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靶向联合转化序贯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卢实春 蔡建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 多达半数的肝细胞癌患者初诊时即为晚期,而对于晚期肝细胞癌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已显示出较高的有效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也为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经转化治疗后序贯根治性肝切除或肝移植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获益。为了提高肝癌总体人群的远期生存率,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业专家,就《基于免疫联合靶向方案的晚期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以来新的进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就相关要点的修改、增补达成新的共识,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规范医疗行为,推动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肝切除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吕玻玮 沈皓 +2 位作者 田淏 夏勇 沈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以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治疗被广泛用于HCC转化治疗。相较其他转化治疗方案,这些药物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且具有不良反应可控等优势。此外,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收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 转化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LMR及PNI对晚期肝细胞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刘全义 杨逸鑫 +2 位作者 徐磊 古云 沈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使用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85例晚期H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前患者的NLR、PLR、LMR、PNI、临床疗效及预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PLR、LMR、PNI的最佳截断值,以此将患者分成高、低2组。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指标对患者OS的影响。结果:低NLR组、低PLR组、高LMR组、高PNI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高NLR组、高PLR组(均P<0.05);高LMR组、高PNI组患者OS率均分别显著高于低LMR组和低PNI组(均P<0.05)。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晚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LR≥1.94、男性、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是影响患者疗效、预后的危险因素,NLR≥1.94评估晚期HCC患者免疫联合靶向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HCC)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预后营养指数(PNI)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靶向治疗 疗效 预后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彤昕 张凡 +2 位作者 闫鑫 张雅婷 李玉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28,共9页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 新抗原脉冲树突状细胞疫苗(Neo-DCVac)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新抗原是指肿瘤细胞突变产生的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和肿瘤特异性的肽段。Neo-DCVac是基于新抗原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加工后递呈并激活T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高通量测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个体化Neo-DCVac有望成为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新方向。本文从个体化Neo-DCVac构建、在实体瘤中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适宜接种人群和目前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树突状细胞疫苗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水平CCL19^(+)树突状细胞可有效预测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5
作者 朱名扬 王博康 +3 位作者 张秀森 周克旭 苗泽宇 孙江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9-1536,共8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微环境基线水平CCL19^(+)树突状细胞(CCL19^(+)DC)与肺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疗效及肺腺癌患者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肺腺癌患者资料,并收集行... 目的探讨肺腺癌微环境基线水平CCL19^(+)树突状细胞(CCL19^(+)DC)与肺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疗效及肺腺癌患者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肺腺癌患者资料,并收集行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组织标本96例。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96例肺腺癌组织中CCL19^(+)DC及CD8^(+)T细胞的浸润状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基线水平CCL19^(+)DC对肺腺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价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肺腺癌组织中基线水平CCL19^(+)DC与免疫疗效及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基线水平CCL19^(+)DC表达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浸润相关性。将PC9肺腺癌细胞、CD8^(+)T细胞及DC(过表达CCL19和/或抗Pd^(-1)处理)进行分组体外共培养,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细胞各表面分子(GranzymeB、Perforin、IFN-γ、Ki-67)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R/CR组(Respond)的患者肺腺癌组织中CCL19^(+)DC浸润高于PD/SD组(Unrespond)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62.8%。CCL19^(+)DC高表达患者肺腺癌组CD8^(+)T细胞表面分子Granzyme B(P<0.01)、Perforin(P<0.01)、IFN-γ(P<0.01)及Ki-67(P<0.001)表达均高于CCL19^(+)DC低表达患者。肺腺癌组织基线水平CCL19^(+)DC的表达与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3),与CTL细胞浸润呈正相关(r=0.6657,P<0.001),CCL19^(+)DC丰富度与CD8^(+)T细胞的浸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7)。与对照组相比,转染过表达CCL19质粒及单独使用anti-PD1处理组中CD8^(+)T淋巴细胞杀伤及增殖功能标志物增加(P<0.01)。使用anti-PD1联合转染过表达CCL19质粒处理组中CD8^(+)T淋巴细胞杀伤及增殖功能标志物水平显著增加(P<0.001)。结论在免疫治疗背景下,肺腺癌微环境中基线水平CCL19^(+)DC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及CTL细胞浸润呈正相关,并且肺腺癌微环境中CCL19^(+)DC可以提升CD8^(+)T细胞杀伤及增殖功能标志物水平,发挥潜在抗肿瘤免疫作用。因此,肺腺癌微环境中基线水平CCL19^(+)DC可以有效预测肺腺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CCL19^(+)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布替尼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继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王晓培 张薇薇 +1 位作者 孙伟 程家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i BCL)继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I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23例i BCL合并AI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泽布替尼160 mg,2/d,持续口服,观察AIC客...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i BCL)继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I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23例i BCL合并AI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泽布替尼160 mg,2/d,持续口服,观察AIC客观缓解率(ORR)、淋巴瘤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20(5-48)个月后,中位反应持续时间为9(IQR 5-24)个月。AIC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9例,无效(NR)4例,ORR为82.6%(19/23)(95%CI:61.2-95.0)。其中,1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CR 7例,PR 5例,NR 2例;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CR 1例,PR 2例,NR 1例;5例Evans综合征(ES)患者CR 2例,PR 2例,NR 1例。淋巴瘤疗效评估:CR 10例,PR 7例,疾病稳定(SD)6例,无进展病例,ORR为73.9%(17/23)(95%CI:51.6-89.8)。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皮疹、贫血,多为1-2级不良反应,可耐受;无心律失常及高血压发生,无不良反应致死病例。结论:泽布替尼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继发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性B细胞淋巴瘤 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 泽布替尼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志文 王龙蓉 王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手术切除和化疗等传统手段在改善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方面作用有限。随着对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已成为了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肝细... 肝细胞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手术切除和化疗等传统手段在改善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方面作用有限。随着对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已成为了肝细胞癌治疗的重要方向。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肝细胞癌治疗的主要靶向药物及相关治疗方案,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蔡军雨 李霞 +2 位作者 冯健男 李慧 王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7-1655,1664,共10页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蛋白是一种具有多个结构域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在生理和病理过程扮演关键角色。其中,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调控ECM与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活跃的组织重塑过程中,尤其在血管生成中,FN-EDB表达上调。研究显示,FN-EDB还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免疫逃逸机制发展、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导致化疗耐药性产生等。因此,将FN-EDB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开发相关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FN-EDB在TME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该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 细胞外基质 靶向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潇杨(综述) 陈曦 张妍(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常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方案。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的转导通路、药物转运等因素的影响,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在治疗时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患者长期获益有限。...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常作为晚期肝细胞癌的系统性抗肿瘤方案。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肿瘤微环境、细胞信号的转导通路、药物转运等因素的影响,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在治疗时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患者长期获益有限。自IMbrave150试验发现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优于单药治疗后,有效改善了过去单药治疗耐药所产生的生存获益受限,而获得性耐药的解决方案仍受限于缺乏统一标准、病例难收集、差异基因较少等因素。本文综述目前众多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希望为克服肝细胞癌耐药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个体化免疫治疗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谢绍建 闫庆辉 +4 位作者 单保恩 付泽娴 孟繁杰 李保东 蔡建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 目的探讨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介导抗胃癌的免疫效应。方法制备短期培养的原代胃癌细胞。用rhGM-CSF、rhIL-4和TNF-α体外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DC的发育和成熟,并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激活自体T细胞产生CTL,用CCK-8试剂盒检测CTL的杀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DC的免疫功能状态。用ELISA法测定IL-12和INF-γ的水平。结果转染自体肿瘤细胞总RNA的成熟DC,不仅可高表达MHC-I、II类分子及CD80、CD83和CD86协同刺激分子,并可获得高效刺激自体或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转染RNA的成熟DC,分泌IL-12的水平及其刺激产生的CTL培养上清液中INF-γ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成熟DC及未成熟DC;且CTL对自体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异体组。结论转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成熟DC能够体外诱导产生对自体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的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免疫及靶向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发珠 芦佳骏 +2 位作者 张帅 李浩 任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8-742,共5页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的临床受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免疫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晚期HCC患者的全身和系统治疗...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癌症相关所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手术切除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的临床受益十分有限。近年来,免疫靶向疗法的出现使得晚期HCC患者的全身和系统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然而,目前临床缺乏针对特殊人群包括携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性肝硬化(Child B或C级)、糖尿病相关代谢综合征患者、门静脉高压、血管侵犯、肝移植(LT)患者免疫及靶向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强有力证据。本文就目前免疫及靶向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免疫靶向治疗 特殊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鹏 陈江浩 +1 位作者 于芳 王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2-1033,共2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树突状细胞为标靶的哮喘中西医认识及治疗手段 被引量:5
13
作者 明溪 薛征 +1 位作者 王俊玉 虞坚尔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245-250,共6页
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及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最终可导致气道重塑等不可逆器质性损害。哮喘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性反应递质等,并受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因子调控。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和... 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及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最终可导致气道重塑等不可逆器质性损害。哮喘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种炎性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性反应递质等,并受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因子调控。随着近年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一类有众多表型及不同功能亚群的生物系统,被发现是参与哮喘发病的重要细胞,在启动哮喘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DC具有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等重要功能,直接影响着哮喘的发生发展。糖皮质激素至今仍被证实是预防哮喘发作的最有效药物,但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备受关注;而中医药多靶点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DC无疑是探索哮喘发病机制和探索安全有效的免疫疗法及研发天然中药产品的一个重要研究靶点。现从DC的研究概况、DC与哮喘发病的中西医认识及其相关性、主要研究工作等整理论述,以期为今后阐释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部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哮喘 免疫反应 免疫耐受 发病机制 中西医认识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临床转化的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晓义 刘婷 +1 位作者 张斌 陈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9-617,共9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无严重毒性反应、前景广阔的主动免疫治疗策略,自从1998年以来,已经在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治疗中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在2007年5月韩国FDA批准了一种称...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无严重毒性反应、前景广阔的主动免疫治疗策略,自从1998年以来,已经在转移性肾细胞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治疗中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在2007年5月韩国FDA批准了一种称为CreaVax RCC的自体DC疫苗用于mRCC的治疗。目前已经有31项非随机对照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了DC免疫治疗用于mRC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这些试验结果已经证实DC免疫治疗的安全性和对一小部分mRCC患者的有效性,但这些临床试验在受试者选择、DC疫苗的标准化、免疫学终点和临床终点的选择和评价等方面难以统一标准,这导致DC免疫治疗疗效的发挥受限且不同试验结果无法进行直接比较;另外,所开展的试验均为非随机对照小样本临床研究。因此,期待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以客观评估DC免疫治疗对mRC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应在临床试验中加强对DC免疫治疗联合mRCC一线治疗方案疗效的评价,以进一步开发对mRCC更加有效的联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转移性肾细胞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辅助放射治疗抑制小鼠肾癌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建华 李峤 +4 位作者 王瑶 郭佳 吕海燕 扬军 马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右腋皮下注射2.5×10^6 Renca肾癌细胞制作移植瘤模型,分为无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治疗组和DC联合放疗组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B...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肾癌移植瘤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右腋皮下注射2.5×10^6 Renca肾癌细胞制作移植瘤模型,分为无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治疗组和DC联合放疗组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BALB/c小鼠,在第12~16天连续5d接受肿瘤局部放射治疗,6脉伏电子线,7Gy/次,并于第11、15、19和22天分别4次在肿瘤部位直接注射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1×10^6/次),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各组肿瘤生长速度和瘤体重量,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IL-2、IFN-γ、IL-4和IL-10分泌水平。结果:与单纯治疗组比较,DC联合放疗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明显缓慢,体积明显减小,脾细胞分泌的IL-2、IFN-γ和IL-4的能力显著提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瘤内DC注射免疫治疗联合放疗能够有效地抑制BALB/c小鼠肾癌移植瘤生长,其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方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肾癌 瘤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宝成 郭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8-71,共4页
树突状细胞由于能够刺激并致敏初始T细胞和启动早期免疫反应而被公认为是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在动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 ,同时人树突状细胞培养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因而 ,树突状... 树突状细胞由于能够刺激并致敏初始T细胞和启动早期免疫反应而被公认为是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在动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 ,同时人树突状细胞培养的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因而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得以进入Ⅰ~Ⅱ期临床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应用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中 ,树突状细胞的获取和培养、树突状细胞的输注途径和剂量、目前临床应用治疗的肿瘤类型和方法以及治疗的疗效及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型4-1BB单抗联合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在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敏 陈成 +6 位作者 古涛 周桓 张烽 朱一蓓 於葛华 张学光 顾宗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0-644,649,共6页
目的:研究激发型4-1BB单抗(2A)联合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AP-DC)疫苗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凋亡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A20负载的DC用来制备AP-DC。A20荷瘤小鼠分别被注射AP-DC、2A单抗或二者联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 目的:研究激发型4-1BB单抗(2A)联合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AP-DC)疫苗在小鼠B细胞淋巴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凋亡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A20负载的DC用来制备AP-DC。A20荷瘤小鼠分别被注射AP-DC、2A单抗或二者联合。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治疗后荷瘤鼠脾脏T细胞的表型和胞浆内细胞因子;3H-TdR掺入试验检测T细胞体外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荷瘤鼠血清和脾脏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和IL-10含量。结果:应用激发型4-1BB单抗2A或AP-DC疫苗对荷瘤小鼠开展免疫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鼠生存期,获得12.5%或25%的肿瘤完全缓解率。但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好,可获得62.5%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并且荷瘤鼠可长期生存。联合治疗后荷瘤鼠脾脏T细胞体外增殖更为显著,CD4+IFN-γ+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增加。IL-2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联合治疗荷瘤鼠的血清和脾脏T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升高更明显,而IL-10的分泌则降低。结论:激发型4-1BB单抗和AP-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4-1BB分子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血液系统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邓旻 窦晓兵 史亦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血液系统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抗原提呈细胞 抗肿瘤免疫 cell 小鼠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方方 谢军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8-1340,共3页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和诱导免疫反应的功能,如今DC体外培养的方法日趋成熟,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改善DC疫苗效能使它能更好的为临床治疗肿瘤服务尤为...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具有激活T淋巴细胞和诱导免疫反应的功能,如今DC体外培养的方法日趋成熟,以DC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改善DC疫苗效能使它能更好的为临床治疗肿瘤服务尤为重要。改善DC疫苗效能的方法有体外DC疫苗增效策略和体内DC疫苗增效策略。本文主要综述了体内DC疫苗策略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体内DC策略 肿瘤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雪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46-248,共3页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 ,近年来对 DC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对 DC的生物学特性、DC的体外培养。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