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焙烤品质与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王光瑞 周桂英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共6页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外有关研究结果,对小麦烘烤品质与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烘烤面包适宜的形成时间为6±0.5min,适宜的稳定时间为12±0.5min,烘烤饼干、蛋糕的适宜形成时间...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外有关研究结果,对小麦烘烤品质与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烘烤面包适宜的形成时间为6±0.5min,适宜的稳定时间为12±0.5min,烘烤饼干、蛋糕的适宜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为1±0.5min,并剖析了粉质曲线所反应的面团流变学特性的主要指标的意义和价值,为食品工业利用粉质曲线配粉和鉴评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品质 面团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 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淀粉特性与面包烘烤品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学举 杜朝 刘广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利用国内外40个面包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淀粉性状与面包烘烤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小麦在加工品质和淀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面包品质性状(Zeleny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总量... 利用国内外40个面包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淀粉性状与面包烘烤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小麦在加工品质和淀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面包品质性状(Zeleny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总量与面包品质性状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面粉膨胀势与面包品质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相比,Zeleny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性状差异较大;在淀粉性状和面包品质性状上,国外小麦品种(系)明显优于国内材料。讨论认为,蛋白质和淀粉对小麦的面包烘烤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膨胀势可作为小麦品质育种亲本选配、后代选择的指标。改良我国小麦淀粉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烘烤品质 淀粉特性 小麦品种(系) 面团形成时间 低直链淀粉含量 品质性状 淀粉性状 稳定时间 相关性分析 国内外 加工品质 性状差异 亲本选配 品质育种 后代选择 小麦淀粉 沉淀值 负相关 膨胀势 正相关 蛋白质 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质量指数与其他粉质指标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歆 凌家煜 郝希成 《粮油食品科技》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以各种小麦粉为原料,通过试验显示粉质质量指数与标准评价指标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粉质质量指数与评价值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867),与面团稳定性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988),与软化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与面团形成时间亦有较好的... 以各种小麦粉为原料,通过试验显示粉质质量指数与标准评价指标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粉质质量指数与评价值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867),与面团稳定性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988),与软化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与面团形成时间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816)。特别指出的是,试验发现,粉质质量指数与评价值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粉质质量指数与面团稳定性间的正相关性明显强于评价值与面团稳定性间的正相关性,而评价值则更多地受到面团形成时间的影响。与评价值相比,粉质质量指数较少地受到面团形成时间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小麦粉的物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粉 粉质质量指数 评价值 面团形成时间 面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翠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3期64-65,共2页
临猗县在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措施,将施肥比例后移、春季追肥时间后移并选择适宜的氮素适用量。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调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可提高成穗率10%~15%,增加穗粒3~5粒,较传统施肥增产8%~12... 临猗县在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措施,将施肥比例后移、春季追肥时间后移并选择适宜的氮素适用量。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调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可提高成穗率10%~15%,增加穗粒3~5粒,较传统施肥增产8%~12%,并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小麦生产 技术 大面积示范推广 面团稳定时间 面团形成时间 施肥比例 湿面筋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魏云 冯岩 《河南农业》 2014年第23期48-48,共1页
强筋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氮肥底施与追肥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强筋小麦氮肥后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可提高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改善强筋小麦的营... 强筋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氮肥底施与追肥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强筋小麦氮肥后移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可提高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增产10%-15%,氮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氮肥后移 强筋小麦 面团形成时间 湿面筋含量 籽粒蛋白质 追施时期 追肥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粒小麦农大3677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冬梅 田士宝 +2 位作者 张福利 曹春英 杨翠萍 《天津农林科技》 2009年第3期3-3,共1页
特征特性 农大3677是冬性品种,中晚熟。幼苗匍匐,抗倒伏能力强,抗白粉病,轻感叶锈病,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紧凑,短芒,蓝粒,面粉为绿色。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16.54%,总氨基酸含量为15.02%。微量硒元素的含量77.5... 特征特性 农大3677是冬性品种,中晚熟。幼苗匍匐,抗倒伏能力强,抗白粉病,轻感叶锈病,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紧凑,短芒,蓝粒,面粉为绿色。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为16.54%,总氨基酸含量为15.02%。微量硒元素的含量77.52ug/kg,容重为802g/L,湿面筋为36.3%,吸水率为63.4%.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为4.2min和3.8min,适宜做饺子、面条等食品。穗粒数28—30.8个,千粒重38~40g,667m^2产300~32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粒小麦 面团形成时间 总氨基酸含量 抗倒伏能力 蛋白质含量 冬性品种 抗白粉病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定品种·大田作物选育单位:北京农学院
7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特征特性:冬性,中熟。株高75~80cm,白粒.千粒重42g左右。抗倒性较好。抗病性、抗寒性中等。,品质中筋偏上。粗蛋白含量14.45%,湿面筋含量32.8%,干面筋含量10.6%.沉降值34.8mL,面团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间5.0min.... 特征特性:冬性,中熟。株高75~80cm,白粒.千粒重42g左右。抗倒性较好。抗病性、抗寒性中等。,品质中筋偏上。粗蛋白含量14.45%,湿面筋含量32.8%,干面筋含量10.6%.沉降值34.8mL,面团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间5.0min.面包体积780cm3(面包质量158g),综合评分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农学院 选育单位 大田作物 审定品种 面团形成时间 湿面筋含量 粗蛋白含量 面包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保健绿小麦新品种——绿优一号
8
作者 温海军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20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优质小麦 保健 湿面筋含量 小麦品种 营养成分 面团形成时间 蛋白质含量 春播品种 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优抗小麦新品种豫麦35号
9
《麦类文摘》 1998年第3期80-80,共1页
一、品种简介豫麦35号系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利用多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原名内乡184。199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1992~1995年4 a 参加6组共20个点次45个品种次的河南省南片... 一、品种简介豫麦35号系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利用多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原名内乡184。1995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1992~1995年4 a 参加6组共20个点次45个品种次的河南省南片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75 kg,最高亩产627 kg,平均增产10%。豫北、豫中中晚茬,豫南中早茬麦田,产量水平400kg,高产麦田达500kg 以上。1995~1997年在示范推广过程中,豫北、豫南出现一批万亩单产超400 kg,千亩单产超500 kg 的典型。豫北稻麦区平均单产400kg,较豫麦18增产15%以上。豫东麦区亩产450 kg。1997年先后被确定为代表河南方向的六大主导品种之一和南阳市小麦当家品种。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据农业部品质化验结果:蛋白质含量16.36%,赖氨酸含量0.423%,湿面筋32.3%,面包体积788cm^3,面粉吸水率53.6%,沉降值38.5 mL,面团形成时间7.2min,面团稳定时间13 min,评价值67,综合评分85分。超过香港金象粉10.2分,比加拿大粉仅低0.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河南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产量水平 综合评分 区域试验 小麦品种 蛋白质含量 生产试验 面团形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