 -1-磷酸受体1 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R1基因慢病毒转染对EAE小鼠调节性T细胞及IL-17、IFN-γ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瑶 李作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观察经外周转染S1PR1基因慢病毒(LV-S1PR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IL-17、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AE模型组、LV-S1PR1转染组,后两组建立EAE模型,LV... 目的:观察经外周转染S1PR1基因慢病毒(LV-S1PR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IL-17、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AE模型组、LV-S1PR1转染组,后两组建立EAE模型,LV-S1PR1转染组经尾静脉注射LV-S1PR1。每日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S1PR1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以及脊髓组织IL-17、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EAE模型组相比较,LV-S1PR1转染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外周血S1PR1表达增加( P <0.05);外周血S1P水平、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脊髓组织中IL-17和IFN-γ水平降低( P <0.05)。结论:经外周转染LV-S1PR1可以改善EAE小鼠的发病,其防治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外周S1PR1的表达,降低外周S1P水平,使T细胞迁移受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R1慢病毒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1-磷酸 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前药类S1P1激动剂Syl978的药理活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晶 汪小涧 +3 位作者 周琬琪 薛妮娜 尹大力 陈晓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著的激动活性,而对于鞘氨醇-1-磷酸3型受体(S1P3)的激动作用较弱,显示良好的受体激动选择性。单次灌胃分别给予SD大鼠0.3,1,3 mg/kg的Syl978都能够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且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10 mg/kg的Syl978对大鼠心率并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yl978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 激动剂 Syl978 芬戈莫德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SYL934的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晶 张海婧 +4 位作者 汪小涧 周琬琪 扈金萍 尹大力 陈晓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SYL934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HTRF-IP1(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IP1)方法,检测SYL934的活性磷酸酯SYL934-P对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SYL934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HTRF-IP1(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IP1)方法,检测SYL934的活性磷酸酯SYL934-P对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及鞘氨醇-1-磷酸3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3,S1P3)的激动活性,采用体内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实验考察SYL934的体内免疫抑制作用,采用大鼠心率检测实验考察SYL934对心率的影响,通过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实验考察SYL934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SYL934的活性磷酸酯SYL934-P能够在体外选择性激动S1P1而非S1P3,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SYL934能够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发挥明显的免疫抑制效应,而不会影响大鼠心率。每天灌胃给予小鼠SYL934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移植皮片的存活率。结论 SYL934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鞘氨醇-1-磷酸1 型受体激动剂 淋巴细胞归巢 移植排斥反应 SYL934 FTY7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继斌 吴满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通过其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呈现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功能。近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的多种抗AS、抗炎功能与胆固醇代...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通过其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介导胆固醇逆向转运,呈现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功能。近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的多种抗AS、抗炎功能与胆固醇代谢无关,而是由其联结的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和ApoA-I分别通过S1P受体和清道夫受体B-I(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I,SR-BI)介导的细胞内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HDL) 载脂蛋白A-I(ApoA-I) -1-磷酸受体(S1P) 清道夫受体B-I(SR-BI) 动脉粥样硬化(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姚俊成 刘思巧 +4 位作者 颜天 王磊 李玉涛 杨祺 窦科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73-1377,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的方式构建血管性ED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1 mL生理盐水灌胃),他达拉非组(按每天0.8 mg/kg的剂量给...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的方式构建血管性ED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1 mL生理盐水灌胃),他达拉非组(按每天0.8 mg/kg的剂量给予他达拉非溶液灌胃),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每天20、40、80 mg/kg的剂量给予淫羊藿苷混悬液灌胃)。假手术组(10只)给予每天1 mL生理盐水灌胃。造模4周后,刺激大鼠阴茎海绵体神经,测量最大阴茎海绵体内压(ICPmax),评估大鼠的勃起功能。连续灌胃30 d后取大鼠阴茎海绵体标本,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鞘氨醇-1-磷酸(S1P)和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的表达水平;采用Masson染色测定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纤维化情况,计算所采集图像的积分光密度(IOD)。对各组大鼠ICPmax和阴茎海绵体中α-SMA、S1P、S1PR1水平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他达拉非组大鼠的ICPmax高于淫羊藿苷低剂量组,低于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P均<0.05)。他达拉非组大鼠阴茎海绵体的Masson染色IOD低于淫羊藿苷低、中剂量组,高于淫羊藿苷高剂量组(P均<0.05)。他达拉非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α-SMA的表达水平低于淫羊藿苷高剂量组,高于淫羊藿苷低、中剂量组(P均<0.05)。他达拉非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S1P的表达水平低于淫羊藿苷中、高剂量组(P均<0.05)。他达拉非组大鼠阴茎海绵体中S1PR1表达水平低于淫羊藿苷低、中、高剂量组(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α-SMA、S1P、S1PR1水平和ICPma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P均<0.05)。结论淫羊藿苷可显著改善血管性ED大鼠的勃起功能,其可能通过调节S1P、S1PR1水平促进血管内皮的新生和稳定,达到改善勃起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1-磷酸 -1-磷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