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及细观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红彪 《水道港口》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参数对港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文章对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细观力学分析理论及细观力学有限元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针对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成果以及现有的混... 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参数对港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至关重要。文章对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细观力学分析理论及细观力学有限元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目前针对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成果以及现有的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理论和细观力学有限元方法的特征及适用性,阐述了影响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对非饱和混凝土宏观力学特性在力学试验、细观分析理论及细观力学有限元法方面的发展趋势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宏观力学特性 细观分析方法 细观力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混凝土硫酸钠表面侵蚀试验方法及特点
2
作者 董党锋 《山西建筑》 2012年第34期139-140,共2页
针对现行非饱和混凝土抗冻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硫酸钠表面侵蚀试验方法,对该方法的基本构思、试验步骤、试验结果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硫酸钠表面侵蚀法 抗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气剂掺量对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饱和度影响
3
作者 周彧婕 黄耀英 +1 位作者 徐佰林 方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79,187,共8页
为探究引气剂掺量对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饱和度影响,采用上吸法和侧吸法,开展了低温环境下不同引气剂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3.75■,5.00■,6.25■)的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进而研究了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孔隙率、... 为探究引气剂掺量对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饱和度影响,采用上吸法和侧吸法,开展了低温环境下不同引气剂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0■,3.75■,5.00■,6.25■)的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试验,进而研究了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孔隙率、抗压强度及毛细吸水饱和度的影响,最后建立了耦合不同吸水深度和不同引气剂掺量共同作用下的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饱和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引气剂掺量增加,水工混凝土孔隙率呈线性增大,抗压强度略呈上凸曲线减小,饱和度逐渐下降,且饱和度和吸水深度呈指数关系,上吸法、侧吸法混凝土饱和度和引气剂掺量分别呈线性关系和二次函数关系;进而基于分离变量模型建立了非饱和引气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饱和度预测模型,分析表明,新模型可较好预测不同吸水深度和不同引气剂掺量共同作用下的非饱和水工混凝土毛细吸水饱和度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气剂掺量 非饱和水工混凝土 饱和 毛细吸水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饱和效应的跨海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4
作者 石渊博 雷明锋 +4 位作者 秦明光 孙宁新 刘凌晖 赵晨阳 贾朝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5-1045,共11页
为准确预测跨海隧道衬砌内部氯离子含量,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非饱和效应的跨海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首先,分别引入Langmuir等温吸附结合模型、幂函数型非饱和扩散方程和VG-Mualem水分传输模型,依次考虑氯离子... 为准确预测跨海隧道衬砌内部氯离子含量,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非饱和效应的跨海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首先,分别引入Langmuir等温吸附结合模型、幂函数型非饱和扩散方程和VG-Mualem水分传输模型,依次考虑氯离子结合效应、混凝土内部非饱和扩散以及非饱和水分渗透作用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建立非饱和状态下的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理论模型;其次,基于有限差分原理提出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并验证求解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通过试验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开展参数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非饱和状态下,水分渗透对混凝土内离子输运有双重促进作用,使得混凝土内部的饱和度、扩散系数和渗透系数均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外水压作用早期,混凝土内部处于非饱和状态时,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压力对离子传输效率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且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饱和渗透系数越大,溶质流速越快,氯离子传输效率也更高。本文提出的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数值求解方法是有效的,建立的非饱和状态下隧道衬砌混凝土氯离子非线性对流-扩散侵蚀模型具有可靠性,可用于分析混凝土内部非饱和状态时的氯离子传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隧道 非饱和混凝土 氯盐侵蚀 对流-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砂浆氯离子传输与pH分布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杨林 张云升 +1 位作者 Carmen Andrade 张春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8064-18068,共5页
研究了非饱和砂浆在氯盐溶液中持续浸泡、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氯离子传输和pH分布,并考虑了碳化作用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氯离子传输与pH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砂浆在NaCl溶液中持续浸泡不同时间后,氯离子浓度分布与pH... 研究了非饱和砂浆在氯盐溶液中持续浸泡、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氯离子传输和pH分布,并考虑了碳化作用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氯离子传输与pH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砂浆在NaCl溶液中持续浸泡不同时间后,氯离子浓度分布与pH分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然而,在干湿循环作用下,非饱和砂浆的氯离子传输与pH分布密切相关,砂浆近表层氯离子浓度的减小与pH下降具有一致性;非饱和预碳化砂浆经干湿循环之后的氯离子浓度分布与pH分布具有相同的特征,均呈"S"型,碳化作用使砂浆的pH分布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氯离子传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氯离子 碳化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非饱和钢混结构中氯离子传输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贾立哲 张英姿 +2 位作者 王开源 段一鸣 徐田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44,共7页
为探究非饱和状态下钢混结构中氯离子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定义容量矩阵、传递矩阵和氯离子通过率向量,并与瞬态热平衡方程中的各参量进行等效,给出了基于ANSYS热分析模块模拟非饱和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数值方法,在验证方法有效性的同时... 为探究非饱和状态下钢混结构中氯离子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定义容量矩阵、传递矩阵和氯离子通过率向量,并与瞬态热平衡方程中的各参量进行等效,给出了基于ANSYS热分析模块模拟非饱和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数值方法,在验证方法有效性的同时,探究钢筋混凝土梁遭受单向、双向、三向侵蚀后梁内的氯离子质量分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程序所得氯离子质量分数值与试验结果非常接近,非饱和混凝土氯离子传输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效;钢筋混凝土梁遭受单向侵蚀时混凝土中氯离子质量分数衰减的最快,双向侵蚀其次,三向侵蚀时氯离子质量分数衰减最慢;在遭受多向氯离子侵蚀时,箍筋及纵筋表面氯离子质量分数比单向侵蚀时大;受侵蚀的相邻截面越多,钢筋越容易锈蚀,且距离越近的截面对其影响越大;氯离子从3个方向侵蚀的计算结果略大于从两个方向侵蚀的计算结果,左侧氯离子在10年侵蚀时间内有部分通过梁宽方向传输至右侧,因此,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下,受到多向侵蚀的钢混梁内钢筋的腐蚀情况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钢筋混凝土 数值模拟 氯离子传输 滨海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 被引量:8
7
作者 薛文 王卫仑 +1 位作者 龚顺风 金伟良 《低温建筑技术》 2010年第6期7-9,共3页
结合水分在混凝土中的渗流模型,建立在浓度梯度和孔隙液饱和度梯度的耦合作用下的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模型,并采用真实海洋环境中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暴露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干湿循环作用 非饱和混凝土 氯离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对流模型的海底混凝土隧道耐久寿命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苑竹 杨佳铭 +1 位作者 魏纲 黄森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08,共5页
考虑海底隧道承受侵蚀性高压力海水的服役环境特点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非饱和特性,建立了海底混凝土隧道氯离子扩散-对流传输模型和耐久寿命预测模型。以舟山沈家门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实验确定计算参数,采用TOUGH2软件数值模拟... 考虑海底隧道承受侵蚀性高压力海水的服役环境特点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非饱和特性,建立了海底混凝土隧道氯离子扩散-对流传输模型和耐久寿命预测模型。以舟山沈家门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实验确定计算参数,采用TOUGH2软件数值模拟了环境中氯离子侵入隧道的传输过程,得到了氯离子经时传输规律,以及水头、混凝土初始饱和度、环境氯离子质量分数的作用规律,比较了扩散、饱和扩散-对流、非饱和扩散-对流预测模型的计算差异。结果表明:海底隧道腋角位置的氯离子质量分数累积最高;水头和环境氯离子质量分数与氯离子质量分数增长呈正相关,混凝土初始饱和度与氯离子质量分数增长呈负相关;按照扩散模型预测得到的隧道耐久寿命最长,按照非饱和扩散-对流模型预测得到的耐久寿命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非饱和混凝土 扩散-对流 氯离子 耐久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