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值分化视角下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志洋 解瑶姝 马延安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22年第5期63-72,共10页
上市商业银行出现了市值分化现象与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实现经营转型的进程密切相关。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数据,测算金融市场隐含(Market implied)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并以商业银行年报为文本分析对象,使用面板门限回... 上市商业银行出现了市值分化现象与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实现经营转型的进程密切相关。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数据,测算金融市场隐含(Market implied)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并以商业银行年报为文本分析对象,使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以商业银行市值作为门限变量,以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作为响应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对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市值越高,其运用金融科技增加风险承担水平的动机越强烈;而金融科技并没有增加市值较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市值表示的是市场化的偿付能力,市值越高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越强,越有动机和能力来运用最新的金融科技来增加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而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钟成林 周峰 胡雪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将依次经历“大规模化转变”(零星乡-城单向迁移向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的转变)和“双向化转变”(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向乡-城与城-乡流动模式并举的双向流动模式的转变)两次转变,其中第一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31%-40%,而第二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55.2%-63.2%。(2)总体而言,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有效地促进了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但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第一次转变相比,第二次转变对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规模效率捕获能力的下滑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结构性根源,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的家庭之间流转以及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中过程受阻、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实现同步扩张,农业生产系统对规模效率的捕获能力持续下滑等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根据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阶段特征,应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和农地流转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 大规模化转型 双向化转型 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 规模效率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消费、城镇收入与物质需求—面板门限回归模型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海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物质需求条件下,城镇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文化消费需求确实是以物质需求满足为前提,且存在双门限效应。同时,线性回归模型放大了增加收入和政府扶持对文化消费的促... 本文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物质需求条件下,城镇居民收入对文化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文化消费需求确实是以物质需求满足为前提,且存在双门限效应。同时,线性回归模型放大了增加收入和政府扶持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而降低了文化产品价格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时,应更多关注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对文化产品价格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收入 物质需求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邢学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本文以Cobb-Douglas函数为理论基础,利用中部六省2000-2012年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均GDP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6561.01元和7709.43元。三个门限区间范... 本文以Cobb-Douglas函数为理论基础,利用中部六省2000-2012年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均GDP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6561.01元和7709.43元。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对服务业的弹性系数变化表明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由人力投入驱动为主逐渐转向资本投入驱动为主转变。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未来应更加重视资本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 资本投入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门限回归的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东辉 孙华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在相关制度实施的不同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当城市化及对外开放分别作为门限变量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存在着单门限效应,且有所扩大;当政府对农业... 在相关制度实施的不同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即当城市化及对外开放分别作为门限变量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存在着单门限效应,且有所扩大;当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作为门限变量时,随着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但促进作用逐渐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增长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动态新型城镇化门限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磊 李诗琪 康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8,共18页
将新型城镇化纳入旅游业导向型经济增长研究框架,能够有效拓展对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认识视域。文章在量化测度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基础上,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能够捕捉非线性不对称动态因素的面板门限回... 将新型城镇化纳入旅游业导向型经济增长研究框架,能够有效拓展对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认识视域。文章在量化测度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基础上,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能够捕捉非线性不对称动态因素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使用允许门限变量和解释变量同时内生的一阶差分矩估计法,实证检验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新型城镇化门限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同而呈现具有显著双重门限特征的非线性关系,并且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新型城镇化跨越门限值而具备边际效用递增特性。因此,文章认为,增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旅游业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渠道作用,能够显著提升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新型城镇化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门限效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涂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6-39,共4页
本文依据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收入水平下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以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双门限特征,且当人口老龄化高于8... 本文依据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收入水平下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以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双门限特征,且当人口老龄化高于8.7%时,人口老龄化水平越高对消费的抑制作用越强;以收入增长率为门限变量时,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单门限特征,且随着收入增长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减弱。研究发现,提高收入水平,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因此,应从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增加居民收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等多角度入手,从而实现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抑制作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 收入增长率 非线性 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的门限效应分析
8
作者 董玲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8-19,共2页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 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资料,采用面板门限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人口转变与农村居民消费非线性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有限,而老年人口比重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两个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5.62%和9.21%。所形成的三个门限区间范围内,农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分别引起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0.8069%、0.8160%及0.8201%。该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政策制定中,应更多地考虑与包含人口、社会保障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 人口转变农村居民消费 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参加培训对收入阈值影响和处理效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晓楠 李锐 +1 位作者 梁春梅 吕小锋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5,共3页
文章采用837个农户连续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分析是否存在受教育程度的突变阈值,使得培训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发生变化,以及子样本和全样本数据下农户参加培训的处理效应。结果显示,确实存在受教育... 文章采用837个农户连续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和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分析是否存在受教育程度的突变阈值,使得培训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发生变化,以及子样本和全样本数据下农户参加培训的处理效应。结果显示,确实存在受教育程度程度的阈值,分别是6.05和11.95;利用阈值将全样本数据分割再进行多重处理效应分析,得出在三个子样本数据下,农户参加非农职业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对家庭纯收入的影响显著性不同,而在全样本下对家庭纯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阈值效应 处理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交通、社会服务对城镇化影响的统计验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子真 欧国立 雷振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93-96,共4页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2~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用静态面板回归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验证城市公共交通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服务对城镇化有正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有负向作用;城市公共交通对城镇化的效果与经济...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2~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用静态面板回归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验证城市公共交通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服务对城镇化有正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有负向作用;城市公共交通对城镇化的效果与经济集聚水平有关,经济集聚水平较低的区域,城市公共交通会对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城镇化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分权、转移支付与居民收入不平等 被引量:5
11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纪凡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40,共12页
本文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城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然后以政府转移支付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财政收支分权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负... 本文首先采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城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然后以政府转移支付为门限变量建立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财政收支分权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是财政收入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与收入不平等显著正相关;二是财政收支分权对不同类型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无论是财政收入分权抑或支出分权对收入不平等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总体居民;三是政府转移支付在不同区制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显著地非线性特征。即从相对较低的第一区制跨入较高的第二区制时,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由负转变为正。本文以上研究结论不仅对于全面构建央地新型政府间财政关系,还可以为促进公平收入分配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居民收入不平等 转移支付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昊 赵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88,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松和户籍制度改革,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其总体趋势表现为人口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一直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问题是如何判断人口流动是否合理。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人口流动限制的放松和户籍制度改革,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成为常态,其总体趋势表现为人口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一直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问题是如何判断人口流动是否合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口流动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标准之一。本文以2000-2015年中国省级数据为样本,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人口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选取高技能人口比例等指标为门限变量,发现人口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高技能人口比例超过7.24%时,人口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将增加8%。反映区域发展条件的其他门限变量估计结果同样显示人口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存在着门限影响,当人口抚养比、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信息化水平超过门限值后,人口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检验获得了相同的研究结论,高技能人口比例的门限值提高到10.57%,反映了第二产业对高技能人口的更大需求。总体看来,我国区域人口集聚水平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存在较强相互促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高技能人口比例 劳动生产率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率波动、金融发展与国际债券币种选择
13
作者 庞加兰 王倩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31-135,共5页
近年来我国汇率市场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债券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1999—2018年14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汇率波动、金融发展与国际债... 近年来我国汇率市场化、金融改革政策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债券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利用1999—2018年14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汇率波动、金融发展与国际债券币种份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汇率波动、金融发展均有助于提升国际债券份额。当金融发展指数偏小时,汇率波动会对国际债券币种份额产生抑制效应;当金融发展指数跨过门限值后,汇率波动能够促进国际债券币种份额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债券币种 汇率波动 金融发展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雪飞 赵黎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41,共5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赋权法测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赋权法测算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以及不同科技创新水平下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变化。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及其分类指标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强化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发展规模以及金融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科技创新的门限效应,其促进作用随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对金融发展分类指标的支持作用存在差异,对金融发展规模的支持作用较强,对金融发展效率的支持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货膨胀的门槛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雪莲 建克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7期44-47,共4页
迄今为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仍然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旨在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以通货膨胀变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及利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 迄今为止,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仍然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难题。文章通过建立一个旨在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非线性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并以通货膨胀变化率作为门限变量以及利用我国1985-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通货膨胀变化率小于门限变量0.0800时,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通货膨胀变化率位于门限变量0.520与0.0800之间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最为明显;然而当通货膨胀变化率高于较大的第二个门限值时,通货膨胀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文章认为控制通货膨胀的相对增长速度与其绝对水平同样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非线性效应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邓创 付蓉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教育投入可以加速社会资源在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数,从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规律与区域差异,并进一步... 教育投入可以加速社会资源在产业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数,从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规律与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基于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政府财政支出,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可以起到更好的促进效应,并且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门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 受教育水平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最优目标区间几何? 被引量:20
17
作者 白仲林 赵亮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共5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面板数据动态门限回归模型的二阶段合并最小二乘(2SPOLS)估计方法;其次,基于中国29省市自治区1978-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的作用存... 本文首先提出了面板数据动态门限回归模型的二阶段合并最小二乘(2SPOLS)估计方法;其次,基于中国29省市自治区1978-2008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我国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的作用存在两个门限值的"双门限效应",其门限值分别为3.2%和15.7%。所以,通货膨胀率位于(0%,3.2%]时,温和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率存在"托宾效应"。通货膨胀率超过3.2%时,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率存在阻碍经济增长的"反托宾效应",尤其当通货膨胀率高于15.7%后,恶性通货膨胀严重阻碍经济"软扩张"。因此,我国通货膨胀率的最优目标区间是(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数据动态门限回归模型 2SPOLS估计 通货膨胀 最优目标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会城市人口密度对人才集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东亮 任志超 李朋骜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2,共11页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日益增大。虽然新增人才与普通劳动力产生的拥挤效应相同,但人才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对城市经济长远发展和在未来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吸...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高,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日益增大。虽然新增人才与普通劳动力产生的拥挤效应相同,但人才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对城市经济长远发展和在未来城市体系中的位置具有决定性作用,吸引人才集聚成为城市竞争的新焦点。除了拥挤效应外,城市人口密度提升有利于城市内部的知识溢出和工资增长,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和预期收入需求,从而促进人才向城市集聚。考虑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是全国和区域人口集聚的中心,存在着经济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以中国2003年至2015年30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均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对人才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意味着当前中国主要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大于拥挤效应,城市的人口密度并未过度稠密,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密度有利于人才向城市流动集聚。考虑人才对城市的知识溢出和工资比拥挤效应更加敏感,不同的知识溢出和工资水平条件下,城市人口密度对人才集聚存在着影响差异,门限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存在三个区制,分别对应于城市发展的起飞、爬坡和成熟三个阶段,受城市经济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相对动态变化的影响,城市人口密度对人才聚集的正向影响效果经历了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这凸显了积极治理城市拥挤效应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处于爬坡发展阶段的大多数城市来说,及早采取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房住不炒政策、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等有效措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密度 人才集聚 集聚效应 拥挤效应 门限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相天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7,共5页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制约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就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是现阶段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制约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关键。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就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均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均为单门限效应,突破门限值之后,两者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市场开放程度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因此,要促进农村金融突破发展门槛值,引导金融资金支持三农发展,提高银行系统效率,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进程,进而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金融发展规模 金融发展效率 门限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房价非线性收敛机制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大永 刘子寅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88,共18页
本文利用面板门限自回归模型结合自举模拟技术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城市房价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简单的线性检验得出的房价发散性结论并不能准确刻画城市房价的动态机制。在引入非线性机制后,结果表明房价在特定情况下存在收敛... 本文利用面板门限自回归模型结合自举模拟技术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城市房价收敛性进行研究,发现简单的线性检验得出的房价发散性结论并不能准确刻画城市房价的动态机制。在引入非线性机制后,结果表明房价在特定情况下存在收敛的可能。在全样本下,相对房价增长率高于门限值时存在部分收敛特征。进一步通过对子样本的研究发现高人均GDP城市与东部城市均不存在房价收敛证据,而低人均GDP城市与中西部城市的房价部分收敛且绝对收敛,敛散性区制转移发生的时间集中在2010年前后,也就是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集中调控时期。本文实证结果为政策评估、政策设计以及研究房地产市场价格动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收敛性 非线性 自举模拟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