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技术的北方草原型河流面源污染贡献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莉 周澎 +5 位作者 王雪蕾 冯爱萍 尹文杰 谢成玉 王玉 陈华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6-2866,共11页
为探讨人口密度较小且地表径流不显著的北方草原型河流受面源污染影响程度,以支撑区域水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本研究以闪电河流域为例,围绕白城子断面汛期COD_(Cr)和COD_(Mn)污染来源不清和贡献不明等问题,依托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综合运用... 为探讨人口密度较小且地表径流不显著的北方草原型河流受面源污染影响程度,以支撑区域水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本研究以闪电河流域为例,围绕白城子断面汛期COD_(Cr)和COD_(Mn)污染来源不清和贡献不明等问题,依托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综合运用地面监测、实验模拟和模型评估等多元技术手段,对研究区2020—2022年消落带和水土流失面源污染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结合水质实测数据及水量遥感估算数据,量化解析了面源污染对白城子断面水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年间(2020—2022年)研究区消落带面源污染表现为草地输出量>粪便输出量>裸土输出量的特征,5—9月消落带型面源污染对白城子断面COD_(Cr)和COD_(Mn)的平均贡献率均达到70%,水土流失型面源污染程度轻微,对白城子断面COD_(Cr)和COD_(Mn)的平均贡献率均低于1%;按自然面源与人为面源贡献统计显示,白城子断面5—9月COD_(Cr)和COD_(Mn)浓度升高主要受自然面源影响,3年间自然面源输出量对白城子断面水质贡献率平均值达到65%,人为面源输出量对白城子断面水质贡献率低于10%。本研究有效评估了北方草原型河流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客观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质不稳定达标的影响,可为实施“监测为主,灵活考核”的水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型河流 遥感 面源污染贡献 消落带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