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类受体在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呼吸节律性放电中的作用
1
作者 潘秉兴 吴中海 王宁黔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探讨N-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非NMDA类受体在基本呼吸节律发生和调 节中的作用。方法 在新生SD大鼠离休延髓脑片上记录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在改良的Krebs液中加入兴 奋性氨... 目的 探讨N-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非NMDA类受体在基本呼吸节律发生和调 节中的作用。方法 在新生SD大鼠离休延髓脑片上记录舌下神经的呼吸节律性放电活动,在改良的Krebs液中加入兴 奋性氨基酸类递质及相应的拮抗剂,观察其RRDA的影响。结果 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海人酸(Kainic acid.KA) 后,可见呼吸周期及呼气时间有所延长, NMDA受体激动剂对呼吸活动则没有明显影响(P>0.1);相应的拮抗剂6-氰基 -7-硝基喹恶啉土卫四(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DNQX)和2-氨基磷酸戊酸(D-2-amino-5-phosphonopentanoic, AP5)均可使放电频率和积分幅值明显降低吸气时间显著缩短(P<0.01),DNQX同时可致呼吸周期和呼气时间明显缩短 (P<0.05)。结论 在哺乳动物基本呼吸节律的产生和调节中,NMDA类受体主要对呼吸活动的强度产生调节作用;而非 NMDA类受体不仅可以影响呼吸的强度,同时对呼吸的频率也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延髓脑片 节律性放电 呼吸节律 新生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永辉 陈淑萍 +3 位作者 王俊英 乔丽娜 徐秋玲 刘俊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表达的影响,分析电针(EA)累积性镇痛效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I模型组、EA3次组、EA5次组、EA10次组,每组10只。对照...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2B表达的影响,分析电针(EA)累积性镇痛效应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I模型组、EA3次组、EA5次组、EA10次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行假手术,其余4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手术后一周开始测定大鼠双侧缩腿的潜伏期(PWL)。EA3次组于CCI术后第14天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连续3d,EA5次组于CCI术后第12天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连续5d,EA10次组于CCI术后第7天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连续10d,每天1次。电针结束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NMDA受体NR2B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CI后各组动物出现明显的痛觉过敏(P<0.01)。EA5次后动物的痛觉过敏有明显减轻。EA10次后动物的痛觉过敏进一步减轻。CCI后第18天大鼠脊髓NMDA受体NR2B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CCI组,EA5次组和EA10次组比较NMDA受体NR2B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NR2B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损伤后出现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之一,电针有可能通过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程度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受体NR2B 脊髓 电针 慢性压迫性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及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燕 胡洁 +5 位作者 康林 谷岩梅 于虹 李妍 陈海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3,34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和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探讨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6月龄SAMP8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群居组(A... 目的:观察不同环境和居住方式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CA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的影响,探讨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提高认知功能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6月龄SAMP8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群居组(A组)、丰富环境+独居组(B组)、普通环境+群居组(C组)和普通环境+独居组(D组)。环境和居住方式干预2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CA1区NMDAR1免疫反应性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随训练天数增加,各组潜伏期均有缩短;A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各组(P<0.05),空间探索试验中跨越平台次数最多(P<0.05)。B组和C组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都优于D组(P<0.05)。抗NMDA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D组免疫反应产物表达最少,染色最淡;A组可见NMDAR1蛋白免疫反应产物表达较多,细胞排列紧密,染色较深。光密度值分析显示A组光密度值最高,D组光密度值最低。结论:丰富环境和群居能改善SAMP8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增加海马CA1区NMDAR1的蛋白含量;但环境和居住方式是SAMP8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的独立性保护因素,二者无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居住方式 快速老化 小鼠 认知功能 N-甲基-d-天门冬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介导缺氧SD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庆平 邹飞 +1 位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特性,探讨NMDA对缺氧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丙戊酸,观察其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对PO/AH区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条件下,细胞... 目的研究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特性,探讨NMDA对缺氧大鼠PO/AH区神经元Ca2+浓度的影响。方法给大鼠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NMDA和拮抗剂丙戊酸,观察其在正常和缺氧条件下对PO/AH区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条件下,细胞内Ca2+荧光比值为0.95,第40秒加入NMDA后[Ca2+]i的荧光强度迅速增高,25s后达到峰值2.054,并稳定在此水平,其升幅为(109±52)%,加入激动剂后30 s内达到峰值3.783,并持续稳定在此水平,加入NMDA后[Ca2+]i升高了(286±91)%;缺氧条件下神经元[Ca2+]i在加入丙戌酸后由平台向下的降幅为(103±45)%。结论[Ca2+]i的升高主要是由于NMDA受体通道开放,细胞外游离Ca2+易化扩散入胞内所致,丙戊酸可有效地降低NMDA受体活性,从而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下降,具有保护神经元免受缺氧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 受体 缺氧 SD PO/AH区 神经元 CA^2+ 丙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39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红鸭 何方园 +2 位作者 王文秀 史明 赵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9-611,共3页
目的:了解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发病症状、检验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更好的早期诊断抗NMDAR脑炎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诊断为抗NMDAR脑炎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目的:了解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发病症状、检验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更好的早期诊断抗NMDAR脑炎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诊断为抗NMDAR脑炎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39例患者中,男23例(59.0%),女16例(41.0%),年龄为4~59岁,平均(28.3±13.7)岁。20例(51.3%)伴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首发症状多为精神行为异常(46.2%)及癫痫发作(43.6%),有意识障碍14例(35.9%),记忆力减退4例(10.3%),锥体外系症状3例(7.7%)。39例患者脑脊液中抗NMDAR抗体均阳性(100.0%),血清检测9例(23.1%)阳性。头颅MRI表现14例异常(35.9%)。脑脊液病毒抗体6例(15.4%)阳性。脑电图慢波增多5例(12.8%),可见棘波、尖波3例(7.7%)。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1例(2.6%)死亡,4例(10.3%)症状无改善,12例(30.8%)症状完全缓解,22例(56.4%)症状稍改善继续药物治疗中。结论:全面认识并掌握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合理用药,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门冬受体脑炎 临床特点 早期诊断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卵巢畸胎瘤的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岳萍 蔡蕾 +1 位作者 朱岚 沈立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72,共3页
报道3例突发精神行为异常伴抽搐、意识障碍的年轻女性患者,入院检查发现脑脊液或血清中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伴卵巢畸胎瘤,确诊为伴卵巢畸胎瘤的抗NMDAR脑炎,给予手术切除畸胎瘤。
关键词 卵巢畸胎瘤 抗N-甲基-d-天门冬受体脑炎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缺血性损伤和运动训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安静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7-249,共3页
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与突触可塑性、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长时程增强和抑制效应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过程相关。本文就近年来NMDA受体在脑缺血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脑缺血 运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与新型镇痛药的开发
8
作者 李淑慧 胡德耀 +1 位作者 李晓辉 王正国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8期562-564,共3页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是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亚型之一 ,是由NMDAR1 与不同的NMDAR2 亚基组成的异聚体。近年实验研究发现 ,许多NMDAR拮抗药均具有镇痛活性 ,表明NMDAR在痛觉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镇痛药 中枢敏化 信号传递 兴奋性受体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在福尔马林外周注射引起长时程痛敏中的作用
9
作者 程涓 张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福尔马林外周注射所致长时程痛敏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之前注射或不注射MK-80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测定热辐射痛行为。结果注射MK-801侧脊... 目的观察外周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福尔马林外周注射所致长时程痛敏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脚掌注射福尔马林,之前注射或不注射MK-801。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测定热辐射痛行为。结果注射MK-801侧脊髓背角Ⅰ、Ⅱ层小胶质细胞OX-42阳性表达水平较对侧(仅注入福尔马林侧)明显降低。单独注入福尔马林后第3天发生热痛敏,第7天达高峰,第10天仍未完全恢复至正常值;外周应用MK-801后,热痛敏反射潜伏期延长。结论NM-DA受体参与长时程痛敏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痛敏 福尔马林实验 小胶质细胞 N-甲基-d-天门冬(NMDA)受体 MK-801 OX-4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赖逾鹏 魏绪红 刘先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80-282,共3页
大量研究表明激活中枢神经系统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因此对NMDA受体亚基特异拮抗剂特别是对NR2B拮抗剂的研究有可能成为... 大量研究表明激活中枢神经系统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因此对NMDA受体亚基特异拮抗剂特别是对NR2B拮抗剂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NMDA受体的分布及其特异性亚基在疼痛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N-甲基-d-天门冬 受体 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晓建 汤长华 罗永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F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损伤脊髓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Allen′s法以 10g× 2 .5cm力致伤大鼠T8脊髓 ,插蛛网膜下隙导管于术后即刻、2h、4h、8h、12h、2 4h ,各注入NGF溶液 ,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NMDAR1)mRNA在脊髓中的表达。结果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正常组大鼠脊髓中几乎无NMDAR1mRNA表达 ,生理盐水组NMDR1mRNA表达明显增多 ,N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 ,NMDAR1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NGF能通过抑制脊髓中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NMDAR)的生成 ,抑制钙内流 ,抑制NO的生成 ,从而保护损伤的神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生长因子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测定法
12
作者 邹洪波 郑仕中 贾宜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配基结合测定法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海马 亲合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海马体的体素形态学及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启佳 吕宗夏 +2 位作者 史珂 黎春燕 郑金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366-2370,共5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及功能连接(FC)的方法探究海马体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1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21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对照(HC),所有被试者均行...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及功能连接(FC)的方法探究海马体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1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21名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对照(HC),所有被试者均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评定认知功能及焦虑和抑郁程度。获取两组被试者的T1加权成像(T1WI)和功能像,分析其海马体积存在差异的部位,以双侧海马的4个分区为种子点计算FC值,将海马灰质体积及FC存在差异的脑区的FC值与临床资料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抗NMDAR脑炎患者右前海马灰质体积减小,左后海马与丘脑、辅助运动区的FC值下降;右后海马与中央后回的FC值升高。右前海马灰质体积与MoCa-B评分呈正相关(r=0.640,P=0.002)。右侧辅助运动区FC值与患者病程呈正相关(r=0.508,P=0.019)。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存在海马灰质体积及海马与其他脑区间功能连接的异常,并且这些异常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病程长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受体脑炎 海马体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功能连接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NK1受体与非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神经激肽-1(NK1)受体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方法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及拮抗剂CP-96345与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观察...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神经激肽-1(NK1)受体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方法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及拮抗剂CP-96345与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观察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结果鞘内注射NK1受体激动剂Sar-SP后,对心包内BK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0.05),这种易化作用被鞘内预先注射NK1拮抗剂CP-96345完全阻断;鞘内注射非NMDA受体激动剂NMDA后,对心包内BK诱发的背斜方肌EMG有显著的易化作用(P<0.05),这种易化作用被鞘内预先注射非NMDA受体拮抗剂DNQX部分阻断;鞘内联合注射Sar-SP与NMDA,对EMG的易化作用较单一注射Sar-SP或NMDA显著增强(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NK1受体与非NMDA受体参与了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肌电 神经激肽-1受体 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ture:首次解析出大脑门冬氨酸受体精细化结构
15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揭示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激活机制。
关键词 门冬受体 N-甲基-d-天门冬 结构 细化 大脑 析出 医学研究所 激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大鼠抑郁症的谷氨酸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董军 闵苏 +3 位作者 魏珂 曹俊 黎平 汪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探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谷氨酸能神经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组(电休克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抑郁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探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谷氨酸能神经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组(电休克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抑郁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电休克组在丙泊酚麻醉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隔天1次共2周。检测各组海马谷氨酸含量和海马CA1区、CA3区NMDA受体2B亚单位(NMDA-NR2B)的表达。结果①电休克治疗后电休克组大鼠水平移动格数、垂直竖立次数和糖水消耗量都高于抑郁组(P<0·01)。②电休克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低于抑郁组(P<0·01),而抑郁组高于正常组(P<0·01)。③电休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MDA-NR2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的升高并使NMDA-NR2B的表达量上调,这可能是其抗抑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中Th17/Treg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琳 闫丽敏 +3 位作者 邢槐杰 陈敏 黎晓艳 曾超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血必净组和高剂量血必净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抗原注射与免疫刺激结合法建立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5和10 mL·kg-1血必净注射液。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SF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IL-10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和Foxp3阳性细胞率。结果:HE染色,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部分锥体细胞呈三角形固缩浓染,顶树突拉长,少数神经细胞脱失,组织稀疏;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减小,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且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损伤的改善情况更明显。TUNEL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ELISA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有效改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脑组织损伤,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干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Th17/Treg免疫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门冬受体脑炎 血必净 神经元凋亡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和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对电休克后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超 闵苏 +5 位作者 魏珂 刘东 董军 罗洁 黎平 刘小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电休克(ECT)后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按析因设计干预因素,即ECT(2水平:无处置和1个疗程ECT)和药物(3水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异丙酚和MK-801),采用Morris水...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电休克(ECT)后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按析因设计干预因素,即ECT(2水平:无处置和1个疗程ECT)和药物(3水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异丙酚和MK-801),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谷氨酸(Glu)含量,Westernblot检测Tau5、PHF-1(pSer396/404)、AT8(pSer199/202)、12E8(pSer262)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结果异丙酚、MK-801及ECT均可造成大鼠学习记忆障碍,ECT可明显增加海马中Glu浓度,异丙酚可降低海马中Glu浓度,MK-801对海马中Glu浓度无明显影响。ECT可增加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异丙酚和MK-801可减少海马中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结论异丙酚和MK-801可能是通过降低海马Glu浓度,减缓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进而改善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N-甲基-d-天门冬受体拮抗剂 电休克 学习记忆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对NMDA受体表达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薄涛 姜玉武 +2 位作者 曹海燕 王静敏 吴希如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 :研究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表达 ,以及成年期认知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影响。方法 :生后 6d(用P6表示 ,下同 )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6只 ,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 1次 ,每次持续 ... 目的 :研究反复惊厥对大鼠脑内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表达 ,以及成年期认知功能和惊厥阈的长期影响。方法 :生后 6d(用P6表示 ,下同 )的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6只 ,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 1次 ,每次持续 30min ,连续 6d ;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两组大鼠于P6 0~P6 5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于P75时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 (PTZ)测定大鼠的惊厥阈。随即断头处死大鼠 ,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 ,匀浆提取细胞膜蛋白 ,应用免疫印记法测定NMDA受体亚基 1(NR1)和NR2A 2D表达的变化。结果 :从P6 1至P6 5 ,两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均逐渐缩短 ,惊厥组大鼠在P6 5的平均寻找平台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惊厥组大鼠注射PTZ后发生惊厥的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大脑皮层 ,惊厥组大鼠较对照组NR1和NR2B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在海马这两种亚基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 ,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区 ,惊厥组较对照组NR2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NR2C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组在皮层和海马均无NR2D表达。结论 :新生大鼠反复惊厥可导致远期认知障碍 ,同时伴有NMDA受体的数量和结构上的长期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新生大鼠 N-甲基-d-天门冬 受体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相双相障碍患者血液NMDA受体NR1亚基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继武 杨海华 +5 位作者 王丝丝 马萍 李從睿 黄俏庭 潘集阳 温金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能神经递质及传递功能异常在双相障碍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患者35例,躁狂发作期患者33例,缓解期患者28例及40例正常对照,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 目的:探讨谷氨酸(Glu)能神经递质及传递功能异常在双相障碍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患者35例,躁狂发作期患者33例,缓解期患者28例及40例正常对照,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被试临床症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Glu水平,以RT-PCR技术检测NR1亚基mRNA表达水平。结果:抑郁发作期组、躁狂发作期组血清Glu水平[(35.3±6.1)mg/L,(35.8±6.3)mg/Lvs.(27.8±5.4)mg/L,(28.6±5.7)mg/L,P<0.01]及NR1亚基mRNA水平[(1.6±0.4),(1.4±0.3)vs.(0.7±0.4),(0.6±0.5),P<0.01]高于缓解期组及对照组;抑郁发作期组血清Glu水平与HAMD总分呈正相关(r=0.58,P<0.05),躁狂发作期组NR1亚基mRNA水平与BRMS总分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双相障碍疾病发作期可能存在Glu能神经递质水平紊乱及NR1亚基表达异常,在疾病缓解期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N-甲基-d-天门冬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