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牵正散加减、针灸理疗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讨
1
作者 王国良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牵正散加减、针灸理疗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金华市婺城区苏孟乡中心卫生院收治的50例IF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分析牵正散加减、针灸理疗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金华市婺城区苏孟乡中心卫生院收治的50例IF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减+针灸理疗+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口眼斜、耳后疼痛、嘴角流涎积分均更低(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House-Brackmann(H-B)评分更低,面部残疾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针灸理疗联合西药治疗IFP临床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牵正散加减 针灸理疗 西药 面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适宜护理技术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晴 黄惠榕 +2 位作者 刘磊 李静 郑赛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47-50,共4页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神经炎症疾病,临床常采用药物、物理、手术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会影响该病患者的面部外观,影响面部形态对称;同时会影响患者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神经炎症疾病,临床常采用药物、物理、手术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会影响该病患者的面部外观,影响面部形态对称;同时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饮水、进食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与痛苦。因此,在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医药适宜护理技术干预是中医科常用的护理措施,其在缓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面神经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结合目前中医药适宜护理技术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文章从中医药适宜护理技术干预中的灸法、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中医护理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适宜护理技术干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正散加减及针灸理疗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丽玲 《北方药学》 2024年第5期16-17,23,共3页
目的:探讨牵正散及针灸理疗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牵正散及针灸理疗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上基础上加牵正散加减及针灸理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FDI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好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0天后,观察组显效有17例,无效有2例,对照组显效有8例,无效则为12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DI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口眼㖞斜、耳后疼痛、头晕头痛、嘴角流涎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及针灸理疗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的疗效较好,能降低面瘫程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正散 针灸理疗 西药 常规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证候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波 周凤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1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为其使用西... 目的:探讨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对患者面神经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为其使用西药联合康复训练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温针灸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社会生活功能量表(FDIS)的评分、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评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探析
5
作者 刘臣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1期20-22,共3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一种常见疾病,影响患者的容貌及生活质量。临床常将该病分为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4种证型,并根据发病时间及症状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基于此,采用针灸治疗具...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一种常见疾病,影响患者的容貌及生活质量。临床常将该病分为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4种证型,并根据发病时间及症状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基于此,采用针灸治疗具有一定优势。该文探析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瘫 口僻 卒口僻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桑 吴晓丹 林冠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36-438,共3页
目的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 目的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康复功能训练 面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淑云 王良俊 +3 位作者 吴耀坤 刘义 梁勋 赵秋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综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电针治疗 超短波 维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崔炜 屈永才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4期6382-6384,共3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主要采用红外线辐照、面肌训...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主要采用红外线辐照、面肌训练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红外线辐照、面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较对照组[82.5%(33/40)]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House-Brackmann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House-Brackmann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红外线辐照和面肌训练的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红外线辐照 面肌训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功山 宋艳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94.74%,对照组为65.79%,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面部表情自然程度、眼裂闭合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口角歪斜程度额纹消失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药物疗法,它只能作为治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疗法 面神经 麻痹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桃桃 兰瑞 +2 位作者 史倩 鲍汉中 王保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0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30例IFP患者,收集其一般信息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社会生... 目的 探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30例IFP患者,收集其一般信息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社会生活功能部分)、面神经肌电图评估,探究患者发病后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230例IFP患者中焦虑者122例,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60.04±6.80)分。不同性别、婚姻状态、医保类型、及时治疗情况、文化程度、睡眠情况、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口部麻痹程度、瞬目反射出波情况的患者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57,95%CI:0.247~0.846)、文化程度(OR=1.692,95%CI:1.087~2.633)、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OR=0.980,95%CI:0.964~0.997)、面部残疾指数社会生活功能部分(OR=1.010,95%CI:0.997~1.024)、睡眠状况(OR=1.376,95%CI:1.046~1.810)是IFP患者发生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性别、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部分对IFP患者焦虑状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IFP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导致其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高度重视,以便提前干预,减少其负性情绪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焦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靳玉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将其随机观察组(病程≤7 d)与对照组(病程>7 d),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将其随机观察组(病程≤7 d)与对照组(病程>7 d),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82.2%,对照组痊愈率为57.8%,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给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 时机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246-247,共2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39例痊愈,痊愈率为62.9%,14例为显效,... 目的分析并评价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39例痊愈,痊愈率为62.9%,14例为显效,显效率为22.6%,8例有效,有效率为12.9%,1例无效者,总有效率达98.4%。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训练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 康复训练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配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 8例 ,分为针刺配合微波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微波治疗组 ,分别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总显效率针刺配合微波治疗组为 97.1% ,针刺治疗组为85 .7% ,微波治疗...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6 8例 ,分为针刺配合微波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微波治疗组 ,分别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总显效率针刺配合微波治疗组为 97.1% ,针刺治疗组为85 .7% ,微波治疗组为 6 9.6 % ,针刺配合微波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 2组 (P <0 .0 5~ 0 .0 1)。结论 针刺配合微波治疗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针刺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秀梅 徐彦龙 杜元灏 《江西中医药》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回顾1958~2008年针灸学文献,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以期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的、可靠的数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地仓、颊车... 目的:回顾1958~2008年针灸学文献,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以期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的、可靠的数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翳风、太阳、下关、四白、迎香等穴应用频次为最;治疗方法以针刺、电针为主。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临床有效,但因用穴、治疗模式、治疗过程等没有统一的标准,故无法通过科学依据证实其有效性,应加强治疗过程标准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文献计量学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淼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3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针灸组、微波组、联合组,每组40例。针灸组给予取穴针灸治疗,微波组给予微波照射治疗,联合组给予针灸和微波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疗效。...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针灸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针灸组、微波组、联合组,每组40例。针灸组给予取穴针灸治疗,微波组给予微波照射治疗,联合组给予针灸和微波联合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疗效。结果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5%,微波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针灸针和微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微波 针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分期辨证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俞冬生 张道宗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就诊时所处不同发病阶段和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期辨证,然后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的静态与动态恢复程度进行疗效比较... 目的:探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就诊时所处不同发病阶段和不同临床表现进行分期辨证,然后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根据患者面部表情肌肉的静态与动态恢复程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29%、97.0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2.86%、76.47%,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确切,但分期结合辨证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针灸 分期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类药物对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振兴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1期79-79,共1页
目的:探讨激素类药物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激素类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治疗组患... 目的:探讨激素类药物在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接受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激素类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治疗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中,在针灸前结合激素类药物显著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时程,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避免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类药物 面神经麻痹 针灸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红玲运用项七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验
18
作者 范兰馨 王镜宇 +1 位作者 王琦 贾红玲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贾红玲教授以头气街、脑髓理论为根据,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本虚标实、内外合邪致病,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法,运用项七针即风府、天柱(双)、风池(双)、完骨(双)四穴七针,填精益髓、祛风开窍,兼灸翳风、足三里,可以疏调局部经筋... 贾红玲教授以头气街、脑髓理论为根据,认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本虚标实、内外合邪致病,治疗以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为法,运用项七针即风府、天柱(双)、风池(双)、完骨(双)四穴七针,填精益髓、祛风开窍,兼灸翳风、足三里,可以疏调局部经筋气血,通调血脉,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七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贾红玲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PNF技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楠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3期70-71,共2页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又叫PNF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使之...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又叫PNF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以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使之以正常的运动方式进行活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口眼喁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本临床观察通过采用传统中医针刺疗法,与现代康复治疗PNF技术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部PNF技术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31例
20
作者 蒋振亚 刘晓敏 李应昆 《国医论坛》 1995年第1期27-28,共2页
<正>面神经麻痹又称倍耳麻痹。临床以一侧表情肌瘫痪为特征,也可见双侧表情肌瘫痪者。属于祖国医学“口眼歪斜”范畴。我科自1990年~1992年共收治该病3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