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革命哲学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兴良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 ,而不首先是“本体论”上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主客统一的生存论哲学” ,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革命哲学 ,必须...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 ,而不首先是“本体论”上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主客统一的生存论哲学” ,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革命哲学 ,必须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坐标 ,把它看成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 ,任何把马克思哲学纳入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路或概念系统的尝试 ,都可能离开了马克思 ,而不是“回到”或“走近”了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革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
2
作者 张永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7,共5页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 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也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是革命哲学与建设哲学的统一。随着无产阶级实践主题由革命转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实现由革命哲学向建设哲学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展开,人们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但仅仅是"形式上无系统"的建设哲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形式上无系统之哲学中,找出其实质的系统",然后再由实质上的系统上升为形式上的系统,形成由范畴、命题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革命哲学 建设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界有时间上的发展吗?——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
3
作者 韩哲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8,共12页
旧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界发展的时间意义,忽视了自然界相继发生的一切分化和一切多样性,把自然界理解为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的永不改变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框架,批判了“脱离于社会历史,... 旧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界发展的时间意义,忽视了自然界相继发生的一切分化和一切多样性,把自然界理解为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做圆周运动的永不改变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框架,批判了“脱离于社会历史,只承认并列”的旧自然哲学,找到了消失在荒野自然中的“感性的人”。在对旧自然哲学的批判中,马克思、恩格斯作出关于“思维至上性”“思维真理性”的客观回答,阐明“自然过程的辩证性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哲学革命具有深刻而又丰厚的理论内蕴:第一,在对旧自然哲学的批判中创造了以“人的实践”为核心理念的自然观;第二,新自然观创造了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新自然哲学;第三,以“历史”作为解释原则的新自然哲学,则创造了以“人的解放”为价值诉求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发展 先后发展 马克思主义 自然哲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马克思:深化理解哲学革命进程的三个新视角
4
作者 任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228,共11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需要重访马克思,以三个新视角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进程:第一,以出场学视域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现代性进路,进而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方位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需要重访马克思,以三个新视角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进程:第一,以出场学视域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现代性进路,进而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提供新启示;第二,重新理解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中如何从“观”的革命走向“体系”革命,进而为新时代建构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体系观”的指导原则;第三,重新理解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进程背后作为方法论自觉的研究范式的转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创新提供范式自觉。新视角的考察将马克思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思想脉络关联起来,不仅有助于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原初理解图式,更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哲学史略
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4期79-86,共8页
前言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具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特点,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动员之广、威力之猛,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红旗卷起农奴戟','敢教日月换新天'。自从大泽乡一声惊雷,震垮了第一代封建... 前言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具有一个重要的历史特点,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动员之广、威力之猛,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红旗卷起农奴戟','敢教日月换新天'。自从大泽乡一声惊雷,震垮了第一代封建王朝,直到太平军横扫妖魔,揭开了民主革命序幕。两千年中,在苦难中不断觉醒的革命农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不仅对奴隶主残余的复辟活动和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实行了猛烈的武器批判;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哲学 哲学 阶级斗争 太平经 天命论 封建统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人定胜天”的革命哲学
6
作者 李巨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4年第2期49-56,共8页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思想家,杰出的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具有反潮流的革命精神,他的哲学思想是在同孔孟之道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关键词 革命哲学 人定胜天 荀子 地主阶级 无神论者 代表人物 革命精神 孔孟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与超越——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哲学革命的价值论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包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共6页
维特根斯坦和马克思都从各自的角度和方法深度解构并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但维特根斯坦仅仅诉诸逻辑与语言分析,终归难逃形而上学的"樊笼",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哲学;而马克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的阶级基础,使哲学成为... 维特根斯坦和马克思都从各自的角度和方法深度解构并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但维特根斯坦仅仅诉诸逻辑与语言分析,终归难逃形而上学的"樊笼",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哲学;而马克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的阶级基础,使哲学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全面超越了近代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阶级偏见与局限性。从价值论层面看,西方哲学危机其实是现实危机的表现,一味从逻辑与语言层面去消除哲学危机的企图,只不过是"精神贵族"自娱自乐的游戏而已,难以"改变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维特根斯坦 传统思辨哲学 哲学革命 改良性哲学 革命哲学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自然科学的唯心主义方向”的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然科学观的理论意义
8
作者 石正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然科学的唯心主义方向”指在超感性领域中为自然科学寻求根据,由此出发解释自然科学。从该手稿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唯心主义自然科学观都不过是自然科学特定发展阶段的衍生物,它们却将自身视为对自然...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自然科学的唯心主义方向”指在超感性领域中为自然科学寻求根据,由此出发解释自然科学。从该手稿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唯心主义自然科学观都不过是自然科学特定发展阶段的衍生物,它们却将自身视为对自然科学之基础的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其说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科学观取而代之,不如说提出了一种思想路向上的转向,即摒弃“自然科学的唯心主义方向”,自觉地从实践领域出发考察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这一思想路向上的转向,包含着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关键步骤,并预示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心主义 自然科学观 感性 哲学革命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源头活水和思想基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新解读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东 刘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9,共5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不是 1 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而是《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文版将马克思的手稿分为三个笔记本 ,并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部分放入“笔记本Ⅲ”的做法并不科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起点不是 1 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而是《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文版将马克思的手稿分为三个笔记本 ,并将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部分放入“笔记本Ⅲ”的做法并不科学。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应单独成为《手稿》的“第四笔记”或“第四手稿”。《手稿》的主题思想应是实践观思想。《手稿》的实践观思想表现为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 :实践的自然前提、实践的本质内容、实践的歪曲形式及实践的未来表现。这四个方面组成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理论构件 ,即自然前提论、对象性活动论、异化劳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黑格尔哲学 实践观 劳动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多重理解及思想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利天 孙旭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8,共5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呈现了多元化的理解,这不仅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对意识形态健康...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呈现了多元化的理解,这不仅符合学术研究规律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对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作出的理论贡献。这些各种不同的见解大都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探索其当代形态、发掘其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共同目标,因而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相互契合、相互诠释的意义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革命 多元理解 意义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外交哲学进路——革命、平等与引领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贞晔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5期33-53,153,154,共23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交哲学演进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以革命哲学为主导的阶段,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平等哲学为主导的阶段,以及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引领哲学的价值指引更为突出的新时代。革命外交哲学的核心价值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外交哲学演进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以革命哲学为主导的阶段,改革开放后30多年以平等哲学为主导的阶段,以及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引领哲学的价值指引更为突出的新时代。革命外交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以新的国际秩序代替旧的国际秩序。它起始于“一边倒”方针,中间经过万隆会议、中苏大论战以及“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理论的探索,最终使中国找到了新的独立身份。平等外交哲学既受毛泽东时代革命哲学探索的启迪,同时也是在批判革命哲学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强调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工具价值服务于中国发展和崛起的目的性价值,成功推动了中国国内发展,并使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深度参与者。引领外交哲学萌生于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阶段,在新时期的中国外交中得到凸显。它强调中国在外交上的引领者和塑造者角色,与平等哲学和革命哲学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的外交哲学内涵,中国有望在此哲学价值指引下走向一个新的大外交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70年 外交哲学 革命哲学 平等哲学 引领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领域的分割和信息哲学的“全新哲学革命”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邬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哲学本体论的范式是分层次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是最高范式,而关于各存在领域之间的具体关系的解读则是次一级的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最高范式,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传统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学说都只能... 哲学本体论的范式是分层次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是最高范式,而关于各存在领域之间的具体关系的解读则是次一级的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最高范式,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传统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学说都只能是传统哲学的第二层级的理论范式。如果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而只是在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层面做出不同的解读,这都不能构成根本性的哲学革命。由于在存在领域分割的方式上发生了变革,由此产生的新唯物主义、新唯心主义或唯信息主义都将构成全新的哲学革命。导致这种全新哲学革命的原因并不是简单而直接来源于这些唯××主义的学说本身,而是来源于这些学说所依据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的这一哲学的最高范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范式 信息哲学 哲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进程及其思想内涵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世荣 聂海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心要务是克服旧哲学"解释世界"的局限,马克思由此终结"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建立起一门"改变世界"的新哲学。新哲学从三个方面超越了旧哲学:克服了其观念本体论,打通了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中心要务是克服旧哲学"解释世界"的局限,马克思由此终结"解释世界"的旧哲学建立起一门"改变世界"的新哲学。新哲学从三个方面超越了旧哲学:克服了其观念本体论,打通了哲学通往现实的道路;祛除了其唯心史观迷误,唯物主义地解答了"历史之谜";扬弃了其先验的价值观立场,将哲学改造成为人类社会解放的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内在逻辑的当代展开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天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7,共9页
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主要有从解释世界的哲学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存在论境域的根本转变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转换等三种基本观点。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当代哲学发展的整体观照中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将其内在逻辑作深入展... 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理解,主要有从解释世界的哲学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存在论境域的根本转变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转换等三种基本观点。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在当代哲学发展的整体观照中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并将其内在逻辑作深入展开,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所蕴含的哲学思维方式的更根本转换。马克思研究哲学的目的在于具体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出发点本身,意味着哲学从抽象普遍性的终极追寻,回到对具体事物的实践理解。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这一内在逻辑的展开,就是哲学从理论上的抽象普遍性终极追寻到在实践中为具体事物的理解提供整体观照。不断展开这一内在逻辑,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哲学的发展,而且能更到位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马克思具有如此巨大的现实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内在逻辑 整体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视域下的现代性批判话语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虹 吴楠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8,共4页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从现成论的思维方式向生成论思维方式的转向,推动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基本动力是对资本现代性的追问和批判。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对当前我国现代性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哲学革命 现代性批判 内在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120年后对《费尔巴哈论》出场学视域的新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5,共7页
120年后,重新解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科学辨识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出场学视域为解读地平线,从恩格斯对哲学革命逻辑基点的理解、批判旧形而上学、哲学... 120年后,重新解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科学辨识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出场学视域为解读地平线,从恩格斯对哲学革命逻辑基点的理解、批判旧形而上学、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改变世界”的哲学路向等五个方面做深度解读,从而阐释了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革命性质及意义理解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哲学革命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在西方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与康德和马克思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放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明确提出自己在哲学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有康德和杜威。康德的革命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对笛卡儿以来的自我(主体)中心论作了重要改革,使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获得了一种较完备的形态。杜威的主要贡献则在于总结... 在西方哲学史上,明确提出自己在哲学上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有康德和杜威。康德的革命强调了主体的能动性,对笛卡儿以来的自我(主体)中心论作了重要改革,使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获得了一种较完备的形态。杜威的主要贡献则在于总结了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哲学,揭示了认识论转向后形成的康德等近代哲学的片面性,明确反对以自我为中心,要求代之以自我与环境、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等的相互作用为中心;而这种相互作用就是人的经验、生活、行动或者说实践,在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杜威由此明确地论证了西方哲学的实践的转向,比康德的革命具有更为进步的意义。杜威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但二者在阶级基础和理论形态上存在原则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康德 杜威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起点新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87,共5页
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论著为标志。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早在184... 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论著为标志。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早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便已发生。他的"哲学革命"是一个过程,《批判》是这一过程的真正起点,后来的马克思著作不过是推进、深化了他的"哲学革命"而已。《批判》是真正开启马克思"哲学革命"思想历程的"初始性著作",是他的第一部"新唯物主义著作"。澄清这一点,有助于科学评价《批判》这一早期著作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哲学立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新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出场的哲学革命意蕴与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包庚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5,共8页
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相互联系之客体的中介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宗教、政治与经济三个层面发起的批判,是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出场的内在逻辑。通过宗教批判、政治批判与经济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 交往实践,是指多极主体间通过改造或变革相互联系之客体的中介而结成网络关系的物质活动。马克思在宗教、政治与经济三个层面发起的批判,是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出场的内在逻辑。通过宗教批判、政治批判与经济批判,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认识路线的根本否定,找到了解放被宗教异化的人的现实途径,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揭示了全球化交往实践的双重作用,对我国具有诸多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交往实践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宗教批判 政治批判 经济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的共时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0,共5页
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的关系,对于澄清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性质,正确界定其起点,有重大学术意义。通过深入思考、辨析,可以确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q... 深刻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的关系,对于澄清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性质,正确界定其起点,有重大学术意义。通过深入思考、辨析,可以确认: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其"哲学立新"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二者在时间上一致,将它们认定为先后发生或进行的两个事件或两个过程是不妥的。他的"哲学革命"的历程,绝不是在其"哲学立新"完成后才真正开启,而是与后者同时开启、同步进行和深化。马克思的"哲学立新"是一个过程,其"哲学革命"同样是一个过程,二者的起点完全相同。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革命"及其特征,消除学界长期以来流行的所谓"马克思‘哲学革命’一次完成论"的消极影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推进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哲学立新 共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