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氨醇激酶1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8
1
作者 吕冰洁 安超 +4 位作者 郝东 王涛 王晓芝 李洪波 杨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24-1229,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SphK1的表达。...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1例外科手术切除并经常规组织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癌旁肺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SphK1的表达。将pcDNA3.1-SphK1载体(SphK1组)、空白pcDNA3.1载体对照(NC组)、SphK1 siRNA(siSphK1组)和对照siRNA(siNC组)分别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E-cadherin、fibronectin和p-ERK1/2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实验评估过表达SphK1和抑制ERK1/2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SphK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分期相关。SphK1过表达可显著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提高p-ERK1/2和fibronectin蛋白水平,减少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而干扰SphK1则呈现相反的结果。ERK1/2抑制剂U0126可显著抑制SphK1过表达诱导的p-ERK1/2和fibronectin上调及E-cadherin下调,也抑制了SphK1过表达增强的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结论:SphK1可能通过ERK1/2通路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提高fibronectin蛋白水平,并促进NSCL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ERK1/2信号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转移和侵袭 被引量:5
2
作者 史福军 黄宗海 +4 位作者 厉周 蔡寨 李秀勤 彭亮 刘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促进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使用转染、RNA干扰及Sphk1过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分别实现胃癌细胞SGC-7901中SphK1蛋白的过表达、低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SphK1对胃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ELISA检测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SphK1的过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P<0.05),而SphK1特异性siRNA可轻微降低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SphK1转染细胞S1P表达水平(0.32±0.01)高于对照组(0.24±0.02)(P<0.05),SphK1的过表达可提高S1P的水平,而外源性S1P的添加可通过EDG1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结论 SphK1/S1P/EDG1途径在胃癌的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为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1-磷酸 EDG1 胃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春阳 肖夏 +5 位作者 王鑫贵 符姣 冯益平 胡凤丽 陈恩立 任韫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加药物干预组(Sham+PF-543)、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输... 目的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在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加药物干预组(Sham+PF-543)、单侧输尿管结扎组(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输尿管结扎加药物干预组(UUO+PF-543)。分别于手术后1、3、7、14 d取材,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phK1、纤维化相关指标mature TGF-β1、FN和ColⅠ及自噬相关因子LC3、Beclin1、Atg5和Atg1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phK1、FN和ColⅠ的肾组织定位表达情况;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变面积,电镜下观察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小鼠肾组织SphK1及自噬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呈现时间依赖性;单侧输尿管结扎导致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增多;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并伴随肾间质纤维化的病变面积增加;与UUO组相比,PF-543干预明显降低肾组织SphK1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肾小管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减少;但PF-543干预导致UUO肾组织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进一步升高,间质纤维化的病变进一步加重。结论 SphK1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肾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诱导自噬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单侧输尿管结扎 自噬 纤维化 PF-543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鞘氨醇激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强 李荣 +3 位作者 李庆芳 夏绍友 杜晓辉 王立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表达鞘氨醇激酶(SPK)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人野生型(rAd-SPKWT)及突变体(rAd-SPKDN)SPK基因导入人胃癌细胞BGC-823。以Westernblot检测外源SPK基因的表达,以[γ-32... 目的研究高表达鞘氨醇激酶(SPK)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人野生型(rAd-SPKWT)及突变体(rAd-SPKDN)SPK基因导入人胃癌细胞BGC-823。以Westernblot检测外源SPK基因的表达,以[γ-32P]ATP掺入法测定SPK酶活性,用迁移扩散盒技术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重组腺病毒可有效介导SPK在人胃癌细胞BGC-823中的表达。酶活性分析表明野生型SPK基因可增强SPK活性,而突变体SPK基因抑制SPK活性;高表达野生型SPK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抑制5-FU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而高表达突变体SPK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增强5-FU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论SPK可以抑制5-FU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迁移,有可能成为胃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人鞘氨醇激酶及突变体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制备及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易军 鲁茁壮 +3 位作者 段海峰 王莉 陈光辉 王立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 制备携带人野生型鞘氨醇激酶基因(SPKwt)及其突变体(SPKDN)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SP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高效基因转移载体。方法 将野生型和突变体SPK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 cmv,重组的穿梭质粒经PmeⅠ线性化后,电转化E. coli... 目的 制备携带人野生型鞘氨醇激酶基因(SPKwt)及其突变体(SPKDN)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SPK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高效基因转移载体。方法 将野生型和突变体SPK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 cmv,重组的穿梭质粒经PmeⅠ线性化后,电转化E. coliBJ AD 1感受态,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腺病毒重组子质粒;重组子经PacⅠ线性化后,以脂质体介导转染293包装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行PCR鉴定重组腺病毒是否携带目的基因,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酶活性检测判断野生型基因和突变体基因表达活性。结果 重组腺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可以感染内皮细胞并正确表达,酶活性分析表明野生型SPK基因增强SPK活性,突变体SPK基因抑制SPK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携带SPK野生型及其突受体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SPK的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鞘氨醇激酶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联合5-FU对胃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楠 徐红艳 +2 位作者 李向柯 张燕燕 樊青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DMS)与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及两药联合对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二甲基鞘氨醇(DMS)与5-FU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胃癌MGC-80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及两药联合对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作用后MGC-803细胞中SphK1、TS、DPD、NF-κB p65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对MGC-803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两药联合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DMS和5-FU单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MS单药作用MGC-803细胞后其细胞周期的各期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而不同浓度DMS和5-FU单药作用后MGC-803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且两药联合凋亡率明显高于DMS和5-FU单药组(P<0.05)。DMS单药组和联合组SphK1、NF-κB p65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而TS和DPD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DMS能够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与5-FU联用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phK1、NF-κB p65、bcl-2蛋白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DMS) 5-氟尿嘧啶 鞘氨醇激酶1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小鼠肾组织鞘氨醇激酶、内皮分化基因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军 张雯 +2 位作者 陶筱娟 方鲁 于健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SPK)与磷酸鞘氨醇(SPP)受体EDG3、EDG5在IgA肾病(IgAN)小鼠肾皮质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复制IgAN小鼠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皮质SPK与SPP受体EDG3、EDG5的mRNA表达。结果:IgAN小鼠肾皮质中SPK与SPP受体E...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SPK)与磷酸鞘氨醇(SPP)受体EDG3、EDG5在IgA肾病(IgAN)小鼠肾皮质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复制IgAN小鼠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皮质SPK与SPP受体EDG3、EDG5的mRNA表达。结果:IgAN小鼠肾皮质中SPK与SPP受体EDG3、EDG5的mRNA均高表达,其中SP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正相关。结论:在IgAN肾组织中,SPK、EDG3及EDG5可能在系膜细胞的增殖和发生表型改变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鞘氨醇激酶 荧光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CSF对单核细胞鞘氨醇激酶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文荣 王立生 +4 位作者 段海峰 高春记 鲁茁壮 王华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6-159,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rhG-CSF对单核细胞鞘氨醇激酶(SphK)活性的影响。应用黏附法分离献血员和rhG-CSF动员第5天供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富集效率,应用RT-PCR检测两种来源单核细胞G-CSF受体和SphK的表达情况,并应用... 本研究旨在了解rhG-CSF对单核细胞鞘氨醇激酶(SphK)活性的影响。应用黏附法分离献血员和rhG-CSF动员第5天供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富集效率,应用RT-PCR检测两种来源单核细胞G-CSF受体和SphK的表达情况,并应用γ-32P-ATP掺入法测定rhG-CSF处理的单核细胞胞浆SphK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献血员和rhG-CSF动员后供者的单核细胞均表达G-CSF受体和SphK;rhG-CSF处理献血员单核细胞对细胞SphK活性无明显影响;rhG-CSF处理供者动员后单核细胞使SphK活性增加(39.6-87.2)%(P<0.05),且呈与剂量无明显关系的瞬时效应。结论:rhG-CSF能增加rhG-CSF动员后单核细胞的SphK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单核细胞 鞘氨醇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微环境下钙信号介导鞘氨醇激酶1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贺 刘林华 +2 位作者 石明 刘小山 唐焕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鞘氨醇激酶1(SphK1)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缺氧建立缺氧模型;RNA干扰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分别以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SphK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CCK-8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流式... 目的探讨缺氧微环境下鞘氨醇激酶1(SphK1)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缺氧建立缺氧模型;RNA干扰技术下调SphK1的表达,分别以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记方法检测SphK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CCK-8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Fluo-3/AM孵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的动态变化。结果 SphK1表达下调可显著降低缺氧诱导的钙内流,并在缺氧条件下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钙通道激活剂OAG可减弱SphK1表达下调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结论缺氧微环境下SphK1可通过对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影响胶质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缺氧 钙信号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高表达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晋 王红 +3 位作者 陆颖 王汉斌 段海峰 王立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高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心肌内注射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SPK1),以5×109pfu/ml的病毒总量分4点注射,对照组心肌内注射同等量的携带绿色...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高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心肌内注射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SPK1),以5×109pfu/ml的病毒总量分4点注射,对照组心肌内注射同等量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3d后进行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实验,测定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测定肌酸激酶(CK)的释放水平,用酶学方法检测SPK1的活性,用薄层层析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和内源性SPK1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心肌内注射Ad-SPK1的大鼠3d后心肌组织SPK1激酶活性明显升高,比对照组升高5倍左右;与对照组相比,注射Ad-SPK1的大鼠心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抵抗能力,表现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损伤,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减少以及再灌注过程中CK释放明显减少。结论腺病毒介导的SPK1基因转染能预防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基因疗法 心肌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鞘氨醇激酶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鹏 陈科全 +2 位作者 吕成伟 石敏 廖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稳定转染构建SPHK1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和siRNA转染抑制SPHK1表达。分别应用MTT方法评价不同SPHK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稳定转染构建SPHK1过表达胃癌细胞株和siRNA转染抑制SPHK1表达。分别应用MTT方法评价不同SPHK1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模型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评价TGF-β对SPHK1表达水平的作用,以及SPHK1对EMT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SPHK1过表达的稳定细胞表达株及对照细胞;过表达SPHK1显著增加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而抑制SPHK1表达引起相反的变化。SPHK1可以负调控EMT上皮性标志分子E-cadherin表达,正调控间质性分子Vimentin和转录因子Snail。结论:SPHK1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MT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鞘氨醇激酶1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表达下调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晓 何文强 +4 位作者 尹继云 王梅叶 张文涛 曲宪东 李南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8-1221,共4页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SphK1siRNA和无义siRNA分别被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义siRNA组和SphK1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三组细胞中SphK1蛋白的表...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1(SphK1)表达下调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SphK1siRNA和无义siRNA分别被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义siRNA组和SphK1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三组细胞中SphK1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分析转染SphK1siRNA前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Boyden小室检测三组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cdk2和p21以及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SphK1siRNA组中T24细胞的SphK1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P<0.05)。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相比,SphK1siRNA组中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SphK1siRNA组中p2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cdk2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SphK1siRNA组中细胞穿膜数低于对照组和无义siRNA组(P<0.05),且SphK1siRNA能引起MMP-2和MMP-9表达的下调(P<0.05)。结论:SphK1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下调引发的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迁移降低可能与p21表达上调和cdk2、MMP-2和MMP-9表达下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T24细胞 鞘氨醇激酶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鞘氨醇激酶信号通路:一种治疗血液肿瘤的新策略(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生 王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1-磷酸鞘氨醇(S1P)是重要的磷脂代谢产物并介导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增殖、存活和迁移等。S1P在细胞内由鞘氨醇激酶(SphK)使鞘氨醇磷酸化而形成。S1P代谢的异常调节已经成为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利用抑制剂、激动剂及抗体... 1-磷酸鞘氨醇(S1P)是重要的磷脂代谢产物并介导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增殖、存活和迁移等。S1P在细胞内由鞘氨醇激酶(SphK)使鞘氨醇磷酸化而形成。S1P代谢的异常调节已经成为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利用抑制剂、激动剂及抗体等靶向SphK-S1P信号通路(包括S1P受体及参与合成和降解的关键酶)已经成为血液肿瘤的新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SphK-S1P的重要生理作用,重点阐述了其异常调节机制及其靶向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首先对磷脂代谢和信号调控进行了概述,然后总结了S1P的合成、代谢、病理和生理作用、异常调节机制以及在血液肿瘤中靶向策略。另外,还讨论了靶向SphK信号通路在新药研发中的前景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1-磷酸 血液肿瘤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倩 傅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62-1164,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诸多代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运动通过提高机体外周组织代谢水平而显著改善IR已被广...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诸多代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运动通过提高机体外周组织代谢水平而显著改善IR已被广泛应用于代谢性疾病的防治。近年来,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SK)作为机体脂代谢的重要调控蛋白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催化鞘氨醇(Sphingosine)合成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SK及其S1P在运动调控机体脂代谢从而改善IR的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SK及其催化产物S1P在运动改善机体IR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加以综述,为揭示运动防治IR机制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运动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融合蛋白对鞘氨醇激酶和1-磷酸鞘氨醇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尹 王超 +1 位作者 吴彬 秦宜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对人鞘氨醇激酶(SPK)表达、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1P)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和pLXSN-bcr/ab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L-60和ECV304细胞并筛选出pLXSN和pLXSN-bcr/abl的细胞。利用RT-PCR鉴定病毒转染。Wes... 目的研究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对人鞘氨醇激酶(SPK)表达、活性及1-磷酸鞘氨醇(S1P)分泌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和pLXSN-bcr/abl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HL-60和ECV304细胞并筛选出pLXSN和pLXSN-bcr/abl的细胞。利用RT-PCR鉴定病毒转染。WesternBlot检测SPK表达,γ-32P-ATP掺入法检测细胞SPK活性和培养上清的S1P含量。应用同样方法检测不同剂量Gleevec对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S1P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bcr/abl基因转染成功。高表达BCR/ABL融合蛋白的HL-60和ECV304均比转染空载体后的细胞SPK表达、活性和S1P分泌均显著提高。随着Gleevec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培养上清中S1P的含量逐渐减少。结论BCR/ABL融合蛋白可提高细胞SPK表达、活性和S1P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质类 bcr—abl 重组逆转录病毒 鞘氨醇激酶 1-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倩 汪小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并且可以逆转肿瘤耐药性,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SphK1的结构生物学以及SphK1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抑制剂 抗肿瘤 结构类型 构效关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基因转染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改善作用研究
17
作者 王红 陆颖 +2 位作者 张晋 易军 张孝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基因局部表达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250~300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6只)、Ad-GFP对照组(7只)和Ad-SPK1(7只)组。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Ad-SPK1组在心脏... 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鞘氨醇激酶1(SPK1)基因局部表达对心肌梗死后心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250~300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6只)、Ad-GFP对照组(7只)和Ad-SPK1(7只)组。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Ad-SPK1组在心脏梗死区及周围多位点注射携带人SPK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SPK1),Ad-GFP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14d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Ad-SPK1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最大左心室收缩压上升/降低时间(±dP/dtmax)(分别为132.82±13.03mmHg、4.34±0.69mmHg、5095.20±384.79)与Ad-GFP组(分别为76.96±8.44mmHg、14.79±1.08mmHg、2954.12±195.05)比较明显改善(P<0.01),而与假手术组(分别为147.42±10.92mmHg、2.80±0.45mmHg、5865.19±484.36)比较则无明显差异。Ad-SPK1组梗死区面积(3.78%±0.96%)与Ad-GFP组(38.86%±5.68%)比较明显减小(P<0.01)。Ad-SPK1组左心室直径、左心室壁厚度(分别为4.63±0.80mm、2.70±0.29mm)与Ad-GFP组(分别为7.30±1.03mm、1.34±0.36mm)比较,直径明显缩小,厚度变薄的程度减轻(P<0.01),而与假手术组(分别为4.50±0.36mm、2.80±0.34mm)比较则无明显差异。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分析显示,SPK1基因转染能明显刺激梗死缺血区的血管生成;天狼星红染色结果表明,SPK1基因转染能显著降低胶原在梗死缺血区的沉积。结论腺病毒介导的SPK1基因转染能够保护缺血导致的心功能损伤,局部Ad-SPK1注射可能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 基因疗法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通过阻止miRNA-19b-3p介导的C-C趋化因子受体2抑制促进肝纤维化
18
作者 郭姣 兰天 杨桂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37-2437,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9月报道】题:鞘氨醇激酶1通过阻止miR-19b-3p介导的CCR2抑制促进肝纤维化(作者Guo J等)多种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如果不予以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肝纤维化的早... 【据《Hepatology》2018年9月报道】题:鞘氨醇激酶1通过阻止miR-19b-3p介导的CCR2抑制促进肝纤维化(作者Guo J等)多种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如果不予以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防治特别关键。肝星状细胞(HSCs)和Kupffer细胞(KCs)的激活调控慢性肝脏疾病进展为肝纤维化。由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仍缺乏特异性、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鞘氨醇激酶 C-C趋化因子 介导 HEPATOLOGY 受体2 KUPFFER细胞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王燕 马丽 +4 位作者 肖雄 雷冬梅 赵奉茹 郭力源 王晓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86-1894,共9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在不同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0只)、HFE组(给予高脂乳剂,45只)、CCl_(4)组(CCl_(4)诱导,45只)、CCl_(4)+HFE组(HFE联合CCl_(4),50只),经病理及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抑制剂在不同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30只)、HFE组(给予高脂乳剂,45只)、CCl_(4)组(CCl_(4)诱导,45只)、CCl_(4)+HFE组(HFE联合CCl_(4),50只),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SphK1抑制剂PF-543,同组别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在第1、7、14天取肝组织进行Masson染色,比较肝纤维化面积占比、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肝纤维化及自噬相关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0.57±0.13)相比,CCl_(4)组(6.93±5.81)和HFE+CCl_(4)组(10.89±2.67)肝纤维化面积占比均升高(P值均<0.01)。PF-543干预第7天可显著降低CCl_(4)组及HFE+CCl_(4)组纤维化病变面积(P值均<0.01)。与正常组相比,HFE组、CCl_(4)组和HFE+CCl_(4)组的SphK1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HFE+CCl_(4)组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干预后各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Atg5、Atg12、Becn1的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面积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5、-0.640、-0.632,P值均<0.01);SphK1的表达水平与Atg5、Atg12、Becn1、Map1lc3a的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3、0.561、0.510、0.498,P值均<0.01)。电镜示:CCl_(4)组肝组织轻微水肿,细胞器丰富,轻度肿胀,以粗面内质网扩张为主。该视野可见9个自噬溶酶体结构。在PF-543干预第7天后,未见典型自噬结构。HFE+CCl_(4)组肝组织轻度水肿,结构不清晰,粗面内质网数量丰富,明显扩张,表面附着核糖体颗粒较少。该视野可见6个自噬溶酶体结构。在PF-543干预第7天后,该视野未见典型自噬结构。结论PF-543对自噬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同时伴有纤维化面积的减少。提示靶向SphK1,可影响到肝脏的自噬水平,并进而缓解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的纤维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鞘氨醇激酶1 自噬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2与蛋白激酶D参与调控丁酸钠诱导的人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敏 李琛 +1 位作者 袁汉尧 刘云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PKD)与鞘氨醇激酶2(SphK2)参与调控丁酸钠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丁酸钠作用48 h后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以及干扰或过表达PKD或SphK2对丁酸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PKD)与鞘氨醇激酶2(SphK2)参与调控丁酸钠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丁酸钠作用48 h后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率,以及干扰或过表达PKD或SphK2对丁酸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且在分别干扰PKD或SphK2后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丁酸钠诱导另一蛋白激活(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丁酸钠能明显诱导HepG2细胞凋亡(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而在PKD或SphK2被干扰后,丁酸钠诱导细胞凋亡率比未干扰细胞明显增高(P<0.01),而过表达PKD或SphK2的细胞在丁酸钠作用下其凋亡率比空质粒对照组细胞明显下降(P<0.01),并且干扰PKD可阻断丁酸钠诱导的SphK2激活(P<0.01),而干扰SphK2则对PKD的激活无影响(P<0.01)。结论 PKD和SphK2均可负性调控丁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HEPG2细胞 蛋白激酶D 鞘氨醇激酶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