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外样品研究中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分析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晓辉 陈剑 尹承翔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8-704,共7页
由于月壤等地外样品十分珍贵,在实验室研究中优先使用原位、微区、无损的元素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是地外样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可获取样品整体或者感兴趣区域的多种元素分布数据,应用于矿物相识别与含量估算,锆石等... 由于月壤等地外样品十分珍贵,在实验室研究中优先使用原位、微区、无损的元素分析方法。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是地外样品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可获取样品整体或者感兴趣区域的多种元素分布数据,应用于矿物相识别与含量估算,锆石等定年矿物的快速定位,矿物环带、出溶、反应边结构等特殊岩相和矿物接触关系等分析和研究。以嫦娥五号月壤、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研究为例,介绍目前元素面扫描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了电子探针面扫描技术与其他面扫描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未来十年,我国将实施一系列月球、火星、小行星等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电子探针元素面扫描分析未来将在这些地外样品研究中广泛使用。同时,建议行星科学家围绕所关心的科学问题,合理搭配多种分析方法以实现各种技术优势互补和样品科学价值最大化,服务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科学产出和行星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面扫描分析 地外样品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成分面扫描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启蒙 杜敏 +6 位作者 郝中骐 邹孝恒 李嘉铭 易荣兴 李祥友 陆永枫 曾晓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73-1477,共5页
为分析和检测铁矿石表面多成分的分布情况,采用532nm Nd∶YAG脉冲激光,设计面扫描分析方法,结合自行开发的软件,首先对标准样品进行面扫描分析,建立定标曲线,说明元素含量与谱线强度的关系。然后对由标准样品压制的表面元素含量分布不... 为分析和检测铁矿石表面多成分的分布情况,采用532nm Nd∶YAG脉冲激光,设计面扫描分析方法,结合自行开发的软件,首先对标准样品进行面扫描分析,建立定标曲线,说明元素含量与谱线强度的关系。然后对由标准样品压制的表面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的样品进行面扫描分析,生成二维分布图,并与样品表面形貌进行比较,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以100μm的分辨率对天然铁矿石样品表面14mm×11mm范围内进行面扫描分析,得到其表面Ca,Al,Ti和Mn四种元素的分布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与铁矿石表面形貌相比较。结果表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对不均匀样品的表面成分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铁矿石 面扫描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锈层结构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穆艺 罗武干 +2 位作者 李玲 黄凤春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6,共9页
为研究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6件典型青铜器残片的锈蚀特征,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拉曼光谱(Raman)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SEM-EDS Mappin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 为研究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6件典型青铜器残片的锈蚀特征,利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离子色谱、拉曼光谱(Raman)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SEM-EDS Mappin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家山墓地墓葬多为中性/弱酸性、贫氯埋藏环境,有利于青铜器的保存。其锈层结构丰富,符合基于水与青铜器模拟腐蚀过程所推导的锈层结构类型。唯M46为弱碱性、富氯的埋藏环境,该墓出土残片锈蚀中存在有害锈,属于典型“粗糙疏松”锈层类型,亟须对该墓出土其他铜器进行相关保护处理。本研究系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对古代青铜器锈层结构进行原位、综合分析的工作。实践指出,利用拉曼及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等方法,可快捷、高效、有针对性地分析古代青铜器的锈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锈层 拉曼 扫描电镜能谱面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中镍钼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琦 赵爱林 +1 位作者 肖刚 岳明新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7,共8页
喷流沉积型矿床是矿床地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查明矿石中重要组分(镍和钼)的赋存状态是该类矿床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湘黔地区天鹅山—黄家湾、大坪—大浒镍钼矿带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本文采集该矿区的样品,应用化学和光谱定量... 喷流沉积型矿床是矿床地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查明矿石中重要组分(镍和钼)的赋存状态是该类矿床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湘黔地区天鹅山—黄家湾、大坪—大浒镍钼矿带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本文采集该矿区的样品,应用化学和光谱定量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大型现代仪器相结合的分析手段,研究了矿石中镍和钼的赋存状态。化学和光谱分析确定矿石中镍含量为3.76%,钼含量为4.99%;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金属矿物零星分布,颗粒细小,结晶程度差,光学特征极不明显,晶体形貌特征难以观察,初步推断矿石矿物以胶状形式存在,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为这些矿物定名和描述;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偏光显微镜鉴定结果,印证了样品中存在很多非晶质矿物,仅有钨钼钙矿和镍黄铁矿两种矿物含有镍钼,且矿物含量很低(分别为0.4%和0.8%),对比化学分析结果,可推断样品还存在其他富含镍钼元素的矿物。进一步对富集镍钼元素的区域进行电子探针分析,最终确定了镍除了赋存于辉砷镍矿、方硫镍矿中,在胶状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边缘呈蠕虫状花边的镍黄铁矿中也有富集;钼主要赋存于碳硫钼矿中。矿石中的镍钼主要赋存于由胶态向结晶态过渡的金属矿物中,研究成果为该类矿床的矿石矿物学研究、选矿、冶炼及矿石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 镍钼赋存状态 电子探针 线扫描分析 面扫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海沟金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模式:黄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原林 李欢 +2 位作者 郑朝阳 努尔喀纳提·马达依普 KHAN Rehan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90-3002,共13页
吉林海沟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交汇部位,处于中生代NE向断裂(太平洋构造域)与EW向断裂构造(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金矿床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前人对其成因提出了多种不同... 吉林海沟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交汇部位,处于中生代NE向断裂(太平洋构造域)与EW向断裂构造(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金矿床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前人对其成因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认识,严重制约了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工作。本文以海沟金矿床成矿期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显微观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点测试、元素扫面分析和硫同位素实验,揭示黄铁矿中不同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为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约束。根据研究区侵入体产状、矿体分布、构造展布特征以及流体演化规律,建立海沟金矿床的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模式,为深部地质找矿提供科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海沟金矿床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的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黄铁矿中的Au与Ag,Te,Bi和Pb相关性较好,指示这些元素主要是以类质同象的方式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中;海沟金矿床硫源至少有2种,一种是总硫δw(34S)接近于0的幔源或深部地壳源,另一种是总硫δw(34S)介于−12‰~−6‰之间的中上地壳源,海沟较负的硫同位素值与海沟矿区出现的大量脉岩和围岩(主要为色洛河群地层)直接相关;海沟金矿床是一种与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元素Mapping面扫描分析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矿床成因 找矿勘查模式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