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大革命与早期左翼文学的兴起——以对“革命加恋爱”创作发生的考察为例 |
熊权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2
|
革命的现代性与“恋爱”的现代性——“革命加恋爱”小说的话语分析 |
郑坚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
3
|
革命“克理斯玛”信仰的隐喻性书写——早期普罗小说“革命-恋爱”模式阐释 |
颜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4
|
论“身体”在“革命+恋爱”小说模式中的审美功能 |
李蓉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5
|
论“革命+恋爱”式乡土小说的变异 |
丁帆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
6
|
从摩登恋爱到摩登革命——左翼作家与都市书写 |
张屏瑾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7
|
论《潜伏》中的“革命”加“恋爱”模式 |
徐万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8
|
“突变”:身份焦虑与书写暧昧的指代——“革命-恋爱”叙事模式解析 |
颜琳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9
|
作为文学接受现象的“革命+恋爱”(1928—1933) |
程鸿彬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10
|
革命与恋爱题材在巴金小说文本中的展开——以《灭亡》《新生》《爱情的三部曲》等作品为例 |
刘天艺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1
|
家族与革命的双重变奏——《三家巷》新论 |
曹书文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2
|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上) |
丁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下) |
丁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如何左翼?何以文学?——兼谈中国左翼文学的标识 |
陈红旗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张天翼讽刺小说技法初探 |
王杰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
16
|
传奇、虚无与历史意识——有关《独药师》的几个面向 |
赵坤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17
|
中国电影中婚恋伦理的代际嬗变 |
贾冀川
王春晓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18
|
窥视者说──刁斗小说印象 |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
19
|
坎坷曲折的创作道路——浅析丁玲一九三六年以前的小说创作 |
傅荫先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