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源性非O157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禹金龙 董晨 +4 位作者 王娴静 姬赛赛 付文静 胡洁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对牛粪及牛肉中的非O157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测,以了解非O157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参考USDA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选择性增菌,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初步筛... 目的:对牛粪及牛肉中的非O157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进行检测,以了解非O157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参考USDA检测方法,对样品进行选择性增菌,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初步筛选,检测O抗原(O157、O121、O111、O103、O26),阳性样本用选择性显色培养基rainbow agar分离纯化,可疑菌株用多重PCR方法鉴定O抗原,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鉴定H抗原,并采用血清凝集实验进行验证,确认的阳性菌株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检测。结果:在153份牛粪和49份牛肉样本中,共40份样品检出1个或多个O血清型阳性,牛粪检出率高于牛肉,非O157阳性率为19.3%,O157的阳性率为0.50%;经分离纯化后,共鉴定出阳性菌株30株,其中O26最多占73.3%,O121、O103、O157分别占16.7%、6.7%、3.3%。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自牛肉的2株O26:H11,一株stx1、hly阳性,另一株hly阳性,分离自牛粪的1株O26:H11携带hly基因,因此30株菌株中带毒菌株阳性率为10.0%,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阳性率为3.4%。结论:牛粪和牛肉中非O157大肠杆菌的污染率明显高于O157,尤其是O26:H11血清型最高,且检出含志贺毒素基因的大肠杆菌,这提示零售牛肉市场存在非O157大肠杆菌污染的安全风险,我国应该加强对非O157大肠杆菌的检测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57大肠杆菌 牛粪 牛肉 污染状况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白向宁 赵爱兰 +2 位作者 夏胜利 熊衍文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4-548,560,共6页
目的对国内部分地区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根据mlst.ucc.ie数据库提供的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案,对来自我国河南、黑龙江2省的29株非O... 目的对国内部分地区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方法根据mlst.ucc.ie数据库提供的大肠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案,对来自我国河南、黑龙江2省的29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株的7个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及菌株序列型(Sequence type,ST),使用MEGA、eBURST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不同ST序列群及菌株间的进化关系。结果 29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呈现较大的遗传多态性,可分为13个ST型别,其中ST155为优势型别(34.48%)。同时研究发现2个新等位基因型(fumC376、recA214)和3个新序列型(ST2460、ST2467、ST2468)。结论 29株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菌株之间具有分子多态性,与国际流行菌株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加强我国对这一类菌株的检测和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序列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不同区域犊牛粪源大肠杆菌非O157致病性STEC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吾买尔江·牙合甫 买占海 +7 位作者 韩俊成 阿卜杜米吉提·艾海提 阿丽米热·买买提 杨莉 戴小华 刘英玉 夏利宁 吾买尔·尼亚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46-50,共5页
对南疆某区A、B、C、D不同规模化肉牛场0~90日龄腹泻犊牛粪源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分离、非O157 STEC毒力基因(stx1、stx2)检测和兽医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菌株分离率74.5%(205/275),非O157 STEC毒力基因stx1、stx2检... 对南疆某区A、B、C、D不同规模化肉牛场0~90日龄腹泻犊牛粪源大肠杆菌菌株进行分离、非O157 STEC毒力基因(stx1、stx2)检测和兽医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菌株分离率74.5%(205/275),非O157 STEC毒力基因stx1、stx2检出率21.9%(45/205),其中stx2检出率11.2%(23/205)、stx1+stx2检出率9.7%(20/205),均较高。未扩增出rfbE、fliC条带,视为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兽医临床抗菌药物总耐药率表现为敏感,不同养殖场耐药性分析表明,A场38株犊牛源大肠杆菌菌株对阿莫西林中敏,B场60株菌株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耐。说明该区犊牛已被STEC感染,传播途径可能是水源、饲草料、母乳、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该牛场食物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鉴定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26等产志贺毒素的6种血清型大肠杆菌的暴发流行情况及检测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诗琪 赖卫华 +1 位作者 刘道峰 崔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01-305,共5页
近年来,产志贺毒素而非O157的大肠杆菌,尤其是被美国农业部称为"the Big Six"的6种大肠杆菌在诸多国家及地区暴发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the Big Six"包括大肠杆菌O26、O45、O103、O... 近年来,产志贺毒素而非O157的大肠杆菌,尤其是被美国农业部称为"the Big Six"的6种大肠杆菌在诸多国家及地区暴发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the Big Six"包括大肠杆菌O26、O45、O103、O111、O121、O145等6种血清型。目前,在国内,关于"the Big Six"的报道及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介绍"the Big Six"的暴发流行情况,并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志贺毒素非o157大肠杆菌 暴发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规模化养殖场7、14日龄腹泻羔羊粪源非O157致病性STEC菌毒力基因分布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吾买尔江·牙合甫 王晓杰 +5 位作者 古莱姆拜尔·谢日普 阿丽米热·买买提 韩俊成 杨莉 罗金生 买吾兰·孜克牙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试验对7日龄、14日龄腹泻羔羊粪便进行选择性增菌,用PCR扩增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多重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A)检测。结果表明:腹泻羔羊粪便大肠菌株阳性率88.90%,stx1、stx2、hlyA相关编码毒力基因12株。其中编码毒力... 试验对7日龄、14日龄腹泻羔羊粪便进行选择性增菌,用PCR扩增方法进行初步筛选,多重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stx1、stx2、eae、hlyA)检测。结果表明:腹泻羔羊粪便大肠菌株阳性率88.90%,stx1、stx2、hlyA相关编码毒力基因12株。其中编码毒力基因stx2和stx2+hlyA各3株,编码毒力基因stx1、stx1+stx2、stx1+hlyA各2株。此外,7日龄腹泻羔羊大肠菌株编码毒力基因stx1、stx2和stx1+hlyA各1株,14日龄腹泻羔羊大肠菌株编码毒力基因stx2+hlyA阳性率13.04%,其次stx2、stx1+stx2编码毒力基因阳性率为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57大肠杆菌 羔羊 不同日龄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非O157致病性STEC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妍 刘英玉 +3 位作者 郑晓琴 张超 苏战强 张晓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5-1040,共6页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 为了了解新疆伊犁地区肉牛屠宰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污染情况,检测非O157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的感染情况,本试验采集新疆伊犁地区某定点肉牛屠宰场中屠宰肉牛的粪样和屠宰后的胴体表面拭子,并对样品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eae、stx1、stx2)的PCR检测、O157鉴定(rfbE)、ERIC-PCR基因分型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93.3%。其中2株菌株同时编码了毒力基因stx1和stx2,检出率为4.8%,毒力基因eae未被检出。PCR鉴定均为非O157STEC。ERIC-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株菌的基因型非常相似,同源关系密切。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攻菌6h后,小鼠开始出现死亡,立即解剖死亡小鼠发现,其肠道出血,肝脏、脾脏、肾脏明显出血肿大,解剖对照小鼠表现正常,表明菌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综上所述,在肉牛屠宰过程中存在大肠杆菌污染,其中粪便中非O157STEC菌株对胴体造成了污染,需要加强控制肉牛的屠宰加工关键环节的环境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毒力基因 ER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