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1
作者 蔡慎权 高宇 +6 位作者 刘清珍 徐方宁 张庆桐 周洁洁 张洁 陶高见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目的 评价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9~10周龄,体重30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模型组(CAR组)、S1PR1... 目的 评价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9~10周龄,体重30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心脏停搏-复苏模型组(CAR组)、S1PR1激动剂SEW2871组(SEW组)、S1PR1拮抗剂W146组(W组)和溶剂DMSO组(DMSO组),每组12只。S组仅行麻醉、气管插管与股动脉、静脉置管;CAR组、SEW组、W组和DMSO组经食管电刺激建立大鼠心脏停搏-复苏模型。复苏成功即刻,SEW组腹腔注射SEW2871,剂量为5 mg/kg;W组腹腔注射W146,剂量为1 mg/kg;DMSO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DMSO。复苏后1 d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1PR1、小窝蛋白1(Caveolin-1)蛋白含量,采用干湿重法测海马组织脑含水量,采用定量检测伊文思蓝(EB)渗透含量与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白蛋白含量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电镜观察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数量并计算囊泡密度。结果 与S组比较,CAR组、SEW组、W组和DMSO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CAR组比较,SEW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降低(P<0.05);W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与SEW组比较,W组和DMSO组NDS和海马组织S1PR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aveolin-1蛋白含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EB渗透率、白蛋白含量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囊泡密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大鼠心脏停搏-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促进S1PR1表达可减轻复苏后血脑屏障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1-磷酸受体1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燕 马丽 +4 位作者 肖雄 雷冬梅 赵奉茹 郭力源 王晓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86-1894,共9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在不同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0只)、HFE组(给予高脂乳剂,45只)、CCl_(4)组(CCl_(4)诱导,45只)、CCl_(4)+HFE组(HFE联合CCl_(4),50只),经病理及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在不同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0只)、HFE组(给予高脂乳剂,45只)、CCl_(4)组(CCl_(4)诱导,45只)、CCl_(4)+HFE组(HFE联合CCl_(4),50只),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SphK1抑制剂PF-543,同组别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在第1、7、14天取肝组织进行Masson染色,比较肝纤维化面积占比、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纤维化及自噬相关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0.57±0.13)相比,CCl_(4)组(6.93±5.81)和HFE+CCl_(4)组(10.89±2.67)肝纤维化面积占比均升高(P值均<0.01)。PF-543干预第7天可显著降低CCl_(4)组及HFE+CCl_(4)组纤维化病变面积(P值均<0.01)。与正常组相比,HFE组、CCl_(4)组和HFE+CCl_(4)组的SphK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HFE+CCl_(4)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干预后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Atg5、Atg12、Becn1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面积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5、-0.640、-0.632,P值均<0.01);SphK1的表达水平与Atg5、Atg12、Becn1、Map1lc3a的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3、0.561、0.510、0.498,P值均<0.01)。电镜示:CCl_(4)组肝组织轻微水肿,细胞器丰富,轻度肿胀,以粗面内质网扩张为主。该视野可见9个自噬溶酶体结构。在PF-543干预第7天后,未见典型自噬结构。HFE+CCl_(4)组肝组织轻度水肿,结构不清晰,粗面内质网数量丰富,明显扩张,表面附着核糖体颗粒较少。该视野可见6个自噬溶酶体结构。在PF-543干预第7天后,该视野未见典型自噬结构。结论PF-543对自噬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同时伴有纤维化面积的减少。提示靶向SphK1,可影响到肝脏的自噬水平,并进而缓解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的纤维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激酶1 自噬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磷酸鞘氨醇联合透明质酸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丹丹 胡嘉捷 +5 位作者 刘鷖雯 何怡青 杨翠霞 张国良 高锋 杜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7-412,420,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和透明质酸(H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7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3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和38名健康的体检者(... 目的:观察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和透明质酸(HA)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7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30例肠道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和38名健康的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S1P和HA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两者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P、HA、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CRC的效能。结果:血清S1P水平在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及结直肠癌组中逐次升高(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H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然而良性疾病组的血清HA水平与结直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S1P水平和H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6,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1P、HA、CEA、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CR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642、0.694、0.593及0.916。术后CRC患者血清HA水平显著降低(P<0.001),但术后血清S1P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1P与HA结合检测在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 透明质酸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2通过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
4
作者 肖志强 杨柳 +3 位作者 黄睿 黄斌 李晓佳 王晓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1,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通过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且构建靶向S1PR2的干扰序列用于干预细胞中S1PR2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发现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S1PR2干预后模型组内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01)。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APP、Tau、p-Tau和PSD95的表达,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降低模型组细胞内APP、Tau和p-Tau的表达,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P<0.001)。另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TP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以分析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中ATP的产生,增加了ROS含量,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P<0.001)。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ATP的产生,降低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01)。最后,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促进了p-AKT/AKT及p-mTOR/mTOR的表达,S1PR2干预后显著抑制AKT/mTOR通路的激活(P<0.001)。总而言之,S1PR2可能通过促进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受体2 β淀粉样蛋白_(25-35) 阿尔兹海默症 线粒体功能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5
5
作者 史福军 黄宗海 +4 位作者 厉周 蔡寨 李秀勤 彭亮 刘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ELISA检测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SphK1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P<0.05),而SphK1特异性siRNA可轻微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phK1转染细胞S1P表达水平(0.32±0.01)高于对照组(0.24±0.02)(P<0.05),SphK1的过表达可提高S1P的水平,而外源性S1P的添加可通过EDG1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结论 SphK1/S1P/EDG1途径在胃癌的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1-磷酸 EDG1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8
6
作者 吕冰洁 安超 +4 位作者 郝东 王涛 王晓芝 李洪波 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SphK1的表达。...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SphK1的表达。将pcDNA3.1-SphK1载体(SphK1组)、空白pcDNA3.1载体对照(NC组)、SphK1 siRNA(siSphK1组)和对照siRNA(siNC组)分别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E-cadherin、fibronectin和p-ERK1/2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实验评估过表达SphK1和抑制ERK1/2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SphK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分期相关。SphK1过表达可显著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提高p-ERK1/2和fibronectin蛋白水平,减少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而干扰SphK1则呈现相反的结果。ERK1/2抑制剂U0126可显著抑制SphK1过表达诱导的p-ERK1/2和fibronectin上调及E-cadherin下调,也抑制了SphK1过表达增强的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SphK1可能通过ERK1/2通路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提高fibronectin蛋白水平,并促进NSCL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ERK1/2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杜春阳 肖夏 +5 位作者 王鑫贵 符姣 冯益平 胡凤丽 陈恩立 任韫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加药物干预组(Sham+PF-543)、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输...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加药物干预组(Sham+PF-543)、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输尿管结扎加药物干预组(UUO+PF-543)。分别于手术后1、3、7、14 d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hK1、纤维化相关指标mature TGF-β1、FN和ColⅠ及自噬相关因子LC3、Beclin1、Atg5和Atg1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phK1、FN和ColⅠ的肾组织定位表达情况;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变面积,电镜下观察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小鼠肾组织SphK1及自噬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呈现时间依赖性;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增多;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伴随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面积增加;与UUO组相比,PF-543干预明显降低肾组织SphK1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减少;但PF-543干预导致UUO肾组织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升高,间质纤维化的病变进一步加重。结论 SphK1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肾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自噬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单侧输尿管结扎 自噬 纤维化 PF-543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联合5-FU对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楠 徐红艳 +2 位作者 李向柯 张燕燕 樊青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DMS)与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及两药联合对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DMS)与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及两药联合对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作用后MGC-803细胞中SphK1、TS、DPD、NF-κB p65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对MGC-80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两药联合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DMS和5-FU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MS单药作用MGC-803细胞后其细胞周期的各期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而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作用后MGC-80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两药联合凋亡率明显高于DMS和5-FU单药组(P<0.05)。DMS单药组和联合组SphK1、NF-κB p65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而TS和DPD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DMS能够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与5-FU联用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phK1、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DMS) 5-氟尿嘧啶 激酶1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微环境下钙信号介导鞘氨醇激酶1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贺 刘林华 +2 位作者 石明 刘小山 唐焕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鞘氨醇激酶1(SphK1)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缺氧建立缺氧模型;RNA干扰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分别以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SphK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CCK-8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流式...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鞘氨醇激酶1(SphK1)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缺氧建立缺氧模型;RNA干扰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分别以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SphK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CCK-8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Fluo-3/AM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的动态变化。结果 SphK1表达下调可显著降低缺氧诱导的钙内流,并在缺氧条件下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钙通道激活剂OAG可减弱SphK1表达下调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结论缺氧微环境下SphK1可通过对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影响胶质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缺氧 钙信号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鞘氨醇激酶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鹏 陈科全 +2 位作者 吕成伟 石敏 廖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稳定转染构建SPHK1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和siRNA转染抑制SPHK1表达。分别应用MTT方法评价不同SPHK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稳定转染构建SPHK1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和siRNA转染抑制SPHK1表达。分别应用MTT方法评价不同SPHK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评价TGF-β对SPHK1表达水平的作用,以及SPHK1对EMT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SPHK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表达株及对照细胞;过表达SPHK1显著增加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而抑制SPHK1表达引起相反的变化。SPHK1可以负调控EMT上皮性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正调控间质性分子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l。结论:SPHK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MT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激酶1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表达下调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晓 何文强 +4 位作者 尹继云 王梅叶 张文涛 曲宪东 李南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SphK1siRNA和无义siRNA分别被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义siRNA组和SphK1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三组细胞中SphK1蛋白的表...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SphK1siRNA和无义siRNA分别被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义siRNA组和SphK1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三组细胞中SphK1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分析转染SphK1siRNA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Boyden小室检测三组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cdk2和p21以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SphK1siRNA组中T24细胞的SphK1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P<0.05)。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相比,SphK1siRNA组中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SphK1siRNA组中p2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cdk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SphK1siRNA组中细胞穿膜数低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P<0.05),且SphK1siRNA能引起MMP-2和MMP-9表达的下调(P<0.05)。结论:SphK1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下调引发的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迁移降低可能与p21表达上调和cdk2、MMP-2和MMP-9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24细胞 激酶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蛋白对鞘氨醇激酶和1-磷酸鞘氨醇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尹 王超 +1 位作者 吴彬 秦宜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对人鞘氨醇激酶(SPK)表达、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1P)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和pLXSN-bcr/ab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L-60和ECV304细胞并筛选出pLXSN和pLXSN-bcr/abl的细胞。利用RT-PCR鉴定病毒转染。Wes... 目的研究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对人鞘氨醇激酶(SPK)表达、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1P)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和pLXSN-bcr/ab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L-60和ECV304细胞并筛选出pLXSN和pLXSN-bcr/abl的细胞。利用RT-PCR鉴定病毒转染。WesternBlot检测SPK表达,γ-32P-ATP掺入法检测细胞SPK活性和培养上清的S1P含量。应用同样方法检测不同剂量Gleevec对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S1P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bcr/abl基因转染成功。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的HL-60和ECV304均比转染空载体后的细胞SPK表达、活性和S1P分泌均显著提高。随着Gleevec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S1P的含量逐渐减少。结论BCR/ABL融合蛋白可提高细胞SPK表达、活性和S1P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重组逆转录病毒 激酶 1-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倩 汪小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并且可以逆转肿瘤耐药性,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SphK1的结构生物学以及SphK1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抑制剂 抗肿瘤 结构类型 构效关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14
作者 杨姣 徐双兰 +5 位作者 赵方允 张春芳 张钰旋 刘丽琼 邢西迁 吴绪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7-888,共2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以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增高为特征,是多种慢性心、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过度增殖引起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所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是...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以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增高为特征,是多种慢性心、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的过度增殖引起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所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是重要的病理机制[1]。新近研究发现,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可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二甲基 低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肺动脉高压 RHO激酶 RH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鞘氨醇激酶1增强人结肠癌RKO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琳 刘诗权 +6 位作者 覃蒙斌 伍文红 覃楠 符振华 徐春燕 黄杰安 赖铭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3-629,共7页
目的探讨沉默结肠癌RKO细胞鞘氨醇激酶1(SphK1)基因对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靶向SphK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RKO细胞后,实时定量PCR检测SphK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水平。然后将RKO细胞分为SphK... 目的探讨沉默结肠癌RKO细胞鞘氨醇激酶1(SphK1)基因对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靶向SphK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感染RKO细胞后,实时定量PCR检测SphK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蛋白水平。然后将RKO细胞分为SphK1低表达组(sh SphK1组)、阴性感染对照组(sh Control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0、2、4、8、16、32)μg/m L DDP处理细胞后,MTT法再次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KI-67抗原(ki67)、Bcl-2、胱天蛋白酶9(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结果敲低SphK1基因能抑制RKO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DDP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各组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和sh Control组相比,敲低SphK1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DDP呈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且敲低SphK1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h Control组。此外,敲低SphK1后,抑制ki67和Bcl-2的表达,增加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经DDP处理后,ki67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敲低SphK1基因降低Bcl-2水平、增加caspase-9、caspase-3水平,抑制RKO结肠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增强RKO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sphk1) 顺铂(DDP) RKO结肠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K/S1P通路在肿瘤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雅婕(综述) 贾德馨 于雁(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4-550,共7页
鞘氨醇激酶(SphK)通过催化鞘氨醇(Sph)生成1-磷酸鞘氨醇(S1P),在调控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介导肿瘤迁移、侵袭和耐药等恶性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相关机制近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SphK/S1P信号通路在肿瘤发展中的促瘤机制,包括通... 鞘氨醇激酶(SphK)通过催化鞘氨醇(Sph)生成1-磷酸鞘氨醇(S1P),在调控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介导肿瘤迁移、侵袭和耐药等恶性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相关机制近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SphK/S1P信号通路在肿瘤发展中的促瘤机制,包括通过激活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促进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参与炎症驱动的肿瘤进展,介导促炎信号与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介导肿瘤相关炎症反应以及与EGFR通路形成功能串扰,增强细胞生长和存活能力;此外还深入讨论了其在调控血脑屏障通透性及促进脑转移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机制,旨在深入解析SphK/S1P信号通路在肿瘤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1-磷酸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吴景冬 李皓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K1)修饰的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对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SD大鼠脂肪细胞中分离提取的ADSC分为对照组(CON组)与实验组(SPK1组),分别感染10 MOI的CON和SPK1慢病毒,在感染病毒14 d后,分别使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检测A_(595 nm)和A_(490 nm)以判定成骨、成脂能力,检测两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变化。构建SD大鼠股骨缺损模型,在CON与SPK1两组ADSC与β磷酸三钙陶瓷(β-TCP)结合后,将组织工程骨填压至缺损处,4、6周后X线检测大鼠骨缺损修复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PK1、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7)表达变化。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CON和SPK1慢病毒感染效率分别为94.4%、94.9%;CON和SPK1组SPK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0.10)vs.(1.29±0.17),P<0.05;CON和SPK1组A_(595 nm)分别为(0.20±0.02)vs.(0.41±0.01),A_(490 nm)分别为(0.72±0.01)vs.(0.51±0.02),均P<0.05。CON与SPK1的ALP活性分别为(1.42±0.09)vs.(2.68±0.09),P<0.01。在骨缺损修复中,第4周SPK1组大鼠骨缺损处形成的高密度组织面积显著大于CON组,在第6周时SPK1组大鼠骨缺损治愈,而CON组则尚有缺损。CON和SPK1组在感染病毒48 h后BMP7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0.16)vs.(4.46±0.23),P<0.05。结论 SPK1修饰的ADSC体外、体内成骨能力增强,其机制可能与BMP7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化骨 成骨能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敏 王嵘 +3 位作者 陈璐 沈婷婷 宋连川 种生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83-1685,1691,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BID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phK1蛋白表达情况,分...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BID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ph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B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0%(40/58),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2%(1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36,P=0.000)。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ER阴性(χ2=4.392,P=0.036)、PR阴性(χ2=7.920,P=0.005)、淋巴结转移(χ2=5.033,P=0.025)和高肿瘤分期(χ2=7.117,P=0.008)有关。结论: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BIDC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SphK1蛋白在BIDC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意义 免疫组化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神经鞘氨醇预防化疗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萍 杨冬梓 +3 位作者 莫亚勤 郑澄宇 罗璐 张清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39,共5页
【目的】探讨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对环磷酰胺(CTX)导致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TX组、S1P+NS组及S1P+CTX组,每组10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 【目的】探讨1-磷酸-神经鞘氨醇(S1P)对环磷酰胺(CTX)导致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实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CTX组、S1P+NS组及S1P+CTX组,每组10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情间期处死,观察卵泡数量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卵巢组织Bcl-2及Bax的mRNA变化。【结果】S1P+CTX组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生长卵泡数与S1P+NS组、对照组的差别不显著(P>0.05),而CTX组的所有卵泡数均少于其余3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卵巢组织中,S1P两组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CTX组(P<0.01),Bax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TX组(P<0.01);而CTX组的Bcl-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及S1P两组(P<0.01),Bax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及S1P两组(P<0.01)。【结论】S1P能预防CTX导致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家族成员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神经 环磷酰胺 卵巢功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及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峥嵘 吴虹 +4 位作者 戴丽 王文宇 邓然 李锋 傅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与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S1P受体(S1P receptors,S1PRs)结合,通过相关炎症信号通路,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该文简述S1P及其受体...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鞘磷脂代谢过程产生的一类信号分子,在免疫系统中,与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S1P受体(S1P receptors,S1PRs)结合,通过相关炎症信号通路,影响新生血管的形成。该文简述S1P及其受体通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对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提出了S1P及其受体可能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炎症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 1-磷酸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管生成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