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AT模型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
作者 黄佳盛 温军 郭凯先 《河北农机》 2025年第8期115-117,共3页
作为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工具,SWAT模型依托其流域尺度过程的模拟能力与模块化参数配置体系,在水文循环解析及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领域已实现工程化应用。本研究系统评估SWAT模型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效能。通过... 作为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工具,SWAT模型依托其流域尺度过程的模拟能力与模块化参数配置体系,在水文循环解析及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领域已实现工程化应用。本研究系统评估SWAT模型在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的应用效能。通过解析模型的水文-水质耦合机制与技术特性,结合湟水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异规律、污染源空间解析、防控方案设计等多维度应用场景,论证了该模型对提升流域污染治理科学决策的关键支撑作用。理论分析表明,SWAT模型在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中具有稳定的模拟精度,其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可有效优化模型率定过程,显著提升污染预测的可靠性。本研究还揭示了模型应用存在基础数据时空分辨率不足等技术瓶颈,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源数据同化、贝叶斯参数优化等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湟水流域 农业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库负荷精细解析的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识别
2
作者 徐祎凡 陈炼钢 +3 位作者 赖正清 何常清 金秋 陈黎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 【目的】为厘清流域面源污染源结构、精细化解析面源污染负荷时空特征,【方法】以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流域面源污染模型为基础,选取代表性水文系列,结合入库污染负荷计算模型,构建了污染负荷量及入库强度的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技术流程,并在数据条件较为完备的沙河水库流域进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流域总氮(Total Nitrogen,TN)入库负荷总量为198.34 t/a,面源污染占比为86.53%,流域内茶园TN负荷量贡献率最大,占比为23.84%;TN负荷量在丰水年和特丰水年比枯水年上升58.06%和289.09%,在年内丰水期TN月均负荷量比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高出75.24%和372.51%;河道削减TN负荷量为33.58 t/a,削减比例为14.48%;子流域TN入库产污强度变化范围为0.36~4.73 t/km^(2)。面源污染排放入库低值区主要位于流域南部,高值区主要位于近库区域,沙河西和沙河东控制分区单位面积TN入库强度显著高于流域南部。【结论】针对高产污地类、高产污区域及高产污时段应提高面源污染防控力度;建立的技术流程可有效识别和科学解析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为流域水环境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适应性开发提供一定技术支持,使相关工作开展更加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SWAT模型 总氮 特征识别 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的农户参与意愿研究
3
作者 张冬咏 林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目的】系统探究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化肥农药带来的耕地面源污染,利用624份河南农户样本信息,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研究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的耕地面源污染治理... 【目的】系统探究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针对化肥农药带来的耕地面源污染,利用624份河南农户样本信息,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研究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的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会受其道德规范、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知识、态度、风险感知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依次减小;经济效益对农户的态度、主观规范和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同时主观规范也会受农资销售商的显著影响。【结论】在耕地面源污染治理中,应切实增强农户参与化肥农药减量的主体意识,充分利用农资销售商对农户的重要影响,并且创新经济手段或激励政策以提升农户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污染治理 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淮河流域氮肥面源污染风险 被引量:1
4
作者 喻丹 董晓华 +4 位作者 高松 江宇扬 魏冲 彭涛 刘冀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6-235,共10页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据氮肥施用强度采用化肥污染风险指数来评价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另一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形湿润指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作为影响面源污染迁移的关键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基面,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坡面汇流路径构建氮肥面源污染的汇风险;最后结合源风险和汇风险构成氮肥面源污染的综合风险指标,划分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值为0~0.81,平均值为0.55,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的情况,尤其是研究流域所辖的河南省内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及信阳市;2)在各阻力因子空间共同作用下,综合阻力基面值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趋势,汇风险围绕着淮河干流向外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淮河干流以北由于汇流路径更长其汇风险要明显低于南部区域;3)综合风险显示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1.16%,整体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氮肥面源污染风险;4)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上游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南部,淮河干流以北的周口市、商丘市、阜阳市、宿州市和亳州市都有着较大面积的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支流的河源山区地带。该研究依据不同等级的氮肥面源污染综合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范和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污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汇风险 化肥污染风险指数 汇流路径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河套灌区最佳管理措施削减面源污染的效率评估
5
作者 刘现章 魏玉霞 +3 位作者 赵健 宋永会 侯聪宇 武倩倩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4-1645,共12页
河套灌区作为亚洲最大的自流式灌区,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灌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大量的氮随着农田退水逐级汇入总排干。通过结合遥感数据预处理的数字高程数据(DEM)在SWAT模型中明确灌区的汇水关系并划分子流域,分析不... 河套灌区作为亚洲最大的自流式灌区,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导致灌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大量的氮随着农田退水逐级汇入总排干。通过结合遥感数据预处理的数字高程数据(DEM)在SWAT模型中明确灌区的汇水关系并划分子流域,分析不同气候和最佳管理措施情景下流域总氮(TN)负荷累加流失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处理后的DEM数据构建SWAT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流域排沟水系,模型生成水系与流域真实排沟水系重合率高达98%,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径流和流域面源总负荷进行率定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人为干预下的灌区情况。施肥减量20%和灌溉减量10%的组合措施对TN负荷的消减效果较好,在历史和预估气候情景下流域TN负荷累加流失量的消减率分别为6%和8%;气候变化对河套灌区总排干以南区域的TN负荷累加流失量影响显著,并在总排干处达到最高,且呈现出自西向东逐级累加的趋势;气候变化使灌区TN负荷累加流失量提高了近9倍,同时使未来极端降雨事件的频率和降水量均显著增加,导致总排干处积累了全流域60%以上的氮负荷。模型可为河套灌区应对气候变化情景下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并为应对由气候变化带来的面源污染暴发事件提供风险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污染 SWAT模型 气候变化 最佳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方水稻灌区全生育期面源污染特征及控制模拟
6
作者 陈丽娜 张文硕 +1 位作者 徐俊增 孙一淼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5,共8页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 为了解水稻生育期内灌区面源污染的输出特征及其对下游控制断面水质的影响,选取某典型南方水稻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WAT模型构建田沟塘控制断面的面源污染全过程数值模拟模型,量化分析水稻全生育期9种污染控制方案下控制断面水质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退水和氮、磷污染物均呈脉冲式排放,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即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是稻田面源污染发生的高峰期;控制灌溉、生态工程和控制排水措施在水稻生育期前半段对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实施综合措施后削减效果显著提升,对TN和TP全生育期的削减率超过90%;单项措施的水质提升效果有限,施肥管理导致分蘖期出现更多脉冲式TN质量浓度峰值,综合措施可显著提升水质达标率,其中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和控制灌溉、施肥管理、控制排水、生态工程的组合措施可以实现TN和TP质量浓度稳定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灌区 污染 水稻全生育期 控制断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源污染治理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以洞庭湖平原为例
7
作者 文高辉 周雄 +2 位作者 胡贤辉 周浩 周翼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852-7868,共17页
洞庭湖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任务,研究相关政策对该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区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从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实践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1年洞庭湖平原县... 洞庭湖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面临着绿色低碳发展的紧迫任务,研究相关政策对该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区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从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实践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1年洞庭湖平原县级尺度农村统计年鉴数据等数据,基于非期望产出SBM(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测算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运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治理对试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并评估变量间存在空间依赖性的政策冲击效果。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洞庭湖平原试点地区的面源污染治理对当地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该治理政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2010—2021年,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对试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时间异质性,该政策对2016年开始试点的地区的影响大于2017年开始试点的地区,即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批试点地区在政策支持、技术及经验积累、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3)洞庭湖平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吸取试点地区有效经验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绿色农业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是提高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低碳高效的耕地利用政策,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治理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安慰剂检验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方法的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琪云 李继峰 +2 位作者 李泽利 沈彦军 刘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4-1543,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是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农作物种植是农业面源污染源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面源污染源解析方法不能量化不同农作物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其解析精度也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天津于... 农业面源污染源解析是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农作物种植是农业面源污染源的重要组成,然而传统的面源污染源解析方法不能量化不同农作物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其解析精度也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求。本研究以天津于桥水库上游沙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模型与遥感解译的方法,解析流域总磷负荷来源与贡献,旨在建立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源精细化源解析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农作物遥感总体分类精度在88%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81,整体分类结果可信。沙河流域主要作物类型包括冬小麦-夏玉米、板栗、果树与其他作物,其中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面积最大,占比为44%~67%,板栗种植面积次之,占比为11%~29%。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板栗种植面积则呈快速上升趋势。沙河流域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GWLF)模型对溪流量与总磷负荷的模拟表现良好,其模型校准期与验证期的NSE在0.59以上,R^(2)在0.79以上。耕地为沙河流域最大的面源总磷负荷来源,占总磷负荷总量的61%;在耕地中,冬小麦-夏玉米总磷负荷占比最大(52%),板栗次之(20%);考虑到板栗种植面积近年来不断上升,未来沙河流域面源总磷负荷仍有升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污染 解析 遥感解译 流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河南省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时空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滢 陈伟强 +4 位作者 郭宇龙 姬广兴 陈轶楠 盛思雨 邓亚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目的】进行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模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高效治理面源污染和农业生态保护。【方法】综合农业分区、地形、种植模式、熟制、土地覆被等因素,划分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基于InVEST模型对2000、2010和2020... 【目的】进行农田氮素面源污染模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实现高效治理面源污染和农业生态保护。【方法】综合农业分区、地形、种植模式、熟制、土地覆被等因素,划分河南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基于InVEST模型对2000、2010和2020年河南省农田氮素面源污染状况进行时空模拟,并对输出负荷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大部分地市的氮素输出负荷总量及氮素排放强度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同,都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地市间差异明显,高氮素排放强度地区为南阳、信阳和驻马店市。氮素输出强度与地均施氮肥量、数字地理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降雨量、农田比例和坡度5个因素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输出强度与地均施氮肥量和降雨量密切相关。氮素排放强度分级结果表明,南阳、信阳和驻马店市存在一定范围的中高强度的排放区。【结论】揭示了河南省农田面源污染高排放强度区及其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促进相关氮素面源污染防控和精确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氮素 污染 InVEST模型 偏相关分析 强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雨管理模型的长江流域丘陵城镇面源污染控制方案效果评估
10
作者 赵晨 林炳权 +5 位作者 高雅弘 安欣琪 刘宇轩 李晨 齐飞 孙德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9-1731,共13页
随着我国长江流域城镇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控制的持续加强,面源污染贡献率明显增加,利用相关技术组合有效控制城镇面源负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城镇控制污染负荷和提升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内容。为探讨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设施对长江流域... 随着我国长江流域城镇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控制的持续加强,面源污染贡献率明显增加,利用相关技术组合有效控制城镇面源负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城镇控制污染负荷和提升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内容。为探讨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设施对长江流域丘陵地区城镇降雨径流降污减量的效果,以重庆市永川区新城区内某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汇水区概化,并对其构建暴雨管理模型(SWMM)和进行参数确定及验证,采用该模型模拟透水铺装、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4种单项技术设施方案及其9种组合设施方案对研究区域降雨径流总量及污染物(包括SS、COD、TN、NH_(3)-N和TP)负荷削减情况;并采用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从效益-经济-技术3个角度综合评估各种组合控制方案对降雨径流水量水质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研究区SWMM模型的水文、水力参数率定结果误差小于1%,水质参数率定结果纳什效率系数均在0.7以上且误差平方均值(B%MSSE指数)接近于0,实现了模型参数本土化;在各降雨重现期下,4种单项技术设施方案中透水铺装对径流量和污染物负荷控制效果最优;基于效益-经济-技术3个角度综合评估组合方案,确定方案P7为研究区域面源污染削减最佳组合方案,即布设面积比例为35%透水铺装、30%绿色屋顶、7%雨水花园和30%下凹式绿地,其径流总量削减率达到29.4%,SS、COD、TN、NH_(3)-N和TP负荷削减率分别达到36.2%、35.1%、35.1%、30.6%和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城镇污染 LID设施组合方案 聚类分析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eRS模型的陕西省总氮面源污染时空特征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仪宁 冯爱萍 +6 位作者 王雪蕾 李楠 黄莉 谢成玉 朱南华诺娃 张沛 王晓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05-2816,共12页
为明确陕西省总氮(TN)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类型和污染优控区,本文采用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模型)对2016—2020年陕西省TN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30 m)评估分析,识别了面源污染主要类型和优控单元,... 为明确陕西省总氮(TN)面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类型和污染优控区,本文采用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评估模型(DPeRS模型)对2016—2020年陕西省TN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30 m)评估分析,识别了面源污染主要类型和优控单元,并探讨分析了面源污染对地表水污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污染量上,2016—2020年陕西省TN面源污染平均排放负荷为1.25 t·km^(-2),平均入河量为8.31万t;时间尺度上,TN面源污染排放负荷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入河量表现为随年际变化上下波动的趋势;空间分布上,TN面源污染排放负荷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段,渭河流域段尤为显著,入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平原种植区;污染类型上,农田径流型是陕西省TN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类型,其次为水土流失型。全省49个控制单元中,2016—2020年TN面源污染优控单元平均个数为24个,平均面积占比为61.21%,其中Ⅰ类优控单元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段。此外,2017—2020年TN面源污染对陕西省地表水质TN的平均贡献率为46.51%,其中农业源的平均贡献率为41.87%。研究表明,陕西省TN面源污染防控应重点关注黄河流域段面源污染优控单元,尤其是渭河流域农田径流型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DPeRS模型 遥感 陕西省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丹 付习科 +1 位作者 孙睿 陶笑笑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潜伏周期长等特点。针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关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报道,从污染态势、污染风险源、面源污染模型以及治理对策等几个维度总结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潜伏周期长等特点。针对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关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报道,从污染态势、污染风险源、面源污染模型以及治理对策等几个维度总结了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农业 污染 风险 污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面源污染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马骏 杨叶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共10页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面源污染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与机制及其产业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显著促进了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面源污染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与机制及其产业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显著促进了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环境规制与地方政府环保补助是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农业面源污染对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产业异质性,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逼激励作用在制造业最为显著。提出应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对相关行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逼激励效果,加大地方政府财政环保支持,调整环境规制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污染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异质性 中介效应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三峡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识别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金亮 谢德体 +2 位作者 邵景安 倪九派 雷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06-215,F0003,共11页
耕地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设置距离长江干流0~20、20~40、40~60和60~80 km的缓冲区,对库区耕地源景观划分4个等级,依据耕地面源污染过程,在获取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主要自... 耕地所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该文设置距离长江干流0~20、20~40、40~60和60~80 km的缓冲区,对库区耕地源景观划分4个等级,依据耕地面源污染过程,在获取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主要自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影响耕地面源污染的阻力基面,借助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测算不同等级源景观阻力面,并通过自然断点法对阻力面进行5个等级的源-汇风险分级(极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以此识别影响库区耕地面源污染的源-汇风险格局,结果表明:1库区一级源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0%以上,越向外围延伸耕地分布空间越小,且重庆库区的分布多于湖北库区,旱地的分布多于水田;2在耕地源景观所处的缓冲区范围内,阻力面偏小,并围绕源景观向外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且水田源景观阻力面大于旱地源景观;3受空间距离的影响,阻力面的空间特征表现为高值区空间范围明显小于低值区;4库区耕地面源污染源-汇风险格局特征表现为高风险趋势,极高风险区(21 706.13 km^2)>中风险区(16 257.75 km^2)>极低风险区(10 311.6 km^2)>高风险区(7 464.65 km^2)>低风险区(2 221.61 km^2);5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库区平行岭谷区,而低风险区主要分散在距离长江干流偏远的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6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影响面源污染的阻力面角度评价由耕地所产生面源污染的风险程度及等级,为科学防范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农业 模型 三峡库区 阻力 -汇风险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东北水稻灌区水文及面源污染过程模拟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颖 王康 周祖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53,共12页
灌区水文过程对于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为揭示东北水稻灌区的水文及面源污染过程,该文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修正的SWAT模型对其开展了模拟研究。2009-2011年在吉林省前郭灌区针对水稻生育期及冻融期内的灌... 灌区水文过程对于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为揭示东北水稻灌区的水文及面源污染过程,该文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修正的SWAT模型对其开展了模拟研究。2009-2011年在吉林省前郭灌区针对水稻生育期及冻融期内的灌区水文过程和农田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开展了系统的监测与试验。水稻生育期内,各级排水系统表现出不同的水文过程:末级排水沟中,由田间通过表层渗流进入排水沟的高浓度的水被灌溉退水所稀释,汇流排水沟的槽蓄量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排水过程及污染物的对流和掺混过程。根据水稻灌区水文特性,以汇流排水沟为子流域,分别采用非稳定渗流公式和马斯京根法描述子流域中稻田向排水沟的渗流排水过程以及向子流域出口的排水汇流过程。试验和模拟结果表明:铵氮(NH4+)、硝氮(NO3-)和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排水过程,表层渗流和深层渗流过程决定了排水沟中NH4+和NO3-浓度过程,而排水沟中COD浓度还受到灌溉退水的影响。采用溴(Br-)作为示踪剂,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温度及示踪剂浓度变化,研究了冻结期的水文过程和面源污染物迁移过程,示踪试验结果显示,冻融期土壤中水流运动受到土壤基质势、温度势及重力势的影响,冻土中平衡状态下基质势为土壤温度的函数,土壤中污染物渗出通量与水分渗出通量表现出线性关系。基于水稻灌区下垫面产汇流特性和冻融期土壤对于灌区水文过程以及面源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机理,在SWAT模型模块修订的基础上,模拟了东北地区水稻灌区面源污染迁移流失过程,模拟流量、NH4+、NO3-、COD浓度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表明改进的模型能够用于东北地区水稻灌区的水文及面源污染过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污染 模型 水稻灌区 农业污染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在洱海流域面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6
作者 翟玥 尚晓 +1 位作者 沈剑 王欣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6-671,共6页
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因子的识别是面源污染控制的基础.通过将物理过程模拟及排污系数法计算进行整合,建立了SWAT模型,以描述农业生产活动与污染入湖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以云南洱海流域总氮污染为例,使用验证后的SWAT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空... 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因子的识别是面源污染控制的基础.通过将物理过程模拟及排污系数法计算进行整合,建立了SWAT模型,以描述农业生产活动与污染入湖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以云南洱海流域总氮污染为例,使用验证后的SWAT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空间单元和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入湖TN的污染贡献系数,定量分析流域内各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源结构,识别洱海流域重点农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村镇.结果表明,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和大蒜种植是目前洱海流域内入湖TN污染的最重要农业污染源,占流域总污染负荷的66.12%.对入湖TN污染贡献最大的6个村镇为江尾、右所、三营、玉湖、凤仪和喜洲,占流域总污染负荷的63.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排污系数法 污染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面源污染特性及污染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叶闽 杨国胜 +1 位作者 张万顺 肖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通过分析城市面源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特征,并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下垫面类型特点,建立城市面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及污染负荷预测模拟和迁移规律。所建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获得了满... 通过分析城市面源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特征,并针对城市土地利用和下垫面类型特点,建立城市面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及污染负荷预测模拟和迁移规律。所建模型已成功地应用于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可为城市水环境规划、面源控制和管理研究提供科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污染特性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面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一平 宋燕妮 +7 位作者 张广创 周彤 刘雯丹 孙长顺 薛旭东 刘曙光 陈骥 田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来源,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科学高效地治理面源污染问题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计划。因此,在新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如何推进面源污染研究工作,以保障... 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流域水环境和水安全的重要来源,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科学高效地治理面源污染问题已经纳入国家战略计划。因此,在新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如何推进面源污染研究工作,以保障流域水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紧迫任务。本文较为全面地回顾和总结了我国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归纳了主要研究方法和典型治理措施,并基于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水污染治理现状给出相应建议,指出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可为面源污染的全过程监管、评估及治理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完善我国水污染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 污染 模型模拟 污染控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耿润哲 李明涛 +1 位作者 王晓燕 庞树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1-250,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云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的主要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对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密云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影响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的主要因素,探讨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对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变化与污染过程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开展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研究。基于流域1995年、2000年、2005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评价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布特征,并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和通径分析等方法,从全流域和三级保护区等多空间尺度,量化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及其格局时空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域的非点源负荷与土地利用格局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格局指数能累积解释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变化的56.3%。污染负荷受土地利用格局的破碎度和形状的影响较大。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耕地、林地面积比例、形状指数和斑块密度是影响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的主要因子,其中形状指数和耕地面积比例对TN、TP负荷的解释能力要明显高于其他指标。从空间尺度上看,各格局因子与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关系具有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的递增,格局对负荷的解释程度降低,在较小的尺度范围内,尤其是一级保护区的解释能力最高,达到62.9%,表明离水库越近的区域应是非点源防治高度重视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污染 SWAT模型 污染 密云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密云县面源污染控制景观安全格局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潘影 刘云慧 +1 位作者 王静 宇振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9-537,共9页
探讨了基于安全格局分析和"源-汇"生态过程理论,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以面源污染控制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空间模拟情景分析。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理论,利用空间数据库计算了密云县水库周围面源污染控制的景观安... 探讨了基于安全格局分析和"源-汇"生态过程理论,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以面源污染控制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空间模拟情景分析。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理论,利用空间数据库计算了密云县水库周围面源污染控制的景观安全格局,分析了低安全格局中的有较大面源污染风险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基于现状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和邻域因子,利用CLUE-S模型模拟了2个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情景1为现状趋势发展,情景2为反规划途径,即限制低安全格局中具有面源污染风险的土地转变过程,其余地区按现状趋势。结果表明:情景1现状趋势发展下,未利用地复垦和农业用地结构调整两种土地利用转变过程有较大面源污染风险。情景2低安全格局中被限制发展的耕地和果园在模型模拟中转移到了中安全格局内,低安全格局中植被恢复能够增强了对上游污染物的截留;虽然面源污染"源"类型土地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土地格局的优化,整体面源污染风险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规划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模型 CLUE-S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