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在促进颌面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熊茂婧 杨露 +2 位作者 马丽源 刘磊 杨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目的评价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在促进颌面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目的评价低能量半导体激光在促进颌面部骨折手术伤口愈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在每日常规换药后使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进行面部皮肤伤口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换药处理,不使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情况、修正Stony Brook瘢痕评定量表(mSBSES)评分、疼痛指数和伤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11例,其中试验组104例,对照组107例;男128例,女83例。试验组在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后,面部皮肤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试验组在术后第7天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伤口评价指标中,试验组在各观察点的mSB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在伤口宽度、高度、颜色和切口线等指标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伤口疼痛评价方面,试验组在经过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后疼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伤口感染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手术面部皮肤伤口,低能量半导体激光治疗能够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提升伤口愈合质量,淡化瘢痕,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 面部骨折 疼痛 伤口愈合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6例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闫凯欣 李茂叶 +3 位作者 常欣楠 李蕙 郑晓辉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目的分析近年来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和诊治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的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病因素... 目的分析近年来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和诊治特点,为其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创伤整形外科的未成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病因素、骨折部位、治疗方式和效果。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10.65±5.15)岁,男女比为1.91∶1。高坠伤是0~6岁患者的首要致伤原因,对7~12岁和13~17岁患者,交通事故伤则成为首要致伤原因。面中部骨折和面下部非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占比为65.13%和83.08%,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占比74.73%,手术治疗占比25.27%。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颌面部骨折致伤原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未成年人所处的年龄阶段调整其预防策略。手术治疗是面中部骨折和面下部非髁突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髁突骨折仍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治疗占比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未成年人 儿童 流行病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欣悦 潘玥彤 +1 位作者 孙昕奕 吕中静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0-894,共5页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行手术...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于该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行手术治疗后未发生感染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发现手术时长≥3 h、合并糖尿病、钛钉使用数量≥20个是颌面部骨折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据筛选的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Logit(P)=-0.747+手术时长×1.730+合并糖尿病×1.789+钛钉使用数量×1.07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提示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χ^(2)=2.015,P=0.365),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接近,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28,提示模型具有一定区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0.3~0.8的横坐标范围内,预测模型曲线位于两条极端曲线的上方,提示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尚可。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长、合并糖尿病、钛钉使用数量有关,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例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邱若兰 马昊东 +1 位作者 房敏健 刘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6-1090,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征,并对骨折伴随牙齿损伤(traumatic dental injury,TDI)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0~18岁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创伤原因...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征,并对骨折伴随牙齿损伤(traumatic dental injury,TDI)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0~18岁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创伤原因、骨折部位、治疗方法、TDI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纳入患者186例,3个年龄组中由坠落、机动车-人交通事故、摔倒导致的骨折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骨折手术治疗率分别为35.00%、50.00%和66.96%。骨折伴随TDI患者96例(51.61%),好发牙位为中切牙(41.93%),常见损伤类型为牙周组织损伤(68.32%)。骨折伴TDI失牙率为31.37%。结论: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骨折的创伤原因及治疗情况具有年龄分布特征。骨折伴随TDI常见且多发,失牙率较高,应提高诊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儿童 创伤性牙齿损伤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DL-聚乳酸夹板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谦 魏世成 +8 位作者 赵宗林 李万山 胡开进 卢勇 王翰章 邓先模 熊成东 罗福成 罗朝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4-258,共5页
对DL-聚乳酸(PDLLA)夹板在8只狗的下颌骨、颧弓骨折内固定的疗效,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大体、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活体骨标记、X线摄片,观察骨折4,8,12,28周时的内固定效果;PDLLA板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在体内... 对DL-聚乳酸(PDLLA)夹板在8只狗的下颌骨、颧弓骨折内固定的疗效,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大体、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活体骨标记、X线摄片,观察骨折4,8,12,28周时的内固定效果;PDLLA板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在体内的降解,并与微型钢折内固定比较。结果表明:1.超高分子PDLLA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下颌体、颧弓骨折内固定中可获得良好固位,达到与微型钢板相同的内固定效果。2.PDLLA板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和异物反应。3.PDLLA板植入后脆性逐渐增加,术后3月仍呈原有外形,但重量下降,术后7月已降解为碎片和小颗粒,重量丧失70%以上,但何时完全吸收有待更远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DL-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粉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大维 于春艳 +4 位作者 薛苏娟 李晓红 张雪莉 王浩 雷敏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9-211,215,共4页
目的:探讨乳清蛋白粉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65例,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3)。两组病人均经鼻胃管行营养支持,营养配餐按照热量125.5 k J(30 kcal)/(kg·d)... 目的:探讨乳清蛋白粉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65例,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3)。两组病人均经鼻胃管行营养支持,营养配餐按照热量125.5 k J(30 kcal)/(kg·d)、蛋白质1.6 g/(kg·d)给予。肠内营养(EN)配方选择普通匀浆膳,不足部分蛋白质以蛋白粉补充。试验组病人给予乳清蛋白粉,对照组给予大豆复合蛋白粉。分别于手术后第1和第10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TF)、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体液免疫指标(Ig A、Ig G、Ig M);监测人体成分分析(骨骼肌、蛋白质、体脂肪和无机盐);记录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0天,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F、Hb、Ig A和骨骼肌,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第10天,TF、PA、Hb、Ig A、Ig M和骨骼肌水平均高于术后第1天,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10天PA高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清蛋白粉强化的EN可明显改善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粉 面部骨折 营养状况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晓辉 刘磊 +4 位作者 田卫东 柴鉴深 汤炜 敬伟 刘家武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儿童颌面部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骨折与儿童性别、年龄的联系,为临床个性 化治疗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71例颌面部骨折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 病因素和骨折部位,随访... 目的:分析评价儿童颌面部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骨折与儿童性别、年龄的联系,为临床个性 化治疗及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71例颌面部骨折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年龄、性别、致 病因素和骨折部位,随访测量患者面型、张口度及咬合关系。结果:随访期8年。患者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 5.7岁),男女比例2.4∶1,跌伤为首要致病原因,3~8岁年龄段发病较多。骨折好发部位以下颌骨居首,下颌骨骨 折中颏部骨折最多见。治疗方面,上颌骨骨折仅2例行手术治疗,78%的髁状突骨折行保守治疗,髁状突以外的下 颌骨体骨折75%行手术处理。远期疗效基本令人满意。结论:跌伤是本地区儿童颌面部骨折的主要病因,在12岁 以下7~8岁为高发病期,下颌骨为高发部位,儿童颌面部骨折需坚持个性化治疗,保守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儿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老年患者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磊 郑晓辉 +2 位作者 田卫东 李声伟 汤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面部骨折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外科 全身系统性疾病 临床资料 骨折患者 口腔医院 四川大学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检查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程波 戴琳 +1 位作者 张汉东 李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索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成像3种影像学检查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别行常规X线片、二维和三维CT重建,对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 目的探索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成像3种影像学检查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别行常规X线片、二维和三维CT重建,对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X线平片、二维CT影像比较,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骨骨折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三维CT图像结合二维图像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翟伟庆 罗莉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703-704,共2页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骨折的 4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 ,分析对比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的表现。结果 三维图像显示骨折线的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空... 目的 评价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骨折的 4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 ,分析对比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的表现。结果 三维图像显示骨折线的方向、骨折范围、位置、类型及骨折块移位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二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段建国 张继军 邱晓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多层面螺旋CT对6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3D成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利用多层面螺旋CT对62例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3D成像可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立体走行方向和骨折移位距离等,多平面重建可显示骨质的内部损失情况。结论:螺旋CT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的美容切口设计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振刚 王银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总结常见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切口设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3例各类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口内、口外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配合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佳,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 目的:总结常见颌面部骨折手术治疗切口设计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3例各类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采用口内、口外或口内口外联合切口,配合相应的固定方式,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佳,患者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基本正常。手术切口较隐蔽,术后无明显瘢痕。结论:对于颌面部骨折手术路径首选采用美容切口及相应的固定方法,能获得可靠的固定效果和良好的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美容切口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一 邓颖 +3 位作者 李伟 曾令寰 徐铎 江兴容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68-768,770,共2页
关键词 微型钛板 内固定手术 面部骨折 临床分析 面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在急性颅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远彬 黄忠包 王立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40-340,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面部骨折应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颅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并予以CT轴位、三维重建、以及多层面重... 目的探讨急性颅面部骨折应用64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颅面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64排螺旋CT诊断,并予以CT轴位、三维重建、以及多层面重建处理。观察急性颅面部骨折患者骨折发生情况及三种后处理技术骨折线显示情况。结果上颌骨骨折概率为57.78%、鼻骨骨折概率为42.22%,筛骨骨折概率为51.11%,下颌骨骨折概率为15.56%,颧骨骨折概率为53.33%,蝶骨骨折概率为22.22%,梨骨骨折概率为4.44%;CT轴位、三维重建、多层面重建技术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3.97%、96.73%、98.99%,多层面重建数据明显最高,P<0.05。结论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急性颅面部骨折中,可明确骨折类型,骨折线显示概率较高,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面部骨折 64排 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3D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良 王文献 +1 位作者 程相晨 马劲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8期558-559,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3D重建 面部骨折 应用价值 诊断 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丘仿松 麦翔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颌面部骨折诊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15例颌面部骨折病人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 ,精确测量骨折的部位范围 ,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再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 :15例颌面部骨...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提高颌面部骨折诊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15例颌面部骨折病人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 ,精确测量骨折的部位范围 ,骨块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再结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 :15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均得到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块移动方向和距离的清晰图像 ,使治疗中得以正确选择接骨板及其放置位置和切口位置。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部骨折进行立体测量准确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骨折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手术路径 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夹板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勇 李伯友 魏世成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3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由于金属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存在一些弊端,近3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可吸收材料用于骨折固定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关注,本文着重介绍α-聚酯类可吸收夹板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 可吸收夹板 面部骨折 内固定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丘仿松 冯柏悦 施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213-1213,共1页
关键词 微型铁板 内固定 面部骨折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颌面部骨折术后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
19
作者 徐国勇 左明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8-658,661,共2页
颌面部骨折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者十分罕见。本文报道1例多发性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了急性肺栓塞,抢救无效后死亡。
关键词 面部骨折 急性肺栓塞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骨折195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蒋建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83-284,共2页
关键词 面部骨折 急救 疗效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