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功能重建术式对大鼠肱二头肌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裕 黄剑平 +5 位作者 汪圆圆 杨子健 林闯 杨琳 余永莉 李光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分析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术(TMR)和靶向神经功能替代术(TNFR)对大鼠肱二头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离断尺神经和肌皮神经,一组将尺神经的近端植入肱二头肌构建TMR动物模型,另一组将已离断的尺神经... 目的:分析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术(TMR)和靶向神经功能替代术(TNFR)对大鼠肱二头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离断尺神经和肌皮神经,一组将尺神经的近端植入肱二头肌构建TMR动物模型,另一组将已离断的尺神经近端与肌皮神经远端吻合,构建TNFR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肱二头肌肌张力,计算肌湿重维持率,进行运动终板染色等方式评价两种手术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1)TNFR组肱二头肌的最大单收缩力(12.17±5.03)g明显高于TMR组肱二头肌的最大单收缩力(3.00±1.54)g(P<0.05);(2)TNFR组的肌湿重维持率(1.02±0.09)g高于TMR组(0.78±0.22)g(P<0.05);(3)两组模型均能染出运动终板,但是TNFR组运动终板数量(8.17±1.47)较TMR组数量(3.00±1.79)多(P<0.05)。结论:相较于TMR模型,TNFR模型能够减缓肌肉因失神经支配而出现的肌萎缩现象,更加有效支配肱二头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 外周神经功能重建 靶向神经功能替代 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神经功能重建术式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2
作者 蒋孟楠 张紫珺 +4 位作者 张乾玲 苏欢 高一凡 卢巍 杨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比较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和靶向神经功能替代(targeted nerve function replacement,TNFR)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胫神经离断(TNT)组以及在TNT基础上建... 目的比较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和靶向神经功能替代(targeted nerve function replacement,TNFR)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胫神经离断(TNT)组以及在TNT基础上建立模型TMR组和TNFR组,通过足迹分析、肌电信号(electromyography,EMG)、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评价两种手术效果。结果TNFR组胫神经指数(-12.30±4.06)略大于TMR组(-13.79±5.28);第8周TMR组和TNFR组患侧EMG幅值相较于TNT组明显增强(P<0.05),TNFR组患侧EMG幅值强于TMR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发现TNFR组和TMR组神经和肌萎缩程度较TNT组轻;TNFR组腓肠肌内侧头延续胫神经原有功能,相较于TMR组,其神经分支更加密集。结论TNFR术及TMR术均可延缓肌萎缩并促进运动功能重建,TNFR术的远期疗效较优于TMR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肌肉神经功能重建 靶向神经功能替代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 足迹分析法 肌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神经分布重建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永兰 张苡榕 +2 位作者 唐春霄 王萍 杨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1-374,共4页
靶向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技术已成为临床上广泛运用的外科术式,该技术是将已截断的外周神经重新定向转移(或种植)到肢体残存的肌肉(或神经)中,重建肢体的运动或感觉功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对假肢的精确直... 靶向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argeted Muscle Reinnervation,TMR)技术已成为临床上广泛运用的外科术式,该技术是将已截断的外周神经重新定向转移(或种植)到肢体残存的肌肉(或神经)中,重建肢体的运动或感觉功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对假肢的精确直觉控制。2007年美国芝加哥康复研究院首次报道基于TMR技术的临床应用案例,受试者是一位双上肢高位(经肩关节)截肢的男性患者[1,2];2016年我国学者也报道了,利用TMR技术为一名肘部以上截肢男性患者实现操控多自由度肌电假肢[3]。研究者们将TMR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相结合,为残疾人精准直觉的控制肌电假肢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操控模式,结合TMR技术,提升残疾人对多功能上肢和动力型神经假腿的控制效果。在残疾人体表获取肌电信号易受电极、皮肤组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不能精准识别患者的运动意图,且在肌电假肢并行控制患者肢体多关节同步运动意图识别与肢体适配性等问题逐步深入研究。同时,TMR技术已作为一种预防神经瘤发生,干预幻肢痛或解决术后神经痛的临床新方法[4]。本文将对TMR在临床应用效果和解决术后神经瘤疼痛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肌肉神经分布重建 肌电信号 神经 幻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