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国内不同产地红茶香气代谢物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秋霜 秦丹丹 +7 位作者 方开星 姜晓辉 王青 李波 李红建 倪尔冬 潘晨东 吴华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2-242,共11页
为了明确国内不同产地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多元数据分析、香气活性值对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共同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40种香气代谢... 为了明确国内不同产地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多元数据分析、香气活性值对代表性红茶香气代谢物进行分析,共同确定关键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140种香气代谢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醇类、酯类、醛类、酸类、酮类、烯类等12种类型。醇类物质在总芳香化合物中所占比例相当高,达到了22.90%~47.16%,江苏红茶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江西、湖北、广东、浙江等,山东最低;酯类物质占总芳香化合物的2.75%~26.30%,其中中国台湾红茶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感官审评发现,红茶样品普遍展现出甜香这一共性特征,但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如药甜香、熟甜香、火甜香、果甜和蜜甜等;广东罗坑的红茶样本具有浓郁的杏仁香,感官审评得分最高(96.0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将不同产地的国内红茶样本进行区分,结合差异性分析获得变量投影重要性>1.0的27种差异香气代谢物;其中7种代谢物具有香气活性(香气活性值>1),包括芳樟醇、苯乙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己酸、1-甲基萘、香叶醇。中国台湾红茶中水杨酸甲酯、广东红茶中的苯乙醛可以作为与其他产区红茶进行区分的标志性香气代谢物。本研究为辨别不同产地国内红茶香气品质特点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代谢 相色谱-质谱 代谢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探讨杜仲-刺蒺藜药对降低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亓英姿 姜月华 杨传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1-134,I0042,I0043,共6页
目的观察杜仲-刺蒺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降压效应及其对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18月龄雄性SHRs,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杜仲-刺蒺藜药对干预高、中、低剂量组共4组,灌胃给药8周。每周测血压,观察结束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 目的观察杜仲-刺蒺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降压效应及其对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选用32只18月龄雄性SHRs,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杜仲-刺蒺藜药对干预高、中、低剂量组共4组,灌胃给药8周。每周测血压,观察结束后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大鼠应激粪便样本,对粪便样本进行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法代谢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杜仲-刺蒺藜药对中剂量组对清醒SHRs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P<0.05),上调了乙醇酸、鸟嘌呤、二乙酸、色胺代谢水平。结论杜仲-刺蒺藜药对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可改变老龄SHRs内源性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刺蒺藜 非靶向气相色谱-质谱代谢组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用于3类茶叶中化学成分分析(英文)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磊 曾仲大 +3 位作者 叶国注 赵春霞 路鑫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4-816,共13页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构成其风味特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完成预处理及分析条件优化后,使用标准样品考察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及重复性,结果表明方法整体稳定且结果可...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是构成其风味特征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完成预处理及分析条件优化后,使用标准样品考察方法的线性、回收率及重复性,结果表明方法整体稳定且结果可靠。将该方法用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通过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获得1812个特征峰,而使用加热溶剂提取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可获得2608个特征峰。结合保留规律及质谱数据库,共定性173种化合物(109种随后经标准样品验证),其中只有9种化合物在上述两类分析中被同时检出,表明方法互补性良好。3类茶叶数据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模型的变量重要因子(VIP)与非参数检验共筛选出90种化合物,其中包含儿茶素、氨基酸、糖、有机酸和黄酮苷类等众多与茶叶滋味密切相关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 相色谱-质谱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物的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蓉 马燕 +4 位作者 李圣杰 孟新涛 许铭强 张婷 潘俨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 为探究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代谢产物的差异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法和通路富集分析对6种新疆大果沙棘样品(‘混果’、‘巨人’、‘深秋红’、‘无刺丰’、‘向阳’和‘状元黄’)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分析共得到334种代谢产物。依据log_(2)FC绝对值≥1和错误发现率(FDR)<0.05分析,‘混果’与‘巨人’共筛选出112种差异代谢物;‘混果’与‘深秋红’间筛选出118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无刺丰’共筛选出67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向阳’共筛选出160种差异代谢物;‘混果’和‘状元黄’共筛选出126种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不同大果沙棘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等通路上。基于VIP值>1、log_(2)FC绝对值≥1和FDR<0.05筛选标准,发现共有差异代谢物5种,且大果沙棘中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丙烷及聚酮类化合物的总体丰度较高,占比分别在38%~81%和15%~49%之间,其中芥酸酰胺、亚油酸、棕榈酸、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芦丁等可能是鉴别不同新疆大果沙棘的关键代谢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可从整体水平上阐明不同品种新疆大果沙棘的代谢差异,为新疆大果沙棘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果沙棘 靶向代谢 差异代谢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大米中脂肪酸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希越 明明 +2 位作者 连丽丽 张浩 娄大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拟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大米中脂肪酸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并研究了不同大米中脂肪酸的轮廓差异。以提取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了6种提取方法及4种提取溶剂对脂肪酸... 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拟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大米中脂肪酸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并研究了不同大米中脂肪酸的轮廓差异。以提取到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为评价指标,比较了6种提取方法及4种提取溶剂对脂肪酸提取效率的影响。将该方法用于5种不同大米(稻花香、吉星、金浪子、农大、状元)中脂肪酸的分析,发现稻花香大米中脂肪酸轮廓与其他4种均有较大差异;而金浪子与农大、状元间脂肪酸差异也较大,与吉星脂肪酸轮廓较为相似。该方法简单,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为大米品质和营养价值改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 靶向代谢 脂肪酸 大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解析五粮液系列白酒的非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差异
6
作者 孔凡华 李菁菁 +5 位作者 郝一然 郑佳 徐佳佳 刘梦兰 田荣荣 崔亚娟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5,共6页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五粮液、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5个系列白酒的非挥发性组分,并解析其组分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5个系列白酒共检出317种非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五粮液白酒中检出296... 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五粮液、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5个系列白酒的非挥发性组分,并解析其组分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5个系列白酒共检出317种非挥发性化合物,其中五粮液白酒中检出296种,五粮醇白酒中检出275种,五粮春白酒中检出293种,五粮特曲白酒中检出269种,五粮头曲白酒中检出282种,不同五粮液白酒检出非挥发性化合物的数量和组成存在差别,五粮液白酒含有的化合物类别最丰富,其次是五粮春白酒。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五粮液和五粮春两款白酒在第一主成分上明显区别于五粮醇、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三款白酒。由聚类分析(CA)可知,五粮液和五粮春聚为一类,五粮醇、五粮特曲和五粮头曲聚为一类。不同五粮液白酒中非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是反映白酒品质的重要因素,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白酒特征成分的分析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代谢 五粮液 白酒 挥发性 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红曲菌发酵夏秋茶低分子成分分析
7
作者 贺圣凌 周罗娜 +2 位作者 宋诗颖 赵兴丽 谭玉梅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35-44,共10页
【目的】探明红曲菌发酵对夏秋茶低分子成分的影响,为其挖掘特征功能成分及代谢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红曲菌发酵的夏秋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红曲菌发酵夏秋茶和未发酵夏秋茶的差异代谢物,对差... 【目的】探明红曲菌发酵对夏秋茶低分子成分的影响,为其挖掘特征功能成分及代谢通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红曲菌发酵的夏秋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红曲菌发酵夏秋茶和未发酵夏秋茶的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明确其重要代谢通路。【结果】红曲菌发酵夏秋茶特有30种代谢物,未发酵夏秋茶特有73种代谢物,筛选出59种差异代谢物,25种差异代谢物中包括花旗松素和咖啡因显著上调;34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红曲菌发酵夏秋茶中VIP值排名前20位差异代谢物分为糖类、生物碱、吡啶类、醇类、酸类、脂类、黄酮类7类物质,其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有9个,下调代谢物有11个。糖类物质几乎均为下调,酸类物质呈显著下调趋势,醇类物质中甘露醇、赤藓醇和D-甘露糖醇呈显著上调趋势。KEGG代谢通路注释到67条功能通路,有10条通路与生物体系统相关,38条通路与代谢相关,7条与人类疾病有关,1条与遗传信息处理有关,8条与环境信息处理有关,3条与细胞过程有关,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Ⅱ型糖尿病、ABC转运器通路显著下调。【结论】花旗松素和咖啡因是红曲菌发酵夏秋茶特有的小分子功能成分,非酒精性脂肪肝、Ⅱ型糖尿病和ABC转运器代谢通路是红曲菌发酵夏秋茶的重要差异通路,提示红曲菌发酵夏秋茶在改善代谢性疾病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夏秋茶 相色谱-质谱 代谢 靶向 差异代谢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MS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涪陵榨菜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春霞 徐俊豪 +7 位作者 余杰 尤晓慧 陈亚 李朝盛 李红敏 姬勇 唐宗贵 罗路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06-213,共8页
为探究涪陵榨菜在“三腌三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情况,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涪陵榨菜在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显著差异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不同腌制阶段榨... 为探究涪陵榨菜在“三腌三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情况,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涪陵榨菜在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及其显著差异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共检测到62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酯类、杂环化合物、萜类、醛类、酮类、醇类、芳烃、酚类、胺类、含硫化合物、酸类、卤代烃、含氮化合物等。不同腌制阶段榨菜中差异显著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一腌阶段与对照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57个,二腌与一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28个,三腌与二腌阶段组的特有差异挥发性成分为1个。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差异挥发性成分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包括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单萜类生物合成、咖啡因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分析了发酵榨菜的特异代谢产物,可为涪陵榨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榨菜 相色谱-串联质谱 靶向代谢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开发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亚婷 杨阳 +1 位作者 孙秀兰 纪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0-526,共7页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四极杆检测器具有扫描速率低、离子流失率高、浓度检测范围窄的特点,这些缺陷限制了该技术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基于GC-MS的高覆盖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C-MS的广泛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四极杆检测器具有扫描速率低、离子流失率高、浓度检测范围窄的特点,这些缺陷限制了该技术在代谢组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亟需建立一种基于GC-MS的高覆盖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C-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了靶向和非靶向的优点,可以实现对代谢物质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该方法以The Fiehn library(FiehnLib)数据库中的代谢物质信息为基础,建立直链脂肪酸甲酯(FAMEs)的保留时间与FiehnLib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RI)的关系,根据FiehnLib数据库中的保留指数计算数据库中代谢物质在具体实验条件下的保留时间;对比分析并确定保留时间的阈值为0.15 min,优化最佳扫描间隔为0.20 s;优化代谢物质的定量离子以避免出峰时间相近离子的干扰;最终构建了含有611种代谢物质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方法表,这611种代谢物质覆盖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中65%的代谢通路。与全扫描非靶向GC-MS方法相比,该广泛靶向GC-MS方法所检测的代谢物质数量增加20%~30%,信噪比提高15%~2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分析样品时,84%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91%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内RSD均小于3%;54%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间RSD均小于2%,76%的代谢物质保留时间的日间RSD均小于3%;通过对常见生物样本的检测分析,证明该方法大大提升了被检测到的代谢物质的数量和信噪比,可扩展GC-MS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 代谢 广泛靶向 代谢通路 方法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用于黄连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理探索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静 袁子民 +3 位作者 孔宏伟 李勇 路鑫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将代谢组学的方法用于研究黄连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理。Ⅱ型糖尿病造模采用对大鼠灌胃脂肪乳并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给药治疗组(10 g/kg)、二甲双胍给药治疗组(0.08g/kg)。大鼠给药30天后,采... 将代谢组学的方法用于研究黄连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理。Ⅱ型糖尿病造模采用对大鼠灌胃脂肪乳并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给药治疗组(10 g/kg)、二甲双胍给药治疗组(0.08g/kg)。大鼠给药30天后,采集血样用于生化指标的检测,采集24 h尿样用于代谢组学的分析。与模型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给药黄连30天后,空腹血糖值(FBG)显著降低了59.26%,总胆固醇(TC)降低了58.66%,甘油三酯(TG)降低了42.18%。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大鼠尿样中的内源性物质进行了相对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与模型组显著分离,黄连组处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更接近于正常组。发现12个代谢物与糖尿病有关,包括4-甲基苯酚、苯甲酸、氨基丙二酸等。给药黄连后,其中的7个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回调,与氧化应激状态相关的氨基丙二酸和L-抗坏血酸出现向正常组显著性调节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黄连不仅具有降糖和降血脂的作用,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抑制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相色谱-质谱(GC-MS) 黄连 Ⅱ型糖尿病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口腔癌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和红兵 石先哲 +3 位作者 陈静 高鹏 雷雅燕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正确区分正常状态与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是恰当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得到健康人、良性口腔肿瘤患者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血浆、尿液... 口腔癌的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6位,正确区分正常状态与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是恰当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得到健康人、良性口腔肿瘤患者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血浆、尿液和唾液的代谢轮廓,然后应用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良性肿瘤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在血浆、尿液和唾液等3种体液代谢中都可以被区分开,而且找到和鉴定出19个重要差异代谢物。相关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与健康人相比,良性和恶性口腔肿瘤患者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和脂类代谢失衡的现象,但恶性口腔肿瘤患者还表现出三羧酸循环和肌醇代谢异常,这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简维雄 黄献平 +5 位作者 陈清华 莫莉 郑锦辉 孙贵香 胡志希 袁肇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796-798,共3页
目的:通过对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的代谢产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养心通脉方干预后指标改变的分析识别,探讨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产物的"组装"规律。方法:3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4组,运... 目的:通过对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的代谢产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养心通脉方干预后指标改变的分析识别,探讨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产物的"组装"规律。方法:3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4组,运用GC-MS法进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鉴定各组共有峰,通过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同时检测分析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高于其余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血浆样品散点图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完全分离。因子载荷图表明乳酸、丙氨酸、缬氨酸、琥珀酸、苹果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质含量明显增高,果糖含量明显降低。养心通脉方干预后代谢物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发生改变的乳酸、丙氨酸、缬氨酸、琥珀酸、苹果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果糖等8种代谢物与反映"血瘀"病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具有一致性,有可能作为心血瘀阻证代谢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心血瘀阻证 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鸡胸肉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剑 曹婧 +7 位作者 耿爱莲 王海宏 初芹 晏志勋 曾另超 张小月 张尧 刘华贵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4,共8页
为鉴定不同鸡种上市日龄胸肌中小分子代谢物与肌肉风味形成的相关性,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上市日龄分别为120 d和42 d的北京油鸡和科宝肉鸡(Cobb500)的胸肌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和科宝肉鸡胸肌差异代谢物共46... 为鉴定不同鸡种上市日龄胸肌中小分子代谢物与肌肉风味形成的相关性,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上市日龄分别为120 d和42 d的北京油鸡和科宝肉鸡(Cobb500)的胸肌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油鸡和科宝肉鸡胸肌差异代谢物共46种,差异代谢物种类主要包括氨基酸类(19种)、脂肪酸类(10种)、碳水化合物类(7种)、有机酸类(5种)、核苷酸类(2种)等物质外,还包括尿素、胆固醇和多巴胺等代谢物。其中北京油鸡上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14种,下调表达的差异代谢物32种。代谢通路分析显示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和磷酸转移酶系统等代谢通路在不同鸡种胸肌上市日龄风味形成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不同鸡种中胸肉风味物质的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质谱(GC-MS)法 代谢 胸肌 上市日龄 北京油鸡 科宝500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信阳茶树品种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淑芳 刘继红 +5 位作者 尹海燕 刘冬梅 郭晓萌 杨亚琴 王会锋 于永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高分辨质谱(UHPLC-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自动化数据分析策略,分析了信阳地区乌牛早、舒茶早、白毫早、平阳特早、陕茶一号共5个茶树品种的化学成分差异。采用自动化解析方法软件平台对仪器采...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高分辨质谱(UHPLC-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自动化数据分析策略,分析了信阳地区乌牛早、舒茶早、白毫早、平阳特早、陕茶一号共5个茶树品种的化学成分差异。采用自动化解析方法软件平台对仪器采集的原始信号直接解析,共鉴定出生物碱、儿茶素、酚酸、氨基酸、核苷及黄酮类物质等33种差异性化合物。层次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热图分析发现不同品种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在相同的生长环境和农艺措施下,乌牛早中表没食子儿茶素以及异槲皮素等黄酮,舒茶早中儿茶素及核苷,白毫早中酚酸,陕茶一号中可可碱、酚酸、黄酮等化合物含量较高,平阳特早中茶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品种。该结果可为茶树品种的品质评价与选育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靶向代谢 化学计量学 数据自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永忠 柳清 +2 位作者 姜辉 韩燕全 李钰馨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2-607,共6页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足趾肿胀度和踝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 MS)技术检测AA大鼠尿液代谢物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足趾肿胀度和踝关节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 MS)技术检测AA大鼠尿液代谢物谱,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和P值(<0.05),筛选出尿液中的差异代谢物。在模型组大鼠的尿液中共发现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柠康酸、肌酸、3-羟基丁酸等20种差异代谢物。推断AA代谢组学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佐剂性关节炎 代谢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发现复发性流产标记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春红 陈淑琼 +1 位作者 邹威 欧阳紫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代谢标记物,为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例健康早孕孕妇(正常对照组)和20例RSA早孕孕妇(RSA组)为研究对象,用GC-MS方法对两组的尿液进行代谢轮...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代谢标记物,为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例健康早孕孕妇(正常对照组)和20例RSA早孕孕妇(RSA组)为研究对象,用GC-MS方法对两组的尿液进行代谢轮廓分析,比较两组尿液代谢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的总离子流图显示:有一些谱峰信号在RSA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采用PCA和PLS-DA对两组尿样代谢轮廓比较发现:两组的聚类基本完全分开,但大部分在三维空间的同一区域。采用PLS-DA方法建模:VIP值>1的差异尿液代谢物共69个,匹配度>80%的差异尿液代谢物共25个。结论:RSA孕妇和健康早孕孕妇的尿液代谢轮廓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RSA的发病机制所在;25个差异物质可能是RSA的代谢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相色谱-质谱联用 代谢 代谢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平菇多糖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艳 李卉 +2 位作者 满成云 鲁婧 于海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03-307,共5页
目的:研究平菇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造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平菇多糖对肝损伤大... 目的:研究平菇多糖对急性肝损伤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以四氯化碳造大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平菇多糖对肝损伤大鼠尿液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平菇多糖组能显著降低血中ALT、AST和ALP水平(p <0.05);显著升高尿液代谢物柠檬酸、苹果酸、D-葡萄糖醛酸和1,2,3-丙烷酸水平(p <0.05),显著降低十六烷酸水平(p <0.05);这些标志物属于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结论:平菇多糖能改善肝损伤大鼠的症状,调节肝损伤病大鼠尿液柠檬酸、苹果酸、D-葡萄糖醛酸、十六烷酸和1,2,3-丙烷酸水平以及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异常,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将其开发为保肝功能性食品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多糖 急性肝损伤 标志物 代谢 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产地稻米代谢物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舒 王长远 +6 位作者 冯玉超 盛亚男 富天昕 张艺玮 姜颖俊 于淼 张丽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6-213,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手段,对黑龙江省2个地理标志稻米产区的60个水稻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使用SIMCA软件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手段,对黑龙江省2个地理标志稻米产区的60个水稻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使用SIMCA软件和R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及代谢途径分析,探讨产地对稻米代谢及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共鉴定出167个代谢产物,分析发现产地对稻米代谢物的数量、种类和含量均有影响,其中对含量的影响最显著。共筛选出32个差异代谢物,层次聚类分析表明其可以作为产地鉴别的参考指标。OPLS-DA结果显示,两产地稻米区分显著,均有明显样本聚集区,说明产地对水稻代谢的影响很大。代谢途径分析共检索到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高的9条关键通路,发现不同产地对水稻中脂类和氨基酸类物质的代谢影响最大。脲基丙酸、角鲨烯、胆固醇、月桂酸、反丁烯二酸5个代谢产物在不同产地水稻的代谢差异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研究为稻米产地鉴别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产品产地溯源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相色谱-质谱联用 稻米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非靶向筛 查水源地中微量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博超 章丽萍 +3 位作者 王大伟 王艳 董慧峪 强志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9-1117,共9页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由于其检测限低、分离效果好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研究中.通过使用此技术对我国东南地区水库中有机微污染物进行非靶向定性筛查,在2个水体样本中分别检测出1780、1861个质...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GC-TOFMS)由于其检测限低、分离效果好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领域研究中.通过使用此技术对我国东南地区水库中有机微污染物进行非靶向定性筛查,在2个水体样本中分别检测出1780、1861个质谱峰,通过谱库匹配,分别匹配到958、961个化合物,其中与谱库保留时间指数偏差在±10%以内的物质185、177种,±2%以内的物质114、117种,通过对保留时间指数进行控制,提升了非靶向识别的准确性.全部5个采样点中保留指数偏差在±10%以内共识别出255种有机物,包括脂肪族化合物115种、芳香族化合物96种、脂环族化合物44种;元素组成为CH和CHO的化合物占比83.33%—89.73%,占检出物质的绝大多数.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能够准确地定性筛查出环境水体中大量未知有机微污染物,为识别水质特征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有机 靶向分析 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血府逐瘀汤治疗大鼠颅脑损伤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帆 张志敏 卢红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7-973,共7页
该文研究了血府逐瘀汤对颅脑损伤大鼠血浆代谢组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治疗组、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的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定性定量分析了43种重要的代谢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t检验(t-test)结果显示13种代谢物存... 该文研究了血府逐瘀汤对颅脑损伤大鼠血浆代谢组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治疗组、模型组以及假手术组的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定性定量分析了43种重要的代谢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t检验(t-test)结果显示13种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结果也显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代谢差异明显。结合变量的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及t检验结果,筛选出乳酸、组氨酸、棕榈酸、色氨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作为生物标志物。观测7种标志物在治疗组中第1、3、7、14 d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中乳酸、组氨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的相对浓度逐渐降低,色氨酸的相对浓度先降低后升高,油酸的相对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且7种代谢物的相对浓度在第14 d时均接近于假手术组的水平。表明血府逐瘀汤对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乳酸、组氨酸、棕榈酸、色氨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7种代谢物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监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颅脑损伤 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代谢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